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現實中的自己和內心真實的自己,你感覺會有不一樣嗎?為什麼?

用戶3849713827965


會有的,不一樣是很正常的。在家裡,有些現實的事情,對年老多病的家人就要違心的隱瞞,甚至說假話,這樣就避免引起老人的悲痛和嚴重的不安,加重病情。

兄弟姊妹之間出來的閒話非議,產生了矛盾。這時候作為哥哥的我,就不能亂說話多說話,儘管我的內心是向著弟弟,也不能表現出來,只能盡心盡力地把雙方拉到一起,朝團結方面引導,使雙方停止爭吵,坐下來談,消除矛盾。

在工作中也是一樣,現實中的我 ,有時候為了整體利益或個人利益,避免矛盾,相安無事,就要在內心裡違心地說假話。這也叫圓滑吧。人生中不來點圓滑,說做一點違心的事,就很難站得住腳。


今石看泰國


俗話說,會說話的兩頭蠻,不會說話兩頭傳。家庭最難處理的就是姿媳關係。作為兒子至關重要。一邊老孃,一邊是媳婦,和平相處,大家都好。可舌頭牙齒那麼好,也有咬著的時候。尚若發生"戰爭"如何是好。向著媳婦,有不孝之兼,向著老孃,媳婦怨言。現實的自己與真實的自我就必須轉換角色,上依著老孃,下哄著媳婦,以達到"天下不亂"為目地。現實中自我的高大尚與內心自我的兩面派顯得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生活難,處理家庭關糸更難。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媳婦的歡顏,為了"家庭的長治久安"。這樣的兩面派可圈可點。現實的自我與內心真實的自已是那樣的無賴。


玉穎向尚


人是環境的產物,是語言符號下的“我”,當然要附著與現實,這是生存的必須。這也是雅克.拉康常說的結構上的“壓抑”,任何人不可能脫離語言結構或社會結構,而簡簡單單的只做自己,否則就是大家眼中的“異己”。然而,內心中真實的自己會是什麼樣?你或者會極其厭惡某種形式,對一些事物、一些人極其反感,但你卻表現出熟視無睹的樣子,壓抑內心中的想法。我們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出於文化的傳承,比如相互尊重、禮儀、修養;另一方面,是源於個體與團隊勢力對抗的不均衡。當然,每個人的思想都是獨一無二的,有這些就足夠做個真實的自己,畢竟內心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此心不越


生命的滋味,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嘗一嘗啊。

——三毛


尊品健康科技


現實比較豐滿,真實是骨感的


阿鐵60787016


有時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