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海199173986


合肥工业大学是安徽省内最好的大学,刨去中国科大,中科大属于教育部,不归安徽省管,合肥工业大学则是教育部和安徽省一起管理。


合肥工大是211和双一流大学,在整个长三角,合肥工大的名声都很不错。合肥工大1945年建校,1960年就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这个还是很不容易,当时是安徽省唯一的一所重点大学。因为,1958年,中国科大刚在北京成立,1970年才搬到合肥。而安徽大学1958年刚从安庆搬到合肥,还没有熟悉新环境呢。


合肥工大顾名思义,工程和理工科比较好。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合肥工大的电气工程、材料、土木、计算机、机械、化学、软件等都评为B类,控制为B-,这些专业都属于国内高校中上游的水平,因此合肥工大的自动化专业也属于国内中上游水平。


至于宣城校区是另一个故事。国内高校会异地办学,有的称为分校,有的是校区。我理解的校区是,比如南京大学,有仙林校区,就是所有本科生都在那个校区上课,在老校区只有部分博士、硕士生。还有其他学校,比如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都在青岛校区,在济南校区里没有计算机学院了。这两种校区,表明校区是本部大学的一部分。

还有的虽然称为校区,其实是分校,像合肥工大的宣城校区就是这种情况,单独招生,有同样的院系,比如宣城校区有机械、电气与自动化、材料、计算机、经贸等系,这些在合肥工大的本部也有。借用中学集团校的说法,就是合肥工大集团校的概念。

至于好不好,看个人预期。如果上大学是要开阔眼界,了解点新事物,当然本部好,毕竟一是地处合肥,二是本部高水平的老师多,还可以到合肥其他各大学串串门。如果是为了今后找工作,那么宣城校区无所谓,因为毕业证完全一样。至于学东西,也许本部老师和实验条件更好一些,但关系不大,在大学,学得是否好,主要取决于个人愿不愿意学,而不是老师的水平。


五道口的颜学姐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首先回应问题,宣城校区的教学是与本部一同进行的,所以学科情况,硕士点是共享本部的。一些主要的课程老师也会来上课(见附图中的访谈),保研政策也和本部一样。学校校区之间有公共交通来往。

再说下学科情况,肥工的自动化专业是放在电气学院里的,电气方面十分强大,所以自动化是依托电气生存和发展,所研究课题,就业方向基本与电气相关,比如电网自动化,电动车辆控制方面。有名教师比较少。就业上总体还不错。是宣城校区里除了机械,计算机,电气之外比较强的专业。

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系开设“自动化”本科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研究生专业。合肥工业大学于1958年开办本科专业。1961年开始培养研究生,但因“文革”中断。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并于198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50年来已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突破5000名,毕业后反映良好。现在年均招收本科生200名,研究生60名。

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学科的特色之一是具有深厚的电气工程背景,尤其在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上根基深厚,并在此基础上支持了博士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建设。

1988年本系的前身“工业自动化”专业被原机械工业部列为部重点学科专业。

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系在国内自动化教育界具有较高声誉和一定地位。1978年起,始终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校工业自动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单位。成功地主持承办了1996和2001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

自动化系已形成以正教授6人,副教授15人为核心的稳定的配置合理的教学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9人。实验室条件基本完备,自学校进入“211工程”以来,实验室建设更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

自动化系历来重视科学研究,认为科研是提高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此在系内成立了自动化研究所。全系、所年均纵横向课题经费在三百万元以上,其中不乏国家级课题。开展科学研究的结果是本科毕业设计与研究生论文选题大多理论与应用兼具。

该专业年均发表论文50余篇,时有专著和教材出版。

由于电气工程背景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渗透,自动化系所属专业具备“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施”的特色,形成如下各具特色但又互相交叉的方向:

1、过程控制系统

2、运动控制系统

3、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控制网络

4、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应用

5、自动检测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

系属研究机构

DSP实验室 0551-62901412

智能传感器网络研究所 0551-62909220 、62901421

自动化研究所 0551-62901472

工业过程与控制研究所

汽车电子与测控技术研究所

先进控制技术研究所

优化控制技术研究所

知名校友

倪岳峰,现任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正部长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1964年9月生,1984年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1987年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

李富生,现任国家电网产业部主任,曾任许继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

名师介绍

唐昊,男,1972年9月生,安徽庐江人,教授,博导。2002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2005年10月-2007年9月),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籍聘用研究员(2013年1月-3月)。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第八届“何潘清漪(He Pan Qing Yi)”优秀论文奖获得者(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2011年)。

教育经历

2005/02-2005/08,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备学校,日语培训。

2000/02-2002/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

1995/09-1998/07,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电源研究室,核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脉冲电源控制方向),研究生/硕士学位

1991/09-1995/07,安徽工学院(97年与合肥工业大学重新合并),电气工程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士学位

研究工作经历

2011/05月至今,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2013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2013/01-2013/03,日本神奈川大学,工学部经营工学科,JSPS外籍聘用研究员

2007/12-2011/05,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2003/01-2007/12,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教授

2005/10-2007/09,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精密机械工学科,博士后

1998/07-2000/02,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助教

社会职务与工作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及安徽省分委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自适应动态规划与强化学习专委会委员、能源互联网、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委会委员;安徽省农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高校自动化系主任/院长论坛组织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函评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网评专家,安徽省专利发明奖评审专家,多省科技奖励网评专家








老姜说高考


他本校的自动化专业都一般,别说宣城校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