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银行基层员工,有人“撤离”也有人“坚守”,为什么?不是都说银行员工年薪20万吗?

厚金说


基层员工年薪20万 怎么可能 所谓每一年出来的薪资水平一个是有水分 二个是被平均 毕竟高管啊 或者特殊技术人才肯定工资很高 一个五十万跟一个八九万多的人想加一平均就会超20万了

基层员工基本就是一线的柜面人员 首先,现在柜面人员的业务压力很大 说是各种机器问世 但是你去每一家银行走一走 依旧有很多的人还是不相信柜员机 而相信柜面 所以柜台的劳动量很大

其次柜台上每天办的业务就那些 反反复复的 非常没有技术含量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什么提升的空间 你说天天办理存取款能学到什么? 不能学到什么 如果有一天真的机器大时代来临 这些基层人员就是第一批被淘汰的人 所以大家还是有点危机意识想离开这种无技术提升的岗位

然后柜面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还有很多客户来找基层员工的问题 总因为叫号啊 或者是服务啊的问题来找柜员麻烦 然后内部对服务的考核要求越来越高 监控也越发的严格。现在的投诉机制完全倒向客户基本上动不动就扣钱

面对一个学不到什么 然后又很容易扣钱的岗位 很多人选择离职是对自己的负责

不要杠我 柜台上真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波斯小木


基层员工就算在编,也拿不到年薪20万这个数。

我朋友,地方商业银行副行长,平时工资在8000左右,年底会有7—10万的奖金,差不到能拿到20万。注意,这是副行长的工资。基层员工根本不可能到这个数。

我说一个真实的基层员工的案例:

2000年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个小姑娘,通过家里关系,然后花了50000块钱,进入了某家银行柜台工作。当时没有编制。介绍人说签10年合同,合同到期后转正式员工。

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后,从前台干起,兢兢业业,经历了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一路走了过来,很快10年合同就到期了。

今年,银行突然宣布:不与合同到期的员工签订新合同。如果继续想在这工作,可以走劳务派遣。

小姑娘一家气不过,到处找人评理,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还是辞职了。

所以,没有你们说的那么让人羡慕,更多的是无奈。

现在,银行进入市场竞争,也是各种压力大:

最近泛滥的ETC业务,我朋友在银行,每人一个月300个销售安装任务,完不成扣绩效工资很厉害;

每人每年有一定额度的吸储和借贷任务,完不成扣考核工资,等等。

总之,银行现在没有原来那么钱多事少了,压力也大了不少。所以,人员出现一定的流动性,非常正常。


职场菜根谭


最近几年银行业的确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首先第1条就是员工的离职率比较高,至于说的年薪20万,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就说一说我个人的真实经历吧。

2013年的时候,我通过校园招聘进入了某国有银行,当时和我一起来的,另外两个人都是研究生学历。当时分配的网点是在一个县城,这个网点在2010年的时候第1次迎来了大学生员工,在此之前,这里的员工都是军队转业或者是政府安置的。年龄阶层偏大,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而且在这个网点之前,从来都没有人辞职或者跳槽,也就是说整体的状态是只进不出。现在说这些可能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但是在一个小县城里,这样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工作单位比较少,一个现成的好的单位也就医院银行,电力政府部门等等。所以银行业也被认为是金饭碗,其实这种现象到现在还有。2010年的时候,大学生由于刚来,懂的东西比较多,所以还是比较受重用的。因此有几个人选拔为储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

2013年的8月份第1次拿到的工资是4500元,说真的,当时还有点兴奋和激动,毕竟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消费群体是在县城,相对于其他单位而言这笔钱真的是不少,所以当时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憧憬和期待。随后2014年和2015年每一年都会分来几个大学生,被分过来的人无一例外地都做起了柜员,期间,上级行也进行了几次招聘和选拔,我们都认真的准备参加考试,

但是最后每一次都不公布成绩,也不进行排名,当然了,最后选拔的人也不会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经过几次之后,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以至于后来选拔的时候就不再报名了,但是明年都有新来的人,所以总是有人陪考的。

到2016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都出现了问题,因此我用一段时间让自己沉下来,做了一个总结。

第一,关于收入

第1个月的工资是4500元,随后的时间大概也保持了这个数字,有的时候甚至要比他低一些,到了2016年的时候基本上只能拿4000元,这是所有的收入,基本工资加绩效,而年终奖是一分钱都没有的,过节费也没有。所以算下来一年差不多也就6万元钱,这是到手的收入,加上公积金会高一些,但是也不会超过8万。实话说,这个收入在县城不算低,但是所谓出道既巅峰,第1个月拿的工资和你上班10年20年,没有什么区别,是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和别的行业比,别人会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能力的增长收入会越来越高,但银行业基本不会,唯一的可能就是升职当领导。

第二、关于升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大学生,每一个人都想在这里做一番事业。但是在做了n次炮灰之后,很多人都心灰意冷,上班的时间越久,越能了解里面的内幕,2010级最早的几个储备干部,直到2016年还是储备的状态,说白了就是给你一个希望,让你多干活而已。仅有的几次招聘机会也是上级行的职位空缺,而作为最基层的网点,人员的位置是固定而满员的,已经有六七年没有选拔过任何岗位。所以当时分析完之后,是有点心灰意冷的。

第三、关于生活。

我们银行基本是全年无休的,除了过年的三天。节假日和周末也不会休息,作为柜员更不用想,实现的方式是轮休,就是上4天班休息一天累打不动的固定。这种休息模式的后果就是没朋友。首先你休息的时候你的同事在上班,你同事休息的时候你在上班,所以你们见到对方的状态永远是在工作。其次由于休息时间不固定,没法赶到周末,也没法两天一块休,所以和朋友也没法约。以至于到后来逐渐淡出了朋友圈。到了最后连谈女朋友男朋友都是进行了内部解决,我们当时有10个人,自己竟然成了2对。

第四、关于成长。

银行是个不太利于技能和视野成长的地方,尤其是桂圆。上班三年之后,所学会的技能就是几个固定的代码,然后看着人民币在点钞机上翻来覆去的点,和流水线的上的工人没有什么区别。而身边的同学进入券商和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的,知识技能都越来越高,当然收入也翻了好几倍。这里不是为了抱怨银行,其实也可以通过自学来成长,但是当时刚进了银行,拿着不错的工资,就这么荒废了几年。

所以考虑到这些之后,无论如何都做出了辞职的决定。当时领导也没有进行挽留,或者在他们眼里我们也只是一个上班的机器而已吧。2016年和我一起辞职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其实当时有辞职想法的人已经有很多了,只是有些事情还没有安排好,到了2017年又有三个人辞职。辞职之后的方向有去大城市发展的,有的考了公务员和老师。

而留下来的人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

1.首先结了婚的两对,在这里买了房生了孩子就很难再进行换工作或者换城市,因为成本太高。

2.其次也有人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平平安安地上个班,拿个工资过个普通小市民的生活也挺好。

3.最后有1个升迁了的。和我一起进行的一个研究生,现在被提拔为了副行长,不过级别还是见习,所以工资也没有变高。但是压力还是挺大的,除了管理网点营销还要做扶贫联系企业。但是已经提拔了,再走就比较可惜,当上副行长,随着级别的上升收入还是挺不错的。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经历。年薪20万是不现实的,或者说不是普遍现象,如果真有这么高的收入,我相信很多人还是愿意在银行坚守的。另外银行业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金融机构,只是过去人们给了太多的关注,以后我觉得离职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通,现在比银行离职率高的企业多的是,只是我们关注点,没有在那里而已,由于个性化的发展和选择多样性,高离职率是一个全行业都会面临的趋势,银行业也不例外,并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四大财子


我是银行“半”基层员工,之所以说是“半”,因为我的职位属于基层,我的岗位却属于总行,带有管理职能。我没有走在管理序列上,而是走在技术序列上。也就是说,我虽然没有部分领导位高权重,但是工资却比他们要高。

从纯基层的柜员一步步走到现在,我也曾想要“撤离”,但最终选择了“坚守”。主要原因不外乎就主观和客官两个层面。

主观方面:

银行的东西我基本都懂,即使不懂,我也会触类旁通很快懂。工作挑战较小,对于我来说,银行就是我的舒适圈。走出舒适圈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勇气。更何况,走出银行,我的学习能力可能并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张无忌学各种武功都比较快,但你让他学书法,那就未必很快了。

客观方面:

银行的待遇,总体来说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工资并没有题主说的20万那么高,但是在同级别的其他公司还是很有优势的。换一份工作,很难再保证还有不错的伙食,有节假日福利,话补油补各种补,到手还有万把块。

以上都是我还愿意“坚守”的原因。那些和我一样想要“撤离”的人,多半也是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原因:

主观方面:

一个人在一家单位干了一定的时间都会腻,想要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如何。更何况银行又是一个高度分工的行业,一个人很有可能在一个岗位工作很长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撤离是非常正常的。这种情况,放在任何一个单位都会出现,不只是银行。

客观方面:

银行晋升难,尤其是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人,晋升更难。这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了,对于一个有着极大野心甚至有着足够能力,但没有足够资源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那些有志青年在发现这个事实以后,都会绝望,绝望到想要撤离。那些撤离的人不像我,愿意降低自己的预期,所以只能另谋高就。

总结:

银行很光鲜,但也很有限。工资不算低,但也有逃离。与银行无关,与工作有关。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有任何疑问或观点随时交流!


银行研究僧


我在一个地方性银行已经工作了十多年了,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哪一年拿过20万呢。感觉拖后腿都拖到脚后跟了。七七八八加一起,看你怎么算了,例如,身上的工作服,市场价几百,不到一千,你要是硬给算一万一套,我也没办法。偶尔有补贴,那也是我先垫的,过节的粽子,月饼市场价撑死一百,有人算你两千,我也无语。总之,刚进来那几年勉强度日,效益好的也就那么一两年,这几年差多了。有人问我干嘛不走,上有老下有小的,其他也不会干了,也不敢轻易跳槽


自在天82632515


作为一名曾在银行工作的基层员工,说说我的看法吧。

首先,来说说银行员工年薪的问题。

1.不是所有的银行员工年薪都有20万

大家应该知道平均这个概念吧,银行员工的年薪跨度比较广,基层柜员每月工资三四千到七八千,上到一个网点行长每月工资应该有3万,在上到一个分行行长,每月工资5万左右。以上数据是一二线城市的标准,但基本来说银行员工间的工资,随层级的变化不断拉大。

所以,题主说的20万就是平均水平,银行基层员工一般都是被平均。

2.银行基层员工也有能拿到年薪20万

虽然,银行基层员工一般都达不到年薪20万的水平,但也有部分银行基层员工可以达到。哪些人呢?就是银行核心岗位的员工。

要知道,银行一般分为前台、中台、后台。前台直接与客户打交道,中台和后台是为前台服务的。所以,银行的核心岗位,也就是能够为银行带来利润的岗位:前台岗位。他们基层员工的年薪一般要高于中后台员工。

前台岗位中,公司客户经理、理财客户经理,在业绩良好的情况下,年薪是能够达到20万的。特别是一些股份制,城商行。当然,他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再来说说银行基层员工坚守与撤离的问题。 据我曾经观察,银行基层员工坚守与撤离的都有两类人。

1.选择坚守的两类人

第一类,老员工。

老员工,特别是在银行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在年龄与能力上都失去了竞争能力,再想跳槽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所以选择坚守熬到退休。加上银行的福利待遇都不错,特别是在医疗医疗报销这一块,对老员工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第二类,还没找到下家的中青年员工。

银行是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一般在银行待过几年的员工,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之后都想跳到下家,要么是跳到其他银行谋求更高的薪资,要么是转行考事业单位、公务员。

所以留下来的中青年员工,很多是没找到下家的。

2.选择撤离的两类人

第一类,骨干员工。

近几年,银行的待遇逐渐下降,许多银行的核心骨干员工,因为能力较突出,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第二类,未扎稳根基的新员工。

银行中,离职的另一类高发人群,就是刚入行两三年,还没有扎稳根基的新员工。 因为近几年银行的待遇逐渐下降,但是工作量日益增加。这些人不像老员工一样,在年龄上不具备优势。也不像骨干员工一样,趁着银行光景好的时候,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所以,他们在看到银行的现状时,选择立即止损,马上跳槽。

500强资深HR,某年211高校考研状元,超强逻辑控,持续输出职场干货。关注我,为你解答职场疑惑。如果你有其他意见,也欢迎留言补充。

夕小月


坐标五线城市,据我自己的观察,银行业现在也是面临着转型的阵痛。

首先,银行也是要非等级的。四大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这种土豪,因着家底厚,关系广,面子大,总体来说,日子还是不错的。但是一些地方性银行,比如当地的商业银行、信用社日子就有点磕巴了;另外一些民企银行、外资银行虽然日子不错,但是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压,员工的收入也是开始大规模的缩水。

其次,银行业整体的业务是受到冲击的。主要是居民业务这块的流失,存款不如放在余额宝和理财通,借贷信用卡不如花呗、白条,甚至借钱也开始了各种借呗、微粒贷等等。所以因为互联网的加入战局,所以银行面临着众多个人消费者的流失。

其三,除了手机之外,还有机器来抢饭碗。现在自动存取款机功能发展越来越多,他们占地面积不大,工作要求没有,一天可以24小时在岗,远比人工要划算的多。所以,现在去银行发现,很多银行其实是一个柜员,然后好几台自动取款机。

至于说的银行员工年薪20万,我觉得要看城市吧,我们城市的银行应该没有这么高。银行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不会消失,但是智能设备的介入,让银行的员工会消失一部分。


白水90944696


银行基层员工年薪20万只是相对来说,柜员基本上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客户经理可以有,业务做得多,提成奖金多了,年薪可以达到20万,至于为什么有人“撤离”,也有人“坚守”,我们来探讨一下。

为什么有人“撤离”?

银行工作在外人看来是很光鲜的职业,收入比一般的企业要高,看起来也体面,但其中的辛酸只有银行工作人员才知道,加班是常事,经常被客户辱骂,没有一定的心理素质难以胜任,我都见过不少银行职工被骂哭的,碰到野蛮难缠的客户,基本上注定要挨骂。

而且如今的银行业竞争又激烈,为了能够做出好的业绩,领导安排的任务重大,银行员工每天都在想着怎么完成任务,完成不了任务又要被罚款,心理压力巨大,对于自身有点资源的还好说,没有资源的基本上很难在银行立足,因此有不少人选择辞职。

为什么有人“坚守”?

银行的工作确实辛苦,压力也很大,但是相对来说,收入要比其他行业要高一些,心理素质高的人自然不愿意辞职,除非有比银行更好的选择,否则对于部分银行人来说是不可能辞职的,谁会愿意放着高收入的工作不作而去选择低收入的工作呢?

而且以后的发展会如何也没人知道,说不定在银行里努力工作可以混个领导当呢,辞职出去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搞不好失业也不一定,所以,很多人更愿意坚守在原来的岗位。

有些人从银行里辞职,要么是找到比银行更好的工作,要么是想远离银行这个职业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有些人坚守在银行里,要么是想在银行里奋斗出自己的事业,要么就是找不到比银行更好的工作。


梦幻财经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有好向个亲戚在银行工作,也有几个亲戚从银行辞职或跳槽到了其他单位 。

银行基层员工,现在根本不可能年薪20万元收入,当然,除了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之外,大部分内陆省份根本不可能有年薪20万元的收入。绝大分员工一个月只有四、五千元的收入,离20万元的年薪有很大的差距。现在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过去,银行饭碗不再是金饭碗,甚至连铁饭碗都算不上了。

而既然待遇一年不如一年,为何还有基层员工还在坚持,坚持的人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没有跳槽的勇气和资本;而如果硬是辞职不干了,就有可能找不到工作,生活都会成问题。

而一些真正有能力和技能的银行基层员工在当前可能绝大部分都跳槽了,即便不跳槽也是在做好跳槽的准备,或者已担任相当的职位,暂时还不想跳槽。正是因为基层银行待遇不高,工作任务又重,才使得近两年银行出现了跳槽潮,不仅基层员工跳槽,还有不少银行高管也跳槽了,这就是当前基层银行员工的生存现状。







开伟观察


哎,银行工作19年,刚辞了,身体受不了。6年前病了,差点死了那种。长病假了三年后,被要求上班,说是照顾我,做贷款中台,说只需要打合同就可以。一上班,那合同哦,要疯了,领导还给你算10分钟打一套,一天能打多少套。[晕]我是机器的。过段时间又说你最空,走流程也归你。去人行也归你,档案归档很容易,你做吧!返过来又说,你这合同打得太慢了。所以我不行了,小命要紧,一个月三四千元钱,小命要没了。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