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农村老话“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是什么意思?有啥道理呢?

悠悠乡村路


农村老话“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是什么意思?有啥道理呢?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不管是在古代农村还是现在的农村,食物的品质和安全都是咱们农民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如今农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得提高,人们对食材的新鲜度也越来越注重,于是这句老话“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又重新进入了广大消费者的视线。

不怕各位读者笑话,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句俗语的时候,我觉得这句俗语完完全全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我的印象里爷爷和父母他们买猪肉都是天不亮就跑到了菜市场,生怕好肉被人抢完了。然而当我把这句俗语给爷爷说了,他却告诉我在以前人们确实是这样,只不过现在农村生活环境已经变了,没有人这样做而已。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您且接着往下看。


  • 俗语的意思即道理

“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的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即不要一大早去买猪肉,也不要在晚上买豆腐。在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之后,我们简单地聊聊这句老俗语所蕴含的道理。

在以前咱们农民家里并没有多少粮食来喂猪,当然也不可能有多余的钱买粮食,所以往往喂养出来的猪肉很小。记得在我小时候都还是这样,那个时候一头年猪在宰杀的时候可能只有一百多斤。再加上当时农村家庭人口都很多,往往猪肉还没有吃几个月就“弹尽粮绝”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咱们农民在年尾的几个月只能够在菜市场上买猪肉吃,而当时的条件和人口和现在不能比,所以往往屠夫的猪肉一天之内卖不完。于是那些屠夫在第二天生猪还没有宰杀的时候会先出售昨晚剩下的猪肉,那个时候家里又没有冰箱之类的,猪肉不新鲜买回去可能很快就失去那种味道,吃起来就好比鸡肋一样。于是那些有经验的农民会说出“早不买猪肉”的劝诫话语。



  • 晚不买豆腐

豆腐可以说是咱们农民常常做的一道菜原料,不管是凉拌的小葱拌豆腐,还是炸至金黄的煎豆腐都是咱们垂涎的美食。记得初中在家里跑学,中午就是吃得奶奶给做的肉沫豆腐,然后在花五角钱买二两饭即可。那个时候奶奶为了弄到新鲜的豆腐总是每天十点左右到豆腐坊购买,如果哪天十二点以后才想起来,那奶奶宁肯不买。其中的道理则很简单。

大家想必都听过一句俗语“一斤豆腐二两水”,即豆腐是大豆和水相混合而制成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长时间把豆腐放置在高温下,那么会使得豆腐变酸,所以过中午十二点的豆腐品质就会变得很差。不止是顾客这样做,卖豆腐的人也会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抓紧吧豆腐卖掉,防止酸掉之后无人购买。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俗语的见解。随着电冰箱等保温设备进行农村农民的千家万户,这句老话已经没有多少的道理了。但是这句话却是人们对以前食物品质的总结,为我们重视食物新鲜和安全敲响了警钟,现在的我们依旧不应该忘记。


爱茶者九号


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这个是农村的一句老话了。其实主要体现的是农村老一辈儿人的过日子的精打细算的想法。


先说一下为什么早不买猪肉?

以前农村还没有什么超市,基本上买菜什么的都要去集市上去买。如果你在农村逛过集市的话,你会发现基本上这些卖肉的摊铺都是在入口的位置会比较多。我之前有个小学同学,他家就是杀猪的。那个时候还经常去他家帮忙。我说一般杀猪都是提前一天中午或者下午杀的然后猪杀好之后凌晨的样子拉到集市上去卖。集市上一般都是早上还要上午人是最多的,这个时候买猪的商贩一般都是价格会飙得稍微高一点儿,所以说早不买猪肉,主要是因为早上去买猪肉的话价钱会比较高不划算。集市上一般过了中午以后,下午到晚上这个人都是非常少了,对于商贩基本上都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的样子。所以说这个时间段儿你过去买最后的话,商贩要收摊就会便宜卖给你猪肉。


再说一下为什么晚不买豆腐

早些年间家电像冰箱冰柜这种都是比较少见的。所以集市上卖豆腐的商贩一般都是提前一天做好的豆腐,因为那个时候的豆腐没有什么多的添加剂之类的,它的保质期不长。一般早上上午过去买能买到比较新鲜的豆腐口感最好最好吃。但是如果是去的晚的话,有可能就会没有。而且就算是有的话,有时不新鲜的豆腐都是豆腐放久了之后会发酸。虽说买豆腐去的晚的话,一般都是买不到什么好豆腐。


总体来说的话。这句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的农村老话对于体现出来了,就是老一辈的人对于过日子的精打细算以及用最合适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体现出一种比较会过日子的表现。而且还是非常有道理的,这就是老一辈人的智慧结晶。


【我是诗与枸杞,一个养生的吃货,爱好美食,喜欢烹饪喜欢吃,欢迎各路资深吃货,养生爱好者来请关注我,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诗与枸杞


我老家就是江苏农村的,在我们这里,也有“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这句老话的,其实这句老话所表达的意思,基本多是以前的观点了,放到现在来看的话,就有些不适用了,但有些观点,还是有点道理的

那么这句老话,到底说了哪些观点了,又有哪些观点,还值得我们学习了,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这句老话在以前所要表达的观点


早不买猪肉

以前家里杀猪的时候,多是在凌晨三四点这样,等一头猪处理好了,就差不多6-7点了,然后在把左邻右舍,需要的猪肉留下来,剩下来的猪肉,就全拉到街上卖了,刚去卖的时候,会把猪肉的价格定的高一点

等中午过后,就要把猪肉的价格,逐步的降下了,到快要收摊的时候,就会把猪肉以便宜的价格甩卖出去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农村,是没有冰箱的,所以剩下来的猪肉是不好储存的,所以就会把猪肉以便宜价格卖出去了


要是剩下的猪肉不多了,也就不用便宜卖了,因为自家就能消化了,但然要是有人买的话,还会以低价卖的,要是剩下的猪肉还多了,那只有便宜大甩卖了,所以在那个时候,会过日子的农村人,多喜欢在下午买猪肉的

晚不买豆腐

在以前的时候,因为制作豆腐的工艺,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加上也不会用些歪门邪道的手段,所以那个时候做的豆腐,多是储存不久的,正常来说,多是头天做的豆腐,等到第二天开始卖的


要是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还没有把做的豆腐卖完,那么剩下来的豆腐,就多少有点变质了,而豆腐一但变质了,也就代表不能吃了,哪怕是白送给你,你也不会要的,所以在那个时候,要是买豆腐的话,多是在早上买的

但放到现在来说,这句老话就有点不适用了,因为现在的豆腐,不管是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储存手段上,多要提高了不少了,在加上一些特殊手段,就算豆腐卖到第二天了,也没有多大问题的


七哥美食记


虽然“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是过去生活条件不那么好的时候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但放在现在,其实也同样适用,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1)先说一下“晚不买豆腐”。

我和老婆因为白天都要上班,所以一般都会在晚上一起去买菜,老婆尤其喜欢吃麻婆豆腐,时常会在下班后买豆腐,但奇怪的是,在超市晚上经常会买不到豆腐,即便在农村的集市上,晚上买到豆腐的概率也不大。

后来我把这事跟妈妈说了,妈妈说我们根本不会买菜,“晚不买豆腐”的道理都不懂,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小时候村里做豆腐的人,通常都是早市上售卖新鲜的豆腐,早市上买豆腐的人也多,但有时候到了下午黄昏豆腐没卖完的,通常也不会有多少人购买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在我小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有限,豆腐这种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非常受欢迎,但豆腐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不容易存放,尤其在天气热的时候,往往经过一个中午就会发粘发酸,所以人们在晚上前后买豆腐,必然买不到新鲜的豆腐,甚至买到坏掉的豆腐。

久而久之,人们就总结出了“晚不买豆腐”的俗语。不过后来卖豆腐的也学聪明了,根据每天卖出去的量做豆腐,刚好供应一个早市就好了,免得多余的浪费。虽然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豆腐也可以放到冷藏室保鲜,但豆腐这种高白蛋白的食物还是会很快坏掉,所以就出现了我和老婆晚上买豆腐买不到的情况。

(2)再来说一下“早不买猪肉”。

这句话和“晚不买豆腐”的道理差不多。

小时候我们村里卖猪肉的叔叔就那么几户,他们有固定的的客源,通常一头猪杀掉之后,优先供应采购商,剩下的才会拿到村头猪肉摊售卖。在过去农村很少有人会有冰箱,卖猪肉的叔叔也同样没有,那时候白天卖不完的猪肉,那个叔叔一般会在晚上将一些大家不常买的部件放到大锅里煮熟,手艺好的师傅会将剩下的肉卤了,等到第二天售卖熟肉。

而人们经常会买的猪肉部位,比如猪臀肉等,卖猪肉的叔叔就会放起来,等到第二天一早和新鲜猪肉混在一起售卖。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那个卖猪肉的叔叔依然还在卖肉,但即便卖不完的猪肉可以放在冰箱冷藏,第二天一早购买却依然和新鲜猪肉差距很大,口感、营养成分都会有所缺失。

再加上在我们北方,早饭一般吃的比较清淡,人们早上没有吃肉的习惯,也不会在早上去买肉。久而久之,大家就总结出了“早不买猪肉”的俗语。

“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都是过去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关于买菜、健康的俗语,也是为了防止一些不懂得挑选新鲜菜品的人被菜贩子忽悠的俗语,这些俗语,放在现在同样具有很好的道理。

饮食健康在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懂得买菜挑菜,这句俗语就会起到很好的借鉴意义。


李阿冰


小农人说大实话了,早不买猪肉是以前的说法了,现在要买主要一定要趁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家以前卖过猪肉。而晚不买豆腐,其实这在农村也没有太多的说道了,现在的豆腐配料非常牛,空放一天也不会坏的。下面我就给你们讲讲这其中都有什么道理。

一,早不买猪肉

过去的农村家家都没有冰箱冰柜什么的,而村里卖猪肉基本都不是自己杀猪,而是早晨4点就瞪着三轮车去农贸市场去批发一些冷鲜肉,那些肉都是一些冷藏了很多天的猪肉,很少有新鲜的,但也都是合格的,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而现在的农村猪肉,想买的话一定要趁早,因为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专门盯着肉吃,很少有剩肉,原先我家在村里卖肉,一天半扇猪,一个早晨就没,需求量大了,消费时间也会改变,早晨的猪基本都是屠宰场凌晨刚卸好的肉,所以相对新鲜,根本没有说放冰柜冷藏一说。所以现在买猪肉要趁早,别晚了再去,那么你吃的可没准真就是剩猪肉了。

二,晚不买豆腐

在北方温度没那么高,一般豆腐放一天是不会出现什么变质情况的,而且现在还有冷藏柜,所以晚上买的豆腐是没问题的。过去做豆腐,用的真就是石膏点豆腐,还有卤水点豆腐,相对来说化学成分较低,因此在保险上可能相对较差,但味道绝对好。而现在的豆腐都是用葡萄糖内酯,这东西非常厉害,只需一点就可以将豆浆点成豆腐,但味道相对来说较差一些,而且这东西做的豆腐放一天是没问题的,我以前就在家做过。所以这个晚不买豆腐,现在也不成立了。

以上就是小农人对于这两个俗语的一些个人理解,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啊,不管吃什么,我们一定要讲究健康,不能一味的为了追求味道,而失去了安全的本质,所以以后不管什么时候买东西,只要是安全就行,不比非得在乎早晨晚上,真的没什么用。


布衣小农人


以我长期买菜的经验,猪一般都是早上宰杀,早买的猪肉还是温热有体温的,心里会很膈应,觉得罪过罪过。卖到晚上的豆腐一般都不新鲜了,家附近小菜场卖豆腐的老头只做卖到12点的量。超市里豆腐是放到保鲜柜里卖的,隔夜豆腐都会打五六折。



时懒时勤自由人


在农村里,总会听到老辈人口口相传的一些农村老话,仔细品来,能够发现老一辈丰富的生活经验。就如题目中所问的“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这句话就包含了老辈人的买菜的一些心得。

以前,在农村的一些小商贩那里卖些菜,很多蔬菜基本上是从市场批发过来的,不过有些猪肉就是直接找村里的屠夫们买过来的。那会儿,杀猪都会比较早,为的是可以售卖的时间更长一些,毕竟因为存储条件有限,所以最好是当天能够处理完最好。按理说,早上的猪肉会最新鲜,但是为什么老人们要说不在早上买肉了?



我觉得原因有下面两点:1、如果是直接将刚杀的猪肉拿出来卖,那自然猪肉会更加新鲜一些,但是因为新鲜,所以在价格上也会贵一点儿。2、做生意,总可能会出现一些剩余的,自然买猪肉也不例外,所以可能一些商贩为了提早将前天的剩肉买掉,会将前天剩下的肉参合在好肉里面卖掉。所以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太早,不然就可能买到隔天的货。


除了肉不在早上买,豆腐也不能在晚上买。可能很多人经常吃豆腐,但是对于豆腐的一些特性了解少。我们邻村有一户人家是自己打的豆腐,然后当天走街串巷的全部卖掉。对于爱吃豆腐的人,都是知道豆腐的存储时间短,而且豆腐也不好保存。早上的豆腐新鲜,但是在高温的天气下,豆腐就特别容易发酸变质。所以到了晚上,就很可能买到发酸的豆腐。

我们家偶尔也会买一些豆腐吃,因为自磨豆腐好吃,所以老妈一般一次会买2块,中午吃一块后,另一块就放在冷水里面保鲜。这种办法,也仅仅可能保存几个小时。如果要放置的更长的时间,那就只有冰冻了。不过冰冻后的豆腐,也很好吃,更有味道。


着迷大乡村


这句农村老话在二十,三十年以前还是蛮有道理,当然也不能说现在就没有道理。自相矛盾,呵呵!

二,三十年前冰箱还是比较少,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说的是有可能买的是库存货,过夜的食品,恐怕有变质变味的可能,这只是其一。更多的是过去的屠夫师付卖肉,先卖的总是会搭售一些猪槽泡(本地方言,就是猪颈部的肉),猪板油,猪肚皮那个地方的肉。早些年买肉的人,经历过应该还记得,就是这种情况。晚点买那些猪搭头,猪下水,早就卖完了,只剩下一砖砖的好肉。

这老话到现在就处于失灵的状态,顾客指那里就买那里,猪搭头,屠夫师付他们都会另行处理,各是各的价格,早不买猪肉,似乎就没有道理了。晚不买豆腐,自认为就更没有道理,我们本地的臭豆腐,那真的要臭几条街,好多的帅哥美女都是闻臭而来,吃的津津有味,呵呵!

我看那农村的老话,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它也有它的时效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呵呵,呵呵!!


手机用户好大一颗树


早不买猪肉,不太了解,因为我买猪肉并不多,就来谈谈“晚不买豆腐”吧

最近在老家,昨天买了一块豆腐,卖豆腐的阿姨卖了很多年,骑个车,边吆喝边走街串巷的卖豆腐,有时候买的早,豆腐还带着热气,切上一块直接吃,豆香浓郁,很好吃

对于为什么“晚不买豆腐”,我的理解是,豆腐保存的时间并不长,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放在自然温度下,很容易就变味发粘,趁早买,避免买到发粘变味的豆腐,可以买到新鲜的



我平常生活在城市里,附近周边的大大小小超市转遍了,就是想找到好吃的豆腐,然而很失望,并没有发现,而且几次让我爱人去买豆腐,结果拿回来的是发粘的,肯定不是新鲜的了,即使能买到新鲜的,吃起来也并不好吃,和老家的豆腐味道差远了

然后我都不敢买豆腐,想吃了只能买盒装的嫩豆腐凑和一下,毕竟盒装的在正规超市买,一般不会发粘



回到老家遇到卖豆腐,买上一块,还没等用豆腐做菜,我就迫不及待的拿勺子挖了半块吃,吃的心满意足,这才是豆腐味


豆子的食物日记


虽然“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是过去生活条件不那么好的时候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但放在现在,其实也同样适用,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1)先说一下“晚不买豆腐”。

我和老婆因为白天都要上班,所以一般都会在晚上一起去买菜,老婆尤其喜欢吃麻婆豆腐,时常会在下班后买豆腐,但奇怪的是,在超市晚上经常会买不到豆腐,即便在农村的集市上,晚上买到豆腐的概率也不大。

后来我把这事跟妈妈说了,妈妈说我们根本不会买菜,“晚不买豆腐”的道理都不懂,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小时候村里做豆腐的人,通常都是早市上售卖新鲜的豆腐,早市上买豆腐的人也多,但有时候到了下午黄昏豆腐没卖完的,通常也不会有多少人购买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在我小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有限,豆腐这种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非常受欢迎,但豆腐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不容易存放,尤其在天气热的时候,往往经过一个中午就会发粘发酸,所以人们在晚上前后买豆腐,必然买不到新鲜的豆腐,甚至买到坏掉的豆腐。

久而久之,人们就总结出了“晚不买豆腐”的俗语。不过后来卖豆腐的也学聪明了,根据每天卖出去的量做豆腐,刚好供应一个早市就好了,免得多余的浪费。虽然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豆腐也可以放到冷藏室保鲜,但豆腐这种高白蛋白的食物还是会很快坏掉,所以就出现了我和老婆晚上买豆腐买不到的情况。

(2)再来说一下“早不买猪肉”。

这句话和“晚不买豆腐”的道理差不多。

小时候我们村里卖猪肉的叔叔就那么几户,他们有固定的的客源,通常一头猪杀掉之后,优先供应采购商,剩下的才会拿到村头猪肉摊售卖。在过去农村很少有人会有冰箱,卖猪肉的叔叔也同样没有,那时候白天卖不完的猪肉,那个叔叔一般会在晚上将一些大家不常买的部件放到大锅里煮熟,手艺好的师傅会将剩下的肉卤了,等到第二天售卖熟肉。

而人们经常会买的猪肉部位,比如猪臀肉等,卖猪肉的叔叔就会放起来,等到第二天一早和新鲜猪肉混在一起售卖。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那个卖猪肉的叔叔依然还在卖肉,但即便卖不完的猪肉可以放在冰箱冷藏,第二天一早购买却依然和新鲜猪肉差距很大,口感、营养成分都会有所缺失。

再加上在我们北方,早饭一般吃的比较清淡,人们早上没有吃肉的习惯,也不会在早上去买肉。久而久之,大家就总结出了“早不买猪肉”的俗语。

“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都是过去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关于买菜、健康的俗语,也是为了防止一些不懂得挑选新鲜菜品的人被菜贩子忽悠的俗语,这些俗语,放在现在同样具有很好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