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亮劍》中,方立功中校與張大彪參謀長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李禕濛


“我不跟你談,你軍階太低,和我不對等!” 一身粗布軍裝沒有軍銜的李雲龍把“土八路”形象演繹的很到位,不過方參謀長的舉止還是很得體的,軍禮、引屋、讓座、奉茶。其實真回到抗日戰爭年代的晉西北,這個情況斷不會發生,無論國民黨中央軍還是晉綏軍,對八路軍一般幹部都不太尊重,1939年晉綏軍甚至殺害了一批八路軍地方幹部和傷員,關係緊張的很。




方立功是典型的職業參謀軍官,氣質儒雅,頗具涵養,是國民黨軍隊中比較常見的幕僚形象,大約也應該是軍校畢業。《亮劍》 中李雲龍打上門去找楚雲飛鬧事一段,先揍了368團的團部衛兵,又依據軍事條令逼著方立功敬禮,好笑之餘,其實有點過頭了,畢竟事件的主謀是358團團長楚雲飛。而張大彪是行武出身,曾是平津宋哲元第29軍的中尉連長,與方參謀長都算國民黨雜牌軍,更擅長衝鋒陷陣,待人接物的個人氣質則與方立功明顯不同。


莫說堂堂358團的中校參謀長,就是個營長連長,也不大會如此懼怕李雲龍這樣的八路軍團長,這跟部隊的戰鬥力無關,是國民黨軍隊的心態使然,用方立功的話說,第二戰區只把八路軍列為“名義上的友軍”,如果是朱老總、彭老總這樣的人物與國軍將領會面,表面上的尊重確實有的,總理回延安路過西安時,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甚至執師生之禮,但是李大腦袋這樣的團職幹部去國軍團部耍橫,是不會有這待遇的,何況那是人家晉綏軍的地盤。




思慮周密,行事小心,這是方立功等國軍參謀長的普遍特點,永遠要提醒軍事主官什麼是“紅線”,只提建議不做決斷,只談看法不做結論,上下級關係分的非常清楚,與楚雲飛互相之間也是相敬客氣,這是第二個不同:李雲龍跟張大彪也是上下級關係,經常嘴上罵罵咧咧,但戰場上卻有兄弟之情,蒼雲嶺突圍張大彪被困,李雲龍要殺回重圍背起張大彪撤退,而楚雲飛戰地平叛時,只能匹馬單槍,因為方立功確實不是個舞刀弄槍的基層軍官出身,不過軍事專業是精通的,最先通過一些跡象嗅出錢伯鈞叛變,說明是個厲害角色。


《亮劍》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方立功沒有再出現在楚雲飛身邊,而小說原著裡,到解放戰爭後期方立功又調任楚雲飛中將的第25軍少將參謀長,兩人共撐危局,最後一起撤到海峽對岸。由此看來,方立功還是深得楚雲飛信任和欣賞的,李雲龍遇個好政委不容易,楚雲飛碰個優秀參謀長也很難,這也是方立功和張大彪共同之處:忠誠。楚雲飛很多事情是跟他交底的,尤其是跟八路軍的往來,這在國民黨軍隊中是最敏感的。



第358團一營叛變,所有武器裝備被李雲龍拉走;楚雲飛擅自調動部隊策應李雲龍發起的“平安格勒”戰役,所有種種,如果方立功不夠忠誠的話,隨便上報哪一件都夠楚雲飛喝一壺的。

方立功的謹慎恐怕也與沒有背景沒有後臺有關,蒼雲嶺突圍戰他跟楚雲飛在觀戰,有句臺詞是“坂田這個老鬼子不好惹”,無它,忻口會戰358團吃過坂田聯隊的虧,孔捷任獨立團長時與坂田遭遇也犧牲了政委,所言非虛,但是與李雲龍調教出來動蹴掄起大刀的張大彪相比,張嘴閉口“什麼TND精銳”,方中校著實缺乏一股豪氣,這也是國共軍隊的最大氣質差別。


度度狼gg


相同點:《亮劍》中的方立功和張大彪都是參謀長,參謀長的職責為整理戰鬥信息,為軍事首長提供資料並提出一定的建議;經軍事首長授意,向下面單位佈置具體的戰鬥任務。 此二人都深受重用,方立功為楚雲飛358團的中校參謀長,張大彪則為獨立團李雲龍的參謀長。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這二人一直都是李雲龍和楚雲飛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張大彪,剛開始為營長,後來李雲龍讓他當了參謀長。參謀長和營長的區別是很大的,營長是上前線衝鋒陷陣的,而參謀長的位置就不一樣,其作用和地位是遠高於營長的。

不同點:方立功和張大彪雖然同為團參謀長,後來也當了師參謀長,但二人的出身和性格卻是不同的兩條路。方立功戴著眼鏡,一看就是比較斯文的文人,是正兒八經的科班軍校出身,應該是專業素養比較高,和楚雲飛一直保持上下級的關係;張大彪則是和李雲龍一樣是泥腿子出身,投身軍旅比較早,早年在宋哲元的西北軍29軍大刀隊幹過,雖然沒有上過軍校,但是實戰經驗豐富,能當上獨立團的參謀長也是靠戰功升上來的。張大彪的性格和李雲龍相似,二人的感情也比較深,雖然是上下級關係,但是還能稱兄道弟坐在一起喝酒。也是一員虎將,衝鋒陷陣那是沒得說,動不動就仍帽子,不知道要廢多少布料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