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有父母的地方,就有“逼婚”

有父母的地方,就有“逼婚”

有父母的地方,就有“逼婚”


又到年終歲尾,萬家團圓時正是父母逼婚時,為應對父母親友逼婚,有人成了“恐歸族”,有人租男女朋友回家……

進入臘月的第一個週日,老媽就打來電話,問我幾時回家,我和老媽在電話裡“討價還價”:我回去你不能嘮叨我,我到家你不能安排相親……

自從弟弟結婚後,老爸老媽就把焦點轉移到我身上。在兒女的婚姻大事上,老爸老媽可不是省油的燈。

每到春節,我好不容易回家待上幾天,老媽是吃飯嘮叨,睡覺嘮叨,站著嘮叨,坐著還嘮叨,嘮叨來嘮叨去就一個話題——我結婚成家,他們就放心了。

老爸不像老媽那麼囉嗦,冷不丁蹦出一句話:你明年春節再一個人回來,我都沒法和鄰居交差了。噎得我上不來下不去,不但頭大,心裡還窩火!

街面上,誰家有在外地工作的小夥?誰家的小夥到現在還沒娶上媳婦?老爸老媽的心裡門清,他們還會“拉郎配”,合計哪家的小夥和自家的閨女般配不般配。

除了面對老爸老媽的嘮叨,我還要招架親朋好友的問候。親戚聚會,大家都關心地詢問我:談男朋友沒有?什麼時候結婚?我免不了應付兩句:談著呢,快了!

我應付的次數多了,七大姑八大姨盼紅了眼珠子,還遲遲喝不上我的喜酒,就知道這閨女沒實話,反過來教育自己的子女:千萬別學你表姐,30多歲了還不找婆家。

如果再有哪個表弟表妹相親時挑挑揀揀,在找對象上高不成低不就,我會立竿見影地成為長輩教訓弟妹們的反面教材。

有一年臘月二十九我坐車回家,正趕上家鄉趕集,一位街坊見到我從車裡下來,傷感地對我媽說:“閨女今年回來了,明年就不一定回來了。”

意思是說你家閨女結了婚就去婆家過年了,回孃家就是走親戚了。

我自小在這一畝三分地上長大,街道上的鄉親都熟悉地很,尤其是那些摸得清我年齡的大媽大嬸,比我媽還心急,經常偷偷地問我媽:“閨女處著對象沒有?”

背後裡還經常給我媽出主意,說閨女年齡大了,找對象的條件要放寬,離異的,帶小孩的都可以考慮。

在父母、親戚、街坊的眼裡,我成了“困難戶”,“ 釘子戶”,平日裡我再安之若素,一到春節就壓力倍增,恨不能把個人的事速戰速決。

前幾年流行租個男友回家過年,這事咱不是沒想過。

我和老媽商量:“我給你租個女婿,你看,我是跟人家回家過年,還是我把人家給你拐來。”老媽一聽立刻響應:“當然是到咱家過年。”

瞧瞧,老媽這副當仁不讓的勁頭,她的寶貝女兒哪天真到人家過年,她還不擦眼抹淚才怪!

租男友的事不靠譜,咱就時尚地閃戀一回。年前突擊戀愛,過年的時候正打得火熱,電話不斷,微信不斷,一天都沒個消停的時候。

善於“偵查敵情”的老媽問:“這是誰呀?過年還追到家裡來。”她那廂喜上眉梢,我這廂穩如泰山:“處了個朋友,正談著呢!”

幾天下來,老爸老媽彷彿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們嘮叨也少了,我耳根也清淨了。用這種小伎倆糊弄老爸老媽的事,我沒少做,只不過年年如此,這計策就不靈驗了。

不管你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不管你生活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父母的地方,就有逼婚。

一位六旬老父給年過不惑還不婚的兒子下了死命令:過年娶不回媳婦就別回家!

為了順應老人的心思,這位“剩男”老兄年前結婚,年後離婚,前後不過兩個月,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省城一位女友和她姐姐都年過三十,還待字閨閣,親戚朋友都指責她母親:家裡有兩個老姑娘不出嫁,是當母親的失職!

為了緩解母親的壓力,她嫁給了一個自己沒感覺的男人,婚後的日子過得如一潭死水。

老家一位親戚的兒子在上海工作,春節一到家,父母就安排他去相親,連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不放過,一天見三四個都不稀奇。

那男孩天生木訥,相了一回又一回,結果是一個也沒成。這兩年春節,兒子死活不肯回家了,聲稱一個人在外面過年挺好。

前兩天,老媽打來電話告訴我,她和老爸決定不管我的事了,就按我的意思,順其自然,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我高興壞了,連連誇讚老爸老媽英明。

天下父母的心願不都是為了兒女幸福嗎?如果兒女閃婚閃離,或者婚後生活的不幸福,再或者兒女因此而不回家了,父母的心裡豈不是更煎熬!

徐俊霞:媒體撰稿人,筆名:海風,原創公號:齊魯海風(ID:haishangfeng2016)擅長創作親子、情感、職場故事,作品散見於各大報刊和網絡平臺。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與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