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普通一本高校招聘副教授大概是什么要求?

旭丿就湜遮漾紫


前段时间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语言学博士招聘公告,引发一波讨论,吸引大家对博士求职招聘的关注呢。

题主的信息比较少,国内一本高校,25-100名太广泛啦。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学科,比如在一本大学的王牌学科招聘要求会高不少。同时不清楚是否应届博士/博后,走特聘副教授的渠道,还是往上走换学校岗位。我在之前求职的过程中,对应届工科博士求职大学特聘副教授/教授算是有些了解。

高校教职岗位常见的招聘要分区分为I类博士、II类博士、III类博士(职位不多)。国内普通一本院校的话,II类博士有3篇及以上JCR 3区Sci的文章(一作或通讯、部分要求IF>10),其他有2篇学科领域核心的中文期间即可满足基本条件。走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渠道的话,必须是I类博士,特聘副教授基本要求是2篇+JCR 2区Sci文章,特聘教授1篇+JCR 1区Sci文章。部分院校会要求将论文分档折算成评估值,对评估总分做出具体要求。其实,说白啦,最能体现博士价值的就是文章发表情况。

当然,如果主持过国家基金项目、省级重大项目,授权国家发转专利2项(排名第1),获得省优博都可以对降低论文的要求。具体的需要看院校发布的招聘公告。其中应届博士年龄常见要求是35周岁以下,应聘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可以放宽到40周岁。

其实,基本条件都不是很高,仅达到基本条件难过初筛,毕竟一个岗位的应聘者基本有10个+的博士在求职(高校教职是博士热门选择)。学院在组织面试时,差额仅为1.5,初筛会淘汰大部分求职者。

在应聘之前,基本都是提前邮件或者拜访意向院校的课题组学术带头人,在其有意愿引你进团队的前提下,去走招聘流程。一般来说,在博士期间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的时候,就要给这些团队的大牛留下印象,比如自己做学生专场报告、大会提问、会后导师带你去拜访交流等。

在求职的过程中,自己的博士生导师也可以帮忙做推荐。平时可以多关注意向学校或学院的官网,或者高校人才网。

关于文科博士求职、副教授换岗求职等,我不是很熟悉,静待其他大牛补充,谢谢。

希望对你有帮助:(


帅小西De


个人在高校负责招聘工作和职称工作多年,所在高校也是在题主说的25-100名之中,对这个问题应该是非常了解。怎么说呢,这个区间的高校太多了,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如上面答主所说,要求其实是很不一样的。近期在修订相关政策,对一些同层次的高校有了更多了解,目前高校聘副教授的基本原则都差不多,但具体要求有所不同。我以我们学校为例介绍一下这种评价体系。

首先,其实几年前,副教授这个层次并没有得到高校们的重视。而且,大部分学校的副教授评审还比较传统,自主权不大。近几年来,各高校手握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的自主权,开始把副教授职位作为招聘的一大利器。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通过特殊评审渠道,直接给招聘的人才副教授职称,另一种是设置副教授岗位,人才来了可享受副教授待遇,但在外不能认作副教授,最多称校聘副教授。大概后者占多数,这样做多半是为了平衡引进人才和校内人才。

其次,校内教师评副教授,通常要求比较全面,需要教学工作量、论文、项目、成果、专利、指导学生等等。但对招聘的人才,则基本上只看论文。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拿得出手的论文,就有机会通过招聘渠道获得副教授职称或者岗位。

最后,校内教师评职称,通常需要二级职改组,学科组,学校高评委等程序,更重要的是,学校还设有指标限制,就算达到评审条件了,也还要经过残酷的PK。而新招聘的人才,学校往往不设指标,而是采用同行专家评审的方式,基本上只要过了通讯评审,就可以上副教授了。

因此,总的来说,新进人员通过学校人才招聘的特殊渠道聘副教授比校内教师参加职称评审更容易一些。当然,通常需要有几篇领域内顶级的学术论文,或者获得过国内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项目或者奖励,比如说洪堡学者、香江学者、博新计划等等。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这些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