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年取一次的土蜂蜜,一斤卖多少钱合适?

无人管蜂蜜


好的蜂蜜不是说你一年取几次,关键还是蜜源。就算你一年取一次,但是你的蜜源有问题的话,那也不是好的蜂蜜,比如现在很多都是糖水喂养的蜜蜂。如果你的蜜源是比较好的,比如山上的百花那么你的蜂蜜一年取几次也是好的。

好的蜂蜜也不是说是不是传统的方法,传统的一般就是桶蜂,其实这也的养殖方法有很多的问题,比如无法判断是否要分箱,取蜂蜜的时候也很麻烦,分箱也麻烦。但是现在很多农村都还是桶箱养殖。

好的蜂蜜主要就是蜜源,比如在一些大山里,就像我们这边的很多养殖蜜蜂的,因为这些地方的蜜源比较多,而且都是山上的野花,也没有打农药等问题。很多养殖桶蜂的确实是一年取一次,稍微好点的一年取两次。

蜂蜜过滤的时候不能用蒸的,不然很容易坏掉变质。一般就是用滤网过滤,这样的方法,很慢,而且也会剩很多蜂蜜。但是这样的蜂蜜就算你放几年都没问题。而且没有残渣。我们这边有几个养蜂的都是这个办法,剩余的残渣不会浪费留下来等到冬天的时候再把这些残渣剩余的一些蜂蜜再给蜜蜂吃,而不是像很多地方喂糖水吃的。

所以在我们这边的一些养蜂的一斤150,从来不会给你降价,愿买不买。因为很多人来买。比如我家旁边一个养殖蜜蜂的,每年全部卖到上海那边,一斤180块。

选择市场上想买到真正的蜂蜜确实很少,就算是一些农村的说的是山里的但是还是拿糖水来喂养。特别是一些养殖意蜂的。对于这些假的蜂蜜只能说少祸害别人吧,不要让养殖真正的蜜蜂的人看不起,也不要让消费者看不起我们这些养蜂的。


三农帝国


一年取一次的土蜂蜜,一斤卖多少钱合适?这个要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和接受程度来看,我的三年才取这一次,260元1斤,还是相熟悉的朋友们自愿出这个价逼着我卖的。


看出来了吗?这不是我养的,这是三年前蜜蜂自己飞来在我家老房子里筑的巢,要把红砖拆开才能取到蜂蜜的。

红砖拆开了,拍个视频准备取蜜。


蜜蜂辛苦了三年所酿的蜜全取出来了,满满的两盆!

这才是三年才取一次的真正的野生蜜,260元1斤,你们说值吗?本来我没想卖的,怕把房子拆塌了,无奈朋友硬把两千元定金塞我口袋里了,也只好拆墙取蜜!

现在市场上许多都是假蜂蜜的,即使是自己养的,也不止一年才取一次蜜吧!我的蜂蜜是不好取,也怕拆墙把蜜取了蜜蜂就飞走了,这才三年了才取蜜,看这整整酿了三年的蜂蜜,褐黄色亮晶皛的多诱人!



三农新视界


对于土蜂蜜,可遇不可求,价值相当的高。识货的人,可以出很高的价,不识货的人,再便宜,他都觉得不好。

我长期在乡下生活,有时候从事一些土特产的收集工作,为最好的朋友提供一些有品质保障的东西。比如蜂蜜,直接现场跟踪别人采摘、压榨,最后装瓶分发给朋友。

我们这里是侗族山区,都是木质楼房,蜜蜂常常习惯于聚集在农户的谷仓里发展繁衍。蜜蜂的生长都是自然状态下的,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干预。等到蜂巢圆满了,房主才会适当采摘一些,以备不时之需。我有个朋友专门到处找寻土蜂蜜,找到之后,就会好生地与蜂主交流,适当采摘,同时对蜂窝进行清理,以备以后采集蜂蜜。

有些蜂蜜,两三年都没有采摘过,自然发酵非常到位,颜色与口感都是非常难得的。

朋友们讲我经手过的蜂蜜,有小时候的味道,这就是一种肯定。人生太短,要吃的好东西太少,自然状态下顺依天时成长的好东西更值得品尝。往往在采摘的现场,我就忍不住扳起一坨坨的蜂巢蜜,大快朵颐。蜂巢蜜确实比压榨出来的蜂蜜更有感觉,满口的浓香甜腻,怎么能让人舍得呢。

现在识货的人多,很多蜂蜜都是主人家留给亲朋友好友享用的,不舍得卖。

你能找到,不一定能买到;

市场上有的,你能买到,不一定是真的。

真正的蜂蜜,市场价在150元~200元之间很正常,还要看你运气。

我是黔东南非典型农民,大号独行者老潘,专业胡说八道农村的事情,敬请关注交流。


构洞潘启智


现在很多的土蜂蜜都是宣传说一年只取一次,所以价值是卖得挺贵的,上百块甚至是两百块一斤的都有人卖,反正都是蜂农随便喊价,只要有人还愿意买就可以继续加价的,至于说蜂农的品质跟别人家的有多好,其实只要是真蜂蜜,营养价格都是相差无几的。

一年取一次的土蜂蜜,一斤卖多少钱合适?

所以说一年取一次的土蜂蜜,真正卖多少钱一斤合适,还是看蜂农的成本以及销售的渠道来决定的。

1、按照传统方法养殖土蜂,卖上百块一斤很正常

现在还有很多蜂农按照传统的方法养殖蜜蜂,用圆桶或树桩掏空,仿照野生的环境,这种养殖方法的好处就是蜂蜜看起来会更像野蜂蜜。只不过这种方法的产量很不稳定,基本上都很少进行人工干预,蜜蜂怎么酿蜜都不太管。这也造成很多时候蜜蜂跑了都不知道,造成就算是一年只取一次,一箱可能也只有一两斤的蜂蜜而已。

所以说这种蜂蜜卖个上百块钱一斤一点也不过份吧,养殖个10箱也就是几十斤蜂蜜,几千块钱而已。

2、正规活框养殖,不会一年只取一次,价格会便宜

如果是按照正规蜂场用活框养殖的话,完全就是需要蜂农的技术了,可以靠着自己的技术让土蜂多产蜜。要是在流蜜期,基本上半个月就可以采一次蜜了,是留不到一年只取一次的,本来已经可以采的蜂蜜不取走,那真的就是浪费了。

所以按照这种方法养殖,那产量就会高了,一年下来一箱蜂蜜产几十上百斤都有可能,产能能够增加10倍以上的。当然这些土蜂蜜卖不了那么贵了,卖六七十块钱就是差不多了,不过比传统养殖方式还是赚钱的。

所以说,一年取一次的土蜂蜜卖多少钱才合适的,老农觉得100块钱一斤都差不多了。当然物以稀少贵,最后还是看蜂农的销售渠道来看的。不过老农提醒大家这类土蜂蜜并非就是品质最好的,只要是纯正蜂蜜,营养价格相差不多,只有花源不同蜂蜜的品质才不同的。


深山老农民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说不存在一年一取的蜂蜜!

但我要说的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朋友请花时间实地考究下再发言,这个一年一取的蜂蜜是存在的。

传统养殖方法,几千年没变化,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落后、总体不方便管理、产量低是被淘汰的原因,但部分地区依然存在这种古老的笨法养蜂。

如下图,是我去实地(河南三门峡陕州县秦岭山脉)考察当地的土蜂。尽管我养意蜂,但我喜欢研究。

里边的蜂脾是不规则的,所以取蜜用挤压法,免不了有花粉混入,导致这样的土蜂蜜更香,也就是更有蜜味。这应该就是最原始的蜂蜜味道了,几千年没变。

重点来了!我们这边是10月底、11月初霜降开始割蜜,这个时间可能南方还暖和还有蜜源。北方土蜂春繁偏靠后,南方的土蜂在3月份就繁殖起来了,但此时北方的土蜂还在冬眠,北方土蜂在5月份后才开始进粉、进蜜。而且又提前进入冬眠,采集蜜源时间短了,导致北方土蜂蜜产量低,但北方又穷,所以土蜂蜜价格也很低,北方土蜂蜜即使品质很好价格也就是60-120一斤,120都是极限了,很少有人能以这个价格买卖,80左右最多。

南方用这种笨方法养土蜂蜜可以割2到4次。

有的蜂友会说蜂群壮大后蜂箱装不下,这个很少遇到,尤其是北方,但管理得好能让蜂箱装不下更美滋滋,那就往外沿着边沿再接个箱子,这样的蜂群一年能割30斤到50斤蜜,发了的节奏,可惜山里边老农民不爱钻研,他们养土蜂割蜜大多靠运气。

一年取多次的土蜂蜜,就是如上图这样养殖方法,像意蜂一样管理,南方一年取五六次都正常,价格自然稍微低了些,取蜜也像意蜂一样,蜂蜜中花粉就非常少了。

大家不要奇怪,(任林鹏)这个头条号是我的,被封了,现在用新的号和大家交流。有什么疑问随便问我,3月份我的粉丝有福利。


养蜂人任林鹏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本人以前曾对此做过一些浅显分析。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 : 只要是纯天然成熟蜂蜜,其营养价值几近相同,土蜂蜜也不例外。差别只是根据蜜源不同,产地不同而含有的微量元素略有不同而!


但由于中蜂较意蜂难于养殖,较少如意蜂般形成规模,因而造成土蜂蜜产量少,加之大多为山区小规模养殖,污染少,运输不便等因素,使之价格普遍高于意蜂蜜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价格,这东西有较大差异性,定价因素较多,且没有行业标准参照,也是仅凭个人爱好而已。

比如,某人山区养殖中蜂,老法取蜜,十几箱蜂只做个人业余爱好,年产百八十斤也只是亲朋好友食用,卖上二十元一斤贴补家用已是不少。然而由于亲朋好友等相互推崇转告,购买者渐增,需求扩大而供不应求。于是价格渐长,养殖渐多,仍不足以满足需求,于是乎造成价格进一步提高。据我所知,有卖到1000多元一斤的,且还要预定,否则没货!

搞笑吧!典型的饥饿销售实例,物以稀为贵嘛!

所以,就土蜂蜜价格而言,也只能见仁见智了。根据产量、运输成本等因素,百八十元一斤至一二百元一斤不等,都在清理之中。(这与蜂农是否财黑也有关系)

土蜂蜜的高价格也使其造假利润空间巨大,不法之徒亦蜂拥而至,一时间土蜂蜜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大有盖过普通蜂蜜之势!

建议对蜂蜜没有丰富经验者谨慎购买!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喜绕行!


山野之峰


土蜂蜜卖多少钱,大家听我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9c74000ae2f2cd9c0acb\

西北亮亮


有些地方一年两次,关键是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花源。一般土蜂蜜卖100-150比较常见,有些地方更贵。这个除了地方不同价格不同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蜂蜜品质是否达到要求。好的土蜂蜜主要是看品质。没了品质也不可能卖多少钱。蜂蜜的越浓稠品质越好,价格可以卖高一点。



蜂果仁


坚持使用传统方法养殖,一年只取一次蜂蜜,努力把好质量关,品质决定一切,只有高品质的土蜂蜜才不愁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122ac0003b6347ded117c\

绪龙视频


我家一年大概收150斤左右,60元一斤、不用拿出去卖,取蜜的时候他们已经都自己带着瓶子在现场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