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为什么悲剧往往比喜剧更能打动人?

有人问我,为什么最感动人的东西往往是悲剧性的而不是喜剧性的?

千人千面,似乎人与人之间可能有云泥之差。

但如果我们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处,会发现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共性要比差异明显得多

对爱的渴求、对失去的恐惧、对未知命运的惶恐、道德与欲望的矛盾,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为什么悲剧往往比喜剧更能打动人?

人一辈子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仿佛只是一瞬,但对于个体而言,却是无比漫长的一段岁月。

当我们以“一生”为切入点审视这些永恒的主题时,可以发现在命运这只翻云覆雨的大手之下,失去比得到容易、悲伤比快乐隽永

为什么悲剧往往比喜剧更能打动人?

而且,很多领悟与感慨,都是在失去珍贵之物后才会深深体验到。那是我们与自己内心最接近的时候,经由心痛与愧悔,我们深深了解了自己。

当一个故事触动到了人最深层的共性,并揭示出了人性的真相时,它就会在人心中唤起深深的共鸣与感动

为什么悲剧往往比喜剧更能打动人?

而由上所述,我们能明白,这样的故事往往会是悲剧性的。

这其实也契合人生与命运的真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残缺,也许才是最永恒的现实。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