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亡国之君最后的骨气 他杀妻灭子自缢而亡 死前一句话令万世敬仰

今天我们在游历北京景山公园时,沿着东麓徐行能够看到一株歪脖古槐,跟团行至此处,导游们无一例外都会介绍,这便是几百年前大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自缢的地方。崇祯皇帝一个因自缢闻名于后世的亡国之君,他的死亡宣告了大明朝的终结,而他窝囊的死法也彻底掩埋了他继位以来的赫赫功勋。


亡国之君最后的骨气 他杀妻灭子自缢而亡 死前一句话令万世敬仰


绝大多数人听到亡国之君四个字,大多会联想到荒淫无道,昏庸误国的昏君形象,但若是把这些词用在崇祯帝身上却实在是太冤枉了,因为崇祯帝其实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勤勉君主,甚至堪称励精图治的劳动模范。只可惜大明朝传到崇祯手中时,实在已是矛盾重重,气数将尽,仅凭崇祯一人之力早已无力回天。


亡国之君最后的骨气 他杀妻灭子自缢而亡 死前一句话令万世敬仰


公元1627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驾崩,自古皇位子承父业,兄终弟及,熹宗没有子嗣,皇位由五帝朱由检继承,即崇祯皇帝。崇祯帝自接手皇位后,可谓超越先贤,史书上称其“闻鸡而起”“夜分不寐”未到中年已然蓄发全白,而且勤于朝政,事事躬亲而为,从未有一次怠慢。


亡国之君最后的骨气 他杀妻灭子自缢而亡 死前一句话令万世敬仰


可以说崇祯皇帝在即位之初是怀着力挽狂澜的救国志向的,他向往先贤,励志中兴大明做一代明主,这从他登基不出数月就雷厉风行的解决掉了“宦党”魏忠贤及其党羽,评判了不少冤假错案。一时之间赢得了朝野上下和百姓的称颂。除此之外,崇祯帝在位的17年间多次颁布罪己诏,下达政令救济灾民,就像他的宏愿一样,崇祯帝一生都在为中兴而努力,可惜的是历史留给他的不是一息尚存的局面,而是一个濒临亡国的烂摊子。


亡国之君最后的骨气 他杀妻灭子自缢而亡 死前一句话令万世敬仰


此时的大明国库早已亏空,基本上不能满足朝廷的用度,民间百姓更是穷困潦倒,加上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侵蚀,可谓流年不利。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的百姓,终于揭竿而起,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首领,然而这仅仅是内忧。此刻的大明朝外有满人政权虎视眈眈,东南沿海,海盗猖獗,此为外患。如此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任凭崇祯皇帝如何励精图治,也是无力回天。


亡国之君最后的骨气 他杀妻灭子自缢而亡 死前一句话令万世敬仰


史载崇祯帝为了实现中兴的夙愿,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除了夙兴夜寐的政务工作,他对待手下的文武百官也是如此,而长期处于温床之中的百官根本无法忍受皇帝高强度的工作要求。皇帝的一意孤行得罪了不少臣子,官员任免频繁,奖励苛责,朝野上下各怀异心,崇祯帝这种操之过急的为政举措,无疑是自毁长城的行为,这也从侧面加深了其成为亡国之君的可能性。


亡国之君最后的骨气 他杀妻灭子自缢而亡 死前一句话令万世敬仰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陷北京外城,励精图治了17年的崇祯帝终于看清了局势,自知将成亡国之君的他万念俱焚。十几杯酒后,崇祯帝挥剑砍杀了贵妃和自己的亲生子女,皇后见状自缢身亡。


亡国之君最后的骨气 他杀妻灭子自缢而亡 死前一句话令万世敬仰


三月十九日拂晓,孤家寡人的崇祯帝用鲜血手书了最后的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而后他慷慨赴死,自缢而亡。


亡国之君最后的骨气 他杀妻灭子自缢而亡 死前一句话令万世敬仰


崇祯帝的一生可谓临危受命,少年壮志,有过初露锋芒时的百官相互,百姓爱戴,也有过迷茫,疲惫时的苛责,多疑和懦弱,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心系百姓。他是最有潜质成为一代明君的亡国之君,可惜生不逢时,时代造就了他的悲剧,无法抹去的亡国印记又抹杀了他的功绩,实在是可悲可叹。


亡国之君最后的骨气 他杀妻灭子自缢而亡 死前一句话令万世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