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2018年日本动漫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吗?

橙子橙子Vincent


非常遗憾,和题主的推测正好是相反的。题主应该观察到了,2018年的动漫,有大半都是过去的“有生之年”的老作品,例如《反叛的鲁路修》、《全金属狂潮》,甚至《足球小将》这种骨灰级的作品都被挖出来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为什么?

首先,你要知道,为什么有“有生之年”系列?

动漫作品的商业企划,最终目的还是要赚钱,当然不可否认,商业动画中也是有“艺术性”的成分的,不过大都是在赚钱的大前提下才来做到艺术性的(例如美术上的一些表现力),为啥一些超人气的作品企划到后期就没有后文了,例如《魔法禁书目录》,明明超人气,大家也都很喜欢炮姐,为啥第三季就是不出,这都和商业上的成绩挂钩,一般来说,动画是作为原作的宣传是最大的商业目的,当然光盘卖的好,基本可能会出第二期,但是多出几期后,对原作的销量带动到了巅峰后就不再增长,光盘销量也到了瓶颈,一般这种时候,这个企划就会暂停,而出一些外传故事,外传漫画等,例如《魔法禁书目录》,御坂美琴人气比茵蒂克丝高不少,所以直接出了外传动画《某科学电磁炮》,可以看出,作品都是往商业方向来出新作品的。

而像《反叛的鲁路修》是原创动画,并且还是一个机器人动画企划,相对比起改编轻小说原作的动画企划来说,培养难度更大,风险更大,但是当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2个季度之后,剧情也完整了,因此开始推出外传,《亡国的阿基德》,并且官方小说、漫画都开始卖了,这就是动画带来的商业效应。

如今,为什么2018年把各种本身商业上已经“圆满”的经典作品继续做文章?显然,日本动漫这个圈子,已经被逼到不得不“翻旧物填新坑”的地步了。不得不把有生之年这些已经功德圆满的动画拿出来重新赚钱,因为过去已经成功,所以人气相对稳定,“赚钱”并不算难。你动脑筋想想,《反叛的鲁路修》第二季的故事多么完整,能交代的基本都交代了,结局也非常完美,现在却弄了个第三季出来复活了鲁路修,这么明确的商业目的还看不出个究竟?还不是因为《亡国的阿基德》弄的不行,还得用本篇故事来撑场面?这都是商业企划,所以不会把粉丝的感情放在第一,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全金属狂潮》也是一样的,原作小说都完结多久了,动画第三季结束后,动画化续作一直没有出,为什么小说连载20年后突然动画化第四期又出了,这都是一个道理。

日本动漫圈子为什么不好?笔者有在日本做原画师的朋友告诉笔者,动画制作行业,越是因为圈子没钱,越是接越来越多的动画来做,消化不掉就外包给工作室做,制作出来的动画就越是质量差,而又因为接了太多的工作消化不掉,不停的加班给新人压力,顶层的监督剥削不了,声优剥削不了,就剥削底层的动画师,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环境变差,动画制作公司活不好,于是接更多的活来做,恶性循环,这就是日本动画制作圈“凉了”的前奏。

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后继无人”,为啥会后继无人?因为这个行业没法吸引足够的人才加入,不赚钱。做动画的,除了企划人和投资人外,制作方面最大的就是动画监督,也就相当于电影里的导演,那么要当上动画监督,那么就得从最基础的原画师做起,一般情况下,动画监督的晋升道路是这样的,

制作“动画”(动画中的插入帧的绘画,相对绘画要求较低)→画“原画”(动画中的“关帧”,对绘画要求较高),→演出(也就相当于监督助力,并且会直接负责动画中的方方面面)→监督,监督是最高层,因为你得对动画的方方面面都有比较懂,并且有足够的积累才能作为把握一部作品的关键的人物。现在问题出在哪?出在 最底层“动画”的这部分,想做监督从动画开始努力的新人,苦命的做动画,最后发现自己拼命加班做出来的动画,最后工资比同龄人赚得少不少,甚至连最起码的保障都没有,工资不发,加班不给加班费,待遇差,“实力劝退”,行业底层苦命,哪个行业都是这样但动画圈子特别苦,还不如打工赚的多却比打工还苦,谁还愿意从底层做起?因此,后继无人是一个问题;

新作不给力也是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信息量爆炸,从“动画迷”变成了“网虫”的御宅族增加,动画、漫画不再是御宅族唯一的输入物,大家也因为信息量获取的爆炸,对动画、漫画作品的内容口味越来越挑剔,传统的热血、后宫甚至这些年兴起的龙傲天风格都不能满足动漫迷的口味,最后不得不拿出各种奇葩的题材来尝试,血腥、、卖肉、猎奇、奇葩的题材层出不穷,也让动漫的内容越来越低俗,为了吸引眼球不择手段,这样的作品反而无法成为长期人气的经典之作。因此业界也不得不把以前成功的作品拿出来,来降低投资风险,这明显就是业界不行了的前兆。

而这个前兆就是,动画数量会越来越多,2017年,某个季度动画数量高攀到50部,今年4月居然到了70部!但是再往后,动画的数量怕是会大幅度减少,大概这个下滑趋势会维持五年,等这些“有生之年”的动画带起的一波销量和人气结束后,还没有新的,能够撑起一片天的作品出现的话,那么动画圈子积累的恶势效果,一定会慢慢浮现出来。


T哥小站


美国人创造了闻名世界的迪士尼动画产业链,日本人却开拓了TV动画片的产业奇迹,大致来说,日本动漫的发展可以分为,萌芽期、探索期、成熟期、细化期等四个阶段,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都诞生在后两个阶段,在成熟期的这段时间里,也正是热血动漫的黄金时期,个人以为直到95年左右,日本热血动漫才开始进入了下一个时代,在龙珠灌篮等老牌热血漫完结后,热血系开始青黄不接,JUMP为了度过这个寒冬甚至与富坚签订了丧家辱国的休假条约,但随着火死海的出现,纯粹的热血动漫被重新定义,这个时代也就是号称后热血时期的民工漫时代,虽然热血的路子变窄了,但其他风格的路子却拓宽了,其后,《新世纪福音战士》问世,这部反应社会现状的作品引起了轩然大波,涌来了一批大产业发展的商业化阶段。

如果说为日系热血动漫寻一个根,那么这部作品一定是手冢治虫的《铁壁阿童木》,他为热血动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之后的《北斗神拳》更是硬核向热血漫画,直到《圣斗士星矢》出现后,热血动漫的作业线已经相当健全。

无论是暴走族舍利生死,还是教练我想打篮球,虽然故事背景不一样,不过故事的大概剧情都有着相似之处,甚至相应的套路一直被沿用在许多民工动漫中。

简单举几个明显的例子,几乎所有的热血动漫都是从主角一伙的不断成长,积极向上不断打败更强的对手所展开的,而这样的剧情往往让人产生一种参与感,中二点的说法就是,啊,我看见了,我来继承。一边目睹主角逐渐变强,一边又能感受到同伴之间心灵的羁绊,小朋友根本受不了这种的好吗?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如何让主角匹配到合适的对手,让整打斗的场景看起来势均力敌,血脉膨胀?于是便有了打不死的主角,在被打的快要死的时候突然截杀对手,并且屡试不爽。这样的主角大多是出身不俗,继而开挂的人物,这两者相辅相成,一个能开挂的人自然有着复杂背景,自圆其说。以至于后来自成一派,甚至开发出了扮猪吃老虎型,和原本很强但突然性无能型,这两型也在背景上进行设定,让开挂行为看起来不那么唐突。

时至今日,日漫发展快过去大半个世纪的年头,在今天商业化相当严重的年代,偶尔能看到一些品质不俗的作品,但很少有能让人惊艳的作品出现,整个动漫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死结。例如最近轻小说动漫的兴起,快餐式番剧受热,但鲜有再见《钢炼》那样的有深刻体验的动漫作品。现在,热血动漫也几乎快成了民工漫的代名词,题材的缺失,套路的匮乏,这或许也是日漫发展史上的另一个瓶颈期吧。

关注【拾部次元】,一个由漫画家撰写,有态度的动漫频道


拾部动漫


首先想说日本动漫产业的应该是公认的全球排名是第一,所以崛起这件事并不能这么说,而是前些年日本动漫产业萎靡了一段时间。在日本,动漫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使得日本拥有大量的动漫人才以及因此衍生出的动漫类游戏人才,在日本绝对不怕找不到好的漫画家或者动画大师,它不似咱们中国最拿手的乒乓球,乒乓球讲真话只是学生时代比较流行,而到了家长的那种年纪,打乒乓球的又有多少呢?但是动漫不同,在电视机上手机上随处可以看,也是家庭聚在一起闲谈时的谈资。

日本动漫特效上不如美国的炫目,在人物模型上并没有国漫人物精细和真实,但是凭着剧情的创新和趣味性在全球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拥有了广大的收看人群。记得刚开始看海贼王的时候,感觉画面太差实在是太看不下去了吧,结果看了几集再怎么样的画面也毫无违和感,反而被剧情深深地吸引,无法自拔😓。

2017年日本动漫产业把主要的目标都瞄准在了还在消费者身上。海外销售达到了国内的两倍这对日本动漫制作和销售也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就好比今年的新番《紫罗兰之永恒花园》
在播出前的市场营销就弄得特别好,当然因为其质量很高也令其火的一塌糊涂。
他们动漫制作的观众也都从原来的面向美国开始也面向中国以及全世界的观众,满足大众的喜好。


咱们中国现在对日本动漫都是引进而并非前些年的全部盗版过来,也是时代的进步吧,毕竟互利共惠吗对吧。总的来说日本动漫产业是不会衰退的,毕竟这是他们国家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而且今年新番还会不断上映,定不会让观众们失望。
对动漫的发展安倍政府也是比较重视,但是目前他置身于森友学院事件之中,不知道还有没有心思
落实它推出的政策。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还算有帮助请点赞关注。我是 小豪看动漫 ,不定时更新对动漫的一些拙见和动漫的相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