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从“江苏省合肥市”新闻说起……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巢湖边上的一所乡镇中学工作。

那时学校正在筹备50周年校庆,为此建了一所校史馆。晚上我和几位年轻老师溜达进去看个新鲜,里面有位老师正在埋头布展,头发已经花白,后来才知道他是教高中化学的瞿老师。我们中间有位物理老师在看学校简介,还大声读了起来:无数“辛辛”学子在……。还没等他读完,瞿老师就笑着走过来说:这位年轻老师,你刚才读错了,是“莘莘”学子,不是“辛辛”学子。话音刚落,那位物理老师脸红得…。

瞿老师很诚恳地说:你们都是站讲台、拿粉笔头的老师,千万不能把基本常识讲错啊。听到这番话,刚上讲台的自己心里直打鼓:如果换我读错的话,脸该丢到家了。这段故事,在我从教的生涯中,一直装在脑袋里,常常提醒自己。


从“江苏省合肥市”新闻说起……

湖北某电视台新闻截图

直到今天看到“江苏省合肥市”的新闻时,瞿老师的话语突然又蹿进我脑海:你们都是站讲台、拿粉笔头的老师,千万不能把基本常识讲错啊。

我不知道“江苏省合肥市”这样基本的常识错误,是因为键盘的误敲还是编辑疲劳所致。是的,每件事情都有看起来无法避免的理由,如果我们认真起来的话。

要么是地理知识真的不过关!但这也让我心生怀疑,作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尤其是新闻媒体人,总是要走南闯北的,连与湖北省相邻的省会城市都能弄错。隔着安徽把合肥硬塞给江苏,这让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江淮民众情何以堪?

配字幕的人地理知识欠缺,后期审稿的人又在哪里?最后又怎能让这低级的错误通过电视广而告之?难道他们中学里都是不需要上地理课的吗?

在我看来,就是缺少对职业的敬畏感。日常的知识积累不过关,连认真检视的态度都没有。一份职业既是谋生的饭碗,也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单元。不敢奢望: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最起码要有慎始慎终的职业操守吧。

我想起有次高中课堂上,当一个女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侃侃而谈到美国作家艾伦·金斯堡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很是忐忑,因为我知其人而没读过他的书。后来回家狂补一番,虽然不精总算填补了个缺项。我想那时的我是有敬畏之心的。

对地理知识的轻视,对工作职责的率性,与一些人不尊重自然、放纵口欲如出一辙,导致现在我们在抗击疫情,继续为人类轻视自然的劣行买单。

唐朝诗人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在有问有答中,尽显文明礼仪之美。就连现在小区的保安都会对业主进行灵魂三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的某些媒体人何尝不需要呢?

这是职责所在,更是道德所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