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李蘭娟,一個註定被歷史記載的女院士

鍾南山赴武漢考察疫情的照片,刷了屏!

在照片上,你會發現她身旁有一位女專家的身影,她就是率先提出武漢封城的

李蘭娟

李蘭娟,一個註定被歷史記載的女院士

1.

2003年,非典肆虐,她和鍾南山院士不懼疫情,共戰一線;

2020年,新型肺炎肆虐,她再次成為鍾南山院士背後的女人,仍然不懼疫情,再次出現在一線。

她和他都是我們心目中最美的逆行者,而她和他更是並肩作戰的戰友,一同守護著我們。

李蘭娟,一個註定被歷史記載的女院士

正如一則報道所說:十七年幾經風雨,國難當頭時,仍白髮相見。

寥寥數語便訴說出二人之間的使命,以及義不容辭的態度,而共同奮戰在疫情一線的“戰友情”是我們所無法感受的。

李蘭娟,一個註定被歷史記載的女院士

17年來,李蘭娟也被人稱為唯一一位,可以和鍾南山齊名的人間“聖手”,這不是稱讚,而是她應得的。

武漢疫情爆發後,李蘭娟臨危受命、率兵出征,在除夕夜趕路,奔往疫情一線。

這也是繼2003年非典、2013年H7N9後,她再次備戰在防疫最前線。因為疫情工作忙碌,所有有時候她的午餐時間有限,只能簡單吃幾口餃子來應付。

在疫情一線不停奔波的她,是我們的守護者,她和鍾南山院士一樣,是這個嚴冬裡的一束光,帶給我們太多的溫暖和感動。

或許,大家並不熟悉這位73歲的女院士,但是她的身份和成就,會讓你明白她有走過得人生有多厲害:“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這些身份的背後,是她不懈努力的結果,是她主動承擔責任的大愛。

李蘭娟,一個註定被歷史記載的女院士

2.

1947年,李蘭娟在紹興的一個小村莊裡出生,父親因患眼疾無法勞作,家中全靠母親賣山貨維持,可是李蘭娟卻十分爭氣。

她一邊賺錢養家,一邊自學,然而即便如此艱苦,她依舊憑藉著自己優異的成績,被省重點中學——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學(現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破格錄取。

李蘭娟,一個註定被歷史記載的女院士

後來,她高中畢業,成為一名老師。

可是當看到鄉里的人經常腰痠背痛,便對針灸開始感興趣,便開始自學中醫,並花費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記熟了所看的經絡書,又因為常常免費給人看病,所以被人稱為“赤腳醫生”。

那時候,她的家境依舊很艱苦,她陷入了兩難的選擇:

“代課老師每個月的工資是24元,相當於每天能有8毛錢,而‘赤腳醫生’每天只有5個工分,相當於1毛錢。收入相差甚遠,家裡日子又捉襟見肘了”。

但是,即便是這種情況,她糾結了後,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赤腳醫生”,以便更好地給村民們看病。

那時候的李蘭娟,還只是一個普通的“醫生”,就已經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幫助他人,無條件給他們看病。

或許,是因為她的行為感動了上蒼,所以她擁有了再一次學醫的機會。藉著首屆工農兵大學生招生開始的機會,李蘭娟便進入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學習。

從那時起,她的生命便再也無法與醫學分離。

李蘭娟,一個註定被歷史記載的女院士

3.

在她看來,救死扶傷不僅僅是職責,更是一種理所應當的使命。

2005年,她被選為中國工程院傳染病學科的院士,面對同事們的祝賀,她十分平靜地說:

“當選為院士是一份責任和使命,我的角色永遠是醫生。”

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醫生的重量,更讓我們看到了人間大愛。

李蘭娟,一個註定被歷史記載的女院士

對於她來說,患者就是自己的職責,讓他們康復便是自己的使命,

曾經有記者問李蘭娟:“幸福是什麼?”

她十分坦誠地說:“對一個醫生來說,幸福就是看著一個個患者恢復健康。”

我們常說醫者仁心,李蘭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這個詞,她用自己的行動給後輩們樹立了榜樣。

這一次,她再次為了心中的大愛,擋在我們面前。

在這次疫情中,73歲的她與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並肩作戰,給我們太多的感動和溫暖,讓我們不再害怕。

如果說天黑了有星星,那麼她和鍾南山院士,便是我們黑夜中的星星;

如果說天冷了有暖陽,那麼她和鍾南山院士,便是寒冬裡的那顆暖陽;

我們相信,有了他們,一切都會變好。

謝謝你,李蘭娟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