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和平起義的“綏遠方式”比“北平方式”更加和緩

1949年1月21日夜,時任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兼綏遠省主席董其武,從廣播裡聽到傅作義與中共達成和平協議的消息。第二天,他匆匆飛往北平,向老上司傅作義請示下一步綏遠怎麼辦。

董其武1928年投到傅作義麾下,一直跟隨他出生入死,後來坐上綏遠軍政頭把交椅。傅作義向他詳細講述了北平和平解放的經過,叮囑他投向人民的道路是大勢所趨。至於綏遠怎麼解決,傅作義說:等見到毛主席之後再定。

和平起義的“綏遠方式”比“北平方式”更加和緩

1949年,時任國民黨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兼綏遠省主席董其武在和平起義通電上簽字

一個月後,毛澤東在西柏坡會見傅作義,提到綏遠問題說: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綏遠就好解決了,可以先放一下,讓董其武做好內部工作,等待他們起義。這就確定瞭解決綏遠問題的基調。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綏遠問題早已有初步設想。北平和平談判期間,傅作義曾提出,將北平、天津、塘沽、綏遠一起解決。毛澤東從戰略全局和實際情況出發,考慮當時焦點在於拿下平、津,決定“平津兩處辦理完畢後,即可照此辦法解決塘、綏問題”。其後,擔任監視歸綏國民黨軍任務的李井泉等部提出增兵綏遠的建議,中央軍委從軍事上的利弊得失考慮,增兵西進會迫使對方西逃,且綏遠敵我兵力差距較大,難以達到殲滅目的,決定對綏遠暫不用兵。

這次西柏坡會見重提綏遠問題,傅作義已完整交出北平,為人民立了功,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決定採用一種更加和緩的方式解決綏遠問題。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正式闡述了“綏遠方式”:“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國民黨軍隊,讓它原封不動,或者大體上不動,就是說向這一部分軍隊做暫時的讓步,以利於爭取這部分軍隊在政治上站在我們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們集中力量首先解決國民黨殘餘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個相當的時間之後(例如在幾個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後),再去按照人民解放軍制度將這部分軍隊改編為人民解放軍。”

和平起義的“綏遠方式”比“北平方式”更加和緩

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解放軍上將軍銜

“綏遠方式”與“北平方式”既緊密聯繫又有所區別。它既是為了使傅作義看到共產黨言而有信、寬大為懷,鞏固北平和平解放的成果;更是黨中央和毛澤東從實際出發,抓住主要矛盾,切合全局形勢和綏遠實際做出的重要決策。

從解放戰爭戰略全局出發,三大戰役結束後,主要矛盾在於集中力量解決盤踞華南、西南、西北的白崇禧、胡宗南等部,綏遠可以暫時放一放。就綏遠問題本身來說,毛澤東抓住瞭解決這個問題的“牛鼻子”——傅作義。傅作義從綏遠起家,根底深厚。他的老部下董其武、孫蘭峰掌握綏遠軍政大權,對他忠誠信服。綏遠儘管存在眾多派系,形勢複雜,傅作義仍舊可以而且只有他可以控制局勢。

中共中央、毛澤東從這一實際出發,北平解放後繼續做傅作義的工作。遷駐北平後,毛澤東又多次接見傅作義,同他談話,幫助他提高思想認識,推動綏遠問題解決。還安排薄一波、聶榮臻做好傅作義的工作,並由華北人民政府協助董其武開展工作。周恩來受毛澤東委託,直接指導綏遠和平談判。談判之初,雙方代表一度產生很多分歧和矛盾。周恩來叮囑共產黨談判代表不要性急,冷靜考慮對方提出的條件,理解他們的愛國心和困難,積極、耐心工作,等待他們的覺悟。華北局將每次談判情況上報中央,毛澤東、周恩來都及時給予指示,使談判得以順利進行。

在毛澤東、周恩來直接關心指導下,經過近3個月談判,雙方在劃界、金融、貿易及派遣聯絡機構等方面達成共識,對綏遠方面提出的非原則性要求均給予最大照顧和讓步。

6月8日綏遠和平協議簽訂,毛澤東接見傅作義等人,在座的還有周恩來、朱德、聶榮臻、薄一波等。毛澤東說:綏遠問題就按他們商定的條款辦理,不過不要登報了,因為條款沒有寫明,有了北平和平解放,才有綏遠和平解放。不然別處都要“綏遠方式”,我們就不好辦了。這道出了“綏遠方式”的特殊性和對傅作義、董其武部的寬大政策。

國民黨反動勢力千方百計阻撓、破壞綏遠走和平起義道路,或停發軍費、逼董西撤,或封官許願、加以收買。毛澤東充分信任、倚重傅作義和董其武,支持他們做好內部工作。7月中旬,發生國民黨特務公開槍殺中共聯絡處工作人員王士鑫的血案。董其武感到事態嚴重,擔心引起誤會,影響和平進程,馬上發電報給傅作義並轉報中共中央。毛澤東接見傅作義時,表示:事情是有曲折的,革命不能沒有犧牲,綏遠解放用“綏遠方式”不變;告訴董主席多加註意。

綏遠起義原計劃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前完成,因國民黨的挑撥分化,遲遲不能實現。8月的一天,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召見傅作義等人,對綏遠問題表達關切,希望傅作義、鄧寶珊親自到綏遠促成起義。

毛澤東要傅到綏遠去,有人擔心是放虎歸山,說萬一傅作義跑掉怎麼辦。毛澤東問薄一波的看法,薄一波說:“我敢百分之百保證,不會跑。”毛澤東接著說:“北平和平解放,傅立了大功,我們對綏遠不能出兵,一出兵就輸了理。綏遠的主力董其武部是傅的老部下,現在把領導責任放在傅肩上,這樣我們就主動了。傅作義哪裡會跑!”

傅作義到綏遠後,沒有辜負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厚望。他召集軍、師、旅級幹部談話,對少數猶豫觀望甚至反對和平起義的高級將領耐心說服,邀請各族各界和地方代表共商綏遠起義前途,形成了處理綏遠問題的幾項原則和步驟,向中央提出建議。毛澤東覆電都予以同意,並表示:不論什麼步驟和辦法,只要能使綏遠及其軍隊成為全國一樣的解放區和解放軍便都是好的。

得益於中共中央、毛澤東的寬大政策和關懷感召,傅作義和董其武積極推動,綏遠和平起義終於按期舉行。1949年9月19日,綏遠軍政幹部和地方各界代表39人發表起義通電,宣佈脫離蔣介石、李宗仁集團,堅決走到人民方面來。第二天,毛澤東、朱德覆電慶賀:“希望你們團結一致,努力進步,改革舊制度,實行新制度,為建設人民的新綏遠而奮鬥。”

和平起義的“綏遠方式”比“北平方式”更加和緩

1982年,董其武加入中國共產黨

由毛澤東、周恩來提議,經新政協籌備會協商通過,傅作義、鄧寶珊和綏遠和平起義的董其武、孫蘭峰、周北峰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九一九”起義後,中央為綏遠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對起義人員包下來,耐心教育改造。經過近兩年時間,終於使部隊實現解放軍化,綏遠地區實現解放區化。新中國成立後,傅作義出任水利部部長;董其武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9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來源:《老一輩革命家在香山》,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編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