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对外侵略战争?

京鹿子SAMA


明永乐年间,安南王被杀,安南丞相篡位,并对明称臣 。启料,安南王子前往北京诉苦,大书特书安南王惨死,于是成祖一拍桌子,爷支持你!

遂借以安南王子一千使团与自己的国书,送其回安南称王。现任安南王却使阴招杀死使团和王子,拒绝退位。成祖愤然调京郊兵士与沿途各省兵士共计30万军,由大将朱能代领,远征安南,出师未捷身先死,朱能老病死于途中,大军归河间王张辅节制,大军前锋攻入安南,屠杀敌兵,安南王身死,安南平定。

后安南人民不愿再立王,于是祈求安南并入大明版图,成祖欣喜将安南并入云南板块,归沐氏掌管。


大名府少卿


有历史学家做过统计:从秦至今,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至1979年共2240年,中国发生战争的年份有1492个,平均0.67年就有战争。

先说下主动对外侵略吧!

汉朝:攻大宛之战、灭朝鲜之战、占领越南

隋朝:高句丽战争(结局大家都知道)

唐朝:新罗战争、高句丽战争、对西域诸国战争、突厥战争

明朝:明锡兰国战争(郑和下西洋时发生的战争)、明朝侵越战争

清朝:中缅战争、中越战争

还有元朝初年对日本、越南、南亚的侵略。(元对日本、越南的用兵有消耗汉人新附军的意图)

两千年的对外侵略两只手就数清了!!!!

发生最多就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之间的侵扰与反侵扰战争了,横贯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可能是世界上绵延时间最长的冲突。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都会发生草原民族入侵事件,规模或大或小,但从未停止过,然而一旦中原抵挡不住草原入侵,便会发生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从五胡乱华一直到满清入关,都是如此。有学者做过统计,每十年便会入侵2.52次(结论来自《中国王朝战争年表》),每次战争的背后,大部分都是草原年景不好的时候,而灾害便是爆发战争的主要原因,这个原因是不是很简单,没有吃的只能出去抢,要不然就是饿死,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袭掠周边的农业民族,似乎成了游牧部落唯一的求生方案。

中原王朝也会对游牧民族的发起反攻,但由于中原王朝需要相当的时间来调动军事力量和物资,而且在大多数时候都缺少大量的战马,汉人虽然某些武器先进,但毕竟形成不了代差级的优势,加上农业社会在运输、集结、推进上的落后,自然是毫无优势的。

说到这里,我们来横向对比一下这颗星球上的强势民族吧!

我们两千年了还在秦汉开拓这个圈子里打转(还丢了交趾、乐浪),多了个西藏。

看下俄罗斯立国六百年领土扩了多少倍?

看下美国立国二百年领土扩了多少倍?

这些我们比不了就比下越南吧!越南独立千年领土扩了四倍,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羞死人啊! 

再说下人口吧!西汉时汉族就有近七千万啊!到现在两千多年了,就按百分之十的自然增长率今天应该有多少?对比下西班牙裔、盎格鲁-撒克逊人。人家的民族人口几百年内扩张多少倍?

还对外侵略呢,能守住祖宗基业就不错了!



华夏一老卒


唐灭石国之战——大唐最可耻的侵略战争!

安史之乱前的盛唐,曾与阿拉伯帝国之间在中亚地区爆发过一场大战,这便是著名的怛逻斯战役。

说到怛逻斯战役,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关于这场战役的起因,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实,怛逻斯战役的直接起因,正是由于大唐对一个西域小国发起了灭国级的侵略战争,这个悲催的小国叫石国。

石国乃西域古国,是昭武九国之一。它位于中亚地区,大致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一带。当时的石国虽然不大,但由于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居民善于经商,而且农业发达。因此,石国可谓富甲西域的。

而且,石国对大唐也一直很恭顺。据《册府元龟》,石国一直对唐朝朝贡不断。然而,大唐的边帅高仙芝却垂涎于石国的财富,居然诬告石国“无蕃臣礼”,于是率军攻打石国。看到唐军压境,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便主动找高仙芝和谈。高仙芝表明上答应,背后却突然出兵掩袭,攻灭石国,俘虏石国国王及王后。

高仙芝肆意发动侵略战争还不算,灭了石国后,还干了两件很不人道的事。第一,是纵兵大肆抢掠杀戮,甚至连老弱病残都不肯放过。而且,抢掠石国所得之财物,大部分都进了自己的腰包里。史料记载:高仙芝掠石国,得“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

第二,高仙芝不仅杀人越货,而且还抢占王女!他居然把石国公主金丝凯亚,私自纳为自己的小妾。高仙芝对石国的侵略,实则是出于自己的私利,然后就调动大唐军队发动不义之战,典型的“公器私用”。

而高仙芝侵略石国的战争,也引起了连锁反应。石国灭亡后,石国王子先是投靠大食,之后又转投更为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最终引发了史上最著名的怛逻斯战役。战争的结果是高仙芝大败,唐军几乎全军覆没。而石国王子得以接任王位,从此石国便仇视和痛恨大唐。

明征安南战争——大明鼎盛时期发动的侵略战争!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安南(今天的越南)陈朝国相黎季犛弑君夺位,立其子胡汉苍为帝,自称太上皇,并改名为胡一元。靖难之役后,胡汉苍上表明成祖,诡称陈朝子孙绝灭,自己受百官推戴,请求受封安南国王。于是,明成祖便册封他为安南国王。

谁知不久后,前安南王之孙陈天平进入明朝,向明成祖哭诉黎季犛父子谋朝篡位之事。之后,明成祖果断派人调查清楚,并派遣都督黄中率兵5000护送陈天平归国。结果,途中遭黎季犛伏兵袭击,黄中败还。

黎季犛的举动彻底激怒了明成祖命,于是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大军征讨安南。次年,即永乐五年正月,明军追击安南兵至黄江,一举攻破其江中兵寨,最终俘虏黎季犛父子。

攻灭安南后,明朝政府在当地设立布政司,将安南纳入大明的版图。然而,明朝对安南的统治很不顺利,当地百姓反叛不断。最终,明朝不得不放弃安南,改封黎利为安南国王......



这些历史要读


有人说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真相总是让人大跌眼镜。作为三大古典军事强国之一的中国,他能从黄河边上的小部落成长成一个几乎占据了整个东亚的陆路的大帝国,自然不可能说是一路有神佛相助,地盘都是充话费送的。相较于和平,中国人其实是非常好战的,至少在每个王朝的早期,都是一部中华帝国的对外扩张史。

这里需要先提出一个观点,即看待历史一定要战争当时的角度去看待历史,而不是以今天的立场,不然这样即是对古人的不尊重和懈怠,也不符合唯物的历史观。

中国历史上对外侵略规模最大的战争,当属隋帝国和唐帝国对今天东北地区的高句丽王国的征服。从当时的国家环境来看,高句丽王国是一个独立的地域王国,他不属于中国,也不是今天高丽人的祖宗(高句丽王室再被唐军消灭后尽数迁往了大唐腹地)。可以说高句丽本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和国家,后来被强大的中华帝国强行并入了帝国大家庭,而其族人也被同化。这场战争旷日持久,从南北朝时的北魏北齐开始,就已经展开。后来隋王朝一统中国,二代皇帝隋炀帝为了彰显功绩,三次派遣大军征讨高句丽,前后耗尽国家财政,最后导致帝国破灭。一直到后世的唐帝国,也是经历了高祖、太宗和高宗三代,才最终将高句丽灭国,将东北地区变成了帝国的东北疆域。



在宋代,宋元交兵之计,蒙古人曾联合占城国(今越南北)合力攻宋,虽然宋军打蒙古军比较费事,但是对法占城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宋庭从两淮地区调走三支部队,直奔广西大后方,一举击败了占城,还入侵到占城国境内,强行让占城继续侍奉大宋为宗主国,可以说也是牛气了一回。


元朝消灭宋朝之后,对外战争更是不胜其数,在南方先后出兵攻占占城和安南,后来在和高棉还有爪哇作战时因为水土不服加上交通不便,被迫撤军。向东三次征讨日本,但是因为天气原因和蒙古将领不懂海战,最终也是铩羽而归。

明初永乐大帝为了彰显功绩,也曾一度出兵攻占安南。万历时期缅甸的东吁王朝窥伺大明的云南地区,结果被刘綎、邓子龙等人率数万大军剿灭,一路打到今天的曼德勒地区,使东吁王朝大片北方领土纳入大明帝国囊中。


清帝国在康雍乾三代不断的对西北的准格尔汗国用兵,虽然中途有些许战败的挫折,但是最终还是凭借强大的国力,在乾隆二十年将汗国消灭,乾隆皇帝将占领地命名为新疆,意为帝国新的疆土,这也是中国正式的将西北的新疆地区划为直接统辖区域。


火器工坊


孙权打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印尼爪哇岛!三国里看似最窝囊的就是孙权了,在位几十年却只发动了两次北伐还是灰溜溜的滚回来,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孙权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南海变成南中国海。

在当时,孙权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支海军部队,这个在传统陆权国家里很是难得,一直到明朝永乐皇帝时期才重新拥有。孙权的这支海军部队大约有战船2000多艘商粮船3000多艘,总兵力30000人,舰队司令部就设在现在的广东。

逍遥津战役之后,张辽的骑兵部队让孙权见识了北方健骑的威风,这使得缺马少骑兵的孙权认为北上与曹魏争夺控制权很难,南方部队在平原地区根本挡不住曹魏的弓马骑射,所以孙权便把目标锁定南方,他想要向南争夺土地用来拓展自己的实力,同时也希望通过以战养战来减少养兵花费。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的第一年便派兵南下,孙权的部队从夷州出发(某湾)首先登陆的是菲律宾,吴军占领了菲律宾把菲律宾变成吴国殖民地;吴军又继续向南进发攻占了马来半岛把马来西亚并入吴国领土;接着吴军一路向南攻占爪哇岛,一路向西攻占越南。


优己


确实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对外战争,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二:

1.汉平南越之战

发生于公元前113年,西汉灭南越,当时南越不仅包括两广、海南,也包括了越南北部、中部地区,两年之后,汉朝军队将之纳入汉朝版图之中。

2.汉灭朝鲜之战

发生在公元前109年至前108年之间,西汉对卫满朝鲜国王发动进攻,结果毫无疑问是汉朝军队取得胜利,不过卫满朝鲜跟现代的朝鲜不同,当时是叫古朝鲜,结果被汉朝灭国了。

3.唐灭高句丽之战

发生于公元645年,高句丽被灭后,其他各小国纷纷联合起来对付唐朝,不过最终被唐朝扫灭,唐朝攻灭了百济、高句丽,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搬到辽东。

4.唐朝新罗战争

发生于公元668年,当时,唐高宗立安东都护府,想要控制整个朝鲜半岛,不过遭到曾经的盟友新罗的抵抗,结果就爆发唐朝新罗战争,这也是算是唐朝主动侵略当时的朝鲜半岛了。

5.明锡兰山国战争

明朝时期,中国主动入侵他国的情况也不少,像明锡兰山国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占领了锡兰山国,攻占其首都,并将其国王擒获,作为囚徒送往中国。

6.明朝哈密争夺战

1404年明朝军队占强了哈密,并把这里改为哈密卫,史称明朝哈密争夺战。

此外,十三世纪的蒙古大军就更猛了,直接打到了欧洲那块地方,在建立元朝后,也曾两次东征日本,只可惜最后以失败告终。


金兔历史


中国的对外侵略战争要数汉武帝远征大宛国了。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大宛国出产的汗血宝马羡慕不已,这种马体格高大健硕,耐力持久,适合骑兵部队长途远征。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派遣使臣携带重金前往大宛国准备购买几十匹汗血宝马,用来改良国内的马种。但是大宛国对汉朝购买宝马的要求不屑一顾,拒绝了汉朝使臣,而且还把汉朝使臣的金银抢掠一空,并把使臣全部杀死了,这让汉武帝十分震怒,发誓要把大宛国夷为平地。

大宛国身处中亚腹地,和汉朝有着上万公里的距离,为了报仇雪耻汉武帝以李广利为将军从全国征调六千精锐骑兵以及数万步兵浩浩荡荡远征大宛国。当时沿途国家看到汉朝军队都紧闭城门,不与汉军交往,这就导致汉军的饮水和粮草很难得到持续供应,等到汉军骑兵赶到大宛国郁城的时候将士由于远途跋涉,粮草不济,各个饿的面黄肌瘦,疲惫不堪,虽然发动了几次对郁城的进攻但都是无功而返,反而是汉军损兵折将,伤亡惨重,李广利不得已只好率军回撤。

李广利在率领残军回撤途中上疏汉武帝以距离遥远,补给困难为借口希望汉武帝停止征伐大宛国,听到李广利大败而归汉武帝震怒不已,下令李广利率领军队在敦煌驻扎,不得踏进玉门关一步,否则就地正法,李广利心惊胆战只好在敦煌驻扎下来。经过一年的准备汉武帝再次调遣了6万精锐骑兵,征集牛马骆驼十三万头用来运送粮食,再次以李广利为统帅远征大宛国。

这次大军出征沿途各国看到汉军浩浩荡荡沿途各国一改先前的态度纷纷对汉军加以支援,但是只有一个轮台国还是紧闭城门不对汉军进行补给,李广利这次凭借大军准备对沿途国家进行威慑,就先对轮台国动手了,轮台国全国被屠戮殆尽,消息传开其他国家心惊胆战,从此汉军一路畅通直达大宛国都城下,大宛国军队出城迎战被汉军一举击溃,城中贵族害怕城破遭到汉军报复就杀掉了大宛国王,献城出降。就这样汉武帝为了几匹马对外远征,汉军在沿途还灭亡了一个无辜的轮台国,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外侵略战争?


微风书房


说起中国历史上不太为人所知的侵略战争,我就想起了明朝时候攻打安南的战争。安南大家都知道,就是现在的越南,只不过一个小国而已,当时和朝鲜一样,由于远离中国本土,所以一直只是中国的一个属国而已,并未被并入到中国的本土中。

不过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曾经派兵征讨过。在建文帝时代,由于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安南发生了叛乱,权臣胡一元杀死当时的安南陈氏国王,自己登基为王。明成祖朱棣了解到这一事情之后,派出大军将安南国王后裔护送回国,结果又被安南军队给伏击,安南陈氏国王后裔也被杀死。朱棣大怒,派出大军征讨安南,最后由英国公张辅率军攻克安南,将叛乱的胡氏父子押解到南京。

虽然明成祖当时攻克了安南,但是安南所在之地离中原王朝实在是太远了,再加上当地民风彪悍,所以导致明朝的军队在安南多有损失。虽然朝廷数度派出军队前往安南,但是很难解决实际的问题。因为安南远离本土,后勤压力巨大,军队人数多了后勤跟不上,军队少了又无法安定当地的局势。众所周知,越南地理形势复杂,连二战之后强大的美帝都铩羽而归,当时的明朝军队束手无策也不稀奇。

明成祖朱棣这样的强势皇帝在的时候还好说,到了朱棣死后,很多人就劝谏新皇帝没有必要在为安南这个化外之地耗费太多的兵力和粮饷。当时明朝已经迁都北京,越发远离安南,而当时蒙古部落的实力有所恢复,对明朝形成了不小的威胁,所以明朝的重点转移到了蒙古身上。所以新上台的明宣宗朱瞻基也认为在安南再驻守大量的军队实在是没有必要,采纳了一些大臣的意见,有意从安南撤军。而安南新上台的黎氏国王也上表愿意作为明朝永远的属国,最后明朝就撤出了大军。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如果以秦统一六国后的疆域为汉地自古以来的领土,那么除汉地十八省外其他地区都可以算侵略获得的领土 首先我来分析下有多少是侵略得来的,另有多少是正当途径获得的

中国地形如果按名族构成大致可以分为汉 满 蒙 回 藏 五大地理板块 只有汉地十八省主体民族是汉族,其他四个板块主体民族都不是汉族,因此这四个板块都是通过侵略或征服得来的领土

1秦朝统一天下后征服百越

秦始皇统一天下首要问题就是向南北扩张 由于秦军大多都是步卒在面对匈奴骑兵不具有优势,因此秦始皇以驻足长城防御为目的,南方百越为未开化民族打起来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2汉朝消灭西域众多小国 征服匈奴 征服朝鲜半岛

汉消灭西域众多小国实际上是为了消灭匈奴做铺垫 ,因为汉初匈奴比较强大,而且匈奴控制西域。整个北方草原和西域对汉朝构成了战略包围形势。因此要想消灭匈奴,必须先消灭西域。铲除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存在。打破匈奴对汉朝的战略包围。因此在汉武帝时代汉朝。终于征服西域。之后汉武帝。厉兵秣马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将匈奴主力消灭,从此匈奴剩余匈奴被迫迁移到中亚东瓯一带,剩余匈奴势力对汉朝称臣。



消灭了匈奴之后,汉朝又将目光放在东北方向的朝鲜半岛。

三国末期的曹操东征乌桓。汉势力第1次深入东北地区。

三国时期 曹操意图统一天下,在赤壁之战吃了大亏后 统一天下已经没有突破口了,而且袁绍的几个儿子的残余势力逃到了东北乌桓,于是曹操把目光放向北方 在郭嘉献计后曹操一举攻下东北地区

唐朝征服高句丽 突厥 中亚

唐初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直接将灭亡了高句丽这个民族

唐朝时唐朝在汉朝的基础上,置安西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直接管辖。同时大唐彻底消灭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将整个草原也完全置于唐朝有效管辖之内。唐朝在完全占据西域的同时又向中亚地区进军,把领土推进到威海一带。

元朝侵略了大半个亚洲地区

蒙古国在铁木真带领下成功崛起。并建立蒙古帝国,蒙古在进行三次西征后,把领土扩张到东欧一带。包括今天的俄罗东欧大部分领土以及中亚一带 。

元朝建立后 蒙古帝国分裂为四大汗国,其他三大汗国仍称元朝为宗主国,元朝面积囊括今天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是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朝代


月影青霜


中国有过侵略吗?

何为侵略战争?攻入别国的领土,侵占别国的主权,最终灭其文化,灭国家的行为,就是侵略。

在古代,侵略一般是靠武力来实现的,我们来看看古今中国版图的对比:

古代中国其实就是中原这一带,周边地区皆为邻邦——东夷,西狄,南蛮,北戎,这是古中国对它们的称谓。

但是,现代这些地区全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侵略来的吗?

当然不是。相对中原而言,这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都极为落后,他们对中原抱有极强的羡慕之心。

有一部分是主动向中原靠拢,成为中国一部分;有的经常冒犯中国边疆,被中原朝廷反攻战败而称臣,心悦诚服地归顺着中国。

说到这,你会问,

中国到底有没有对外侵略战争呢?还真有。

西汉,卫青,霍去病攻打北边匈奴,又派军队南下灭了南海国。

三国曹操征乌桓;隋炀帝击败了契丹、土谷浑,三征朝鲜;唐朝打突厥,攻西域,征朝鲜;元朝更不用说了,蒙古骑兵令亚欧非都闻风丧胆;满清时,入侵缅甸等等,这些都是古中国侵入他国的战争。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朝鲜)的事情。

隋炀帝,这个皇帝挺逗的。后人对他的评价除了开凿京杭大运河是好评外,其它都是差评。隋炀帝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屡次失败;对外征高句丽,三征两败。总之,口碑很差。

(杨广剧照)

隋文帝时,高句丽就已经是东北地区比较大的国家。

590年,高句丽平原王“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并多次小规模袭击隋朝边境。高句丽与隋维持着紧张而和平的关系,继北朝之后,受隋文帝册封为“高丽王”。

由于高句丽多次对袭击辽北进行试探,隋文帝大怒“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597年,高丽王勾结粟末靺鞨攻击隋在冀州道的军事驻地。

第二年,高句丽又率领粟末靺鞨骑兵攻击辽西地区,并且“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这直接影响到了隋朝的中央集权。

于是,隋文帝派王世积和杨谅出军三十万征高丽,但是以失败告终,但是高丽王却以“辽东粪土臣元”上表谢罪。

(隋朝初立)

607年,高丽王又勾结突厥,隋炀帝遂传旨于高丽王:“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

但是,高丽王不从,隋炀帝大怒。


黄门侍郎裴矩奏告隋炀帝:“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

隋炀帝决定东征高句丽。随后612年--614年隋炀帝亲自带军连续三年三征高句丽。

612年,隋炀帝征集的一百一十万士兵,被分为左、右十二路大军。

(大军出征)

第一支军队出发,次日每日发一军,前后相隔四十里,四十天后才出发完毕。相邻两队之间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960里,隋炀帝亲率的御营最后出发,又连绵80里,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为了避免个人英雄主义,隋炀帝下令:“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或不识朕意,欲轻兵掩袭,孤军独斗,立一身之名以邀勋赏,非大军行法。公等进军,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以致失亡。又,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

所以,当隋军即将攻陷辽东城将时,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准备投降,然而隋朝诸将不敢继续进攻,原地待命,等待隋炀帝的旨意。

由于战线过长,待指令到达时,城里的高句丽军早已再次已经准备好了防御,开始了二次抵抗。

反复几次,隋军仍然没有攻下辽东城。此时,高句丽因诈降计策,使隋军将领来护儿、宇文述皆铩羽而归。隋炀帝第一次出征高句丽,以失败告终。

613年,隋炀帝二次出征高句丽。这次隋炀帝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允许诸将领“便宜从事”。隋炀帝再次带军亲征,隋炀帝征高句丽时,命令杨玄感督运。

杨玄感之父杨素曾为隋炀帝继位立下大功,所以,时常居功自傲,言行举止失礼,隋炀帝心生恶感,并暗生杀戮之心。

杨素死后,杨玄感恐隋炀帝迟早会迫害杨氏家族,所以反叛之心暗起。当隋炀帝二次出征高句丽时,杨玄感便集结朝中反叛大臣,召集平民百姓起义。

此时,隋炀帝正处于进攻的关键时刻,惊闻杨玄感谋反,连夜撤兵回朝镇压。二征高句丽失败。

614年,隋炀帝三次出征高句丽。来护儿在毕奢城险胜一支高句丽军,遂决定向平壤进军,高丽王连忙遣使请降,隋炀帝大喜,便命来护儿率军班师回朝。

但是来护儿却认为此时正是攻破高句丽的绝好机会,想继续进攻,无奈隋炀帝有令在先,被迫回朝。隋炀帝这次勉强算凯旋。

(回师)

三次东征高句丽时,国内都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隋炀帝为何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进攻高句丽呢?是隋炀帝昏庸无道,还是他爱好杀戮?其实都不是。


从前面我们所讲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不是隋炀帝好战,而是高句丽多次冒犯我边疆领土,我中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定统一而被迫出征的。

借用唐太宗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这样看来,隋炀帝三次出征高句丽,虽然造成了国内民不聊生,但却是维护国家的大义之举,这一点是值得后人点赞的。好样的,杨广!

借用电影《战狼》中的一句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主要参考文献:

1. 《资治通鉴》

2. 《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