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發乎情,止於禮”的關係是什麼感覺?

追逐小目標的鹹魚


“發乎情,止乎禮”,也作:“發乎情,止乎於禮”,是古代形容男女關係的。發乎情,即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間產生;止乎禮,就是受禮節的約束。此句出自《詩經》,傳說由孔子刪定的《詩經》首篇《關雎》,描寫一位青年男子因思慕一位女子而睡不著覺的情狀。孔子的學生子夏作傳曰‘發乎情止乎禮義’也就是孔子主張的‘樂而不淫’。我們來看看古今中外對這句話的真實詮釋。

發乎情,止乎禮:一首婉拒婚外情的唐詩

【原詩】 《節婦吟》 【作者】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譯文】

你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還偏要送給我一對明珠。 我很感激你對我宛曲深厚的情誼,把明珠系在了我的紅色短襖上。 我家的高樓和皇家的花園連一起,我丈夫執戟在明光宮裡侍衛皇帝。 雖然知道你對我真心朗朗無遮掩,但我侍奉丈夫發誓同生死共患難。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水漣漣,遺憾你我沒有相遇在我未嫁之前。

【對於現代人的啟示】

這位高情商、高智商的女子,洞悉人性,尊重對方,保護了自己,詩中塑造的這位動人女子,“發乎情,止乎禮”,即使過去千年,也讓人心生敬意! 當今之世,無數為情所困的未婚已婚女子,往往“當斷不斷,反而其亂”,從她身上是不是應該學到什麼。

發乎情,止乎禮:林徽因與徐志摩

無獨有偶,遙隔近千年,有著這樣一位才女為了自己的一分的得體,情願與愛人從此分離,她便是林徽因。徐志摩因為她而與妻子張幼儀離婚時,林徽因卻下定了決心結束這段感情。後來徐志摩飛機失事,林徽因痛苦難抑。儘管有很多人猜疑二人的感情,林徽因仍然帶了飛機上的一塊殘骸,直至死去,由梁思成放入其墓中。林徽因深知她與徐的錯過已成定局,再挽回也無濟於事,不如相離,彼此留下對方最美的樣子。

發乎情,止乎禮:法國設計師于貝爾·德·紀梵希與奧黛麗·赫本

每當提起享譽世界的法國設計師于貝爾·德·紀梵希,就會想起奧黛麗·赫本。她是他的繆斯女神,是設計靈感的源泉。但紀梵希終身沒有娶赫本為妻,他們所擁有的是靈魂上的交流,紀梵希說,他們是柏拉圖式的愛情。42載韶華的陪伴,直至晚年。他們常相伴散步在塞納河畔,相互傾吐心聲,看著對方老去。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他們心靈相通,彼此成就。

發乎情,止乎禮:喜歡和愛的區別

“發乎情,止乎禮”,是孔子的主張。談情說愛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逾越禮法的界限,就是不能苟合,這裡的“止”並不是停止感情的意思,而是指在禮法所允許的範圍就要停下來,不能因為情愛就做出逾越禮法的事情。如何辨別一個男生是否真的喜歡一個女生,世界上有兩種喜歡:一種叫作喜歡,另外一種叫作愛。曾經有人說過喜歡和愛的區別:你喜歡一朵花,你就會摘下她;可是如果你愛一朵花,你就會為她澆水施肥。喜歡是一種佔有和利用,愛是一種呵護和成全。


天使飛翔11111


關於“發乎情,止於禮”,官方答案是來自《詩經》,古代形容男女間的關係。意為男女間可以談情說愛,但不能逾越禮法的界限。

但我今天想談的是這句話在當下現實中的感受。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時候,這就是“發乎情”了。我們被一個人擊中了心房,對他/她投入了真摯而熱烈的情感,情已經開始了。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所愛的人不一定會在一起。有可能,是因為對方另有所愛;有可能,對方已經組建家庭或有伴侶;有可能,對方有更好的生活和未來;有可能,不想打擾對方;有可能,對方和自己一個性別……等等等等。

諸多的現實原因,決定了許多人不能在一起。這個時候,動心的人停止自己的愛意表達,因為希望過得更好而放棄這段情感,就是“止於禮”。我愛你,但是我知道這份愛不合時宜,所以我不會向你表達,也不會再對你做任何努力。


就像我們常說的:喜歡就會放肆,而愛就是剋制。

這種感覺很難受。抓心撓肝。明明是看一眼就想擁有的人,卻只能把念想放在心裡,看著對方和別人去過三餐四季,也無能為力。痛苦無人可訴,內心無人可懂。

最終只能隨著時間慢慢消化,變成心裡一個結痂了的疤。


這種感情是純粹、剋制,又深沉的。還有難免的痛苦。

但,我真心希望,每個人都能和相愛的人度朝朝暮暮,不再遇到需要“止於禮”的真情。



西木在說


有情有禮,有心動,這種愛情才能長久不衰。

  我也相信這種感覺大多數的人是做不到的,和年齡無關,和閱歷無關。

  明明可以感受到他對你是有好感的,甚至是喜歡上了你,但他卻沒有說出格的話,也沒有做出出格的行為。

  哪怕你故意去挑逗他,假裝投懷送抱,他也不為所動,真的有一種坐懷不亂的感覺。

  這種人是一個責任感超強的人,道德感超強的人,在他們心裡時刻裝著的都是家庭,責任,道德。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心動只是簡簡單單的心動,因為美好,而被吸引的心動,這是一種不會有結果的情愫。

  那是一種經得起誘惑,值得信賴的可靠之人。

  在情愛裡,這種人不會抱有太多的奢望和想法,對你動情是他的本能,尊重禮待是他應該做的。

  喜歡是一種佔有,愛卻是一種剋制。

  喜歡是不需要負責任的,無拘無束,想喜歡誰就喜歡誰。而真正愛一個人,會學習剋制,會為別人著想,為別人憂慮,自己的愛意是否會給對方帶來困惑。

  寧願剋制自己的慾望,也不願因此傷害了對方。

  你喜歡一朵花,就會想著把這朵花摘下來,但是如果你愛他,就會想著去給他澆水,讓他茁壯成長。

  發乎情,止於禮。

  “相敬如賓”一直都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互相敬重、愛護、感恩。這是一種情感的境界,能做到這一點,結果無一不讓人羨慕不


俗人俗事日誌


金嶽霖與林徽因的愛情

金嶽霖愛了林徽因一輩子。他曾經有機會更進一步的,就在林徽因坦誠地說出:“我同時愛著梁思成與你。”的時候,但他沒有。

他說:“看來,梁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

很遺憾,在更多的時候,愛情是有先來後到的,因為它“止乎禮”。

後來,金嶽霖和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做了一輩子鄰居,一輩子的好友。每一次林、梁夫婦在家宴請賓客,金嶽霖都是他們的座上賓。

他們的孩子叫金嶽霖“金爸爸”,金嶽霖也像個父親一樣,接送孩子上學放學,陪孩子玩耍。

林徽因身體不好,常常得躺在床上靜養。金嶽霖就給她端茶送藥,無微不至。

金嶽霖一生為娶,為了林徽因。

林徽因去世後,金嶽霖在學生們面前大哭不止。多年之後他邀請友人們吃飯,朋友們好奇地問:“今天是什麼日子?”

他說:“是徽因的生日。”

不論生前死後,金嶽霖都守了林徽因一輩子。他對她的愛眾所周知,但他愛的坦誠與理智也是眾所周知。金嶽霖甘心被“禮”所束縛,從不過線。

如果故事到這裡,就是非常完美的“發乎情,止乎禮”,但同樣遺憾的是,這不過也只是表象罷了。

事實是金嶽霖在遇到林徽因之前,有一位同居的美國女友,在他瘋狂追求林徽因的時候,這個美國女人傷心之下回國了。

金嶽霖與林徽因有“過線”嗎?梁思成常常出差,一去就是幾個月,有時候林徽因跟著去,有時候不去。有一次梁思成回來,林徽因跟他坦白了和金嶽霖的“過線”,梁思成沉默了一下,說:我覺得老金更適合你。

而對於金嶽霖所謂的終身未娶,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他本身崇尚“試婚主義”,也就是同居不結婚。

所以這一切不過是一段被美化的愛情罷了。這段“沒有止乎禮”的愛情,就算表面上再光鮮亮麗,實則也傷害了許多人。

就算他們有著再傑出的成就,再浪漫的思想,再迷人的個人魅力。對我而言依然是無法理解的。既然林徽因和金嶽霖兩個人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過步入婚姻殿堂,又為什麼要把這麼多人捲入其中呢?

愛不是藉口。

平凡人的愛情

我想再講個身邊的故事。

我有一個男性朋友,他從大學時期就一直喜歡一個女孩,也追求過她,但別人就是不喜歡他。

後來女孩談了幾任男朋友,我朋友就這麼不遠不近的看著。兩個人都喜歡玩遊戲,我朋友就常常藉口一起玩遊戲,拉著他的幾個兄弟帶女孩玩。

但兩人最多交集也就是這了。

我問我朋友為什麼不努力追求一下,他說:我試過,她沒心動,我不願意看到她為難。就這樣也可以。

後來女孩結婚的時候他大哭一場。

哭過了,還是時不時帶她打遊戲,當然還是拉著兄弟一起。

他說:我沒有去打聽她過得好不好,也沒有過問她有沒有遇到什麼難事。我覺得是時候放棄了。

前兩年,我朋友也結婚了。新娘是個見人含笑,一看就性格很好的女孩,和他曾經喜歡的那個漂亮明媚的女孩沒有相似之處。

他滿眼都是他的新娘,看來是真的放下了。

這才是“發乎情,止乎禮”。從情理之中誕生,止於道德與禮節。並非教育我們不愛,而是教導我們在道德禮法的界線前停下來

也許在外人看來,這樣的故事總是充滿了遺憾。但反過來想,如果他們強行去爭取,又會是什麼結果呢?那樣無外乎演變成悲劇或者虐戀了吧。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那麼多完美和忠貞,但我們每個人心裡都該有一條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安曉


我的理解:男女一夜激情後,男的想繼續發展下去。女的有禮貌的說說:你是個好人!完美解釋


夜行者小冷


看樣子你是遇到這種情況了。

想必你也體會到這種感覺了,或者你的愛的人,不能繼續下去的一句理性勸阻。

不管是什麼原因,這都是感情不能繼續下去的一種信號,不能放縱自己的一種約束。

是那種愛而不得,又不得不控制自己不要繼續下去的一種感覺。

可能因為環境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倫理關係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由於錢財方面的原因,更可能是責任方面的原因。不管哪種情況,就是不能在一起了。

所以,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句話放在這裡是不適用的。





麥子心動


“發乎情,止乎禮”,是孔子說的一句話,它談及的是男女之間的感情,說的是,男女之間有感情了,可以呀,跟著感覺走就可以了,但每走一步,都有禮法那兒圈著,彷彿孫行者給唐長老畫的那東西,外魔別進來,只是感情這東西,就好比大夏天的太陽,曬身上了,不熱都不可得,熱了,咋辦?脫光溜了?千萬別,自己家,倒是可以,大庭廣眾嗎?束縛你的繩子多了去了,道德,禮法,倫理等等等等,就那裡熱著?似乎也傻得連可愛的資格都沒了,發乎情,得看這情哪兒來的?是心那兒來的,還是來自下三路?若是心那裡來的,大可不必止乎禮,都那裡裝好人呢,不少你一個,若是來自下三路,那就更別拿禮法當面具了,你本來就不是一好物件,就別戴一禮法面具,禮法啥玩意呀?不過是一群閒人叨叨出的一閒嗑而已,別太當回事,也別不當回事,別太當回事,是因為若是太當回事了,你就成犯人了,成天帶一枷活著,別不當回事,是因為閒人們嘮的這些閒嗑,大多數人接受,不遵守?反了你,不給你戴枷鎖,改絆馬索了,讓你寸步難行。


戈捷


上學的時候,就學過孔子這句話了,那時候理解不深,人到中年的我,今天在研究一下。

發乎情,止乎禮。這句話簡單意思就是“於情理之中發生,因道德禮儀而終止。

這是古代孔子一位學生思慕一位女子睡不著,孔子教誨學生說的話,主要指男女關係的感情。

這種男女關係不同於夫妻感情,而超越夫妻感情,最通俗的說,就是紅顏知己、藍顏知己之間的感情。

對於已婚男女知己之間的感情,勝似夫妻,而高於夫妻。不是不愛,而是很愛,不是不愛,而是不能愛,而這種感情完全世俗道德所譴責,受道德禮節限制,這情只能埋在心裡。

發乎情,止乎禮。愛而不能得到的感情,這種感情很難受。無緣做夫妻,可以做親人,可以做一輩子的朋友。



邢臺7709


發乎情,止乎禮!

古人說的男女之情的界限非常好,就是我對你有感覺,欣賞、喜歡,因為某些原因不能表白不能和你在一起,為了不傷害彼此相處的感覺,我們就維持現狀,不逾越,不做任何有關男女之情的事,不說任何涉及感情的話,說了,就超越禮這個字了!

但是現在人很少能把握住這個度!現在人的思想總是以“我想要”為出發點,而根本不考慮是否對別人有傷害,不考慮後果!

如真的能把我住與欣賞的異性相處的“度”,這個人的自我約束力真的很厲害!

發自內心的欣賞,而不是以得到為目的!



藍調小雨78


“發乎情,止乎禮”,也作:“發乎情,止乎於禮”,是古代形容男女關係的。發乎情,即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間產生;止乎禮,就是受禮節的約束。

此句出自《詩經》,傳說由孔子刪定的《詩經》首篇《關雎》,描寫一位青年男子因思慕一位女子而睡不著覺的情狀。孔子的學生子夏作傳曰‘發乎情止乎禮義’也就是孔子主張的‘樂而不淫’。

以前年輕高中讀書的時候,喜歡班上的女同學,心癢難當,夜不能寐,翻來覆去,茶飯不思,想去表白,最後覺得還是讀書是正事,以後的事到時再說吧!

現在而立之年,娶了媳婦馬上有娃,工作日常遇見各式各樣的氣質女人,或者年輕小丫頭,誘人,動人,甚至主動上門,一時會怦然心動,但是得剋制自己,一時爽快,帶來無盡空虛悔恨,甚至家破人亡,惹禍上身,尤其不能做隔壁老王!

這就是我理解的發乎情止於禮!有想法衝動代表我們還年輕情感動物,止於禮,我們是人,有責任,有約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