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里程碑!湖南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我省扶貧史上迎來新的里程碑,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年來——

減少貧困人口456.3萬人

里程碑!湖南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5日訊(記者 張尚武 奉永成 黃婷婷)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王志群發佈:全省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是我省扶貧開發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

里程碑!湖南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湖南共有51個貧困縣,其中國家級貧困縣40個,省定貧困縣11個。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緊緊圍繞黨中央確定的脫貧目標,科學部署、強力推進、盡銳出戰,推動51個貧困縣有序脫貧摘帽。2014年至2019年,51個貧困縣減少貧困人口456.3萬人,佔全省減貧總量的70.1% ;貧困發生率由19.49%下降到0.48%,降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19個百分點;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137元提高到11344元,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43個百分點。貧困地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明顯改善,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湖南以51個貧困縣為脫貧攻堅主陣地,探索了“四跟四走”產業扶貧、“1143”扶貧勞務協作等“湖南經驗”,打造了一批精準脫貧的“村級樣本”,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

51個貧困縣摘帽之後 ,湖南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攻堅更精準 打好收官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奉永成 張尚武 黃婷婷

“2月29日,省政府批覆同意2019年擬摘帽的邵陽縣等2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全省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3月5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王志群介紹了我省貧困縣脫貧摘帽和全省脫貧攻堅情況。

脫貧攻堅以來,我省以51個貧困縣為主陣地,探索出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湖南經驗”,打造了一批精準脫貧的“村級樣本”。2014年至2019年,全省51個貧困縣共減少貧困人口456.3萬人,佔全省減貧總量的70.1% ;貧困發生率由19.49%下降到0.4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137元提高到11344元。

“全面小康,不漏一人。” 王志群在新聞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根據貧困縣申請脫貧摘帽綜合貧困發生率不得高於2%的標準,目前,51個貧困縣還剩餘11.6萬貧困人口,加上其他非貧困縣的貧困人口,全省總計還剩餘19.9萬貧困人口。今年,全省將持續發力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打一場漂亮的收官戰。

里程碑!湖南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里程碑!湖南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高位推動,形成強大合力

貧困縣脫貧摘帽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全省上下高度重視,合力攻堅。

省委書記杜家毫,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帶頭開展“三走訪三簽字”,走遍了51個貧困縣。建立省級領導對口聯繫貧困縣脫貧摘帽機制,及時幫助貧困地區解決制約脫貧摘帽的突出問題。

2014年以來,我省向51個貧困縣累計派出3.5萬支駐村幫扶工作隊,動員160萬名黨員幹部與貧困群眾結對幫扶。

加大投入,財政扶貧資金逐年增加。2014年以來,已累計安排中央和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83.4億元,整合財政涉農資金621億元,投入扶貧小額信貸資金138.8億元,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短板;向11個脫貧難度大、貧困程度深的深度貧困縣發起勐攻,將納入貧困縣統籌整合的財政涉農資金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連續三年單獨安排3.3億元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到11個深度貧困縣。

合力攻堅,脫貧路子越走越寬。探索出了“四跟四走”產業扶貧、“1143”扶貧勞務協作、“無抵押、無擔保、基準利率”扶貧小額信貸、“互聯網+社會扶貧”、“互聯網+監督”等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湖南經驗”。山東省濟南市和省內14個經濟較發達的市縣傾情幫扶,廣大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握指成拳,形成強大合力。

精準施策,補齊短板弱項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我省緊扣“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按照“五個一批”要求,因戶因人精準施策。

發展產業拔窮根。累計投入380億元,在51個貧困縣建設382個扶貧產業園和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組織839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20850家農民合作社參與扶貧,帶動230多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在51個貧困縣建成424家就業扶貧基地、2038個扶貧車間,開發近4萬個公益性扶貧崗位,幫助142.2萬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大力開展教育扶貧。發放各項資助資金83.72億元,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27.25萬人(次);投入89.78億元,建設100所芙蓉學校,解決貧困家庭子女上學難的問題。

加強健康扶貧,防止因病致貧。累計投入84.98億元實施“六重醫療”保障,51個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救治率99.3%,慢病簽約服務率100%,縣域內住院綜合報銷比例89.74%。加強兜底保障,51個貧困縣56.4萬建檔立卡兜底對象全部保障到位。

貧困地區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危房改造、易地搬遷任務全面完成。累計投入資金77.1億元,解決了51個貧困縣312.8萬貧困人口安全飲水問題;累計投入中央和省財政資金93.76億元,完成了62.1萬戶4類重點對象的危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69.4萬人的任務,其中51個貧困縣搬遷54.6萬人。

靶向施策,精準發力。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四個不摘,確保完美收官

貧困縣脫貧摘帽後,怎麼幹?我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要求,在脫貧攻堅期內,國家和省原有的扶貧政策保持不變,確保貧困退出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如,對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在發展產業,培訓、就業等方面仍然給予支持;繼續開展結對幫扶,繼續落實家庭貧困學生國家資助政策和“雨露計劃”補貼,繼續實施“三提高、兩補貼、一減免、一兜底”健康扶貧綜合保障措施,對符合條件的低保戶實行“脫貧不脫保”,加大縣級資金投入整合,及時解決因災倒損戶住房安全問題等。

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目前,我省還剩餘19.9萬貧困人口,其中,51個貧困縣剩餘11.6萬貧困人口,這些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我省採取掛牌督戰、開展脫貧質量“回頭看”等針對性措施,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確保圓滿收官。

實行掛牌督戰。對穩定脫貧難度較大、問題整改任務較重的 9 個縣、2236 個行政村和規模較大的 171 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進行掛牌督戰,及時解決制約脫貧的突出問題。

開展脫貧質量“回頭看”,檢驗“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以及各項扶貧政策落實情況,複核脫貧質量和脫貧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對發現的問題和短板,6月底前逐一補齊,對賬銷號。

深入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抓產業、促就業——

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奉永成

“雖然我省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但距離全面勝利還有不少硬仗要打。” 3月5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省扶貧辦黨組副書記、副主任賀麗君介紹,根據貧困縣申請脫貧摘帽綜合貧困發生率不得高於2%的標準,目前,51個貧困縣還剩餘11.6萬貧困人口,加上其他非貧困縣的貧困人口,全省總計還剩餘19.9萬貧困人口。今年,我省將在產業、就業、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消費扶貧、扶貧扶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綜合施策,持續發力,確保6月底前,剩餘貧困人口具備脫貧基本條件,如期脫貧。

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堅持“四跟四走”路子,強化“四帶四推”舉措,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百千億級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健全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加強特色優勢農產品冷鏈設施建設,構建產銷對接平臺,幫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全力促進就業扶貧。深化扶貧勞務協作,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返崗復工。加大對扶貧車間的支持力度,根據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情況給予獎補。加強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就業。

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將集中搬遷安置區作為重點,加大崗位開發力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能致富。

深入實施消費扶貧。組建消費扶貧聯盟,發動企事業單位,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方式,集中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推動產銷精準對接。

加強扶志扶智教育,防止政策“養懶漢”。大力推廣“星級創建”“四扶四建”等模式,讓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引導貧困群眾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省財政廳: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實財力保障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張尚武

3月5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何偉文介紹了省財政全力支持脫貧攻堅的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的提問。

脫貧攻堅戰,資金是“子彈”。省財政廳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全力支持貧困縣脫貧攻堅。

加大資金投入。2016年至2019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共計投入319億元,年均增長20.67%;共籌集資金410.4億元,支持69萬多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1個貧困縣共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621億元,支持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發展和農村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

提前資金調度。2018年至2019年,省財政累計提前調度扶貧資金59.9億元,保障當年計劃摘帽縣資金需求。此外,在分配一般性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債券和醫療衛生、危房改造、農村低保、教育、社會救助等專項轉移支付時,重點向當年計劃摘帽縣傾斜。

創新支持政策。實施精準扶貧特色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扶貧“財銀保”、農業信用擔保政策,扶持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通過“一統籌兩監督三制度”“一審一議一評”模式,開通貧困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綠色通道”。實施惠農補貼“兩卡兩折”發放制度等。

強化資金監管。完善扶貧資金管理制度,建立扶貧資金動態監控系統,把78項各級各類涉扶資金納入監控平臺,對扶貧資金安排、下達、使用、績效等情況實施監控。開展財政扶貧資金項目第三方評估,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何偉文稱,省財政將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繼續加大投入,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逾97%的搬遷對象實現脫貧

“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目標基本實現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黃婷婷

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從根本上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貧困群眾脫貧問題的專項扶貧措施,現在進展如何?

3月5日,省發改委黨組成員、湘西辦主任杜中華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我省有97.4%的搬遷對象實現脫貧,“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的目標基本實現。

據介紹,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建成了住房18.7萬套、集中安置項目2764個,安置區基礎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完善;69.4萬搬遷群眾搬進了新房子,其中51個摘帽貧困縣搬遷54.6萬人,佔搬遷總任務的78.7%。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省發改委將瞄準“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逐步能致富”的目標靶心,將工作重心向後續扶持方面轉移。

做好疫情防控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按照分區分級精準防控要求,分類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和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掛牌督戰、問題整改回頭看等工作,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

用好結餘資金,整合涉農資金,進一步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扶持資金投入。大力推廣訂單生產、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等帶貧模式,優化利益聯結關係,糾正“一分了之”“一股了之”問題。

堅持就業第一,進一步加大技能培訓、組織外出務工、設置公益崗位等就業幫扶措施,積極推進“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確保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搬遷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

幫助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適應新環境。全面保障搬遷對象基本權益,進一步完善安置區基礎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社會治理和服務,增強搬遷群眾對新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

持續提高農村低保標準

全省農村低保標準不低於4000元/年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黃婷婷

3月5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針對我省貧困縣脫貧摘帽後如何進行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問題,省民政廳副廳長陳慈英進行了情況介紹。

據介紹,我省民政部門將持續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2020年,全省各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不低於4000元/年,月人均救助水平相應提高,已達到或高於全省平均標準的地區,確保2020年農村低保標準和月人均救助水平只升不降。

緊盯重點對象。摸清在保對象、貧困監測對象、邊緣困難群體、突發臨時困難群體等四類重點對象的底數,建立臺賬,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社會救助範圍,做到應保盡保。

加強關愛幫扶。明確幫扶內容、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人;發動村支兩委幹部、黨員、村民小組長,對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和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開展日常生活幫扶;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慈善公益組織、專業社工、志願者、愛心人士與兜底保障對象結對幫扶;提倡鄰里互助。

用大數據實現精準識別、精準救助、動態管理。實現部省市縣四級互通、人車房款四位一體的居民經濟狀況信息大數據的歸總和運用,對困難人員和家庭開展經濟狀況核查比對,做到社會救助“凡進必核”和“動態管理”兩個100%信息化核對。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的社會救助工作,陳慈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民政部門將排查掌握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情況,簡化低保、臨時救助審核審批手續,將受疫情影響符合條件的對象及時納入低保和臨時救助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