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記全區模範人民警察、廣西警察學院科研中心負責人魏佳

□廣西法治日報記者 魏素娟 通訊員 何毅波

三尺講臺,為人師表,他是學生膜拜的“學霸”偶像。

一方書桌,潛心科研,他是探索公安管理工作的先行者。

在公安教育戰線耕耘了16年的他,上得了講臺,下得了一線,做得了科研。懷著對公安工作的一片赤誠,他春風化雨傳道解惑,守護著萬千學子心中的警察夢想。他就是全區模範人民警察、廣西警察學院科研中心負責人、法學教授魏佳。

以身立教傳道解惑

一身警服,清爽短髮,思維敏捷……這是記者初次見到魏佳時的印象。

39歲的魏佳是南寧人。2002年7月,壯志滿懷的他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獲法學和管理學雙學士學位。隨後,他被分配到廣西警察學院,從事法律、公安教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再苦也不能辜負學生,再累也要把課上好。”這是魏佳的口頭禪。他非常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警務技能的提高。魏佳認真準備每一堂課,不斷充實新的內容,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魏老師站在講臺上給我們的感覺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兄長,總能把我們吸引住。他總能抓住知識前沿,結合我們身邊的案例,將一個個深奧的原理變成生動的故事,讓我們很快理解並掌握。”他的學生這樣說。

在擔任學生輔導員期間,魏佳在學生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經常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徵求學生的建議。針對學生在思想、學習上遇到的難題,他總是耐心解答,給予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鼓勵學生珍惜求學時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來,魏佳以高度的責任感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中,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如今,他的學生已遍佈廣西公安、邊防、消防和武警等戰線。

“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魏佳深知這個道理。在追求專業知識的道路上,他從未停下腳步。

工作間隙,魏佳合理安排時間刻苦學習。2006年9月,他考取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獲得了法學碩士學位;2008年9月,他考取了澳門城市大學,順利獲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2014年7月,他考取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行政法專業,獲得法學博士後學位。這樣的經歷,說魏佳是超級“學霸”也名副其實。

肩挑重擔碩果累累

“一開始是因為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瓶頸’,迫使自己深造‘充電’。誰知道,後來竟然一發不可收。”談起自己的求學經歷,魏佳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說,法學是門實用性極高的學科,只有不斷地“充電”,才能拓寬眼界和知識面,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從而更好地向行業管理專家看齊。

為了更好地將理論聯繫實際,魏佳利用節假日和寒暑假深入基層進行社會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他經常應邀到廣西基層公安單位講課,瞭解一線民警的需求和想法,幫助基層公安民警提升素質。魏佳還擔任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灌陽縣、南寧良慶區等6個縣區的政府法律顧問。他及時掌握有關政策,收集基層一線信息資料和典型案例,加以融會貫通。

為了跟上公安改革發展步伐,魏佳始終繃緊心中那根弦,絲毫不敢懈怠。他花了2年多的時間,對14名在職民警進行了深入訪談,對談話內容進行逐字逐句整理,每名民警的平均訪談時間長達73分鐘。在虛心請教10名公安管理、心理學、法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後,魏佳開發編制了“廣西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勝任力測量量表”,並深入基層公安機關發放調查問卷611份。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魏佳還自行出資,獨立完成了《廣西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勝任力模型研究》著作,為公安民警的隊伍管理提供新思路。

作為廣西警察學院科研中心負責人,魏佳毅然挑起重擔,開拓創新、從長計遠、整合資源,全身心投入到青年教師培養和專業建設中。在認真完成日常教學與管理工作的同時,他惜時如金,克服種種困難,積極學習專業知識,關注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努力保持、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

魏佳在科研道路上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也取得了累累碩果。他撰寫了百萬餘字的教案、講稿資料和科研成果,在國家核心期刊和省級期刊發表論文35篇,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廳級科研項目32項,撰寫學術著作7本(其中1本為獨著),編寫教材2部,主持撰寫完成的《廣西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勝任力模型研究》《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法律模式研究》等科研成果分別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二、三等獎。

魏佳入選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人選、廣西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工程第一批人選、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等。因工作表現突出,魏佳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入圍廣西“最美警察”候選名單,榮獲“全區模範人民警察”榮譽稱號。

懷著對黨的公安事業無限忠誠和熱愛,魏佳依然穿梭在校園上好每一堂課,力克一個個科研難題,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