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同为食肉动物,为什么犬科吻部长猫科几乎无吻部?

剑胆琴心蜘蛛侠


首先,纠正一点,猫科和犬科都有吻部,只是猫科动物的吻部突出没有犬科长而已。我们先来看一下“吻部”的概念。

吻部简单来说就是动物向前突出的嘴部。那么,为什么猫科比犬科的吻部要短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吻部突出对于食肉动物的作用

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是食肉目下最常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类动物。无论是以上的哪种都是有突出的吻部的。那么,吻部突出对于这些动物有什么作用呢?

01 利于进食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猫科和犬科动物,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动物的嘴巴都位于身体的前端,而且嘴巴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都是用来进食的。较突出的吻部有利于动物在进食时,不至于被食物堵住鼻子。这样更方便进食。

02 便于捕猎

猫科和犬科动物都是凶猛的食肉动物,而它们捕猎的“利器”就是它们的嘴巴,确切的说是它们嘴中的利牙,而较突出的吻部有利于它们尽快的咬住对手,而且不会因此挡住视线。假如这两大类动物的吻部都像人类一样扁平的话,它们想要咬住猎物,几乎整个脸都要贴在猎物上。

而且即使在与同类或者是其他食肉动物搏斗时,它们较突出的吻部也能够先咬到对手。

小结:总的来说,猫科和犬科动物突出的吻部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进化而来的,这种形态最有利于它们的生存。一旦,这些动物的吻部退化,就只有死路一条。

为什么犬科动物的吻部大都比猫科动物要长?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猫科动物老虎与犬科动物狼的头骨对比图。

从上图我们能够看出,大型的猫科动物比大型的犬科动物的头骨要大很多,但是从比例上来看,犬科动物的吻部比猫科要突出一些。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两种食肉动物有了这种差别呢?原因有两个。

01 捕猎方式

犬科动物大都是群居动物,它们的捕猎靠的是团队作战,而且在围攻猎物时,它们会分成几波轮番的围攻猎物。它们围攻猎物的方式靠的就是撕咬,松口,然后继续撕咬,直到猎物体力耗尽或者是失血过多而死。

但是,猫科动物则不同,它们大都是独居动物,而且它们的猎物大都比自己体型大。为了安全起见,猫科动物很少会缠斗,它们是以最快的方式结束战斗,比如美洲豹的“爆头”、老虎的锁喉或者咬断脊背等等。

这两种不同的捕猎方式就决定了,犬科的吻部需要更长才能不断的撕咬猎物,而猫科则不需要太突出的吻部,它们只需要强大的咬合力就足以解决对手。而咬合力的大小与头骨大小,嘴巴的开合程度都有关系,显然吻部较短的猫科动物的嘴巴开合角度要比犬科要大很多。

也就是说缠斗和一击必杀是决定吻部长度的重要因素。

02 灵活性

猫科动物是食肉动物中灵活性最强的动物,没有之一,而且猫科动物大都以偷袭为主,它们的捕猎大都只需要一次出击,所以较长的吻部对于它们来说反而限制了咬合力。而犬科动物不同,它们的灵活性比猫科差,对猎物通常没有一击必杀的能力,所以就需要打消耗战。因此,更长的吻部更有利于给猎物造成伤害。

总结

猫科和犬科动物都有突出的吻部,只不过猫科动物有着比犬科动物平均大的体型,这也就意味着猫科动物有着更大的头骨,头骨大对于食肉动物来说,相对咬合力就要大,所以,猫科并不需要像犬科那样突出的吻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