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同的八大碗都包含哪些美食?

二哈哈爱生活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饮食文化。

大同的美食优以八大碗出名!

大同民间认为八宝饭来源于古代的八宝图。不仅色香味美,还包含更深层的意思!

八宝饭: 金橘象征吉利;红枣象征早生贵子;瓜子仁是鼓板的变体,象征生活有规律,平安无灾祸;红梅丝与龙门同色,含有鼓励进取、祝福顺利的意思;绿梅丝代表松,寓意“金(所用桂花必须是金桂)玉(糯米呈玉脂白色)满堂”。


扒肉条:又叫小烧肉,是“八大件”中最有名的一道菜。它的上色方法十分特别,最早是在煮肉时放入葫芦条,利用其含的糖分进行上色,后来改为老大同酒厂出的干榨黄酒。




过油肉: 据传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至山西其他地区,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扒羊肉:大同的羊肉好吃,除羊杂割,大同扒羊肉更以其鲜美的味道让食客赞不绝口。 过油肉: 据传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至山西其他地区,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红烧鱼: 鱼肉鲜嫩咸香,色泽红润发亮,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


糊肘子: 因其制作过程中要用炭火烧,所以在市民家中很少制作。肘子红黄光亮,用筷子一挑就可分离。白肉肥润粘绵,入口即化,瘦肉软烂酥香,入口不柴,味道醇香,赛似熊掌。

黄焖鸡块: 腌制时将淀粉吸入肉中,通过长时间上笼蒸,再将肉块吸入淀粉蒸出来。鸡块酥嫩、口味鲜、汁浓,色泽黄亮,老少皆爱。



黄焖丸子: 先炸后蒸,颜色微黄。因为丸子谐音“完了”一般是宴席中最后一道大菜,意喻着上菜结束。老大同的黄焖丸子吃到嘴里松松软软的,肉香而不腻。十分受老年人的喜爱。


大徐当家


大同是八大件,不叫八大碗。一般逢年过节都是非常讲究的。老早以前的八大件是八个冷盘和八个热菜,还有桌子中央有一个大的调粉,这个调粉叫压桌菜钱。一般压桌菜是一尺或者是一尺二大的盘子,八个热菜一般是八寸至一尺大的汤盘,八个冷菜一般是六寸至八寸的平盘。

压桌菜的调粉不是现在的小吃凉粉。(比成龙大哥吃的凉粉还好)一般简单的是由:绿豆芽、黄瓜丝、鸡蛋饼丝和土豆粉加工制作的

八个热菜一般是:扒肉条(有大烧小烧之分)、黄焖鸡、红烧鱼、炖牛肉、炖羊肉(或者是扒牛肉、扒羊肉)八宝饭、炒时令新鲜蔬菜或者简单的就是过油肉炒炒木耳,拔丝山药或者拔丝香蕉或者苹果、丸子,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有了海鲜就不一一说了。如果是回民就没有扒肉条这个菜了

八个冷菜一般是四个荤菜四个素菜

主食一般是烧麦、水饺或者是油糕。

这就是我印象当中的老大同的八大件席面


用户560870862848


清朝乾隆年间,政通人和,百业兴旺,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 称雄于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和下八珍,八大碗因其食材粗简,故被列为“下八珍”,民间称之为“八大碗”。

旧时代的八大碗作法有粗细之分。以北京八大碗举例: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


光在说话


扒肉条、黄焖鸡块、过油肉、糊肘子、扒羊肉、红烧鱼、黄焖丸子、八宝饭,这些民间菜肴,曾经有过一个响亮的名字:大同八大碗。

大同八大碗,诉说着老大同餐桌上一段远去的历史,是大同人舌尖上的品味和回忆。今天在大同一些饭店,依然能吃到大同的八大碗,依然保持了传统的做法和口味,因为八大碗的做法是一代一代大同人研究琢磨出来的,是大同人婚丧嫁娶餐桌上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缘来是误会94808437


扒肉条、红焖鸡块、过油肉、糊肘子、扒羊肉、红烧鱼、黄焖丸子、八宝饭


蛋卷爱美食


严格的说:叫大同八大件!比如老大同人参加红白喜事就说:坐席去吃八大件!


申152070865


北方各省(某些南方省也有)基本都有八大碗、九大碗之类的菜式,内容稍有不同,以肉类为主,一般都有一道扣肉类的菜肴。其实这是大多数汉族人家过年过节的共同记忆,并非某个地市的特色。


feng9342


在大同临近春节时,常听到长辈们说着一个话题:抽空儿炸点儿烧肉、丸子、鸡块……年夜饭上全家吃。其实,我们日常聚餐中对这些肥腻的菜肴,多不待见。流传于老大同民间的过年美食“八大碗”,虽然现在经过时间的流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八大碗”的浓浓年味,依然以其独特的味蕾记忆留在老大同人的脑海里。

“八大碗”在老大同的生活中,是少不了的美食。生诞寿辰、婚丧嫁娶、孩子满月等日子都少不了它。沿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同八大碗的菜谱,基本上有扒肉条、红焖鸡块、黄焖丸子、过油肉、糊肘子、扒羊肉、红烧鱼、八宝饭等八类组合而成,由八只大海碗装盛,故称“八大碗”。。

旧时代的酒家,不像现在用圆桌,而是讲究用八仙桌,每桌坐上八个人,上八冷八热十六道菜肴。

关于“八大碗”的发源有很多版本,比如正定“八大碗”相传为三国名将赵云所创,安徽“八大碗”甚至和大文豪苏东坡颇有渊源,最离奇的版本要数曹国舅腾云化得“八大碗”的传说。当然,这些均属坊间传闻,但“八大碗”流传甚广是不争的事实,鸡毛野店也好,巨室豪宅也罢,餐桌上都常常能觅到它的踪迹。

老大同的“八大碗”,当属北京“八大碗”一脉,最早盛行于清朝中期。清朝乾隆年间,政通人和,百业兴旺,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 称雄于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和下八珍,八大碗因其食材粗简,故被列为“下八珍”,民间称之为“八大碗”。

老大同八大碗

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清代,大同与京城商贸往来频繁,北京八大碗逐渐流传于大同坊间,成为人们婚丧嫁娶时的主要宴宾形式。但是,大同的八大碗,并非照搬北京八大碗菜谱。由于当时大同又与口外(今内蒙古)商贸往来较多,吸纳了西北地区“清真八大碗”的一些菜品,如扒羊肉、扒牛肉,加之融汇本土特色菜肴,形成独具风味的“大同八大碗”。

尽管八大碗因为多肉肥腻,离我们的现代生活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但每逢春节,大同人总是难以割舍对八大碗的那份情缘。

进入腊月小年,家中的老爸老妈总要支起锅灶,烹制一些扒肉条、焖鸡块、炸丸子什么的;不善烹饪的年轻人,则要溜达到超市或多或少购买一些八大件的半成品。因为离开这些菜品,对于大同人来说,任何山珍海味的年夜饭,也很难找到塞上古城那种延续了百年历史的独特年味儿。大同“八大碗”的菜谱,是根据年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烹饪技法基本是煮、炸、扒、蒸,按照严格的程序和工序,其技艺主要在选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选择上下功夫。譬如扒肉条,后期上笼屉蒸,就得两三个小时以上,色、香、味、型俱佳,兼顾着北方菜系特点,荤菜搭配营养丰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