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學校網絡開學的尷尬 其實是我們還沒適應時代的變化

2020年初的疫情,無奈地讓學校選擇網絡開學,相比17年前非典時期的“空中課堂”(北京地區的電視直播課),如今的網絡課堂的技術突飛猛進,已經成熟得太多。但實際學習效果,距離我們的想象與需求有著巨大差距。那麼,原因何在?

學校網絡開學的尷尬 其實是我們還沒適應時代的變化

還不夠智能的網絡技術

在線課程對於網絡的要求很高,雖然近年來國內網絡發展迅速,但是還並不能滿足人人都能在家裡開直播課堂的需求。與普通的視頻直播不同,在線授課不僅要把自己的畫面傳送出去,還要接收每個學生傳來的畫面,這對於國內寬帶不對等的上下行網速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同時,技術還沒有進步到足夠智能的階段,太多的功能需要手動調試才能正常使用,這對於普通教師來說,確實存在困難。同樣,對於學生端來說,為了更好的使用效果也需要很多手動優化的步驟,這不僅限於直播軟件,還包括家裡的無線網絡等等方面。

學校網絡開學的尷尬 其實是我們還沒適應時代的變化

授課邏輯的轉變

現在我們的網絡課程,僅是單純的將線下課堂的知識搬移到網絡上來,這與17年前非典時期“空中課堂”的電視直播課邏輯相同,只是技術手段有所升級,所以實際效果很一般。因為,在線課程與線下課程在底層邏輯上就有很多不同。

比如對於老師來說,板書、教具、犀利的眼神都是必備技能,但是轉戰網課後,這些都是可有可無。而資源力、課件設計能力和段子則成為了在線課堂的必要技能。好看的軟件千篇一律,有趣的老師萬里挑一,在線課程的互動效果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結果,但是很多線下老師還沒有做好這樣的調整。

同樣,以往線下課堂是我們傳授知識的主陣地,學生遇到問題後可以非常迅速地提出問題,老師也能當場解決。但是,基於現在網絡技術的限制,很難做到在線課堂中的及時答疑,這對於現在公立校中非常普遍的大班網課來說,情況更為複雜。所以,在網絡課程時代,學習流程重於授課流程,也就是說孩子從預習到課上,再到作業和複習的流程,是保證學習效果的關鍵。

其中,國外可汗學院的翻轉課堂模式最值得借鑑,這對於習慣了統一備課、統一授課的老師來說,有著巨大的工作量。但如果能將學習轉為線下自主學習,線上答疑解惑,課後複習鞏固,學習效果並於亞於線下課堂。

學校網絡開學的尷尬 其實是我們還沒適應時代的變化

可汗學院的翻轉課堂吸引力全世界的目光

學習方式的翻轉

對於學生而言,在線學習最大的改變是從他律到自律。在線下課堂中,學生每天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甚至是學習方式都牢牢地被老師控制,所以孩子們習慣了被約束和管理。但是對於網絡學習來說,更多時間是需要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所以,學什麼、怎麼學、學不學都成為孩子自己的選擇。只是這個改變來得太過突然,孩子們幾乎沒有準備的時間。未來已來不再是一句空話,那些很早之前就注重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家庭,面對突然的疫情,對於學習的影響就很小。

學校網絡開學的尷尬 其實是我們還沒適應時代的變化

同時,很多新技術我們也沒能合理運用。比如關於筆記,在以往的線下課堂中,除了聽課還要勤於記錄筆記,生怕遺漏什麼。但對於網課來說,孩子的專注力應該更加集中在課堂本身,筆記可以課後整理,記不住了翻看一遍課堂視頻即可,而這樣的筆記方式反而記憶深刻。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過度依賴技術。比如關於問題答疑,身邊沒有了老師和同學,問題的解決會更多依賴於一些搜題軟件。但是請一定記住,搜題軟件不是腦外掛,它帶不進考場。所以,對於疑問不能“一搜了之”,還需要事無鉅細深入理解,自己整理錯題並鞏固練習。


筆者相信,現在網課的種種不足終會被時間所解決,網絡學習也必將成為未來學習的普遍模式。未來已來,誰先適應誰就取得先機;互聯網的發展雖然讓獲得知識變得更加容易,但是人性的趨勢依然會產生大量的信息差。互聯網絡中的宇宙蒼生,看似平衡公正,其實最大的不公來自我們每個人的不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