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平凡的世界》中最初的精神啟蒙空間

原西縣立中學—最初的精神啟蒙空間


路遙曾說“農村和城鎮的‘交叉地帶’,色彩斑斕,矛盾衝突很有特色,很有意義,值得去表現……”。城鄉交叉地帶是一個城市和鄉村空間相互交融的異質空間,在這個空間裡,“現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衝突。文明和落後、現代意識和傳統道德觀念的衝突等”都是最激烈的。這個交叉地帶既是主人公人生歷程開始的地方,也是其最後的歸宿。交叉地帶的多次出現暗示了個體對自我邊緣身份的認同。小說中作者展示了兩個交叉地帶—縣立高中和大牙灣煤礦。這兩個交叉地帶對於孫少平身份的構建具有各自不同的重要意義。


2.1

萌發之地

《平凡的世界》中最初的精神啟蒙空間

孫少平的學習之所—縣立高中可以被看作是其自我身份意識的萌發之地,也是他經歷的第一次精神陣痛。這所高中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微型的“城鄉交叉地帶”,不同家境出身的同學們聚集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異質空間”。在這裡,孫少平感受到了甲乙丙三種菜暗含的身份地位差異,感受到了富家子弟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他也第一次感受到了貧窮帶給他的羞辱感以及對自尊心的傷害。特別是來自城市的顧養民表現出來的優雅自如給孫少平帶來了深深的刺痛。第一次,孫少平感受到了城市與鄉村的身份差異和價值觀差異,自我意識也開始萌發。這在潛意識裡也激起了孫少平對富裕的有尊嚴的城市生活的渴望。孫少平獨自在城裡轉悠的時候,感受到的是無比的自由和新奇。鄉村與城市的差異首次顯現出來。


但是,這時他對城市的渴望還不是那麼強烈。縣中的成分構成還是農民子弟居多。初次置身於異質空間中的不安,對自我卑微身份的反感,由於有和他出身相似的郝紅梅的相伴而緩解了許多。在此,郝紅梅是一個與他身份類似的他者存在,孫少平從郝紅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從這種同命相憐的感情中得到了新的自我認同,但是這種認同很快隨著郝紅梅的移情別戀而破碎。郝紅梅對孫少平的拒絕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農村身份的卑微給人帶來的恥辱,從而更加堅定了孫少平逃離貧困的農村,走向城市的決心。此時,第十八章有一段孫少平的幻想:“未來的某一天,他已經成了一個人物,或者是教授,或者是作家,要麼是工程師,穿著體面的制服和黑皮鞋,戴著眼鏡,從外面的一個大地方回到了這座城市……”這裡孫少平幻想出來的自己的著裝特徵完全是城市上層社會的成功人士形象,對城市的強烈嚮往由此開始。

2.2

讀書習慣

《平凡的世界》中最初的精神啟蒙空間

也是在縣立高中,孫少平養成了閱讀課外書的習慣。課外書相對於“特殊時期”的“開門辦學”,已經可以說是一種對既有身份和傳統的突破。在作者眼裡,閱讀是塑造自我、改變氣質的重要媒介,閱讀所承載的知識與城市所代表的現代性密切相關。閱讀這個習慣一直貫穿在孫少平生活的始終,他希望通過閱讀來重構自我的身份,如果他放棄了閱讀的習慣,也就放棄了他的身份追求。因此,不管身處什麼樣的環境,路遙總是讓他的孫少平有一個可以閱讀學習的自己的小空間:從村子裡的麥秸垛邊到建築工地上的獨有天地,都是他讀書學習,追求自我身份提升的證明。孫少平自我意識的覺醒是通過不斷閱讀而逐漸發展起來的。知識帶給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現實社會的重新認識。


同時,閱讀也使孫少平開闊了視野,具有了理性思考的能力,衝破了小農的狹隘思想,對城市身份的顧養民有了新認識。在縣中孫少平能夠和出眾的幹部子弟同臺演戲,並且能被選中和田曉霞到黃原去講故事,這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縣中這個異質空間對孫少平的精神層面的接納和認同。在這裡,他有了從封閉的鄉土世界中走出的渴望和追求自由的意識。中學畢業時孫少平的內心獨白也展示了他對自我身份的一個新認識:“我還沒有可能變成一個純粹的城裡人,但也不完全是一個鄉巴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