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长平之战主将换成韩信等其他将领结果会怎么样?

行者且行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明将廉颇老将军,固守不出,两军对垒,本身就是比的综合国力,赵国境内多山地,平原少,产粮本就少,行军作战必须吃饱饭。

反观秦国,南下攻克巴蜀、楚国的郢都获取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国力空前的强大。

放眼整个战国,秦国是乃当时第一强国,毋庸置疑,攻打魏、韩接连告捷,秦国横行霸道,天下敢怒不敢言,反观赵国,是最有可能与秦国一战的。

赵国,经过了胡服骑射,北击匈奴,开辟云中郡,国力仅次于秦国,况且秦赵两国在阙与曾经爆发战争,名将赵奢大破秦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因此赵国举国上下,都认为,此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可实际情况是赵国的综合国力,显然不如秦国,虽然有40万的兵力,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廉颇老将军依旧选择固守不出,为的就是消耗秦军,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不得不说,廉颇老将军此招甚是高明,可是赵国耗不起。

在赵国内外交困的情况之下,甭管换哪个主将,都是必败!

长平位于上党高地,不是平原,山地纵横,不适合大规模作战,贸然出兵非常危险,这是兵家大忌,所以这场战争就是比,谁能耐得住性子和粮草的补给是否到位。

赵国国内粮草不足,实在是无力支撑庞大的消耗,秦国也是举国之力打这场战争。

最后赵国换上赵括,赵军全军出击,中了埋伏,被包围,赵国惨败。

战争的输赢是多方面因素的决定,并不是换哪个主将就能决定的,因此,长平之战,甭管换哪个主将,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都是必败!





翰家大少


廉颇接手上党防务最先设置空仓岭防线、易水防线、百里石长城防线,但空仓岭防线被突破后廉颇退守第二、第三道防线,一守三年,国力快被耗光了,赵国耗不起必须速胜,赵括上场。白起佯敗,诱使赵括全力进攻,用两支部队合围赵括,把赵军合围在易水、百里石长城(赵国防线)、大粮山(赵国防线)这个三角地带。最后白起死了30万,赵括死了45万,没有赢家,秦国也是惨胜如败,说明白起不能使用四面楚歌瓦解赵军军心,说明白起攻心战不如韩信。假使韩信代替赵括指挥,韩信会让廉颇固守易水防线、百里石长城防线保护首都邯郸的安全,佯攻易水西岸再假装不敌诱敌离开自己防线,利用杀死龙且的办法半渡而击,杀掉对方主帅,击溃敌军。假使对方不上当,韩信利用双方争夺易水西岸阵地的时机,让三万精锐悄悄绕过主战场,攻占空仓岭防线,遍插红旗,再大呼秦国败了,像对付赵国那样瓦解军心击溃秦军。也可以让三万精锐直扑秦国首都咸阳,像对付魏国一样,击溃回师救援的秦国主力。韩信来了就没白起什么事情了,白起在韩信面前只是娃娃学步。







匆匆15051


秦赵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军事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之一,白起,是秦国的战争王牌、战争机器,代表着中国先秦时代最高军事水平,韩信,是建立汉朝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国士无双、略不世出,代表着冷兵器时代最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韩信和白起,都是当时最杰出的名将,也是冷兵器时代最巅峰的军事家。如果韩信指挥长平之战时的赵军,对上白起,一定精彩绝伦,让人拍案叫绝,大概只有二战时的苏德战争可以比拟我的看法,韩信指挥的赵军应该能惨胜或者巧胜,最差也能和白起指挥的秦军相持不下,最后双双罢兵理由:赵国国力弱于秦国,但赵国的军事实力比秦国差不了多少,秦国远道而来,后勤、粮草都是负担,这样秦、赵两国的优劣基本持平。韩信的军事战略应该比白起高一些,军事战术也稍优于白起,韩信应该能惨胜或巧胜白起,最差也是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最后双双罢兵韩信会怎样指挥赵军玩白起,白起又会怎样展现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我无法想象。我认为,赵军在实力略逊于秦军,但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韩信能干倒白起,至少能保持不败。


历史创造者


结果肯定不一样,分析如下:

第一从人物性格及所处环境上来分析,首先赵括是从来没有经历和军事实战的谋略家,当然也可以称之为谋士,自幼熟读兵书,又加上他是军家出生,他的爸爸是赵奢是赵国名将,可谓战功赫赫。他爸从前就对众人说如果有一天赵国用赵括为将领则赵国必败无疑,古人云知子莫若父,赵王当时也是糊涂啊! 而白起是秦国名将也是身经百战立过无数战功,打过无数胜仗,关键是人家有理论基础更有实践经验作支撑呀。那么如果咱们把赵括换成韩信或者是李牧或者其他有实战经验的将领,那结局肯定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长平之战的背景是因为秦赵为韩国献上党郡归属问题之争,本来韩国是要把上党这个地方献给秦国的目的就是来减缓韩国的灭亡速度,却因听了谋士的建议就把上党献给了赵国,结果秦国就派军队去攻打战国,赵国本来是用廉颇应战,廉颇分析了当时战场上的利弊之后决定坚守不出,你秦军来攻城我就守,反正你是主动我是被动,你怎么打我都不会和你硬碰硬,当时是秦军攻打了数月攻打不下,粮食没了就准备退军的,秦国内部的谋士建议秦王用离间计离间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说廉颇是故意这样做的,赵王听信谗言就把廉颇给换了下来换成赵括,所以才有后来长平之战这个结果。


如果长平之战的主将是韩信那结局肯定不一样了,第一韩信和白起一样是经历过战场上实战的将领,有军事经验作支撑,如果换做是他会看不回来秦军的假装败退计,而且在这之前秦军是一连打胜仗,甚至都打的廉颇节节败退,现在你突然在战场上打不过赵军,这不是有蹊跷吗?所以如果换做是韩信或者是其他有实战经验的将军肯定不会去贸然追击秦军一导致赵军被包围的境地!


第二从战场形式上来看,秦军包围赵军数月以求决战,廉颇之前用的是战略防御策略,他早就看出来秦军想急于决战的想法,所以坚守不出以待秦军撤军时找准战机来打败秦军!换赵括之后呢,赵括就按兵书上说的敌围数月渐疲,当追击歼灭,说白了就是有一种痛打落水狗的感觉!但兵书是需要灵活运用的,你看过兵书人家敌方将领没考过吗?所以你一变换策略就正中敌方的下怀!人家就希望你出城和他决战并假装败逃追赶他,前面更大的陷阱在等着你!如果将领换做是韩信或者是其他将军断然不会和赵括一样,可能会出城和秦军决战但绝对不会傻到用40万大军去追击敌军,古兵法就说了穷寇莫追,意思就是如果你在战场上被小胜利冲昏了头去追敌人那就跟有可能会落入别人的埋伏圈,结果一定会损失惨重!如果是韩信或其他将领就算与敌军决战至少也不会让40万大军遭活埋!所以这场仗的核心在主将,如果换做其他人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东郭先生说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主力在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发生的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战役结束后,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参战方兵力:赵军大约四十五万、秦军大约六十万。
主要指挥官:秦国:白起、王龁;赵国:廉颇、赵括。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可以作为假设了分析。

如题:假设赵国指挥官是韩信;秦国指挥官是白起。

韩信、白起都是军事天才,在战场指挥上不存在任何问题。所以,通过指挥作战来分析两人很难分出胜负。从两人的经历和性格特点来分析,韩信用兵善变,作战从不讲究规则、章法,而且善变多谋,善奇谋,善于欺骗对手,容易使敌人跳进的圈套。韩信在“水无常势,兵无常形”这句话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和韩信相比,白起则是行伍出身,对于士兵的了解非常到位,对每个兵种,各种作战方式都非常了解,而且作战经验很丰富,善于指挥军队野战、攻城,并且在治军方面也有特长。有时还能根据战场的形势创造出新的作战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韩信用兵善变,而且足智多谋,但是治军却一般,实战经验相比白起差了一点,人格魅力也没法和白起相比;白起善于指挥,善于战法,比韩信更有经验,在士兵当中更有人格魅力,善于治军,但是谋略和韩信相比很差。

长平之战中只因为赵军的主帅赵括犯了轻敌、轻军冒进的进攻策略才导致赵国在长平战役中的毁灭。那么即使赵军的主帅是韩信,赵军也是必败无疑。

只能说韩信、白起二人的军事才能各有千秋。但是,我个人认为白起的纯军事才能要优于韩信。如果白起军事知识能够在充足一些,那么韩信在白起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公元前


换成兵仙韩信我认为结局会变!兵仙韩信,战必胜,攻必取!我认为会打赢此战役!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我的猜测只是一厢情愿,没有任何演练结果,但是我认为长平之战赵国主帅换一个厉害的韩信级别的结局会有很大不同而已!几率会提高很大!至少比赵括强!


波澜不惊的世界


长平之战换成韩信也是白搭的,因为秦国一开始就是打算借机消灭韩国,而不仅仅是为了争那么块地方,虽然也是一块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拿下来了可以直逼赵国首都。而赵国一开始是大意了,想着占个小便宜,然后出兵拿了下来,结果秦国是后发制人,出动几十万主力野战兵团,想和赵国决战。

赵国的对策当时很简单,就是和秦国拚消耗。因为秦国是远征,一样几十万人吃粮,秦国好几百里外送过来,人吃马喂的,基本上运粮的几十万人吃掉的要比前线还要多。相比之下,赵国就是在自己家门口,送粮更为简单。但赵国想不到的是,秦国是军事集权国家,男的上前线了,基本就是家里老弱种田,而且是常态。何况秦国为了征战,屯粮都是成为习惯的,光屯粮的巨型粮仓就相当多,足可以支持前线大军一二年的吃食。

赵国就不行了,赵国不是军事集权国家,男人都上前线了,后面种田就没有人种了,如果浪费了一季,那么收不上来粮食,明年赵国百分百闹大饥荒,饿死人是小事,亡国都不是不可能。所以双方僵在那边时间一长,对赵国就是大麻烦了,时间越长赵国就越不利,就需要早点结束。求和是不可能了,开打又没什么把握,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下定决心换掉老将廉坡,让小赵上,希望他能打开局面,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所以韩信换过来也一样,这样的局面是整体性的,要战胜秦国只能僵到它自己退回去,打野战,在战国最后这几十年基本上是无解的,谁都打不过秦军,何况还是白起指挥的。军队素质就差了老大一块,数量你又和秦军持平,这样一没质量二没数量,韩信也没折。


上海小施4749


我认为赵国依旧会败,这是我的分析: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歼灭战,此战之后白起彻底坐实了“杀神”的称号。

《通典》:长平之战,血流漂卤蔡泽: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

这是关于长平之战的评价,从这两句评价中我们就能大概猜想出当时的画面。



长平之战当时参战人数将近百万人,其中秦军四十万人,赵军四十五万人,最终在秦军大胜后坑杀所有赵军结束。

这一战是由刚开始的王龁(he)对战廉颇,虽然廉颇接连败退但是长平依在,最周秦国散步谣言让赵括前去指挥,而秦国也偷偷换白起前去迎战。

这一战后赵国彻底陷入了被动,再也没有了跟秦国抗争的实力。

那么,如果此战中换韩信指挥,这个结局还会有所改变吗?



韩信,是历史上的重要军事家,跟随刘邦为汉朝打下了基础,但是万年叛变最终被处决。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最为出名的就是声东击西攻破战国接着又不费一兵一卒之力让燕国投降。

在攻打赵国的时候韩信用计谋声东击西用三万人击破了赵国的二十万人,最终活捉赵国国君,接着派使者去燕国谈判,燕国因为害怕就不战而降。



从这里面可以看出韩信优秀的作战能力,但是我依旧觉得不行,接着看长平之战的背景:

当时因为赵国贪恋上党十七座被送给秦国的城池,最终将它接手,这一举动无疑惹怒的秦国,最终秦国收复完这十七座城池后就去攻打赵国。

赵国就派出老将廉颇前去迎战,廉颇的优势是守城,所以虽然接连败退但是依旧还在没有丢城,秦国宰相想出一计,让人去散布谣言。



因为赵国国君原本就对廉颇只守不攻非常不满,在听到秦军害怕赵括之后就让赵括接替廉颇,而秦国看到计策生效之后就连夜让白起前去长平去替代王龁,最终赵国大败。

如果把赵括换成韩信

根据当时的背景来看,韩信无疑能支撑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最终还是会被秦军击败。

从大势来看

当时秦国可以说是一家独大,每逢发生战争,都是逢战必胜,这无疑大大提高了秦军的士气,赵国虽然可以跟秦国抗衡,但是也仅仅是抗衡,在接受上党十七座城池的时候赵国国君就担心如果武安君白起来攻打怎么办,从这里就能看出一个国君都对秦国的军队表示害怕,就更不用说下属将领了。



从国君来看

前面背景也介绍过了,都是因为赵国国君把廉颇换成赵括才导致大败,一个能听民间谣言就信以为真的国君真的能领导韩信这样的将领?

换句话说,就是韩信率兵在战场上取得一点成绩之后秦国肯定会用其他的办法来让赵国国君换其他将领,要知道,韩信只有一个而赵括有千万个,所以按当时国君的性情和秦国的手段来看,韩信一定会被换下去或者被处决。



从将领看

尽管赵国的军队是由韩信率领但是对面的可是战国四大名将中排名为首的白起,战国时代,那么多的国家来回对抗,最后才出了四个名将,并且还是四将之首,从这里看就知道白起的强大。

并且韩信此人有反骨,在汉初的时候韩信先是跟随刘邦接着投靠项羽,接着继续跟随刘邦,最终安邦定国之后又开始投靠匈奴来攻打刘邦。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韩信是想给自己找一个更好的将来,他害怕怀才不遇,而当时秦国是出了名的人才辈出,如果跟随秦国一定会给自己一个好的未来,所以难免不会有所反心。

所以得出结论,虽然白起跟韩信都是名将,但是如果真的在长平相遇,从背景、当时大势、国君、将领来看的话,还是白起的胜算更大一点,但是也不是韩信绝对会输,因为历史上有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并且这还只是猜测。

以上是文青个人观点,如果觉得不错,点个关注,文青喜欢跟朋友们分享关于历史的故事;

如有不同观点,在下方评论,文青必当学习受教。


文青聊史


换谁都没用,因为是国力的较量,说的再直白一些,是粮食和后勤的比拼!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贯彻“耕战”策略,对生产力的释放,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国家信用空前绝后!

各种奖惩制度贯彻到最基层,甚至到了奴隶层!贵族和豪强对这种制度的侵蚀,在整个古代王朝中也是最轻的。

秦国虽然受限于总人口、当时的科技水平、农耕水平等时代局限,但是其国家动员能力和动员效率、动员深度绝对是古代最高的!


刘文98


如果在长平开始之前就换韩信,那结果两说。但是,廉颇以后换韩信也是白给。就像下棋,开始换人,棋局就有变化。被将死了,换谁都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