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vvhjhv


如果从形式和结果上看,这么说也没有问题。但实际上秦灭六国与楚汉战争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秦灭六国,是积聚了秦国数百年之基业,凝聚秦国七代国君之心血,进行统一天下的战争。

秦灭六国,更像是一场独角戏,凭借强大的实力,正确的战略,英明的君主,在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走向灭亡的同时,进行一场以新代旧,以统一代替分封,以郡县制、军功爵位制、法家治国等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革命。

楚汉战争,是一帮推翻了秦朝统治的新军事集团,在秦朝灭亡之后,反秦义军对秦朝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各支反秦义军之间的矛盾,并进行一场争夺天下的战争。

楚汉战争,更像是一场擂台赛,刘邦与项羽两个强大势力在擂台上的争夺,导致天下其他所有势力选边站,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军事集团,而刘邦凭借善于用人、变通腹黑、折而不饶、败而不馁的能力,击败了不纳人言、刚愎自用、心高气傲、年轻气盛的项羽,而统一天下的变革。

之所以说楚汉战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是因为刘邦统一天下的路径与秦国统一天下的路径是相似的,结果是相同的。

秦灭六国,是以巴蜀为后方基地,关中为统一之根本,出函谷关东进,以数百年基业,以十年统一战争,逐一灭亡六国的。

楚汉战争,刘邦据巴蜀之地,出汉中,定三秦,出函谷关,平定中原,然后与楚国形成拉锯战,最后靠韩信开僻第二战场,从黄河以北对项羽进行战略大包围,最终击败项羽,统一天下。

从路径上看,秦灭六国与楚汉战争非常相似,都是出函谷关向东统一天下。

从结果上看,秦灭六国,是秦国一个国家消灭了战国中的其他所有国家,但主要的大国就是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这些诸侯国都是存在了好几百年的,以世袭制和宗法制,一直延续了数百年,直到被秦国终止。

楚汉战争,从对象上来看,刘邦也是逐个消灭了秦朝灭亡 之后,在东方逐渐复国的诸侯国,在反秦战争中,复国的这些诸侯国,有的是原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的后裔,比如魏王豹,韩王成,有的是在反秦战争中崛起的新贵族,这些人与原来的诸侯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是依靠战争和武力才成为诸侯国的,比如燕王臧荼、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等人,他们就是靠武力起家。

从结果上看,都是一家灭亡其他所有进而统一天下,秦灭六国是秦灭亡六国统一天下,楚汉战争是秦的继任者(汉)灭亡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统一天下,也是非常相似的。

但是秦灭六国与楚汉战争也是有着不小的区别:

秦灭六国是一场新旧制度代替的深刻革命,是秦国以先进制度取代六国落后制度,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以军功爵位制取代井田制,以法制取代宗法制,秦灭六国是完完全全打破了旧有的政治制度,是一场真正的革命。

楚汉战争是一场矛盾转移的深刻变革,以同仇敌忾、一致灭秦的共同目的,到秦国灭亡,达到目的后,矛盾转化为义军之间争夺天下的矛盾,最终刘邦战胜了项羽,转过身就汉承秦制,披上了秦国一模一样的政治制度。

如果说楚汉战争是第二次秦灭六国的话,那么完成可以将刘邦的最终胜利,建立汉朝的举动,视为秦朝的延续。

楚汉战争与秦灭六国除了本质不同外,还有诸多不同,比如说秦灭六国,如果以秦国前赴后继的努力东进算起,秦灭六国用了几百年和七代人,如果以秦始皇统一战争算起,秦灭六国用了十年。

而楚汉战争仅仅只用了四年,在时间上远远短于秦灭六国,所以楚汉战争的难度远远小于秦灭六国的难国,楚汉战争中刘邦的敌人,都可以视为草莽出身,刚刚出来打拼天下不超过七年,包括刘邦本人。

而秦灭六国中的任何一国的存在,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六国早已根生蒂固,可仍然被秦国连根拔起。

秦灭六国是以强灭弱,秦国凭借强大的国家实力,制订正确的战争策略,有着英明的秦王政领导,这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

楚汉战争是以弱灭强,刘邦凭借各种软实力和政治手段,依靠萧何、韩信、张良三个杰出人才的辅佐,击败了“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这是以弱胜强,以小赢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这种说法很有意思,仔细想一想,确实如此。

第一次秦始皇灭六国。

第二次刘邦灭“六国”。

更有意思的是,嬴政是赵国邯郸人,刘邦是楚国丰县人。

两个外国人,领导秦国人,灭了山东六国。

秦始皇灭六国,基本盘就是关中、巴蜀一带,出函谷关,灭六国

刘邦在鸿门宴之后,被项羽封为汉王。而其他原来的六国贵族也纷纷复国称王,被项羽分封。

项羽说: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天下初发难时,我们暂立六国诸侯后代(即怀王)为王伐秦。然而亲身披甲执锐起义,战场奋战三年,灭秦定天下的,是各位和我的力量啊。不过,义帝虽无功,我们还是分地让他称王。)

诸将皆曰:“善。”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此二人是楚义帝的部将。

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yì]为翟王(此三人位原来的秦将)

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zāng shū]为燕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等十八个诸侯王。

以上的诸侯要么是原六国的旧贵族,或与六国旧贵族有关的人物,如张耳是原信陵君的门客,也是天下闻名的人物,要么是天下大乱乘势而起的枭雄。

所以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可以认为是山东六国复辟。

而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消灭了在关中的三个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重新占领关中。

因为以前刘邦占领关中时,曾与关中秦人约法三章,所以非常的民心,再次占领关中,秦人非常拥护仁爱的刘邦,憎恨残暴的项羽。

从此,原来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成为刘邦的基本盘,和当年的秦国一样。刘邦依靠原来的军队和秦国的人力物力,东出潼关,和项羽楚汉相争。

在楚汉相争最激烈的时候,即成皋之战,刘邦和项羽对峙,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成皋前线输送人力物力,有力的支持了刘邦的战争,最终刘邦彻底击败项羽,统一天下。

所以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是有一定道理的。


燕赵节度使


表面上,确实如此,都是以巴蜀关中为基地向东统一

但实际上秦国统一和刘邦统一并非一回事。最重要的区别是:

秦国是以一国灭六国,刘邦是率领诸侯灭项羽。

秦国在一统六国过程中并无盟友,都是单独作战,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国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的原因。就算从秦王嬴政17年灭韩开始算,到秦王26年一统六国,秦国也用了10年时间。更别说从秦献公开始争夺西河之地开始的削弱过程。

而刘邦一统只用了5年时间,难度完全不一样。

秦国一统六国过程:

17年灭韩,18年破赵,20年破燕,22年灭魏,24年灭楚,25年灭燕、赵,26年灭齐。

刘邦一统过程:

元年,夺取关中、上郡、陇西、北地,获取后勤基地。

二年,降伏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立韩王信为韩王取代项羽所立的韩王郑昌,降伏魏王魏豹,击败殷王,以为楚义帝复仇名义,率领五诸侯兵(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和汉兵、韩王信的韩兵,合计50万攻取项羽都城彭城,被项羽从齐地绕过后方断绝后援而败;五诸侯因此背叛刘邦,刘邦派人联盟九江王英布;章邯自杀国亡。

三年,派遣韩信灭魏豹的魏国,南北夹击灭赵国,立张耳为赵王,刘邦被项羽围荥阳,想要求和但被拒绝,范增病死,刘邦以计逃脱,采纳袁生坚壁不战的计策,和项羽长期抗拒,让彭越在东部断绝项羽粮草;刘邦夺取韩信军,率军南下继续和项羽对抗,并采纳郑忠意见,派遣卢绾、刘贾去楚国东部支援彭越;韩信趁齐国和刘邦使者郦生刚结盟时,袭击齐军而灭齐。

四年,项羽会楚国东部击败彭越等,刘邦在西部击败项羽守军,韩信逼迫刘邦封其为齐王,韩信拒绝项羽劝韩信自立建议。项羽和刘邦约和,以鸿沟为界。刘邦不守信用,追击项羽而败,后割地封王后,韩信、彭越才率军前来,立英布为淮南王。

五年,垓下之战击败项羽。

垓下之战时,已经是异姓王的诸侯有:齐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韩王信、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

参与垓下之战的有: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三人。和其他大小不一的侯爵。


总结

秦和西汉都是由西向东同意,但具体过程和盟友多寡方面并不相同:

秦统一六国时,有六国合纵,但刘邦统一时,项羽从来没有合纵,都是刘邦在合纵。

刘邦是率领诸侯灭项羽,秦国是单独灭六国。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我们都知道,在秦朝灭亡之后,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长达数百年,最终的结果是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但给人带来疑问的是,为什么“楚汉之争”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

首先,刘邦代表秦朝;项羽代表战国两个人分别代表了大一统和分封制两种可以说是对立的国家制度,但是刘邦所代表的大一统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看来其实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的。因而“楚汉之争”刘邦的胜利其实是代表了先进的一方。

其次,对照着地图我们就可以发现,在“楚汉之争”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刘邦所掌控的地区基本上以前承袭的故秦之地,而项羽则就不同,他所控制的地区其实是原来的六国故地。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可以说项羽的最大错误其实就是给了刘邦一个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几乎所有的故秦之地的机会,因此刘邦继承了秦国对东方六国的优势才在综合实力上完全超过了项羽的综合实力。

在刘邦集团牵制项羽集团的时候,韩信先后灭掉代、燕、赵、魏、齐以及属于项羽集团的西楚,韩信此前还暗度陈仓,灭了三秦。刘邦的大军主要牵制项羽主力。然后韩信不停的灭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一只养生喵


从广义上来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也没有错。

项羽、刘邦等农民起义军灭秦后,项羽的声望和实力得到各路诸侯的公认,由项羽主持分封诸侯的大计。项羽担心刘邦在关中实力过于强大,把刘邦封到巴蜀,领有汉中土地,称为汉王。把关中秦故地一分为三,分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yì )为三秦王,以阻遏刘邦的势力扩展。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在这里项羽犯了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当时凭借项羽的声威和军事实力,他是完全有资格做皇帝的。但他没有这个意思,也没听说范增等谋士提出过这项建议,这说明项羽集团缺乏政治远见。曾有人建议项羽王关中,项羽偏要衣锦还乡,被人骂作“沐猴而冠”,项羽还把他烹了。

在封诸侯王之前,项羽先尊楚怀王为义帝。分封时,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他错误地认为霸王在诸侯王之上,可以领导、调遣其他诸侯王。分封后,又派人暗杀了义帝。大概认为没有了皇帝,霸王就可以代行其政了。

这也表明项羽不能采用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理由去取得皇位,反而采用小聪明去达到目的。还是缺乏政治远见,没有政治头脑呀

分封后,诸侯王各自回到自己的领地,这时出现了暴乱。田荣、陈余、韩广等认为分封不公,心中不服,引起战乱。项羽不得不带兵前去履行自己的霸王职责,到齐地平定田荣。

刘邦趁项羽率军平定齐国暴乱之机,出兵汉中,首要目标是平定三秦,统一关中原秦国的地盘。然后以故秦地为根据地,东向平定各诸侯王而与项羽争夺天下。

秦地三王章邯等,因为战死了关中几十万子弟兵,投降项羽,取得个人荣华富贵,故关中父老并不亲近他们,人心不服,所以,很快就被刘邦打败。刘邦没有费多大力气就统一了故秦地,加上民心顺服,关中很快就成为刘邦东向争夺天下的稳固后方。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断的支持刘邦的战争需求。

刘邦统一秦地后,一路大军出武关,一路大军出函谷关,浩浩汤汤出兵东伐,先后平定或降顺了韩王郑昌,殷王司马昂、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九江王英布、陈余和赵王歇,彭越,齐王田广,田横,临江王共驩(huan),燕王臧荼、西楚霸王等。

所以说,“楚汉之争”就如同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南宫外史


楚汉之争双方的领导人分被是项羽与刘邦,二人的实力毋庸置疑的是项羽完胜刘邦,不过为什么刘邦会成功夺取天下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原因便是,刘邦巧妙的利用秦国人复仇的心理,将这些人绑到了自己的战车上,项羽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不听谋士之言,导致其被刘邦狠狠的打败,最终乌江自刎。

1、秦军对项羽的愤怒

巨鹿之战的羽虽然将大部分的秦军杀死,但残留的秦军都是骁勇之士,作战能力一直都是很强,项羽进入咸阳后自立西楚霸王,为了报复秦国将秦始皇修建的很多大型宫殿烧毁,这就已经引起了秦国人的不满。

其谋士范增曾提议项羽千万不要这样做,要知道他当时就已然能够做皇帝了,不过没有登基,他认为还是像七国争霸一样,天下不统一的年代,是最好的。但他又想要号令群雄,因此封完其他王,给自己封了一个西楚霸王。

西楚霸王项羽的名气虽然很大,但这是秦国人最憎恨的对象,秦人并不会认为是刘邦灭亡大秦的,而是巨鹿之战一战成名的项羽。刘邦就是利用这个空子,手下开始大量的招募秦军,加上自己所处之地之前也是秦地,如鱼得水。

2、秦人的优越感

秦始皇没有一统天下之前,秦人与其他六国的人的地位是相同的,都是周朝的子民,而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各地都成为了秦地,原本是秦人的他们有着一种优越感,那就是其他国家的人是被灭国后成为秦人,根本不能与自己这种原本就是秦人的子民相比。

自带优越感的他们,在秦始皇开创的王朝仅仅经历两世就失败了,成为了楚人鱼肉的对象,现在有一个人带领他们征讨,这难道不是一件帮助秦报仇雪恨的好事吗?因此这些人作战都非常的勇猛、好战,最终将项羽逼到乌江自刎。

3、兵仙韩信

韩信在统兵打仗上是有着卓越天赋的人才,自身的武艺虽不是很强,但能够统领百万规模以上的大军作战如同探囊取物,并且训练兵马也是有一套,韩信并不是秦人,而是吴国人因此对于蜀国的憎恨不比秦少。

统领着一帮不怕死的复仇之军,自然是越战越勇,屡战屡胜。最终是汉朝或是其他朝这些都不重要,这些人眼中只有复仇,因此汉军大胜,这一次也被称为“第二次秦灭六国”



秦人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建国,而刘邦的作用自然也是不可小觑的,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虽然出生上没有项羽好,但能够看透人内心这一项技能足以其笑傲江湖,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话,别忘了关注哦!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慕容鉴史


能提出这个问题,至少表明提问者是个有心人,也愿意思考。

从本质上说,我们可以借鉴托尔斯泰的名言,成功者其实都差不多,比如往往是既有成功的欲望又有执行力,而失败者的形态却各不相同,总之是各有各的失败原因。楚汉之争当然也适合这个论断。下面稍微论述。

第一,从实力对比上看,两次统一之战很类似。秦国、刘邦在最初的实力都是很弱小的。秦国在秦孝公变法之前,东边六国没把它当回事,不但如此,东边六国在外交上尽量冷落它,在武力上则攻击它,包括占它的地盘。

第二,从胜利者“气质”上看,两次统一之战也类似。秦国一向被六国认为不讲礼法,也就是野蛮未开化状态。而刘邦呢?虽经过司马迁的《史记》修饰,但那股子底层流氓气息仍然难以去除,典型的市井无赖,挂着个最底层的“亭长”实际上可能连今天的村长都不如的级别。

第三,从敌对双方地盘的变迁来看,两次统一之战也类似。秦国和刘邦的物质依托大抵就是关中、四川一带,而项羽作为西楚霸王,名义上控制着六国故地。其后,则都是西边的打败东边的。

第四,从对秦国的继承的程度看,楚汉之争胜利者更彻底。项羽于公元前206年大肆封王,使之各自占据一块地盘,这实际上是抛弃了秦国实行的郡县制,而走上了分封的老路。分封制危害甚大,项羽忙于内部事务目不暇接,哪里能够抽出全力对付最危险的敌人刘邦呢?

第五,从两次统一之战的胜利者采用的策略看,也极为类似。秦国为了得天下,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刘邦也是:能收买就收买,不能收买就打压,实力不强可以称臣或者委屈自己,实力一强则立马翻脸。总之,两次战争的胜利者都很遵循实用主义的军事、外交方略。

秦灭六国和楚汉之争,几乎堪称我国知名度最高的战争了,所以对于其比较研究,当然可以继续深入,但我们不管如何研究,都要有个分寸,还是要以事实为依据,而非以当今人的学术观点为依据。




通鉴智慧传承—兔珞遥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从地理位置、结果和过程等各方面来看,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从地理位置看,刘邦占据汉中偏安一偶,和秦朝的进攻方向还有起点非常相似

项羽以将军身份分封十八路诸侯以后,旧六国势力纷纷得以复辟,加上秦朝降将分封在关中,对刘邦的封王的汉中形成包夹之势,这个情形非常像战国初期赵、魏、韩与秦国相邻并互相制衡的场景。

其次刘邦在汉中休养生息积蓄实力,项羽的楚军和其他诸侯互相摩擦攻伐,这个策略也很像秦国初期的对内改革,远交近攻的策略,通过这样一系列操作,刘邦获得了足够的时间喘息,并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二.政治格局上说,其实就是新六国势力与刘邦的交锋

秦朝消亡,天下又回到了分封制度下的战国时代,各地封王多为六国旧贵族,刘邦出汉中面对的就是这些昔日的旧势力,出身低微的刘邦,天然和这些贵族阶层就是有所差距的,这时候的刘邦是一个打破阶层的平民像旧贵族问剑的过程。

而在百多年前的秦国,也是面临和刘邦相似的场景,地处边陲,中原的六国把秦国看做是野人蛮夷,秦国通过七代君王的不断努力才终于完成统一大业。


对于刘邦来说,出汉中打关中,而后一统天下,就是和以楚国为首的旧六国势力不断斗争和互相妥协、瓜分利益的过程,从这点来说,刘邦也算是复制了秦统一六国的历史。

关注历史密探零零壹,专注新奇角度说历史,每天更新历史趣闻小故事,探寻未曾被装扮的历史!


历史密探零零壹


楚汉相争是第二次秦灭六国,这种看法很有见地,深入分析历史,的确是如此。

一、刘邦虽是汉王,但在出关(函谷关)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已经是事实上的秦王

秦朝灭亡后,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实则统领汉中、巴蜀之地,这些地区在秦昭王时期就已经成为秦国的领地。后来,刘邦(韩信)暗度陈仓,攻入关中,灭掉项羽分封的三个秦王(章邯、董翳、司马欣),就完全占据了秦国的领地。此时的汉王刘邦实则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秦王。

二、楚汉相争,刘邦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依旧秦地秦兵,这点和秦灭六国并没有太大差别

延续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最初是拉着诸侯的军队和他一起讨伐项羽,但彭城大败后,刘邦所能依仗的主要力量,只能是秦地秦民。刘邦军队的高层虽然大多都是关东人,然而刘邦军队主体却是秦人,由萧何坐镇关中,从秦地征粮征兵供应刘邦争夺天下,这和秦灭六国时期并无不同。

三、楚汉相争和秦灭六国一样,最严重打击的,就是六国的旧贵族。从此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周朝当年分封的旧贵族退出历史舞台,而汉朝的新贵产生

秦始皇灭六国虽然极为迅速,完全剥夺了六国贵族的社会地位和特权,然而六国贵族短期内并没有消失。这些人甚至潜伏起来,互相联合,成为强大的反秦势力。从原本韩国的没落贵族张良的故事,我们大概就可以看出韩国贵族和楚国贵族合作反秦的影子。张良在博浪沙中狙击秦始皇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他被秦始皇通缉,却逃到了原本属于楚国的下邳隐藏起来,关键的,他还包庇过项伯(项羽叔父,楚国没落贵族)。

后来,陈胜吴广起兵后,等到机会的六国旧贵族们纷纷冒了出来,楚国、魏国、韩国、赵国的王,原本就是六国的王族子弟,齐国的田横兄弟也与原本齐国的王族有说不清的关系。楚汉相争时,韩信破魏、下赵、灭齐,对这些旧贵族的打击甚至比秦灭六国还要沉重。等到汉朝建立,迁天下豪族以实关中,这些旧贵族就被完全抹平了。说起来,这些人都是分裂主义的坚持者,正因为他们的存在,造成了秦朝的统一昙花一现,汉朝将他们完全控制起来、平民化后,汉朝的统一这才巩固起来。


星火辰


这是扯,楚汉战争明明是楚人内战,与秦人毫无关系。

无论是汉王刘邦还是他麾下的主要将领韩信、英布、曹参、樊哙甚至文臣萧何、陈平,都是楚人。楚霸王项羽的部下更不用说,基本都是楚人。不是楚人的名人,也就是魏国人彭越、韩国人张良。

刘邦从汉中出兵“还定三秦”,秦国旧地已经成了汉王刘邦的根据地,秦人只能跟着刘邦与他那批主要是楚人的部下参加楚汉战争。秦人只是跟着走,他们不能决定怎么走。

刘邦打赢楚汉战争后,封赏的王侯基本都是楚人,秦人只是“出力”甚至承担着巨大的战争伤亡,并不能“享受胜利果实”。无论是领头打天下还是后来做天下,都是一批楚人。

可以说秦人“奋六世之余烈”建立起秦帝国,却是为楚人做了嫁衣裳。楚人陈胜吴广,为楚人项羽做了嫁衣裳,他们最终为楚人刘邦做了嫁衣裳。甚至刘邦称帝后也是用黄老之治,秦国战时体制也被汉朝“平战结合”新体制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