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學語文,新的教育理念下,我們老師又該如何做?

amaocc


我認為孩子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閱讀中積累,孩子在小時候就要給他養成閱讀的習慣。就像《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說的那樣孩子的閱讀興趣需要引導,孩子的閱讀越早越好,最重要的是要長期堅持。


shang善若水利萬物99


語文教學,關鍵就是兩點。一是教師如何教,另一個是學生如何去學。新的教學理念應該是教與學的配合與靈動性。提高教師自身語文教學水平,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具備一桶水,老師懂得如何去教語文是關鍵。學生看上去是個孩子,其實他們的漢語語言交流水平已經學得非常不錯了。甚至,時常還會給老師指出語言之誤。學生有很大的潛力,只不過是我們當老師的沒有發現,沒有挖掘出來罷了。在教育教學大綱中,不同年級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在教學中,每教一個字,都要與學生本身和他們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中挖掘。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個字都要有一個故事,使課堂教學象故事會一樣,讓學生學得好,吃得飽。調動起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發言,搶著發言,把教學搞活起來。這樣在教學前,教師必須把課備好,規整全面地寫好教案。課堂教學七大環永遠不能丟。教案中必須清楚明白寫好本課教學重點、難點、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學方①、組織教學②、複習鞏固舊課內容,掌握學生舊課學習情況。③、用有趣故事導入新課,同時板書課題④、新課內容。設計妙趣橫生的學習過程。⑤、練習。⑥、鞏固、⑦佈置作業。教案的授課內容一定要下功夫寫好,課堂教學才能胸有成竹,把課堂搞活,知識才能學深學透,達到教與學的目的。雖然能調動學生積極勇躍發言,但是,在教案中提問哪個學生也要有實際按排。在練習鞏固一環中掌握好學生的薄弱環節,佈置作業要有針對性。檢查作業要嚴格耐心,不容許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抓住學生的優點進行鼓勵,使學生愛上語文。中年級以造句開篇為主,高年級課作文創作為主。有參於才有進步,請留言。(待續)


桑天永


新的教育理念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方法和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應用,知識處於‘爆炸期’,迫使人們改變以往被動的學習觀念,而是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

學生學習語文已經從以往單一的課內學習延伸到更為廣闊的課外閱讀。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獲取大量的信息,擴大視野,擴大知識面,不再拘泥於“死讀書”、“讀死書”。

學生要養成自學的習慣,不斷提升自學能力。學生學習過程中可以藉助微機、手機等智能工具,查找資料,認識新事物,解決新問題等,這樣,即縮短了學習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通過自學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從中體會到自學的樂趣。

在學習過程中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學習新得,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等待燦爛春天


“數學有公式,語文就沒有,它不講理!“語文老師會聽到這樣氣急敗壞的聲音。

“語文跟數學一樣都是科學,他們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語文也有答題套路。”

“語文老師教的方法我用了也不得分,所以我考試時也不用那些方法。”

“你懷疑老師的方法,用自己的方法做的得分嗎?”

“也不得分,所以語文沒法學!”語文老師會聽到這樣抓狂又絕望的聲音。

“語文到底有什麼用?這世上為什麼有語文這種東西!”他幾乎要懷疑人生了。

很多學生玩得轉數理化,卻對語文束手無策。老師讓寫字就寫字,讓背誦就背誦,老師講故事的的時候他就聽,講“重要的知識”他就走神,為什麼走神?因為他不知道重點在哪,雖然你告訴過他;他聽不懂你在說什麼,雖然他懂中文;他不知道你講這些有什麼意義,雖然你說這是“秘籍”。總之,一切都似乎與他無關。

真的,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而且他們可能就是尖子生!

你說學語文必須要多看書,他說老師推薦的名著他看不懂。

你看不懂?

他說,不是看不懂,是看不進去!

那你什麼樣的能看進去?

他說,科幻。

語文老師首要要做的應該是:怎樣說服他學語文,怎樣讓他聽進去。

語文老師們可能要說:饒了我吧,還是讓他自生自滅吧!

對這樣的學生一定要有耐心,千萬別打擊他們,並且努力跟他們做朋友,說不定無論如何都學不進語文的他,因為喜歡你也就慢慢喜歡上語文了。

不得不說,當語文老師真的很難!


清影書房


如何學語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裡我就語文老師如何強化自己的角色形象,談談自己的淺見。如何強化角色形象?

一,充滿激情,積極投身新課改。語文教師應該是為了愛孩子,為了讓孩子愛語文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語文教師為能夠擔任傳承五千年燦爛文化的角色而感到自豪,能時時親近偉大的母語而感到愉悅。語文教學應該是以心靈的喚醒心靈,以精神喚醒精神,以生命溫暖生命的神聖事業。所有的語文教師都應該有傳承文明的激情和崇高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追求。心中時時充滿著責任感,能夠與時俱進,積極投入到新課改中。如果認為教了語文就捧了鐵飯碗,吃老本,那麼這個鐵飯碗即使別人捧不走,有一天也會鏽跡斑斑的。試想可憐巴巴的捧著這樣的鐵飯碗,遲早會變成生活中可有可無的小角色,甚至讓別人把自己與契訶夫筆下的小人物聯繫在一起,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混日子”三個字,不僅是端著鐵飯碗等養老洋洋自得的吹噓,更是外強中乾、自欺欺人、甘願自己無所作為的遮羞布。

二,博聞多學強記。語文教師往往有這樣的感觸,數理化等其他學科的老師像醫生一樣越老越吃香,自己隨著年齡增長記憶減退知識老化,雖然端著語文的架子,按課程表上場卻像一個跑龍套的忙是忙了,卻沒有票房價值,悲哉哀乎!避免以上尷尬就需要我們常常博聞勤學強記。學高為師,師應時時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樹立大語文觀,更重要的是把大語文觀落實到實踐中。可以學名師的經驗,可以學同事的優點,運用之妙存乎於心,厚積薄發,何愁教不好語文哪。

三,上好每節課,積累自己的課程作品。如果幾十年如一日,一本老教案,一種老教法,這樣的課堂必然是沉悶呆板的,這樣的課耽誤了半學期,誰稀罕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語文課應該是層進式的,知識點的貫通應該像一棵樹,盤根錯節,環環相扣。教師要有打造課程作品的意識,也許能力有限,不可能每篇課文都講的精彩,但是每學期要有自己的代表課,哪怕是靈感突現課堂。

四,寫好下水文。朱自清魯迅老舍,他們都是國文大師文學巨匠,也許他們講不好數學,但是沒有人能取代他們教語文,他們邊教課邊在文壇上耕耘收穫,也許我們無法要求自己像這些名人一樣輝煌過人。但我們可以讓偉人身上散發出的魅力與光彩,照亮我們的眼睛,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師生兩節同時寫命題作文,這時你從下筆終難中會深有感觸,就不會對弟子的拙作橫挑鼻子豎挑眼了。如果在課堂上與學生展示同題作文,這無形中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增強了親和力,提高了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親其師信其道,那麼學生上語文課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五,改評文章下工夫。“好文章不是改出來的”,由於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篇篇精批細改,但每學期也要至少精改精評兩三次學生的習作。我每次批改孩子們的文章,都能從中欣賞到鄉村美好的原生態的生活,捕捉到樸實善良的稚子的純潔之光。教學相長,不知不覺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最後我僅以個人的綿薄之力呼籲廣大的語文教師,願大家在自己的舞臺上盡職盡責。站好C位,演好A角,讓母語因您的參與更加發揚光大,讓我們的飯碗成為光彩耀眼的金剛石,讓祖國五千年燦爛文化,因您的奉獻更加炫目照人!


aft秀


語文不管怎樣改革,萬變不離其宗。

核心是多讀、多寫、多背、多記。

當然,有的家長反映,孩子書看了不少,可語文就是考不好。

其實,還有一個核心問題沒解決好。

就是沒有學會精讀的方法。

比方說,語文教材上的文章,就是很多語文專家經過反覆權衡才選進來的,更要精心品讀。

個人建議,要用好點評式讀書方法,精彩詞句段,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點批畫,寫上點評。

從中感悟為人之理,品評為文之道。

讀與寫是語文的雙翼,不會寫作文,核心還出在不會精讀。

好文章好作文是寫出來的,更是讀出來的。

就像寫字,不讀大量字帖,不練大量字帖,能練出好字嗎?

語文學習,一樣。


夢想語文


不管是學語文還是教語文,也不管怎樣的教學理念,與語文打交道就必須讀書。

我主張小孩子主要就是背誦,甚至認為小學語文老師,每天組織好學生背誦就可以了,經典文章精確背,一般文章學生放下書以後教師提問或其他人提問,應知道這篇課文在哪裡,知道這篇課文中的重點語句、重點詞語在哪裡,且基本能釋義就可以了。

教師的講解就是點播而已,或回答學生的問題而已,完全沒有必要,講的那樣細緻,甚至一節課沒完沒了。一篇文章學生讀好才算好,教師講好不能算好。

其實新的語文教學理念,也是更加強調讓學生讀書的,當學生自覺的自己去主動讀書的時候,那將是我們教師的巨大成功,因為他已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1.從教材中選擇那些經典的語句推薦給學生背誦,當然教師必須對你認為經典的語句先有你的審美認同,能夠給學生講出審美價值。

2.帶領學生探討這些具有審美價值語句的來源,明確生活是他們的最肥沃的土壤,從而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

3.引導學生書寫生活,從而把寫作知識貫穿其中,同時也可以例證課文讓他們仿寫,學生的寫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練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


文學與教育


新的教學理念,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必須要:

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能精通本專業知識和教學大綱,並熟練地掌握教材,有很好的文學修養,知識廣博,善寫善讀。

必須要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論知識,如心理學,教育學,教材教法,教育史。

要有較強的六大能力:備課,教學設計,駕駛教材,選用教法,組織教材,考核與評定。

要有很強的口頭表達能力,會精確地描摹形象,嚴密地闡述事理,準確講解知識,引起學生興趣,啟發思維,感染學生。


譚文祿


作為語文教師,我也說說我的一些淺見吧,以就教於各位方家。

語文的內容誠然是萬變不離其宗,然而語文真正被學生所接受、喜歡,卻要語文老師多下一點工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與時俱進了。

語文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語文必須走下神壇,走入塵世,走入學生的心間,如此,才能使語文成為學生的一種慾望,成為學生的一種喜好。

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從實際出發,立足學生的智力和心力,知識和能力,做學生喜聞樂見的語文。比如作文,不能讓學生閉門造車,而是要讓學生如鯁在喉,出題就很關鍵,總要讓他們有話說,對吧?

語文教學還必須與時俱進,適應今天新的時代。教師要和學生說學生聽得懂的話,用今天新的科學技術,不能總是“之乎者也”,而是要讓語文在今天新的時代獲得新生。

各位以為如何?


月下獨酌55379


學習語文的方法,大致有三個注重:輸入,加工,輸出。輸入,就是多讀多看多聽,讀經典作品看社會萬象聽人間百聲;加工,就是多思考多感悟,思考內容思考形式思考內涵思考外延,並通過感悟把輸入的東西理解領會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沉澱;輸出,就是多練多說多寫,大量練習鞏固老師所講,多與人交流多多動筆寫作提高表達能力昇華深化自己。作為老師,也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引導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