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幼儿园首先是孩子们生活的场所,其次才是实现教育的目的所在,这句话怎么理解?

陈韵娇媚


幼儿园首先是孩子们生活的场所,其次才是实现教育的目的所在,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家庭教育。

首先,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二而为一的。换句话说,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核心还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核心是孩子的妈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上,妈妈有绝对的特权。

其次,学前的幼儿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即,从家庭教育的以个体为中心转向以群体为中心。因为在家里,孩子是绝对的中心,家长的所做的事情都是围着孩子转的。而到了幼儿园,情况就有了变化,老师要面对所有的孩子,不可能以某个孩子为中心。因此,幼儿园是孩子适应未来社会集体生活的一种场景教育,即,如何保持孩子本身的个性,同时又能融入集体生活。

第三,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同时,家庭是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地方。孩子会把家长的一言一行做为模仿的标准,

因此,幼儿园首先是孩子们生活的场所,其次才是实现教育的目的所在,其根本意思就是指家庭教育才是学前教育的核心。

总而言之,再好的幼儿园,也无法代替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妈妈是核心。


爸爸很忙


这是一句几乎完美的表述,既反映了幼儿教育的基础和目标,又回应了幼儿家长的基本诉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如果要吹毛求疵的话,也可以再斟酌一下。

1. 幼儿在幼儿园里健康生活,快乐成长是家长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一个环境设计没有美感,装修材料低劣的幼儿园,会给幼儿的美育熏陶和身心发展带来怎样的恶劣影响,也是让人细思极恐。一个严肃冷漠,不苟言笑,甚至暴躁的幼儿教师群体,会留下多大的童年阴影呢?网爆对幼儿扇耳光,针刺,站小黑屋的事件,总能群起激愤,因为它碰触、突破了人们对幼儿园最基本的要求。

2. 细心关注幼儿生活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和底线。对“幼儿园首先是幼儿的生活场所”没有深刻理解和真正落实的幼儿园,要么人丁稀少,门可罗雀,沦落到在死亡线上挣扎,要么就永久打烊,与幼儿教育永诀。幼儿要入厕,特别是超低龄幼儿,需要保育老师的帮助;幼儿做游戏,做运动,需要老师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幼儿午睡,需要有老师全程陪伴,以防幼儿因踢被子受凉感冒,翻身滚下床,尿床,做噩梦等;幼儿吃饭通常也需要老师教,甚至喂食。凡此种种,都属于生活照料,也都会在幼儿放学的路上,被细心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所了解,所洞察。

3. 生活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从幼儿时期就要注意。勇气,自信,乐观等品质,都跟幼儿,少年时期的经历有莫大关系。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健康治疗有时要追溯到幼时的人生经历,就是此道理。被关小黑屋,被恐吓的幼儿,可能就会缺乏勇气;被呵斥,体罚,批评过多的幼儿,可能就会有暴力倾向或者缺乏安全感,而显得怯懦,等等。

4. 生活教育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首先,幼儿学会吃饭、穿衣、入厕等基本生活技能;幼儿在群里生活中,学会理解、坚持、妥协等基本的社交技能;幼儿在游戏、课堂教学等组织性很强的活动中,初步拥有自律、尊重、礼貌等意识。没有这些看似基本的东西,后期的教育无法或很难开展。

5.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不要狭隘,走向纯粹的智力教育。想了解此方面的内容,可以读一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文章。

综上所述,可以把原句改成:幼儿园是幼儿的生活场所和教育场所,在生活中实现教育,把教育融入生活。

浅见陋识,惟愿有用!




教育人徐海燕


这句话看似在理,实则是对幼儿教育的误读!

1.让我先来猜测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幼儿园首先是孩子们生活的场所”——大概是说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去玩的,而且玩的开心最重要;“其次才是实现教育的目的所在”——孩子们在幼儿园,接不接受教育,跟他们玩得开不开心相比,不重要!我以为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是把幼儿园当做了一个“托儿所”,只要管饱饭不出安全问题就算及格!这样的理解,也太低估了幼儿园的作用。

幼儿园确实是一个场所,但是建立这个场所的初衷和意义是“幼儿教育”

2.不要割裂生活和教育的关系

很多人觉得生活和教育(学习)是两回事,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生活和教育,两者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它们是互相交叉、融合的。我们一直在生活中教育和受教育,在教育中学会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学校,生活自然会教育我们很多东西。

听说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很多人过得不好,不是生活要与你过不去,而是你不懂得在生活中去学习和反省。教育的意义,就是要让人拥抱幸福生活。

3.我来修正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不是要传授给孩子们科学文化知识,而是让他(她)们在一个集体中养成规则意识、懂得基本的礼貌礼仪、锻炼动手和创造的能力。这些,就是人之初最应有、最基础的教育,它对一个人以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你给幼儿讲授知识,他们的智力水平也接受不了,但孩子们去读幼儿园,绝不是去“玩”的。


晓禾老师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对于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不应该分开而论。生活的点点滴滴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这就需要接受教育,幼儿教育的内容又包括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一点都需要幼师的耐心引导,特别是如何让孩子玩得更开心则是一门大学问。所以生活与教育相互交融,不分主次。

孩子们在幼儿园,应该是以玩为主。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的玩,让孩子们快乐的度过幼儿时期,这应该是幼儿园时期的重要内容。我不建议让孩子们在幼儿时期,过早的接触学龄期教育。还给孩子们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真正幼儿期。



大明美食


  二是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就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给孩子机会,进行模拟练习。

我家小朋友今年两岁,我更重视情感教育,不会让她过多的学术教育。











AA张涛1


杜威有句名言,生活即教育,特别是幼儿。德国的小学和幼儿教育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会禁止直接教很多的知识,往往都是在一些活动中,同学的交往游戏中用成长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我们看现实的身边的孩子,成长的例子就是会玩的孩子才会更会学,在后期爆发力,如果有规律,能够控制自己的玩性的话,提高是非常快的。所以幼儿的成长首先是生活中跟小伙伴的玩乐中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探索身边世界中建立一些语言思维行动方面的提高。

前期是不需要塞进很多具体的专业的知识给小孩,我们只需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些人类社会的基本的规则和该承担的一些责任,懂得规则、礼貌和谦让等一些基本的美德,也就是在孩子的心中树立美的教育,向美向善,是幼儿成长的根基。训练幼儿运动的天赋,开阔的心境,自信的微笑,积极地思考和行动,这都是在幼儿园活动,生活游戏之中,在同伴和老师之间的交往之中所形成的。

一个思维敏捷、活泼有趣、自信阳光的小孩肯定是在宽松的氛围之中,游戏的氛围之中,与家人和谐关系相处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认为幼儿教育的核心就是生活教育,在生活及伙伴的玩乐、一定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我赞成此观点。



我是阿炳老师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后什么都不懂,因为他们连幼儿园都没有“毕业”!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顺利的找到了工作,但是他们却根本就不懂一些礼节礼貌,就业后也不懂得如何和上司、同事之间的相处,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就业后处处碰壁,被公司里的上司、同事欺负,他们缺乏了很多基本的礼貌,也不懂人情世故,这其实都是因为现在的教育问题而导致的。

为什么说是教育问题呢?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小孩子家里条件都是不错的,父母都是宠着的,很多也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面就一个孩子,不宠你宠谁呢?

父母就对孩子特别宽容,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性格乖张,父母觉得等送进了幼儿园,老师就会好好教育这些乖张的小孩子,但是现在的幼儿园并不是这样。

现在不是以前的幼儿园,孩子不乖,老师就算打打孩子的手掌也是没事的,现在的父母都把孩子当成宝,自己都舍不得打的孩子怎么可能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打呢?

所以导致这些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到了大学毕业后,还是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受到公司同事的喜欢呢?

根本就没人教他们如何与这些人相处,他们从小就嚣张跋扈惯了。

于是现在就出现了一批幼儿园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点委屈,被领导骂了,马上冲动的顶撞,然后辞职,

幼儿园是用来培养孩子性格走向的,父母千万不能太娇惯自己的孩子,这样长大了还是苦了自己,孩子在社会上永远立不了足!

爸爸和儿子的幽默对话,佩服!值得存五十年 | 可读

01

儿两岁。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

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

“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

儿止哭,泪眼看我。我抚桌,冲儿问:

“谁呀?谁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躬,说对不起!”

儿含泪,鞠躬,说:“对不起。”

自此,儿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02

儿三岁。无故大哭,我问:

“咋了,哪不舒服?”

“没有不舒服。”

“那为什么哭!”

“就是要哭!”明显撒娇。

“好吧,你要哭我们都没意见,可是你在这儿哭不合适,会打扰我们说话的,爸爸给你找个地方,你一个人好好哭,哭够了再叫我们。”

说完将儿关进了洗手间:“哭完了敲门。”

2分钟,儿拍门:“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来吧。”

至今,儿18岁,仍未学会操纵和迁怒。

03

儿5岁。傍晚,牵儿散步经小桥,桥下碧水见底,暗流汹涌。儿仰头看我:

“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

我一愣:

“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过我们先回家,换一下衣服。”

回家,儿换衣毕,见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儿子,下水游泳得把脸埋进水里,这你懂吧?”儿点头。

“那我们现在就先练习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表。

“好!”儿把脸埋进水里,豪气冲天!

仅10秒:“呸呸,爸爸,呛水了,好难受。”

“是吗?等等跳到河里,可能会更难受些。”

“爸爸,我们可以不去跳吗?”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从此,儿学会了谨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后行。

04

儿6岁,好吃。某晚,放学经麦当劳,驻足:

“爸爸,麦当劳!”垂涎欲滴。

“嗯,麦当劳!想吃?”

“想吃!”

“儿子,一个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着问:“儿子,你要做英雄呢还是做狗熊?”

“爸爸,我当然要做英雄!”

“好!那英雄,想吃麦当劳时会怎样呢?”

“能不吃!”很坚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儿流着口水,随我回。

从此,儿学会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得起诱惑。

05

儿8岁,顽皮,与大同学打架。伤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儿泣答。

“愤怒?”

“愤怒!”儿嚎啕。

“你打算怎么办?”再问,“需要爸爸为你做点什么?”

“爸爸,我要找块砖头,明天从背后去砸他!”

“嗯,我看行!爸爸明天为你准备砖头。”继续问,“还有呢?”

“爸爸,你给我弄把刀,我明天从背后去捅他!”

“好!这个更解气,爸爸这就去准备一下。”

我上楼。

理解支持,儿渐平静。约20分钟,我从楼上搬一大堆衣服及棉被。

“儿子,你决定了吗?是用砖头,还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么多衣服被子干嘛?”儿困惑。

“儿子,是这样的:如果你用砖头砸他,那么警察就会把我们带走,在监狱里大概只要住一个月,我们就带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么我们在监狱里至少3年回不来,我们可要多带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带齐。”

“所以,儿子你决定了吗?爸爸愿意支持你!”

“要这样的?”儿惊愕。

“是这样的,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我趁机普法。

“爸爸,那我们就不干了吧?”

“儿子,你不是很愤怒吗?”

“爸爸,我已经不愤怒了,其实我也有错。”儿脸红。

“好,爸爸支持你!”

自此,儿学会了选择和代价。

06

儿9岁,四年级,数学不及格,闷闷不乐。

“怎么了?考试不及格,还给我们脸色。”

“因为数学老师很讨厌,她的课不爱听。”理直气壮。

“哦,怎么个讨厌法?”我很感兴趣。

“……”儿说了很多,“总之她也不喜欢我。”

“哦,别人喜欢你,你就喜欢她;别人不喜欢你,你就讨厌她。这说明你是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

“是个被动的人!”儿子回答。

“是强者,还是弱者?是大人,还是小人?”继续问。

“是弱者,是小人!”儿怯怯。

“那你要做大人,还是小人?”

“做大人!爸爸,我知道了:无论老师喜不喜欢我,我都可以去喜欢她、尊敬她、主动影响她,做一个强者。”

翌日,开心上学,数学从此优秀。并知道了何为大人,何为小人。

07

儿10岁,玩游戏。妻屡教,子不改。

“儿子,听说你每天玩这个?”我指着电脑。

“嗯。”承认,低头!

“每次玩完之后,什么感受?”

“茫然,空虚,没劲,自责,看不起自己。”

“那为什么还玩呢?把持不住自己,是不?”

“是的,爸爸。”儿很无助。

“好!爸爸帮助你!”我搬来电脑,给儿子一小锤,“儿子,砸了它!”

“爸爸!”儿惊愕!

“砸了它,爸爸可以没有电脑,但不能没了儿子!”

儿流泪,亲手砸了电脑!

从此,儿懂得了什么叫原则。





学习做人


我是瑀众不桐,国际早教中心指导师。3岁宝贝的妈妈。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

幼儿园首先是孩子们生活的场所。

这句话说的没错,现在大部分公立幼儿园都会要求宝贝3岁,才可以入园。因为三岁前宝贝应该具备初步步入集体生活最基本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在集体环境下才会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升华。



1.3岁的宝贝心理开始接受和父母分离,并可望加入集体。

三岁宝贝经过一岁两岁的积累,内心应对成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他们开始可望,我自己的圈子,包括朋友,喜欢玩的地方,喜欢的游戏等等。但这些在家里独自一个宝贝的时候是得不到锻炼的,所以需要幼儿园为宝贝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校园环境,有老师,有同学,有学习场所,在这里他需要调整自己适应环境。而这个过程中宝贝的能力开始获得提高。

2.此时宝贝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幼儿园老师详细的培养和集体环境的竞争气愤来促进。

随着家长早教意识的提升,孩子们的能力也都有所提高,但并不是每一位宝贝的爸爸妈妈都有能力来辅导自己的孩子。

没到入园的时候,孩子开始离开家长保护伞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孩子间的区别。但没关系,虽然起点不同,但幼儿园的老师会尽量拉进每个孩子的水平,从适应孩子月龄的每一个方向,帮助宝贝进行全方位的辅导,而幼儿园的集体学习氛围会促进每一个宝贝去求知去对比去进步。他们会更好的学会自律,怎样管理好自己,什么时候需要独当一面,这不仅仅从行为上肯定自己,更是从心理,建立了他们的自信,而“自信”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很必要的能力。

3.幼儿园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们接受来自生活中的道德教育。

在育儿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说,问题出现时才是培养宝贝各种能力的最好时机。因为出现了问题,才会让孩子更明确的体验“错”和“对”。而集体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会让这群刚刚步入集体的小宝贝,错误百出,暴露他们的错误行为,而这时“老师”就应该发挥其责。生活会让孩子们学会很多:分享、道歉、谦让、齐心协力、互帮互助、保护正义、驱逐邪恶等等。而这些初步对世界的看法,在他们内心种下深深地种子。

孩子的学习是在玩耍中获得的。而玩耍的能力正是这些幼儿老师们,所需要的。种类多样的幼儿游戏。让孩子爱上这个场所,快乐驱动他们参与到活动中,伴随而来的是能力的提生。知识的掌握。



当宝贝掌握了这些能力的时候,他们开始逐渐的进入学龄前教育。

开始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开始有足够的竞争意识去学习新的知识。

开始适应应试教育的大量书本知识。

开始足够勇敢面对一切挫折。

这就是,所谓的其次,才是实现教育的目的所在。

这是我所理解的“幼儿园首先是孩子们生活的场所,其次才是实现教育的目的所在”

我是瑀众不桐,国际早教中心指导师,3岁宝贝的妈妈,10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育儿资源。需要的关注我吧!让您的“爱”更专业。


瑀众不桐的育儿指南


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 ,很高兴受来回答这个问题。

幼儿园“先养后教”的观点不科学,人为地割裂了“养育一体”的观念和过程。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一般来说年龄在3-6岁,处于人生中最为初始的蒙学阶段,孩子的语言、心智、行为都讲为一生奠定基础。我们所坚持的“养育一体”,就是在这个阶段,要把“育”融入“养”之中,“养育一体”。举个三个例子来说:

例一:孩子还在哺乳期时,母乳喂养这是实实在在的“养”,喂养的同时,妈妈就会提醒宝宝不能使劲咬疼乳头伤害妈妈,而且,教育孩子有感恩之心。这是“养育一体”。

例二: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干净卫生健康成长,孩子饭前便后都要提醒洗洗小手或者进入人多的地方戴上口罩,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卫生习惯,这也是“养育一体”。幼儿园里这样的“育”体现在各个环节。

例三:爸爸妈妈每日接送孩子入园出园,孩子见了老师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早”,告别父母时也会说“爸妈再见”,这也是“育”,礼貌意识和行为的教育。

所以,我们坚持幼儿园“养育一体”、“寓教于乐”,不存在“养”、“育”先后顺序问题,简单割裂两个过程也是非常不科学的。当然,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小学课堂化”、“小学体系化”,那样会超出孩子的接受能力,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伤害。





明星学子导师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学会自主生活,学会一些社会交际,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比学会一些智能知识,对他的人生更重要。

这是被各种跟踪研究,如纪录片人生七十年,和心理学研究证实的事情。

所以幼儿园的教育重要性不低于任何一个学段。我国现阶段的幼师资格证较低,这是目前幼儿园教育亟待提高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