05.31 去倫敦利茲酒店喝下午茶

去倫敦利茲酒店喝下午茶

英劇《唐頓莊園》在倫敦利茲酒店完成了大結局的拍攝

利茲酒店位於倫敦的鬧市中心,附近是大牌林立的邦德街,本地人掃貨聖地攝政街和牛津街。隔壁便是鼎鼎大名的薩維爾街,集中了高級定製店鋪,店面都不大,櫥窗裡的正裝、禮服、皮鞋在柔和的燈光下顯得格外考究。它們彷彿觸手可及,如同鄰居的裁縫鋪,但你知道,那只是富人階層故意露出的一角。

建於1906年的利茲酒店也是如此。它的隱藏在主街邊的小巷子裡,不小心容易錯過,大門很小,沒有停車場,只有年紀頗大的侍者,穿著燕尾服戴著禮帽,迎來送往。

去伦敦利兹酒店喝下午茶

通過僅容一人通過的木質旋轉門,彷彿穿越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大堂遠不如現代酒店高挑、龐大,但卻採用了大量金箔裝飾,極盡奢華。所有侷促和嘈雜被擋在了門外,時間在這裡短暫凝固。正好gentleman和lady可以坐下來,好好的品嚐一次下午茶。

利茲酒店以下午茶聞名倫敦,需要提前預定才能擁有一席。我們去的時候是下午4點左右,大廳裡已經座無虛席,衣著考究的男女各居一隅,談天說地。倫敦大概是歐洲最講究形象和外表的城市。無論是在金融城,還是小餐館、公共汽車、街頭巷尾,倫敦人喜歡穿得體的正裝,隨時可以上臺演講。體面和講究,就是倫敦範兒的一部分,這很British。在利茲喝下午茶也對著裝有要求,必須正裝,男士要打領帶或領結。否則將會被拒之門外。當然,英式正裝也有很多種形態,大家可以自行學習。

去伦敦利兹酒店喝下午茶

我們人數較多,就包了一間較大的包房。William是我們體驗利茲下午茶的導師,他高高的個子,身材修長,打著灰藍色的領帶,講話抑揚頓挫,非常有節奏感。William年紀不大,但資歷不淺,曾為女王和皇室操辦過下午茶會。

我們圍著一張鋪著雪白桌布的長桌坐下,William首先強調,這是一張標準高度的桌子,如果不是端茶杯和吃茶點,不要把手放子桌子上,這是基本的禮儀。他解釋說,古代桌子的工藝水平不高,如果我們把手臂放在桌上再壓上身體的重量,很容易使桌子側翻,於是這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去伦敦利兹酒店喝下午茶

William Hanson是英式下午茶的禮儀專家

當天的茶是由印度阿薩姆、錫蘭和肯尼亞的三種紅茶拼配而成,色澤紅潤,味道尚可。若但論茶品而言,並非太講究。阿薩姆的茶比不上大吉嶺的茶,通常用作奶茶;而肯尼亞和錫蘭紅茶都是茶界中較為普通的產品。

不過用今天的話說,英式下午茶,茶只是個場景,重要的是氛圍、儀式感與人情世故。下午茶本質上是一場社交,舉手投足,每個細節都要講究起來。

比如端茶杯,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柄,而不是通常的用食指勾住杯柄。正確的姿勢就像拿小提琴的琴弓,錯誤的則像扣板機。倒茶要使用茶漏,防止茶渣衝入杯中。桌上擺著紅色與白色兩種糖塊,紅色用於咖啡,白色用於茶。英式紅茶可加奶、加糖,用調羹攪拌時只能前後撥動,而不能在杯中畫圈,更不可以撞擊杯壁發出叮叮的聲音。這些都被認為不禮貌。

去伦敦利兹酒店喝下午茶

利茲酒店的茶點放在三層的餐盤上,下面兩層是三明治,最上面是花花綠綠的小甜點。三明治只有手指寬,4種口味,每4條一組,擺成一個正方形,William說,下午茶點要從下往上吃,由鹹而甜,不可以亂拿。也就是說先從三明治開始吃。誰坐在餐盤前,誰就要負責傳遞餐點。他要端起餐盤先詢問右邊的客人想吃什麼,再問左邊的人,等兩邊都選好後,他才能自己選一塊。如果誰想吃餐點,一定要先問一下邊上的人是否需要,確保左右都照顧到,再滿足自己。這種吃法雖然煩瑣,但也不斷釋放著善意促進了彼此的交流。

下午茶的第二道餐是司康餅。

司康餅(scone), 是英式快速麵包(Quick Bread) ,它的名字源自司康石(Stone of Scone) 或命運之石 (Stone of Destiny),那是曾經蘇格蘭皇室加冕的地方。傳統的司康餅是塑成三角形,以燕麥為主要材料,將米團放在煎餅用的淺鍋中烘烤。而流傳到現今麵粉成了主要材料,而且像一般麵包一樣是以烤箱烘烤,形狀也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三角形,可以做成圓形、方形或是菱形等各式形狀。司康餅可以做成甜的口味,也可以做成鹹的口味。

去伦敦利兹酒店喝下午茶

最重要的是,吃司康餅要吃熱的,所以必須現烤。當吃完三明治後,侍者才將司康餅端上來。司康餅的正確吃法,是將其掰開,塗上一層奶油和一層果醬。“先塗奶油還是先塗果醬,這也有兩大流派”,William說,你們可以都試試。

熱乎乎的司康餅,散發著黃油與麥香味,再塗上奶油和果醬,味道確實比三明治好吃多了。“女王其實不先吃司康餅”,William一遍抹上果醬一邊說,“只是她的狗愛吃,所以每次她也把司康餅給客人們吃”。這個笑話有點冷,但也很British。

一位朋友問William,如果感覺不好吃怎麼辦。“啊,這個問題很好”,他咬了一口司康餅說:“你來喝下午茶,就是要默認這些都很好吃的。“所以好不好吃的問題對英國人來說並不存在,他們並不是十分在意這個。下午茶女主人設定的話題,來賓們的裝束,今天天氣好不好才是最重要的。講究的是由裡到外,骨子裡的體面。

去伦敦利兹酒店喝下午茶

以下午茶為主題的油畫

順便說一下英式下午茶的起源,從中也可以看到中英兩國對茶的不同態度。1610年,荷蘭商人首次從中國帶回了少量的武夷紅茶,成為中國輸往歐洲時非常受歡迎的商品。那個時候,中國對於歐洲人而言仍然是一個神秘而富足的東方國度,來自中國的任何物品總賦予了高貴的氣息。

因武夷紅茶的啟蒙,紅茶在英國的傳播經歷了一個由皇室、貴族逐漸向普通平民滲透的過程,並逐漸形成了英國獨有的紅茶文化體系。英王查理二世的皇后凱瑟琳為紅茶在英國的引進和傳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凱瑟琳皇后原為葡萄牙公主,據稱酷愛飲用紅茶,她嫁至英國後,首度將紅茶帶至英國宮廷,因此也被稱為“飲茶皇后”。

去伦敦利兹酒店喝下午茶

武夷山,英文為Bohea。由於最早的紅茶來自武夷山,Bohea一度成為中國紅茶的代稱,被西方人認為是最好的紅茶。而武夷紅茶的根源則是產於桐木關的正山小種,或稱小種紅茶。英國人最開始接觸的就是“正山小種”。這種紅茶很好識別,有一種淡淡的松煙香味,隨茶香一起飄溢出來,融入鼻腔和口腔。桐木關海拔較高,接近武夷山的最高峰,因而雨水充沛,氣候潮溼。做紅茶需要烘焙,當地人便設計了烘焙的二層小樓,上層放茶,下層點燃馬尾松。這個房子也被稱作“青樓”。於是,傳統的正山小種都帶有這種馬尾松的味道,一飲便知。

去伦敦利兹酒店喝下午茶

在英國由皇室普及到民間的下午茶,成為了重要的生活方式,對茶葉量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於是英國“植物大盜”便從武夷山帶走了茶樹,經過多次試種,終於在印度大吉嶺栽培成功。然而弔詭的是,大吉嶺的製茶技術卻照搬了福建烏龍茶的製法,於是享譽世界的真正大吉嶺紅茶喝起來其實更接近於閩南烏茶,帶有優雅的花香。英國採購商們用拼配的方法再加入佛手柑油,製成了濃郁刺激的伯爵紅茶,可以放開的加奶加糖。

去伦敦利兹酒店喝下午茶

今天,紅茶的種類已經異常豐富。那些琳琅滿目的紅茶,為了滿足全球化的味蕾,甚至拼配了各種香料。

而在英國,富於儀式感的下午茶,源自貴族與上流社會的社交需求,主要關乎禮儀、秩序、修養、尊重感與人情味,茶與點心好不好吃倒不太重要。儘管那些繁文縟節有時顯得不合時宜,但是對於日趨膚淺而瑣碎的日常來說,儀式感就是生活中的調料,讓我們覺得自己還與眾不同。

物與人的關係,最終會回到人本身才有價值,而拘束和限制很多時候又是美的前提。我們喝茶、我們聊天,我們總要體面一些。

點擊下圖 瞭解好茶專家最新推薦

去伦敦利兹酒店喝下午茶

客服郵箱

[email protected]

客服電話

010-84681972

(工作日 10:00-17:00)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