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个士兵在正常情况下,多久能当到将军?

哨兵小虎


一个战士想从基层干起,直到最终当上将军,往往要比从军校毕业后最终晋升将军要困难得多,所需时间也更长,但这并不代表基层战士无法当上将军。

要知道新中国在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时,很多当上开国将军的元勋都是穷苦人出生,绝大部分都没上过军校,照样打胜仗,照样当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并且当时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元勋不乏有很多不到40岁的年轻人,搁现在几乎不可能实现。


比如:在我国最年轻的开国少将吴忠将军,年仅34岁以40军军长的身份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不过吴忠将军参军较早,1933年12岁的吴忠就参加红军,到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衔时,仅有22年的军龄。


22年兵龄由一个未成年小兵成长为开国元勋,放眼世界都是罕见的,搁现在的解放军中,22年的兵龄还只在从军校毕业后,所能达到的最高军衔顶多是上校军衔就了不起了。

比如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他现在属于正师级,军龄约有28年,还是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正宗的科班出身,也还无法达到少将级别。当然吴忠少将和吴谦大校不能放在同一个时空来对比,毕竟所处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现今,无论是战士亦或军官要想往上晋升,是需要全面考核的,既需要军事指挥技能、又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等各方面因素。


有些军官即使是从军校毕业,如若未能达到考核要求,也会在少校或中校的半路上作复员考量,转业地方,总之不会再往上晋升。同样地,有些战士即使是高中毕业,只要你的军事技能过硬,理论思想扎实,照样有机会当上军官。


按照现有的惯例,想从普通战士晋升为军官,一方面在军中立有一等功等大功劳可以被保送上军校,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战斗单位直接就是军官。另一方面除非该战士的军事技能绝佳,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指挥人才,同样有可能被保送上军校。我之前连队的中队长就是这样,刚入伍是个战士,后晋升士官,由于军事能力非常过硬,最后被上级单位保送上军校,成了中队的军事主官,现已提拔为少校。

但是这类战士被保送上军校的军官自然要比一开始就上军校的军官所花费的时间要长的多。我们参照解放军军官军衔晋升条例来看:

  • 少尉晋升中尉,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的为二年,其他为三年;

  • 中尉晋升上尉、上尉晋升少校、少校晋升中校、中校晋升上校、上校晋升大校各为四年;
  • 大校以上军衔晋级为选升,以军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和对国防建设的贡献为依据;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本科毕业的情况下,一个军官从少尉晋升到大校至少得23年,通常情况下会比这时间更长。再次提到前面的吴谦大校,他于2016年由上校晋升为大校军衔,至今已有三年时间,但当他由大校再晋升为少将时,必然会比这个四年一晋升的时间要长,可能得30年左右的兵龄。


目前我军现役最年轻的少将是1970年12月的出生的第83集团军副军长苏荣,他于2016年晋升为少将,此时他46岁。如果按照他最低的参军年龄16岁参军的话,那么他从士兵到少将也足足花了30年时间,当然可能会更长,毕竟16岁并不是参军的法定年龄。


而普通士兵在入伍后,很少有在义务兵时期就被保送的,至少也要晋升为士官之后了,我们假设一个士兵在初级士官就被保送,算上5年的兵龄,在军校学习三年的标准来推算。等毕业后,已经花费了8年的时间,再加上由最低级军官少尉到少将至少得30年时间,综合起来也需要38年时间,这还只是按照最最优秀的情况来推算的。


所以,大致推算一个士兵想晋升为少将至少得38年左右的时间,可能更长。如果是直接从军校毕业的大学生,或许在战场立过赫赫战功的军官,这38年的兵龄或许已经是中将、甚至上将军衔了。比如我国现役最年轻的上将高津,1959年出生,1978年入伍,到2006年晋升少将时仅有28年军龄,再到2017年58岁时晋升上将,才有39年的军龄。


襄遇阿雨


实事求是,正常情况下士兵不太可能当上将军。别说当上将军,就是当上军官也是千难万难,毕竟现在做军官都需要科班出身。一个普通的士兵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很难被军校录取。

很多人拿张召忠举例,即使是精通阿拉伯语、英语、日语三国外语的张召忠,那也是经历了30多年艰苦的奋斗,才做上了将军。基本上国防大学的校长,政委,系主任,都是将军级别,可是这些人毕竟在数量上微乎其微。很多国防大学的教授,哪怕是功勋卓著,著作等身,也到头就是一个大校军衔,如果不能晋升系主任,也就到此为止了。我认识好几个国防大学的教授,他们也都是大校,没有做上少将。



(杨利伟就是少将军衔。可是全国又有几个杨利伟?)

如果是地方上的军校,或者军医院,也不容易当将军。

一般地级市的驻军就是师级单位,比如军分区就是师级单位,军分区司令员就是师长级别。地级市的军校的(副)校长、政委,也最高就是大校。我一个亲戚就是副校长,大校军衔,他既使在有生之年晋升为正的校长,也依然就是大校了,不能继续升级为少将了。毕竟单位编制上的级别已经到头了。除非他是省会城市的军校校长。

而省会城市的军医院的院长、政委、科室主任,就有机会做少将,但也需要资历。我一个朋友是省会城市的军医院的政委,但他年纪轻,资历不够,所以还是大校。如果晋升少将,他还得等好些年。而他们医院里面挂在墙上的那些头发花白的院士,都是少将军衔。但毕竟院士属于凤毛麟角,全国也没有几个。

一个普通士兵,如何在有生之年做到省会城市的军校校长,如何做到军医院院长、院士?想一下难度!


怀疑探索者


不说国外,只说我国。

军队规定的军衔(除去基层干部外)从下到上为:正排长(少尉或中尉)、副连长(上尉)、正连长(上尉);

副营长(少校)、正营长(中校);

副团长(中校)、正团长(上校);

副师长(上校)、正师长(大校或少将)。


然后就是将军了,基本上是副军职以上的位置:分为少将、中将和上将三等。

和平年代,各级别的军官至少要在本级别任职4年,之后根据专业、技能和贡献再酌情考虑晋升。期间的考核必须达到优秀级别。而且晋升时还要在你要晋升的那个位置正好有编制空缺才行。所以一般而言,级别越高晋升的时间就越长。可参考下图:

而义务兵从入伍开始到副连长这个级别的,包括你期间立了军功的,最快也要6年。

参考上图,结合义务兵入伍的年限,一切都顺风顺水,每次考核都优秀的情况下,大概需要40年左右你就可以当将军了。所以一般的义务兵在和平年代不太可能当上将军。


妙音净香居


我的答案是至少需要20年,这个时间并不是空口无凭,而是根据我军的晋升规则得出的。

我军军官军衔制度

我国军官军衔主要分为3等10级。

尉官级别:上尉、中尉、少尉

校官是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将官级别:上将、中将、少将

1988年以后,我军对于军官军衔晋级期限再次做出改革并延续至今,其中少尉晋中尉是3年,后续每晋一级均需要4年时间,直到获得大校军衔,而校官晋升将官则是选升,这个选升的要求是以军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以及对国防建设的贡献为依据,标准还是非常严苛的。当然这是在和平时期的军衔晋升规定,战时的制度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

根据这些规定我得出的结论是至少20年,下面可以给大家举一些示例,这样会更明显一些。

比如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于1988年获得中尉军衔,在2008年的时候晋升为少将,时间上刚好是20年,不过这是与杨利伟少将的卓越贡献相挂钩的,很多人会卡在大校这一级别上,除非有特殊的战功。

在比如我们的马伟明院士,是我国海军的核潜艇技术专家,也被称为电磁弹射之父,从1982年海军学院毕业到02年晋升少将,也是20年,但这个速度和其卓越的贡献依旧挂钩,先后荣获两次一等功,在军事理论和实际操作中更是推动了我国潜艇技术和航母技术的发展,明显符合选升的条件,所以晋升少将。

当然这里的20年只是一个明面上的数字,除非有着特别的贡献,否则从大校到少将这一级将会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这个晋升的时间或许会拉长10年、15年,甚至到退休依旧是大校军衔。

所以士兵到将军,至少需要20年,但是正常情况下需要的时间估计是在30年左右,前提还是能达到选升的条件。

那么我国现在拥有多少名将军呢?依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

上将:100人

中将:442人

少将:3438人

文职:165人

共计:4100人


军武视界


首先,不是所有士兵都可以转为职业军人往上升的,现在部队一个士兵可以通过考学上军校毕业后再到部队基层一步步干起,如果你的军事素质特别优秀,在某方面做出过贡献达到部队要求的提干标准,这样也是可以上军校,毕业从基层干起!不然的话当完两年的义务兵后,各方面达到部队要求根据政策和个人意愿只能是转为士官。

平均每级至少需要两年,大多是三至四年。授少尉军衔之前还有一年的实习期。一共有8级需要经历,每级两年就有16年,加上两三年军校与一年实习,至少19年。

一个军人的军龄 可以在胸前资历章表现出来!


陪你一起看影视剧


谢谢赏析,我是小闻!

关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很多人从名人角度去解析回答。那么作为一名曾经入伍过的退伍人员,我就从军队制度方面就我所知到的进行回答:

一、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士兵提干要求,士兵提干的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军事素质过硬,文化基础扎实,有发展潜力,志愿献身国防事业;中国共产党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

2.大学本科毕业的,包括第一批和第二批统一录取并取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含毕业学年入伍,服役期间取得学历和学位的),第三批录取并取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且服役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的毕业生;

3.研究生毕业的,必须是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

4.截至当年6月30日,入伍1年半以上(服役期间取得学历和学位的应当入伍2年以上),且在推荐的旅(团)级单位工作半年以上;

5.现实表现好,被评为优秀士兵或被旅(团)级以上单位评为先进个人;

6.三本毕业的还应当担任班长或副班长,或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或被旅(团)级以上单位评为军事训练标兵;

7.截至当年6月30日,本科毕业的年龄不超过26周岁,研究生毕业的不超过29周岁。其中,获得二等功以上奖励的,被军区级以上单位树为重大典型、表彰为英模人物的,在驻国家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部队服役且为少数民族的,年龄可放宽1岁;

8.身体和心理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综上所述,现今军队从士兵迈向军官重要一条就是学历,其次就是立功受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军队考学,表现优秀士兵可以通过推荐进行考学上军校来完成这一步跨越。

而要想做到将军,在当今和平年代大背景下,如果不是科班出身,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基本很难。任何一个军衔的提升,少则两三年,多则四五年。甚至可能卡十年左右。而从少尉到少将八阶段最少也需要20-30年时间而到了一定年龄,军队一般都会要求退休或者转业,因为确实很难升,当然科班人员或军队优秀人才不算。

就比如最近几年火箭提升到中国第一蓝军旅旅长满广志,也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才到大校。这也是为何现今部队上校大校很多而少将以上会明显减少的原因。毕竟所处年代,所依军规制度都有了很大改变较以往!





小闻和小楠的校园生活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简要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一、在我军,将军通常是指被授予少将军衔以上的高级军官,包括少将、中将和上将三个衔级。

二、同样在我军,高级军官要被授予少将军衔,其职务或职级必须达到副军职(专业技术5级)。换句话说就是,一名士兵要想成为将军,就必须是在职务或职级上提升到副军职(专业技术5级)的军官。

三、那么,究竟一名士兵在正常情况下要多少年才能成为将军呢?咱们以一名地方高考生为例来算算:18岁高中毕业考上军校;4年后即22岁毕业到部队任副连职军官;再3年后即25岁提升为正连职军官;又3年后即28岁提拔为副营职军官;再3年后即31岁提升为正营职军官;又3年后即34岁提拔为副团职军官;再3年后即37岁提拔为正团职军官;又3年后即40岁提拔为副师职军官;再3年后即43岁提升为正师职军官;又3年后即46岁提升为副军职军官。这个时候,这名高考生就具备授予少将军衔的资格和条件了。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成为将军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名士兵正常情况下在部队服役28年,岁龄在46岁左右就可以成为一名将军。

如果是按照部队现行的工资标准,副军职少将的月工资可以拿到23000元左右。


润友


张发奎曾于1935年在重庆机场问一个士兵:你们旅长(少将)有几个女人?有没西式洋房?该士兵回答说长官有四个女人,也有洋房。

张又问,那你为何还要跟这样一个作风类似军阀的长官干?士兵答道,你错了,等我混成少将旅长,这些东西我也会有!

在那个年代,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未必就是好士兵。

从一个士兵到将军,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呢?就我们就以黄埔生为例来加以阐述吧。

胡宗南(后排左四)

黄埔学生从入校起,就会被编入入伍生队或者学兵连,也算士兵了

黄埔毕业生毕业后,大多会直接以副排长、排长身份进入作战部队,貌似一出道就开始充任下级军官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黄埔生的军旅生涯,从进入军校校门就开始了。在军校期间,他们的身份就是普通士兵,与行伍出身的普通兵不同的是他们的晋升通道比较宽广。

从黄埔毕业后,前四期的学生,优秀者通常能在10年内晋升为少将

黄埔1-4期学生,分别毕业于1924年11月、1925年9月、1926年1月、1926年9月。也就是说,第四期的学生,也仅比第一期晚毕业了两年不到时间。

青年范汉杰

先说说一期的几个代表。1927年4月,胡宗南出任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二团团长,军衔为少将;范汉杰晋升为少将师长(警备师),甚至还早于胡宗南;

1932年,24团团长杜聿明因战功被擢升为少将团长,从士兵到将军,他用了八年时间。

第二期就以邱清泉举例说明,他于1933年升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长;

王耀武和戴安澜同属黄埔三期,前者在1933年的宜黄之战后,升任补充第一旅少将旅长,后者则在1937年8月就任25师73旅少将旅长。

第四期的胡琏、张灵甫,分别于淞沪之战后荣升为67师119旅少将旅长、1938年中期晋升为51师153旅少将旅长。

也就是说,他们都在毕业后12年左右混成了将军级别。同是四期的廖龄奇,甚至比胡、张还要早些当上将军,他在淞沪会战火线中就成为了少将旅长。

胡琏

也就是说,战争年代的黄埔前四期学生,从进入军校成为学生兵算起,到成为少将,最快者只用了三年时间,晋升较慢者也基本能在十五年内扛上一颗将星。这种情况,你说算不算正常呢?


我是@司马砸光,敬请关注交流


司马砸光


正常情况下,普通士兵晋升到将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和平年代的晋升本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现在更加注重“科班出身”,这在国内外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下面举个例子,自己参考一下。

“局座”张召忠的将军之路

局座张召忠退役时的军衔是海军“少将”,而其也多次在节目中讲述过自己的军旅生涯,我想这对很多有志于“当将军的士兵”是一个极好的参照。总结说起来,局座能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将军,关键因素和大多数职业领域的晋升都差不多,主要就是“学历、能力、志向、机遇”缺一不可。

张将军在入伍之前,在一个学习机电专业的中专生,然后在1970年入伍,各位不要感觉中专生的起点低,要知道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军队里能收到的中专生是相当稀少的,那稀缺程度不比现如今军队里的研究生差。因此可以说局座在入伍当兵时的学历和专业技术功底是远超绝大部分士兵的,可以说起点很高。

另外,六十年末到七十年代初,国际环境比较复杂,随时有爆发战争的风险,所以全军的备战程度很高。张召忠在进入部队以后,作为一名高学历人才,被分配到岸舰导弹部队成为一名导弹兵(高技术兵种),而且其机电专业的背景,在导弹部队尤其能发挥其特长。所以四年以后被部队推荐上大学,原本可能是要被选送到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习潜艇专业,但是由于北大的招生负责人认为当时的张将军五官端正,是一个当外交人员的好苗子(局座节目中自述),于是年轻的局座就被部队送到北京大学学习阿拉伯语。可以说,局座入伍之初这段时间,是有一个比较强的学历技术基础,当时国际形式所迫,军队对人才及其渴望,而局座在部队的表现有很突出(因为有技术基础,所以作为导弹兵有先天优势,理工科背景对于导弹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深度要远超普通士兵),因此被选送北大上大学。(这一节可以看出,局座的学历背景、工作能力、机遇、外加名校“镀金”全有了)如果放在今天,可以试想一下,就算是个本科生入伍当兵,在部队里也是“稀松平常”而已。

北京大学四年的阿拉伯语学习,不仅仅是让局座掌握了一门外语+名校学历,这一番经历又为局座见识真正的战争提供了机遇。1979年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局座,就被选派到伊拉克担任翻译,第二年就爆发了“两伊战争”,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两国使用了大量苏联和美国的先进武器,这一番经历不仅让局座亲睹战争的残酷,并且极大的开阔了眼界,用局座自己的说法“公路上每天都有坦克、装甲车开往前线,我站在路边,这些武 器的型号、性能居然完全不了解。伊朗飞机时不时来空袭,当地人就问我扔下来的都是什么炸彈,威力怎么这么大。我一个导彈兵出身的人,还是一句也说不上来。当时我就感觉,强军还得靠科技”。这一番经历,对局座来说就是前一番机遇,造就了后一番机遇,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战争,也算是一场幸运,使得局座不仅对战争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并且打开了局座“钻研技术、科技强军”的人生目标。反观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其实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是很难的。

▲两伊战争

80年代张召忠回国后,有感于“两伊战争”带来的震撼,返回原导弹部队继续深钻导弹技术,而八十年代到2000年这近二十年的时间,我国国防建设走上了“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道路,同时对于海空军的建设也格外关注,军队急需一批武器装备的研究人才,于是局座又被借调到海军装备论证中心搞研究。在研究技术的过程中,局座很快发现最新、最前沿军事技术资料都是英文,而亚洲当时的许多技术文献又是日语编制的,所以主动自学了英语和日语。这种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为后来局座接触最新的军事知识,研究军事学术有了很大帮助,可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试问如今的普通士兵,有多少能掌握三门外语的?

此后的局座,由于掌握三种外语、有理工科背景、有导弹兵经历、有名牌大学的学历、在伊拉克直面过战争、到英国工作和学习过、有科技强军的梦想和实际行动、在军事学术领域有不俗的造诣、参与或主持过多项荣获科技进步奖的科研项目,于是成就了其国防大学教授、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海军少将的地位(1998-2000年左右)。

总体来说,张召忠将军从当兵入伍,到成为海军少将,花费了差不多三十年。而其中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时势造英雄的机遇,必不可少。


装备空间


对于这个问题,咱们首先来聊一聊将军的概念是什么。按照我们国家的规定,将军通常是指军衔在少将以上的高级军官,基本上就是副军职以上的职位了,分为少将、中将和上将三等。不过高级军官要想被授予少将军衔,其职位必须达到专业技术五级的副军职。换句话来说,普通士兵想成为将军的话,前提条件就是已经晋升到了专业技术五级的军官。

就目前的制度来看,若非特殊情况,每个级别的军官在本级别职位至少要任职4年,任职期满4年后,才能综合他的个人条件、做出的贡献等方面,视情况考核。而且,在考核期间个人表现必须达到优秀水平才行。即使你考核通过,想晋升依然没那么容易,必须等到你即将晋升的那个职位有空缺才可以。通常来说,职级越高,晋升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那么,究竟要花多长时间呢?就拿高考生为例,假设他18岁高中毕业生进入军校念大学,4年后毕业22岁,进入部队担任副连职军官。4年后能升任正连职,此时26岁。又过4年,30岁晋升副营职,又过4年,34岁升任正营职。从正营职到副团职、正团职,再到副师职、正师职,再到副军职,此时他才有资格被授予少将军衔,也就是有资格步入将军的行列。这时候他已经54岁,而这还是在假设此人全程表现优异、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程度。

而对于一个普通士兵来说(非军校出生),想从基层开始做起,一直做到将军,几乎不太可能,即使他们有几十年军龄。顶多也就是做到军士长,各方面的待遇远比不上一个普通军官。事实上,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跟如今的战争形态变化密不可分。不同于以前的战争,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优秀的现代将领必须具备过硬的军事知识、素养。而普通士兵受教育程度有限,难以胜任将军的职位。正因为如此,通常情况下,军官都是提拔自正规军校的毕业生。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参军前上军校,还是先参军,然后再去军校深造。士兵必须先取得军校文凭,改变身份,才能满足晋升将领的学历条件。否则,不要说是当将军了,就连当个普通军官,那也是千难万难。

或许在古代、近代,涌现过很多草莽将军。但在如今的形式下,一个普通士兵,如果他们没有出色的军事能力,也没有在战役中有过重大贡献,想做将军梦,那估计也只能是做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