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兩家保險公司你會選擇哪一家?

保險追夢人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這家或者那家你選擇哪一家之類的問題,“買保險,大公司是不是比小公司更加安全?小公司是不是容易倒閉?”這個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今天,美華君就做一個詳細的解答。

中國的保險市場,主要分為財險和人身險公司。而財險公司,一般人接觸最多的就是車險,基本被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平洋財險等瓜分,比較同質化,所以不存在太多選擇問題。

今天我們主要談針對個人的人身險公司。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財險公司、健康險、養老險公司涉足個人保障業務,我們也必須將這些公司一起考察。

先放著這兩家公司不談,這邊先和您談幾個創新。

新興公司的創新:

第一個有輕症的是誰?(信誠)

第一個有輕症豁免的是誰?(海康)

第一個有多次重疾賠付的是誰?(華夏)

第一個有輕症多次賠付的是誰?(中英)

最早出現3.5%預定利率的是誰?(中英)

最早有獨立主險的是誰?(弘康)

最早出現附加豁免的是誰?(恆安標準)

再說一點,終身壽險,比如約定一個固定保額,30歲男性,20年繳費,一旦身故,給付50萬,最便宜的公司保費比最貴的低30%。你會選哪一個?

長期壽險和重疾險,先看產品,公司不是很重要

中國的保險營銷模式,主要還是人海戰術,代理人模式,大部分人是處於信息不對稱的,信息不對稱,就會支付更多的保費,這很正常。有些公司自然會說理賠服務好,拿出一大把例子等等。

理賠服務自然很重要,但是對於長期壽險、重疾險來說,只佔非常小的一部分,理賠時提交身份證件和檢查、證明材料就行了,如果要多付出30%的保費,來買一個空口無憑的服務,我恐怕是不會去做的。

境外旅行險、高端醫療、一些財險,先看公司,再看產品

一年期的意外險、醫療險、一些財險,優先考慮保險公司的網點覆蓋率和服務便捷性,畢竟這些產品在不同的保險公司,費率都差不多。

說一個業內的常識,壽險公司的附加險,比如附加意外,附加醫療等,基本是不選的,性價比很低,保障不全面,一般是壽險公司高額利潤的來源。

意外險,通常會選擇財險公司的一年期意外險。

醫療險,通常會選擇財險公司或者健康險公司的醫療險。

理財型保險,看公司,也看產品

帶有投資性質的壽險,比如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等,就不僅要看產品本身,還要看公司的經營狀況,投資收益數據等。

比如幾乎每家公司都有萬能賬戶,有的“大公司”的萬能賬戶保底利率是1.75%,結算5%不到,有的公司萬能賬戶保底利率是3.5%,結算7.2%,你會選擇哪個呢?

總 結

至於對“大公司理賠方便,小公司可能拒賠”,是不存在,美華君再解釋一下:

保險的本質是一份合同,我們買保險就是和保險公司簽訂一份合同,保險公司按照合同內容來進行賠付,理賠時沒有一家公司會多給或者少給保險金,理賠和公司大小、規模、知名度等沒有任何關係,是否理賠時取決於是否達到理賠條件。一旦達到理賠條件,保險條款裡都是明文規定,一般5日內核定保險責任,情況複雜的,30日內必須核定。一旦核定下來,必須3日內通知客戶,達成給付協議後10日內必須給付保險金。同時健康險的訴訟時效一般是受益人或者被保人或者投保人知道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2年,壽險的訴訟時效一般是5年,連訴訟的方式,保險條款都會明文規定的。

舉個例子,某大公司的重疾險,輕症最多賠一次,某中等公司的重疾險,輕症最多賠多次,一旦被保人不幸得了兩次輕症,這時候大公司是否會跟你講理賠方便呢?

當然,如果在保障責任幾乎相同,保費也差不多的情況下,那選擇曝光度高,歷史悠久的公司,很合理。但是目前大公司的產品的性價比真的不忍直視。

可還是有人糾結於理賠時效能不能更快點?實際上,對於長期壽險重疾險而言,沒有統計數據顯示,市場份額超過多少的公司,是會比以下的公司理賠更“快捷”的。

綜上,買保險,對於長期壽險和重疾險,首先看產品,然後看公司。對於意外險、醫療險、理財型產品先看公司,再看產品。


美華保險服務


對於這兩家公司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在國壽工作了七年,在平安工作了五年,內部是什麼情況我一清二楚。

2007年我研究生畢業回廣州找工作,在南方人才市場前臺存放了一份簡歷,過了幾天就接到了一個助理的電話,說一個五百強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是培養主管的,在每人身上投放十萬元培養半年。問她是什麼企業,沒有說,過了一天,又有一個主管打電話來讓我去面試,告訴我是中國人壽。我對保險毫無概念,當時還很興奮,覺得剛畢業可以當經理很開心,就去應聘了。面試了三輪,確實比較艱難,最後一輪面試是培訓部老總做面試官,一見面就問我為什麼河涌的"湧"字有兩個讀音,我很緊張,有點語無倫次。最後艱難地通過了面試,主管還跟我說是破格錄用,因為我剛畢業毫無工作經驗,本來是不合格的。為了這難得的機會,我推掉了兩個高校的工作。一個高校的主任聽說我去做保險,就語帶譏諷地說:"你一個研究生去賣保險?快別做了,來我們這裡上班吧!"我聽到他對保險從業者的鄙夷感覺很生氣,就拒絕了。

當時國壽對我們確實很重視,只開了兩期班,請了最好的導師和著名的經濟分析師來給我們進了為期半年的培訓,半年內我就晉升了經理,當時還請我在市公司主管會議上作了分享,看著黑壓壓的人頭,緊張得雙腿發抖。

可以說我對於這第一份工作是很重視的,在國壽做了七年,期間也有很多其他保險公司來挖角,都被我拒絕了,我是一個忠誠的人,對第一家培養我的公司很有感情,不想到其他地方去。

可是為什麼後來最終離開了呢?因為工作多年,我發現國壽的路走偏了,它為了追求業績和人力的發展做出了很多違背道義良知的事情。

國壽是國有控股企業,70%屬於國有股份,但國有體制的弊端也很明顯,內勤的權力高於外勤,而很多公司領導是官員的角色,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需要漂亮的成績單,為了得到高業績和高人力,不惜誤導代理人,用"停售"、"升級"等各種理由摧生保費,而代理人往往受高層誤導做出誤導客戶的事情,領導在產品說明會上誇大收益,他們拍拍屁股高升去了,但後果都由代理人承擔。人力不夠人頭湊,於是產生了很多虛有人力。產說會從年頭打到年尾,代理人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而團隊主管還要看公司領導臉色辦事,還要過年過節上貢。如果團隊做得太大威脅到公司領導的利益,他們還能不看基本法把團隊拆散,把人力給聽話的主管。在國壽,很講人情,制度是可以通容的。從上而下,都要看關係辦事。連前臺的服務人員,我們都要討好他們,否則,處處給你臉色看,連交個單都不方便。

為了產生更多的業績,公司領導甚至把在職人員的客戶資料分給其他代理人去跟進,美其名曰你不開發就讓別人去開發,孤兒單的資料外洩很嚴重,客戶接電話都接煩了。在國壽,保單基本沒有繼續率的要求,很多代理人做大單不看客戶的經濟承受能力,第二年退保的很多。

我覺得國壽走的不是正道,它的行為是在殺雞取卵,把老客戶開發得沒法再開發了,實在不利於團隊的發展。在國壽代理人聚在一起就罵公司,很少人願意做主管。因此我入司七年以來,國壽的人力都沒有多少增長,甚至可以說是負增長。

其實我不想說國壽不好,因為畢竟在國壽工作了多年,可是它實在太讓人失望了。為了幫我的客戶變更投保人,我帶她去營業區前臺辦理,排了一條長長的隊,聽說是VIP客戶,也不受理。最後只好去八旗二馬路辦,但那個工作人員辦事慢吞吞,還處處為難客戶,辦到晚上六點還沒辦好。客戶說舊的護照作廢了,拿了新護照來,她仍然堅持讓客戶出示舊護照才肯幫他辦,還是客戶生氣了才辦好了。這件事讓客戶對公司的服務很不滿,我在其中也很為難。

反觀作為老二的平安,它一直在平穩地發展,它在初成立那些年,早就拿了金融牌照,頂住了壓力,堅持混業經營。到了今天,成果已經顯現出來了。它的快速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積累才從量變轉化為質變。我進入平安以後,才發現平安完全不是國壽領導所講的那樣,他們說平安急進,拿平安當年的投資富通失敗和投連險退保風波來一再攻擊平安,而我看到的是,平安的制度健全,經營穩健。公司對代理人的品質監管很嚴格,對初入司的人員,營業區都會安排講師逐字逐句講解《弟子規》,教育新人誠信守法,按規矩辦事。公司對繼續率有考核指標,很多代理人不敢做大單,是考慮到客戶第二年是否有經濟能力續保。大部分代理人不敢做代簽名、誇大宣傳、讓投保人退保另投等違規行為,因為公司在這方面監管很嚴格。公司也不允許我們宣揚險種停售來誤導客戶投保。而公司對客戶資料的監管也很嚴格,孤兒單的資料一般代理人是拿不到的,這也是部分客戶抱怨說平安代理人離職以後就很少人騷擾他的原因,而國壽的代理人又太熱情了(資料外洩嚴重,經常有人打電話)。在平安行政事務很少,保全等業務處理起來非常簡便,很多隻需在網絡上處理。平安的網絡平臺非常強大,這是其他保險公司很難比擬的。國壽的系統很差,經常登陸不上去。前幾年還拿著大堆資料展業,辦事也很不方便,交的資料很多很繁瑣,交一份理賠或保全排隊也要一小時,可見辦事效率是怎樣的。

平安的考核制度可以說是全行業中最嚴格的,一個季度考核一次,如果考核差一點,考核月過去後,公司系統就無法登陸了。可以說非常殘酷。國壽則可以通融,只要主管想保,公司是不會把你幹掉的,這一點在平安完全行不通。因此平安是實打實的人力,而國壽則虛有人力很多。當然了,因為平安考核嚴格,代理人很多,有部分人為了應付考核做出誤導客戶的事情,也有某些人用退傭等方式破壞市場規則,客戶要擦亮眼睛選擇誠信守法的代理人,這點很重要。

平安剛建之初也是國有體制,只是後邊為了發展的需要引進了先進的管理方式,吸收了其他股份,不再是單一的國有控股,現在的發展速度一日千里,因為馬董很有眼光,早就布好了全面發展的大局。當然了,國壽也有它的長處,它的培訓講師水平很高,會議經營很好,而且團隊夥伴之間關係很好,有很濃的人情味。這一點平安完全比不上。平安的培訓講師講課水平一般,會議經營很不注重細節,團隊夥伴之間的關係淡薄。據說最近幾年國壽也在改進,但它完全在模仿平安。我覺得只要國壽的體制不改變,是很難發展成平安這樣子的。而體制改變是很困難的,因為它動了很多人的利益。

因此,如果想發展必須來平安,如果只是想養老就去國壽吧。買保險的話,我也建議在平安買,因為平安的辦事效率高,無論辦什麼事情都很方便快捷,而國壽的辦事效率比較低,也很繁瑣。理賠速度也是平安快,國壽要看情況。如果是單多的時候特別是開門紅期間,人手不夠的情況下,根本就沒人去管理賠和保全,這時就會拖很久。平安根本不存在這種情況,職權分明,不會把理賠部的人員弄來受理新單。但這兩家公司都是實力比較雄厚的公司,理賠速度效率還算高的。

如果不買平安就買國壽的產品,也可以很放心。

(以上說的句句屬實,是我的親身經歷,不存在攻擊抵毀。該說的都說了,不該說的也說了,信不信由你)





網絡小說創作與批評


提問者問的很含糊,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選擇哪一家?

一、如果題主是要收購其中一家的話。

中國人壽是國企,可能不太好操作。

中國平安還有可能操作,但難度太大。不過難度總歸比中國人壽低,所以,選中國平安。

二、如果題主是要入職其中一家的話。

中國人壽體量大,老牌國企保險公司。

中國平安後起之秀,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全金融牌照集團。

不管是入職小職員還是高管,選離家近工資高的那家,整體來說,進去工作,哪一家都可以提供發揮才能的平臺和空間。

三,如果題主是想要選擇其中一家當代理人從事保險行業的話。

選中國人壽。

就目前兩家主推的重疾險來說,都貴,但國壽福比平安福又略好一點,至少輕症責任高發輕症都包含。

四,如果題主是想要買保險,想在兩家選其中之一的話。

都不選。

市面上那麼多好產品不選,非得花更多的錢買更低保障的產品嗎?

作為消費者而言,選擇性大得很,何必侷限於兩家公司產品。


27度保


買那個保險公司的保險不是重要的問題,我這麼多年保險經驗告訴我,保險公司的保險都是隨時變化的,等於說你選那家公司都一樣,只是產品不同,在這裡我不貶低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因為每家保險公司都是非常不錯的,差別就在於保險的內容不同,像我當年買保險就優先選擇中國人壽,不說平安不行,只是當年的保險產品還是國壽適合我一點,

當年為了買國壽福和平安福,我花了幾個月時間研究,因為平安福先出來,國壽福後面跟進的,可以說這兩家福的公司也大力推廣,但我最終還是選擇國壽福,

這是我當年的選擇,希望能給你些幫助,

現在保險公司很多產品都更新,也許還有其他保險公司比這兩家好也說不定,買保險重點看保險內容,至於保險公司嘛都受法律保護



每天學點投資學


中國人壽做為國內資格最老的前輩領袖,有其驕傲的資本。但是這驕傲的資本也成為了人壽最大的包袱,產品迭代緩慢,理賠程序反鎖,最大的錯誤是沒能跟上互聯網發展的速度。

做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人壽的市場份額足以秒殺所有的老牌機構。可謂是一步錯,步步錯。截止目前為止人壽的科技力量已經不在行業三甲之內了,這個時代已經拋棄了人壽,因此做為年輕人創業,首選平安。

平安是公認的行業後起之秀,就是這後起之秀總是以迅雷之勢佔據市場的主導地位。特別是目前的科技含量足以和BAT齊頭並進,例如,目前平安推出的“百萬任我行”這款產品,這最大的亮點就是覆蓋了“網約車”的賠付標準。在其他保險公司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平安已經在4月1日正式上線了這款產品。

所以,平安是目前效率最高,科技最高的保險公司,10分鐘理賠,AI程序入職,智能考核系統等等。

但是,這都是平安前些年傷痕累累的經驗值,特別是前些年的IPO,兼職就是搞的雞飛狗跳。所以,平安,年輕,愛折騰,能折騰,也願意折騰。

觀點或有失偏頗,如有不同意見請直言相噴,感謝!!!



平安筆記


這個問題,就兩家讓選擇。

這樣說吧

如果買保險

我選中國人壽

如果哪個股票

我選擇中國平安

如果題目不這樣問,我想說如果買保險從個人性價比考慮的花這兩家都不可能考慮的。

股票嘛,中國平安應該買,去年盈利一千二百多億,錢在誰身上掙的?不去考慮這些,長期持有他股票應該不錯。

原來三十三入手,目前87了吧。平安的實力確實厲害。



專業保險諮詢


首先,我入職於平安,十年的工作經歷對於整個保險市場略有了解,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就像一滴水落入油鍋中……

無論是平安的人還是國壽的人都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那麼其它的公司代理人包括那些專業的保險中介經紀人自然有一個統一的回答“我誰也不選”。這就是中國保險業的悲哀,一群懂保險的人在網絡公眾平臺上各種廝殺,互相傷害。什麼誰誰是國企啊,誰誰是私企啊,你們把保險監管部門~銀保監會當成不存在?現在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是股份制的,自2014年國務院頒佈新國十條以來,進一步刺激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哪個商業保險公司不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在遊戲規則內不為股東負責,人家憑什麼把錢放到你這裡?

那些“誰都不選的人”請放下這種偏見,我個人非常佩服那些各大保險公司中優秀的代理人,和保險中介經紀人,大家都在推動著中國業的發展,讓老百姓擁有足夠的保障,這也是我們的初衷,無論我們是平安的還是國壽的,還是太保還是中介機構,真的沒必要互相傷害,拿著自己的長處痛打別人的短處。

寶馬的操控性和奔馳的舒適性,全憑個人喜好選擇,抱緊自己喜歡的,也請善待路人甲。


糖糖爸比001


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兩家保險公司是當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保險公司,其中中國平安在2017年的營業收入達到8908.82億元排名第一。中國人壽在2017年的營業收入達到5497.71億元,排名第二。


中國人壽的主營業務是壽險,在壽險領域的營業收入高居全國第一,是A股市場的人壽保險龍頭股。根據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最新排行榜顯示,中國人壽以1202億美元營業收入排在500強榜單第42名,比上年上升9位。


中國平安的主營業務是壽險及健康險家財產保險,在國內保險行業的營業收入排行榜高居第一,是A股市場的保險行業龍頭股。根據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最新排行榜顯示,中國平安以1441億美元營業收入排在500強榜單第29名,比上年上升10位。而且中國平安也是世界500強企業當中亞洲保險公司的第一名,在全球僅次於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保險公司。


根據財務報表顯示,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兩家保險公司在國內保險行業擁有絕對領先優勢和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市場份額佔比遠遠超過行業其它競爭公司。可以這麼說,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就是國內保險業的絕代雙驕。


比較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兩家保險公司的各項財務指標,中國人壽在淨利潤現金含量、資產負債比例、和一季度淨利潤增長率以及市淨率幾方面數據佔優;而中國平安在淨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增長率和持續盈利能力方面明顯佔據更多優勢。


隨著國內人們保險意識的加強,保險行業的成長前景和盈利空間越來越大。對比美股市場的伯克希爾,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兩家保險公司在A股市場都有明顯的上升空間。如果要在兩家保險公司之間做出選擇,我更喜歡中國平安。


白馬華菲特


無論是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都是比較大,也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保險公司。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在問如何挑選保險公司。現在不同的保險公司有不同的保險種類,有的相同的險種,其費用和條款的規定又不盡相同,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挑選一個靠譜的保險公司呢?大公司就真的在所有方面都比中小公司更好嗎?

對比償付能力充足率

所謂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就是指保險公司償付保險金的能力,也就是看保險公司是否是“家底雄厚”。只有保險公司家底厚,在我們需要保險理賠時,才能迅速的拿到賠款。

我國保監會也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有自己的要求。保險公司的償付充足率被分為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術語雖然繁瑣,但作為投保人的我們而言,只需要關注“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就夠了。

當一家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可以達到150%-150%之間,就證明這是一家經營能力強的保險公司了。

投保人在選擇保險公司之前,可以登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找到“信息披露”中的“償付能力披露”,網站上會對各保險公司的季度償付能力進行披露。

對比風險綜合評級

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的風險進行劃分,而這個等級劃分,就是建立在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風險大小基礎之上的。共分為ABCD四類,其中A類與B類都是風險較小的保險公司,而C類和D類則說明該保險公司的償付充足率不達標,風險較大,投保人應謹慎選擇。

這類信息,投保人也可以在保險公司的季度報告中查到。

對比投訴率

除了償付之外,也要看一家保險公司的投訴率。投訴率高的公司,意味著以後理賠環節中,投保人可能會遇到一些麻煩,而造成不愉快。還好這樣的數據,保監會也是會向民眾公開的,投保人在保監會的官網,就可以查找到保險公司的投訴率。


規模大的保險公司在各個方面的確會更有保障,但因為有品牌溢價,相比而言保費也會更高,投保人可以根據以上數據和費用進行綜合對比,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公司與保險產品。


度小滿金融


購買保險原則是以社保為基礎,再加之適當的商業險作為補充比較好一點. 其保險費用的支出一般為年收入的10---20%左右,最好別超過20%,即用10%的資金保全自己100%的資產。

對於我們每個人,應該重考慮醫療健康方面的保險。直接的講,隨著人的年齡增大,身體抵抗力是成反比的,抵制相關風險的能力就相對很弱。 所以,你首先必須考慮醫療保險,不管是商保和社保的均可以,然後才考慮其它的保險產品,這樣才有意義。如果健康沒有保證,有再多的養老保險金,也是不切實際的。

建議你先購買國家推出的社保包括合作醫療保險,然後再考慮商業保險作為補充。

一、關於投保原則需要注意的是

1、買保險先買醫療健康,有健康就能保證客戶擁有一切

2、買保險輕言語重合同,人壽保險一般都是終生合同,買好了就能成為終生幸福,否則影響很大。

3、保險產品需要具備保值增值的功能,現在的生活水平日增月高,必須能夠抑制通貨膨脹。

4、買保險先大人後小孩,如果說大人都沒有保障,小孩擁有再多的保險,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畢竟是大人在為小孩支付相關費用。

二、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的區別

1、中國平安經營範圍包括投資保險企業;監督管理控股投資企業的各種國內、國際業務;開展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經批准開展國內、國際保險業務;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的其他業務;

2、人壽保險服務作為中國人壽的主營業務,由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經營範圍涵蓋壽險、人身意外險、健康險、年金等人身保險的全部領域。

三、兩家的企業文化

1、中國平安自成立以來,始終將“誠信”作為企業文化的根基,同時,以“專業”為紐帶,可持續地為股東、客戶、員工和社會創造最大化價值,切實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從企業人格化的角度,結合平安的企業文化內涵、行業特徵以及多年的實踐,中國平安的“企業文化體系”正日趨完善;

2、中國人壽堅持用“文化”之魂凝聚人心、引領發展。以“壽險是無悔的選擇”、“成己為人、成人達己”、“用心經營、誠信服務”等推陳出新、一脈相承的核心理念為標誌,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激勵著一代代國壽人拼搏進取、奮發有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