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骨质疏松是怎么引起的?

用户56818006441


“骨质疏松”顾名思义,就是骨的密度降低了,好象木头朽了一样,出现了很多孔隙。用医学话来讲,可概括为五句话: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病,表现为骨钙含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骨的韧性降低,轻微外伤即可发生骨折”。


这五句话说明了三个意思:

第一,骨质疏松是一种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的疾病。但可以表现在骨头的不同部位,如颈椎、腰椎、股骨、上肢等。过去看骨病都在外科,而现骨质疏松则属于骨内科了。

第二,骨质疏松的表现。疏松为骨头里的矿物质含量减少了,主要是钙。钙少了,好象钢筋水泥板中水泥少了,里面出现了孔隙,骨的微细结构(叫骨小梁)发生断裂,骨的脆性增加了,好象房子大梁没断,檐子断了一样。这也是骨质疏松疼痛的原因之一。

第三,说明骨质疏松的结果。即轻微外伤可发生骨折,甚至有一位老太太下床,弯腰从床铺下面取鞋时,就造成了股骨颈骨折。说明了“老骨头脆了易折”的道理。


骨质疏松是怎么引起的?

骨质疏松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二者的病因不同。


原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它分为两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

常见的病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内分泌紊乱

  1. 主要为性激素(如女性雌二醇,男性睾酮),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等的代谢失调。如:性激素降低。象绝经后妇女,雌二醇减少,致小肠对钙的吸收降低,引起了血钙降低,影响骨内钙的更新,骨的生成不足。
  2.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此二种激素是影响骨代谢的二个重要激素,维持血钙的平衡在正常范围起主要作用。当血钙降低时(食物中缺钙或小肠钙吸收不良),甲状旁腺素分泌,把骨内钙动员出来,补充血钙。如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亢进),便可造成骨质疏松。降钙素作用与之相反,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促进钙向骨内转移,有利于骨形成。
  3. 前列腺素。首先附带说明一点,“前列腺素”是一个误称,并非主要由前列腺产生,在人体内的许多组织和器官均可生成。老年人体内如前列腺素产生过多,可促进骨盐溶解,把骨内钙动员出来,造成骨质疏松。所以把前列腺素称为“骨吸收因子”。前列腺素还是一种致痛物质,也是造成骨痛的原因之一。
  4. 活性维生素D。食入的维生D本身并没有生理功用,需要在体内经过肝和肾两次转化才成为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叫做活性维生素D。它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形成。常说的小孩佝偻病,就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


二、营养不良

食物中缺钙,造成钙摄入不足;另外,钙吸收不良,并非食物中钙缺乏,而是小肠钙吸收不好。如上面所说的,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降低,钙吸收减少。慢性胃肠炎、肝病,也妨碍钙的吸收。成年人以后,约每增加10岁,小肠钙吸收降低10%,这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三、废用因素

“用进废退”为大家所熟知。老年人活动减少,骨骼失去刺激,此时负责骨建造的成骨细胞活动降低,而负责骨破坏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建造与破坏失去平衡,破骨作用占了上风,造成了骨质疏松。长期卧床不活动的病人也易发生骨质疏松。如太空人在太空因引力减低,腿骨所受压力减少,检测太空人在84天内骨钙丢失4%,仿佛患上了加速形成骨质疏松症,为了使骨质钙流失量减少,现已在航天飞机内装有运动装置,成为必备的设施。


四、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如白种人、黄种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黑种人。近年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有一个基因与钙吸收和骨建造有关,该基因是一种维生素D受体基因,具有遗传性,其缺陷可发生骨质疏松。将来有希望为妇女作产前基因分析检查,可知道胎儿是否遗传了具有缺陷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从而知道它将来长大会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五、生活习惯

吸烟和过量饮酒对骨质疏松有密切关系。如,有一位38岁的男性,每日饮酒500毫升左右,饮酒历史6年,结果发生骨质疏松,而且并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酗酒损害肝功能,并影响钙的吸收。吸烟也影响骨代谢。妇女吸烟更有双重的危险,因吸烟同时会降低雌激素水平,还会影响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后果。


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是指由它种疾病引起的。在其它疾病的基础上又得了新病。

常见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有:

  1. 肾脏疾病,最常见的是慢性肾炎、尿毒症,出现高血压、贫血和骨质疏松骨痛。肾功能衰竭影响了维生素D在肾脏内活化,使钙吸收不良。加之不少肾病患者长期应用强地松等皮质激素,也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
  2. 糖尿病,有一半糖尿病人同时合并骨质疏松。这是由于糖尿病人多尿,随着尿排出大量的钙,引起血钙降低,只有动员骨内的钙放出来补充,造成骨质疏松。另外,糖尿病人性激素也降低,又妨碍了钙吸收。
  3.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二者直接影响骨代谢,使骨盐溶解,骨内钙大量释放引起骨质疏松。
  4. 慢性胃肠炎、肝病,这些疾病均因消化不良而妨碍钙的吸收,特别是慢性肝炎病人,不利于维生素D在肝内活化,也是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5. 性功能低下,包括女性不孕、男性不育,由于性激素减少,性功能低下,也可引起骨质疏松。
  6. 卵巢功能早衰或卵巢切除,有的妇女30多岁就闭经了(早闭经),骨质疏松往往提前发生。由于卵巢囊肿等疾病做卵巢切除术,也可发生骨质疏松。
  7. 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8. 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由于其他疾病而长期用强地松治疗。如肾病、哮喘、类风湿等。有一位35岁男性患有支气管哮喘,竟应用强地松有12年历史,后发现全身骨痛,检查发现,腰椎和股骨重度骨质疏松。喘没治好又添了一个骨质疏松的新病。

长腿医生


坐拥数万名中医认证的上医仁家,来回答这个问题。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适量运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提示:防晒霜、遮阳伞也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平时户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出门又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或者用遮阳伞,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本回答整理自上医仁家认证医生,上医仁家是专业的中医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如有更多疑问请关注上医仁家,后台留言咨询。


上医仁家


骨质疏松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质总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和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按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生范围, 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类。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龄大, 内分泌紊乱。绝经后女性雌激素降低, 体外培养发现成骨细胞有雌激素受体, 其可与患者体内雌激素结合, 并促进成骨。当人体缺乏雌激素时, 则会增强人体的骨吸收、提高破骨细胞对甲状腺素的敏感性。同时男性雄性激素和睾丸酮水平下降, 成骨过程也受影响。

二、骨组织局部分泌的调节因子分泌失衡, 造成骨吸收增加, 骨质疏松。

三、我国居民饮食中钙摄入不足, 老人食物摄取量少, 肠道吸收维生素D能力下降, 加上户外活动少, 接收阳光照射较少, 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都是导致缺钙, 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

四、运动量不足。运动刺激可增强骨钙量和骨密度, 坚持适度锻炼身体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五、男性日常吸烟饮酒, 也容易造成骨质疏松。

六、从中医角度讲肾虚是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 脾虚则通过影响患者消化系统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影响药物对患者的作用, 间接引发患者的骨质疏松。


骨科医生王明杰


骨质疏松症的出现,可能是以下5个原因:

1、不良饮食

长期低钙饮食,营养缺乏,如每天钙摄入小于600毫克,缺乏维生素D,蛋白质过高,产酸过多,尿钙排泄增加,就会导致骨质疏松。

2、年龄增加

35岁后,骨溶解速度逐渐超过骨合成速度,骨质开始减少,流失过速就形成了骨质疏松症。

35岁后,每年骨质平均减少1%。女性50~60岁后、男性60~70岁后发病率升高,80岁以上达高峰,且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2~8倍。

3、激素变化

绝经或卵巢切除导致雌激素下降,骨吸收增加,肠钙吸收下降可加速骨质疏松。

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巴比妥等可影响钙的吸收,尿钙排泄增加,使骨量丢失。因此,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4、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也影响到骨健康,比如运动量的多少、体重大小、肌肉发达与否、日光照射等。缺乏运动、缺乏光照对年轻人来讲,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5、其他原因

长期卧床、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类风湿等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患骨质疏松。过度饮酒,大量吸烟、饮咖啡、浓茶等,会使尿钙增加,骨吸收增加,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健康医药圈


骨质疏松是怎么引起的?

下面小编就和朋友们科普下引起骨质疏松的几大因素:

一 . 蛋白质: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引起蛋白质代谢不当,引起骨微结构的不利变化,从而降低骨强度;另一方面,蛋白质吸收后释放的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等酸性氨基酸能刺激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从而将低骨密度。另外,高蛋白饮食会加速骨骼中钙的流失。


二. 维生素D:维生素D对促进钙的吸收与维持钙及磷酸盐动态平衡有这密切的关系。当缺乏或代谢出现问题时,会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


三.磷,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磷”,可称的的上是骨质中的第二大无机盐,与钙以一个适宜的比值构成羟基本磷灰石,来维持骨骼健康。


四.镁、锌、以及VC、VK

镁在正常人体内一半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内,另一半以二阶阳离子、表面结合及可交换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作为维持正常细胞外镁水平的储藏库,或者作为固基质中羟基磷灰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骨吸收过程中释放。

锌则是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和骨形成的必要微量元素,当锌缺乏则伴随着骨重塑的不平衡,维生素C可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

至于维生素C则是骨基质中胶原蛋白合成的辅助因子,维生素K是骨钙素的羧化过程所必须的辅因子。



北京医生网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大多是综合性因素的结果,下面是主要介绍下影响引起骨折疏松的各个原因。


内分泌因素

1、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在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存在均已证实。雌激 素还可作用于肠和肾小管,增加钙吸收;而作用于甲状旁腺可降低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雌激素还可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能阻止骨的再吸收。因此,绝经期雌激素迅速下降可引起早期快速骨丢失。

(2) 降钙素:

降钙素缓解疼痛的机制是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同时通过神经中枢起镇痛作用。

2、 遗传因素

有证据表明,骨质疏松患者健康亲属的骨量均值比无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低骨密度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且由多个基因所控制。

3、营养因素

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 能降低,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 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 都对钙的平衡和骨钙含量起负性调节作用。我国膳食属低钙食谱,钙来源主要依拳谷类及蔬菜,老年人牙齿缺失较多,蔬菜、水果、瘦肉不易咀嚼.摄入量减少, 呈现“负钙平衡”,反馈性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上升, 动员骨钙溶解,血钙上升。血磷含量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老年人由于血磷降低。维生素K缺乏 可影响骨钙素的梭化,未段化的骨钙素的升高,可 加速骨量丢失,易导致骨折。

4、户外运动减少

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机体负荷可以增加骨转换率,刺激成骨细胞生物活性. 增加骨的重建和骨量的积累。长期坚持有规律的 负重行走或跑步、爬楼梯.可以增加椎体的骨密度。因此,无论男女老少,只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均可减少由于增龄而导致骨址丢失。 因此,老年人手术后或严重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尤其要避 免长期绝对卧床,提倡早日下床活动。老年人行 动不便,户外运动及日照减少,使维生素D合成降低,维生素D合成降低 可使肠道钙磷的吸收下降.使骨形成及骨矿化降低。


不忘初心医路修行


据统计我国骨质疏松人群已经达到90万,而且越来越呈年轻化的趋势,很多人非常疑惑:我年纪轻轻的怎么就骨质疏松了呢?


骨质疏松属于分泌性系统骨病,根本原因在于内分泌紊乱造成骨代谢的破坏,久而久之骨质疏松形成了。

接下来将从五个主要方面来阐述骨质疏松的由来。


一、年龄

人体好比是一台异常精密的机器,机器工作久了会有毛病出现,人体亦如此。人的骨量高峰出现在35-40岁这个阶段,往后身体逐渐老化,骨的新陈代谢功能也会减慢,骨骼组织的钙质会渐渐流失。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特别是性腺功能逐渐向衰老过渡,并处于一种不稳定阶段,这样便容易在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内环境平衡失调。

据统计,女性50以上,男性65岁以上是骨质疏松的高发期,并且女性骨质疏松比例是男性的5倍,到了这个阶段开始要注重钙质的补充,预防骨密度下降,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但如果已经骨质疏松,单纯补充钙质已经不足够。

年龄是不可逆的生理规律,我们能做的是早发现早预防,多培养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防范于未然!

女性骨质急剧流失几个重要的生理阶段

女性由于生理的特性,一般需要经历以下两个骨质流失的重要阶段

1、哺乳期:由于垂体分泌大量泌乳素使卵巢处于抑制状态,雌激素水平降低,低雌激素使骨量减少。

2、更年期:卵巢分泌出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急剧下降,甲状旁腺素的促骨骼排钙作用相对增强,人体大量骨钙分解入血,再从尿中排出,因此造成女性更年期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产妇、更年骨质疏松非常普遍的存在,遇到不用慌了。

二、疾病

这是很多年轻人或者年纪不大的人骨质疏松最多的原因之一,那么哪些疾病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呢?我们来说说看

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类疾病,内分泌遭到严重破坏。

2、肝肾疾病:中医有云肾主骨,这些疾病的患者同时要留意骨质疏松。

3、激素药:长期的激素药服用,会破话人体的内分泌,造成骨质的急剧流失。

4、甲状腺疾病:破坏内分泌,导致代谢异常。

5、外伤:人体的创伤都会影响骨代谢,很多撞伤摔伤后骨质疏松的。

6、类风湿、癣类疾病:需要长期吃激素药控制。

7、肿瘤:疾病的终极噩梦。

三、营养

因为营养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多见于青幼年阶段,由于偏食厌食饮食不规律所致,但是中老年人也不能忽视营养的重要性,这是最基础的部分。


四、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骨质疏松人群尤其如此。运动能增加骨骼的承载,强迫骨骼变得更加强硬。所以运动在骨质疏松恢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很多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卧床不起,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进而恶性循环越来越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根据自身情况调节运动量。


五、习惯和遗传


骨质疏松具有遗传学,如果上一代有骨质疏松,那么下一代就得提前做好检查预防。

另外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骨质疏松,下面这些行为我们应该把握一个度,保养好我们自己的骨骼。(尤其是年轻女性

1、节食减肥:由于脂肪和雌激素含量有关,女性雌激素量往往随脂肪减少而降低,雌激素水平长时间下降,会加速骨骼钙质的丢失,引起骨质疏松症。

2、美白不晒太阳:维生素D有助于体内对钙质的吸收,而阳光照射是维生素D产生的必备因素。

3、饮食不规律:尤其是现在年轻人,长期不良的习惯影响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人在吃饭时,需要有消化液和血液,帮助胃肠消化食物,而干活大脑也需要大量的血液,长久会影响身体微循环,导致骨质疏松。

4、加班熬夜,长期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会影响钙质吸收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造成骨质疏松。

5、抽烟酗酒:不仅仅是骨质疏松,也是很多其他疾病的祸根。

6、以车代步,长期不运动。

----------------------------------------------------------------

以上就是会导致骨质疏松的一些主要原因,是否能解答您心中的疑惑了呢?


铂桐疼痛


一、骨骼的构造与功能


骨骼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它以钙化的网状胶质做为人体的支架。骨骼的结构有两种,一是海绵质(spongy),是中央的疏松(cancellous)骨;一是致密质(compact), 即外围的皮质(cortical)骨。

海绵骨是由不同形状、不同厚度的许多骨小梁(trabecular)相互交叉所组成,其中的空间则被骨髓所填满。致密骨则是个富含血管及显微小孔的一堆骨质。人体的每一块骨头几乎都同时存在著海绵骨与密骨。

骨头的再塑(remodeling)由两种骨细胞所执行,一是蚀骨细胞(osteoclasts) :负责骨的破坏与再吸收;二是造骨细胞(osteoblasts): 负责骨的形成。骨的肥大是由于施予骨骼上的压力超过平 的压力水平,造骨的活动超过蚀骨的吸收,导致网状骨质的增加。

骨骼的三项功能:提供身体躯干和四肢坚硬的骨架、充当骨骼肌运动功能的杠杆与为易受伤的内脏提供保护。此外,骨骼也是造血的重要器官和钙、磷、镁、钠等离子的储存和释放的重要场所。   

骨承受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外在力量,本身会产生反作用力。这些作用力会导致骨骼形状的改变,改变的程度决定于所施予压力的总和。骨骼承受负荷产生压力,刺激内在和外在的骨产生再塑作用,造成其外型或是密度的改变,这种改变最后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现象很明确的说明运动训练对于骨骼密度的特殊效果。因此,运动选手与经常进行身体活动者具备较大的骨质密度。


二、骨骼的老化  


 骨骼在青春期时快速地成长,至50岁左右,维持约30年的高原水准,而后骨质开始流失。正常年轻的成年人,骨骼钙质的流失和制造维持平衡,但是在30多岁以后,不管男女,由于钙质的流失大于制造,因此骨骼钙质会渐渐减少。可能的原因是,肾脏在年纪大时维生素D 的制造量会减少,导致食物中钙质的摄取减少,因此副甲状腺素增加,以致骨头的吸收增加。女性在约50岁以后,骨质短暂地快速流失,可能是由于更年期的影响。   

女性骨质主要显著的衰退是由更年期开始。在更年期开始前,骨质在30年间的流失率只有约 25%。在更年期期间,骨质的流失率增加,特别是由于内因性女性激素(estrogen)的流失。根据研究发现,骨质在50岁过后的最初五年流失最多,第二年每年流失3.4%,第四年流失1.7%,第九年流失0.8%。骨质的流失是年老和更年期的结果。   

由最近对于骨骼密度的测量、解剖与生检法的证据发现,骨骼密度的颠峰时期大约在青春期的后期,而后开始呈线性下滑的趋势。


三、骨质疏松症


1、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骼疏松症是指骨骼的钙质在长时间的逐渐流失下,造成骨骼变薄变脆,骨骼密度也降低,骨骼强度变得较弱,因此在轻微碰撞之下即易形成骨折。通常较易骨折的部位是肩部、脊椎、髋部及腕部,而且骨质疏松的患者骨折后其恢复情形往往不良,造成须长期卧床调养,形成病人与家人的沈重负担。   

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原发型和续发型二种。原发型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停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前者一般发生于妇女停经后女性贺尔蒙的分泌减少。后者则是由于身体老化的缘故,新陈代谢不平衡而造成骨质的流失。续发性骨质疏松症则是由于其他身体疾病而引起骨质不正常代谢,使得骨质流失造成骨质疏松症。   

女性、经期暂停的女性、缺乏运动的人与饮食中缺乏钙质的人较易患有骨质疏松症,此外也有一些人是因为疾病与其他原因,容易患有骨质疏松症。

根据调查显示,国内65岁以上女性有四分之一以上是骨质疏松患者;而50岁以上男性患本症的机会也高达十二分之一,此外年轻女性骨质流失的情况也较高。无论男女都会发生此症,尤其是高危险群者,更应尽早做预防工作,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骨质疏松症的成因

骨质疏松症是属于骨胳代谢异常的疾病,它的发生尚未有明确的原因,但医学界认为它和下列有关:

1)衰老 骨胳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正常老化现象,骨胳变得越来越不那么致密。

2)雌激素下降 雌激素能刺激骨质的形成、抑制骨质的分解,妇女一旦过了更年期或是切除卵巢,雌激素分泌停止,就会加速骨胳退化。

3)营养失调 钙摄取不足、常食高蛋白、高盐、烟、酒等。

4)生活不正常 少运动、不晒太阳等。

5)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药剂 会导致骨胳形成减少而分解增多,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6)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遗传性。

3、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产生,在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常常是无声无息的,直到骨折方知患此症,患者通常会有下列的症状:

1)疼痛 全身骨痛、无力,最常见于腰部、骨盆、背部区域,痛楚渐成持续性,并逐渐加剧。

2)骨折 并非所有患者都有疼痛现象,往往到了骨折产生才知晓,患者可能轻碰一下或摔跤就骨折,五、六十岁常见椎骨骨折及前臂桡骨骨折,七、八十岁常见肱骨近侧端、胫骨、骨盘骨及臀骨骨折,由于臀骨骨折高达50%的死亡风险,不得掉以轻心。

3)驼背 脊椎骨折后,长期受压迫,身高明显变矮。

4)脊椎侧弯、关节变形。

  一旦症状产生,造成体型改变,对爱美的人是一项打击,加上疼痛、行动不便、骨折手术的医疗支付等,对个人、家庭及社会更是极大的负担。

  目前医学界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胳恢复原状,因此,预防保健很重要,不可轻忽「护骨」的工作还未轮到你,也不可认为自己年迈来不及了,保住骨本永远不嫌迟。

4、骨质疏松症的检测

  诊断骨质疏松症可透过一般化验检查及X光摄影检查,早期的X光摄影对发现初期骨质疏松效果不彰。现在采骨质密度检查摄影仪来测量骨质的密度,在初期诊断上有相当帮助。

  目前,骨质疏松的测定技术更突破,采广频宽超音波衰减技术,受到医学界的注目。启新诊所专业健康检查中心于日前购置此新科技CUBA clinical全自动超音波骨质密度分析仪,检验师杨文仁表示,仪器采无放射性、非侵入式的技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仅能检查骨质密度,更能提供结构强度信息,使医师能更清楚地掌握受检者骨质状况及品质。

  检查者只需将脚放置在仪器上,超音波会穿透脚跟骨,安全而精确地测出骨质密度,并且仪器和计算机联机,受检者可在数分钟之内,就看到报告,暸解自己骨胳的健康状况。

  骨质疏松症一旦确立,一定要与医师配合,找出致病因素是原发性(老化、停经等引起)或次发性(疾病、药物引起)并且对症下药,才能防止骨质疏松继续扩大。通常医师会指导患者在饮食及生活上作改善,并且给予下列药剂的治疗:

1)钙剂 一次补充钙不宜超过600毫克,每日不超过1.5克,服用时不宜与含有植物酸的食物、可乐、菠菜、面包、麦片食用。不是每个人都适宜服用钙剂,在使用前应先与医师讨论后再服用。

2)雌激素(女性荷尔蒙) 更年期的女性及卵巢切除的妇女,适当的补充雌激素,能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并可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荷尔蒙在医师谨慎的使用之下是安全而有效的,然而有肝疾、高血压、高血脂、乳癌、子宫肌瘤、中风等患者,则不宜采用。

3) 抑钙素 它能抑制骨质的分解,并能达到止痛,目前有鲑鱼和鳗鱼抑钙剂,由于价格昂贵,所以无法广泛运用。

4)活性维生素D 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调节钙磷平衡,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但是维生素D本身也会破坏骨细胞,故不宜使用过量。

5)氟化钠 据美国研究指出,用来预防龋齿的氟化钠,与钙同时定期使用,可防止脊柱骨折,具恢复骨质之效。


四、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由以上可知,应对骨质疏松症最好的办法,还是要提前预防,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

1、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规律的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有正面影响,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充满朝气、心理较健康、更能适应社会上的生活,在生理上也较不会老化,而避免产生慢性疾病。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好处如下:

1)运动可以提高骨质含钙的最高量(peak bone mass) 透过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增加骨质的密度。一般来说,在35岁时骨质的密度会达到最高量,之后就是衰退期,造骨细胞(osteoblasts)能力减缓,蚀骨细胞(osteoclasts)并未停止破坏骨骼,所以钙的流失将增加,透过运动可以增加骨细胞的建造能力,进而更加提高骨质的密度。虽然运动也可能增加骨折伤的机率,但适当适量的运动使骨骼的密度更高,相对的更不易造成骨折。

2)运动可以减低骨质的流失量 研究发现太空人于四天的太空飞行中,尿中钙质的流失显著增加,然而在一个十四天的太空飞行中,每天从事等长性的肌肉活动,尿中的钙质流失率会显著的减少。研究也发现从事槌球运动的老年人,其骨骼中矿物质的含量显著大于控制组。由此可见,运动对老年人的骨质流失有减缓和帮助的效果,也就是运动可以减少骨质的流失。

3)运动对妇女的影响 过度的运动或训练往往会造成妇女暂时性的停经现象或贺尔蒙分泌失调,这种现象会使妇女的骨质流失增加。因此,并不是积极参与运动训练就可以减少骨质的流失,提高骨骼的密度。从事激烈运动的妇女,必须瞭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做适当的身体检查,并适当补充钙质以防止骨质过度的流失。

2、请补充足够的钙质:

成长发育及35岁后为加强补充期,25岁至35岁为适量补充期。

当然市场的钙补充剂品牌众多,我后面会专门撰文介绍几款常见的钙剂和对比,欢迎关注我的ID。

3、摄取足够的营养以维持内分泌的正常:

许多妇女为了减肥常会过度的节食,使得营养的供应严重不足,造成内分泌失调,贺尔蒙的分泌不正常,这样会增加骨质的流失,对骨骼造成严重的伤害。


不凡电商聊海淘


刘医生谈骨论筋🍞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人过了中年以后就会慢慢的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每个人都会发生,只不过是有的重有的轻而已。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典型症状是容易骨折,老年人只要是摔倒就容易引起手腕,肩膀和髋部的骨折。每年都会碰到大量的此类患者。患者不但疼痛,而且给家庭带来麻烦。怎么预防骨质疏松症呢?首先要先了解它的病因。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指以单位体积内骨量低于正常为特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的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减少及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在此基础上出现疼痛、骨折就叫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主要有:1.腰背部疼痛。它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当椎体发生骨折时尤为明显。疼痛减轻,但持续存在。2.容易发生骨折。椎体、髋部和手腕是最容易发生的地方。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1.性激素不足。特别是女性绝经后引起的雌激素降低。钙流失就会明显加快。所以看到很多老年女性弯腰驼背,比男性多。


2.年龄的老化。随着人年龄的老化,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3,生长激素等各种内分泌激素都会降低。导致骨质流失严重。

3.钙补充不足。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

4.废用性骨质疏松。运动可明显增强骨强度,老年人或长期卧床的患者运动明显减少。

5.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6.消化系统疾病。如吸收不良和胃切除等。

7.药物。如激素类,肝素和抗痉挛药物等。

8.长期饮酒和金属中毒。


还有一些如遗传病、先天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都会引起骨质疏松症。对于它的预防和治疗,首先要补充营养,再就是适当运动锻炼,配合药物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和减缓病情的进展。对于药物治疗,在我以前的回答中有明确说明。希望这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大家可以关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获得更多医学知识。

关注🍞刘医生谈骨论筋🍞享健康人生

刘医生谈骨论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疾病,早期症状比较隐匿,但是一旦出现骨折,就是比较严重的疾病阶段了。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有:

1、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遗传及人种、种族均有关。一般黑种人发病率相对较低,而白种人、黄种人发病率较高。

2、长期缺钙,低钙饮食,对奶制品不耐受,常常挑食、偏食、节食,以及爱吃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的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质是不断在丢失的,年龄越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越大。

4、缺乏运动,很少晒太阳,抽烟、大量饮酒等都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5、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症。

6、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止痛药、镇静剂、糖皮质激素等均可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代谢,导致骨量丢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