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還在這樣“管教”孩子?那你就OUT了


1

在家長群中,常常出現一句類似的話:自從孩子讀書,我患心臟病,心肌梗塞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夫妻,開始重視孩子的養育問題,或多或少會了解各類育兒知識,從嬰兒出生、孩子牙牙學語到孩子會走會跑。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棍棒教育”是不可取的,不可隨便打罵孩子,更要剋制自己易怒、衝動的脾氣,要成為更理性、更溫和的好媽媽、好爸爸。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特別是孩子開始會用“不”來對抗家長,家長們發現管教孩子的方式,似乎跟不上孩子的成長速度了,親子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多,親子關係日漸緊繃。

你還在這樣“管教”孩子?那你就OUT了


面對“熊孩子”,許多家長越來越難以忍受,好像除了打罵沒有更好、更有效的解決方法了。但打罵孩子後,自己也很後悔,開始補償孩子。

但很多家長髮現,無論是寵溺還是嚴厲管教孩子,孩子似乎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問題一大堆。

這也是許多家長的疑問之一,為什麼今天的孩子不再像從前好管教呢?

有的家長認為是家庭關係的原因,祖輩的溺愛導致;也有的家長認為是現在的電子產品過於豐富,電子遊戲氾濫所導致的。

你還在這樣“管教”孩子?那你就OUT了


2

事實上,孩子“難管教”還有著更深層次社會原因。

一是重大社會的變化和發展。

今天的成年人已經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了。

從前“三綱五常”,父親說了算的年代已經過去,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很難再看到有誰願意扮演著卑下、順從的角色,大家開始講求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因此,孩子們也追隨他們周圍的榜樣,也希望能得到平等和尊重。

有的家長擔心,如果給孩子平等和尊重,豈不是讓孩子得到跟成年人相同的權利,無法無天了?

其實,平等不意味著完全相同,兩個五毛錢的硬幣跟一張一元的紙幣等值,但並不完全相同。孩子在經驗和人生經歷上,沒有辦法和成年人一概而論,因此成年人需要引導和指導孩子,但孩子也應得到同等的尊嚴和尊重,他們應該有機會在和善而堅定而不是責任羞辱和痛苦中成長,不是嗎?

你還在這樣“管教”孩子?那你就OUT了


3

另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和上進心。

現在的孩子不需要像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相反,現在的孩子被以愛的名義給予太多,卻無需自己付出任何的努力和投入,甚至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很多父母相信,好的父母就應該保護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所以,幫孩子化解了一切遇到的困難,或對孩子過度保護,但這樣也剝奪了孩子發展出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生活的信心和信念。

也有父母忙於生計,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卻忽略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和社會能力。

我們層層剝奪了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卻反過來埋怨孩子,責備他們沒有責任感,這似乎對他們不公平。

這兩個社會因素影響到越來越多的家庭教育,導致現在的孩子沒有從前那麼聽話,能虛心地接受父母、老師的教導和建議。

這個時候,正面管教開始吸引了家長們的目光。總的來說,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地管教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們終身受益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但也有家長對此抱有懷疑、觀玩的態度,畢竟養育孩子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學習,實現和孩子的共同成長。

下一期

我們繼續深入學習正面管教的精髓,更好地引領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