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农村孩子的气质和城市孩子的气质不一样?

金沙25


气质这东西,除了受父母遗传基因影响,更多的是受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样一对同卵双胞胎(遗传基因基本一致),如果将他们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养大,他俩的性格可能会是天壤之别。

城市和农村的社会氛围、教育资源、接触的新鲜食物....都存在巨大差异。村里院子集中,邻里关系和睦,茶余饭后走家串户;而城市里单元楼独门独户,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邻居是谁。农村的娃可能要走十几公里、翻越几座大山去镇上求学,什么教辅资料、电脑更是一票难求,兴趣班更是闻所未闻;而城市孩子就不一样了,划片上学、各种一手的资料唾手可得,想学啥就学啥。中国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的风总是从大洋吹向内陆,什么新鲜玩意儿都是城市孩子先见识过的。再加上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居住,性格等方面可能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健全等等

这些不同都会导致农村和城市的孩子性格反差极大。

性格虽然迥异,但并无孰优孰劣!

城市的孩子可能见识广博、活泼开朗,农村的孩子可能老实木讷、勤奋吃苦,但这些都不重要。就像我的高中班级一样,农村城市各占一半,刚入学的时候可能差别还是很大的。但随着我们长大,生活阅历不断丰富,彼此也会取长补短,很快就能融于一体。等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已经很难分清谁是城市的、谁是农村的了!zj


小苹果儿科医生


我小姑子曾在本地最好的幼儿园当过老师,后来考上编制去了镇上的一所公立幼儿园。她说,城里和农村的孩子,真的差别很大。

首先,从衣着来说。城里的孩子不管穿得好坏,但至少是干干净净的。农村的孩子就差别很大了,有的孩子真的很脏。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忙着干活,爷爷奶奶无力给他们最好的照顾,所以衣服常常穿很多天。指甲里的脏东西,很多。

其次,从言行上来说。城里的孩子蛮横无理的居多,所以城里的孩子表现虽然很大方,但不听话的也很多。而农村的孩子,普遍对老师非常尊重,很好管理。

第三,从见识上来说,城里的孩子绝对碾压农村的孩子,问答问题,表现自己,音乐舞蹈等特长等等,都比农村的孩子要好。

最后,从精神气质上来说,城里的孩子普遍自信,阳光,农村的孩子大多呆板,呆滞。

当然,这个只是说大多数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而且,现在城乡规划越来越好,很多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的教学管理。就拿走小姑子所在的幼儿园,从硬件上来说,真的和城里的好幼儿园不相上下的。国家毕竟对一块的投资还是比较大的。





懒妈育儿路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女孩,小时候穿的衣服是姨姨家女儿穿完的,大的话妈妈给改改,根本不懂美不美观,那时就觉得自己又有新衣服穿了。上学用的书包是妈妈用旧衣服的布做的,不同颜色的布拼接而成,小伙伴们都在比较谁的比较花哨一些,根本没见过背书包,也没有样式可言。第一次去镇上是上初一,那时已经13岁了,没见过商铺,没见过漂亮的凉鞋,以为人人都穿妈妈做的鞋。第一次让同学笑话是因为穿了妈妈的老太太鞋,因为更本不懂什么样式的鞋是老太太穿的,只觉的是新鞋就想穿穿。后来上大学了,可以自己挑选衣服了,发现自己都没主见,都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款式,是什么类型。

小时候吃的饭都是妈妈做的,上初中才知道有饭店,可以买单吃饭,发现好多叫不上名字的好吃的比妈妈做的馒头好吃,可是城里同学还挑剔的说不好吃,我都默默的不言语,真的是贫穷啊。

农村孩子拿什么和城里比,不说教育问题,单说吃穿,城里的孩子可以自己选衣服,可以买好吃的,农村的孩子都是妈妈的手中线,妈妈的下锅饭,城里满目琳琅的东西见都没见过,有时都分不清是吃的还是用的,而城里孩子都玩腻了,怎么能追上城里孩子的步伐。


我是那年花前月下的麦


今年考了小学的教师资格证,刚好有个章节写的就是孩子的气质类型。气质类型由遗传决定,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

题主说的气质应该不是遗传学上的气质,而是内在的涵养和外在的精神面貌。刚好今年我在老家过的年,就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说一下我的想法。


一、父母带的孩子和爷奶带的孩子的差别

农村人大多数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再面面俱到,也替代不了爸爸妈妈在养育过程中的作用。

孩子自卑胆小,看人都是怯生生的。缺乏了在父母面前肆意妄为的安全感。爷爷奶奶一般也不懂如何夸奖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城市里的孩子大都和父母一起,父母除了照顾好孩子的吃穿,也注重性格的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不缺乏安全感。

总而言之,也可以说是隔代培养出现的差别。


二、农村不注意外在,城市注意体面

我在镇上呆了这几天就发现,孩子们小脸都是红扑扑的,被风吹的皴裂,俗称乡村红😂。在农村很多年龄偏大一点的,都没有皮肤保养的概念,你给孩子涂个护肤霜,就会认为你脱离了群众,酸溜溜的说,这城市人就是不一样哈。

在村里穿也穿不干净,到处是泥土,孩子又爱玩,一天下来就浑身脏兮兮,在村里也不可能每天都给孩子洗衣服,也有的父母为了让衣服多穿几年就买大号的,所以在穿着方面就会有明显的差别。

城市环境比较干净,父母也会给孩子买得体的服装,讲究搭配合理,孩子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审美观念。


三、见识不同,言谈举止不同

村里孩子每天活动范围就是村子里面,很少有机会走出去见见世面,耳濡目染的都是村里的小事。城市的孩子经常跟随父母出去,出国也是常事。孩子见识多了,待人处事就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我小侄女出生后几年,我爸妈看到城市里回来的孩子,总是很羡慕,说这城市里的孩子真的就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父母拼尽全力也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送到更好的环境中去的原因。


大玉儿,80后宝妈一枚;小天宝,2016年出生的帅小伙子。文章问答均为原创,欢迎评论转发支持,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头条号:小天宝大玉儿。


小天宝大玉儿


大部分城市孩子比农村孩子气质好些,毕竟教育有所不同。

从幼儿园说起,农村幼儿园一年管理费最多只用两千元,而城市幼儿园每个孩子交的管理费最少五六千,管理费的多少决定幼儿老师的工资的多少,工资的多少又决定了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我亲耳听过有孩子家长反应,村幼儿园里,老师最喜欢带孩子们在草地上玩,小朋友玩泥土玩石子,弄的跟脏猴子似的。农村孩子从小接触的就是泥土,石头,沙。城里幼儿园,老师带着孩子们玩游戏,学舞蹈,学简单的知识,一个个小姑娘像极了小淑女,男孩也都干净懂事,这个时候农村和城市孩子的气质大有差别。



再就是上小学以后,城里孩子有条件就近报很多学习班,什么古筝啊,舞蹈啊,绘画写字呀……而这些都是培养气质的学习班,农村孩子也想学,只不过太不方便了,能去城里学习班学习的农村孩子很少,小学到初中,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气质在此时差距甚大。


然而等读高中时,无论是城里孩子还是农村孩子,都是凭本事考在一起,高中三年谁都舍不得时间学那些艺术课,大家都在埋头苦学,一样的辛苦,一样的校服,一样的书卷气,差不多的气质。

所以农村孩子跟城市孩子气质的差别是在小时候,等长大了,在同一个学校读书的孩子们居住一样的环境,接受同样的教育,气质看不出有大差距。


悠然见东山


如果把同年龄的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放在一起比较,估计很多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哪个是城市里的孩子,因为人家的气质总体是要比农村的孩子好一些。这里的气质主要指的是孩子的知识储备、才艺拓展等方面。

其实城市里面的孩子气质较好主要是因为成长环境总体来说优于农村。这个成长环境主要分为家庭环境、文化环境、学习环境、教育资源等。

首先是家庭环境。不得承认早期能够在城市里面买房子生活的人,大多数都是受过较高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本身受到的教育比较充分,知识储备比较丰富,家里面的经济条件相对也会由于农村家庭。所以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后,必定能够获得更好的一个家庭生活环境,物质基础奠定精神基础,孩子想学习什么就能够支持她。

第二个是文化环境。这个刚刚在说家庭环境的时候已经提到过了,因为自己的父母都受过较好的教育,文化底蕴比较厚实,这样在自己工作之余就能给予自己孩子更多的学前教育、礼仪教育等等,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基础。

再有就是学习环境。多年的城市生活大多给了家长一种感受,城市的竞争太过于激烈,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城里的爸爸妈妈会给孩子制定一系列的课外兴趣学习计划,比如钢琴、古筝、围棋、书法、国画、舞蹈等等,而这些才艺能力的培养从很大程度上可以展现孩子的气质。

最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教育资源问题。城市里面的重点高中、知名小学以及各种教育培训机构都比较多,而且名校里面的师资力量也是杠杠滴。而这些资源优势,农村的教育往往都是比不上的,这也就是城里的“学区房“越来越贵的原因。

气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朝一夕是培养不出来的。当然现在农村里面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了,特别是东部沿海省份的农村,基本上和城市已经没什么两样了,所以农村孩子的气质也越来越高了。


小猫是个社会人儿


从这几点来看:

1.皮肤 农村的孩子普遍皮肤黑红,城市的孩子白嫩。这点是源于家长对于孩子的皮肤护理和孩子日常相处的环境。



城市孩子会更注重孩子的皮肤保湿,每天要洗脸擦润肤露,所以会显得白皙一些。农村孩子生活的环境是广阔的田野,皮肤经常在室外受风吹,所以红黑一些。

皮肤白皙会看起来比皮肤红黑的要有气质一点。

2.穿着 农村土多孩子们的穿着以暗色为主,还需要经常穿着罩衣,以方便活动为主。城市孩子都在家中或者游乐场或者公园,穿着会亮色一点,以漂亮时尚为主。



一分价钱一分货也适用于孩子的衣服,价钱贵一些的衣服,颜色搭配和质感自然好很多。

衣服漂亮比衣服质朴看气来要有气质一些。

3.言谈举止 农村孩子被爷爷奶奶带的几率更大一点,爷爷奶奶娇纵宠惯,会让孩子脾气大,而且在言行举止的教导方面会若一点,所以农村孩子比较野。城市孩子父母带的几率更大,会比较注重培养技能和行为习惯,会显得礼貌度高一点。



有才艺的小朋友会骄傲自信一些。

无论是怎样的成长环境,只要健康快乐长大,就是最好的。

我是周边,情感文字撰写者,欢迎关注。


我们的周边


那是当然的。农村孩子气质肯定比城市孩子好太多了。

下面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当然我说的不是什么“胆汁质”“多血质”这些临床上的气质。我说的就是题主说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



我们从质朴这个词开始说。质朴是世界上最好的气质。

农村孩子成长的环境是熟人环境——用你们可喜欢可喜欢的费孝通的话来说。

村子里每家人是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关系结构、这种状态与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怎样处理这种关系与结构。这些在潜移默化里都进入到孩子日常的玩闹嬉戏与呼朋引伴中去了。与城市孩子那种随时在陌生人面前表现乖巧的生涯不同,农村小孩的成长环境是形成“知识”的,而城市小朋友的成长环境是形成“技能”的。

所以当表现在题主所谓的“气质”方面(通常是陌生人构成的观察环境下),城市小孩展示出来的是应对技能的娴熟,但是他们的外向、可爱是建立在不怎么把你当回事的认知基础之上的,他们深知面前的这个人不过是个游客或者他得到表扬的来源。

而农村孩子展现出来的所谓“木讷”其实是一种基于知识习惯的认真态度。或者说当面对一个崭新课题的谨慎。他想的是要如何了解你、接触你,从而把你纳入他的知识体系和生活圈子里面。这是一件很真实并且很宝贵的事情。所以当农村孩子和你成为朋友,通常情况下这个身份要稳固得多。

所以我们通常说的农村孩子朴实、质朴,其实并非乡村的特质,而是知识的特质。站在审美层面,我觉得这种气质要远胜城里孩子那种自来熟的技能型气质。因为它真实。真而能善,善而能美。

PS:

1、至于那些认为农村孩子气质比较土,不如城里的类似观点,我认为那是一种以所谓发展理论为基础的误区。也就是说哪里经济发达就应该向哪里看齐。这种观念早就被学界推翻。这才是真正的土!!!

2、本回答讨论的是城乡孩子的差别。至于成年人,因为受了世俗观念的影响,开始拼命向让自己看起来气质更好、更洋气的方向靠拢,也就是向“技能”的取向发展,所以不管哪里的中国成年人气质都比较差。

这一点其实用鲁迅先生的《故乡》可以作为脚注。我们清晰地看到闰土怎么从小鲜肉蜕变成张杰的代名词的。不过先生想批判的是旧社会物质生活的重压给人的摧残,我想说的却是这种重压其实是超越物质的。



最后,气质这东西,越想要,越没有。

谢谢🙏


对于一些评论,我补充一下。

1、说看不懂的同学,我承认我说的有点绕。我的意思是:那些说农村孩子气质不好的人,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其实在用一种势利的标准。这种标准是被潜移默化到很多人脑子里的。而且这是很土很过时的标准。

2、那些说我本人是山沟里来洗白的同学,虽然我听出不是善意,但我还是很开心。真的。不管我是或不是都很开心。这样至少可以和你们拉开距离。

想起来再补充

3、实在忍不了那些说答主在洗白的。我不明白这有什么好洗的,就算您觉得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气质有差异,那也不是过错,更不是罪孽,答主最多就是辩解,洗什么呢?


探村博士联盟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虽然让人吐槽,但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它还是有道理的。

气质大多是后天培养的,成长环境很重要。这里我们不提那些个例,我们只谈大多数,而且指的是原住民。

农村和城里家庭培养的孩子从下接触的环境不同,决定了他们起点见识和眼界就不同。书香世家出来的人大多自带或儒雅温和,或随性洒脱的气质,比如林文月,高晓松。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之所以能说出这样的话就源于他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有着庞杂的学识和见识,有复杂的关系网,他没有生活的后顾之忧,不必为生活发愁,所以他可以从清华退学,去追求他的“诗和远方”。

还有辅助气质培养的舞蹈,音乐,美术,阅读,写作,形体,国学礼仪等等一般教学之外的训练,这是很多农村孩子接触不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我们初中就学到的知识。

城里的女孩从小就可能会打扮化妆,而农村的女孩可能连化妆品都没见过。

而农村的孩子周边的人群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在先天的文化培养不够,农村的高等的社会资源也相对贫瘠。

农村的孩子所拥有的高等资源也少,相对于农村孩子见识不足是应该的。

农村人的气质我们在文学描写中也经常接触到的词汇是,质朴、憨厚、老实,憨直等等,但你很难用这些词语去形容城市人。

这不分好坏,更无人格上的高低之分,只是从气质上做一些判断。

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了你的见识和眼界,也决定了你气质的培养和养成。但不少农村孩子在进入城市后,在接触更广阔世界后,也能慢慢改变自己的气质,虽然很难,但对她个人而言,这份人生体验是很珍贵的。


超级爸爸


人的气质由很多方面决定,而孩子的气质形成主要由受到的教育、生活的环境所决定。

农村的孩子所受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放养式的教育方式,课余的时间里他们会爬山、下河捉鱼、玩泥土,或者互相打闹,是一种自由式的成长。农村的孩子虽然会让人感觉有些野蛮,但是这种放养式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的。我们通常发现,农村的孩子在抗挫折方面是比较强的。

而城市的孩子所受的教育约束就比较多,课余的时间他们主要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填满。在玩耍的时候呢,也受到来自家人、父母的过多干涉和保掮。所以虽然城市的孩子看起来比较有见识,文质彬彬懂礼节,但是他们比农村的孩子面临更多的压力。

再从生活环境方面来说,农村的孩子生活环境比较狭小,相对城市来说还是偏僻落后一些,所以,会导致农村的孩子见识较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性格气质中就有羞怯的特点。

而城市的孩子由于生活在城市里,较农村的生活是更加丰富多彩的,所以城市的孩子可以更多地“见世面”。当孩子的见识增多了,我们就发现孩子就会更加自信、更加容易和他人交流通沟。所以,在这个方面,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要有优势一些。

那么,为了扬长避短,建议农村孩子的家庭,如果有机会和条件,还是要带孩子多到外界的世界看一看,长长见识,增加一些自信。而城市孩子的家庭,父母应该学着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让孩子自由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