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金瓶梅》、《水滸傳》通篇說都是“口是心非”

Irony

Irony是西方文藝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從詞源學上講,英語單詞irony來自於古希臘文Eiron。Eiron和Alazon都是古希臘喜劇中的常見角色。前者佯裝無知,在自以為聰明的對手Alazon面前說傻話,但最後證明Alazon才是愚蠢、說大話的人。這個單詞翻譯過來就是“反諷”,更加直白一點就是“口是心非”。

喜歡寫作的人都知道對於自己想表達的中心思想通常會舉出非常多的對自己中心思想有力的例證來進行佐證。再或者用一些反例來證明自己的論點,從而達到讓讀者明白自己中心思想的意圖。所謂“心手合一”、“我手寫我口”大概就是所有寫文章的人所有人的出發點吧。將自己的觀點分享給他們,要是自己的說的問題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就更好不過了。

《金瓶梅》與《水滸傳》

中國的古典文學淵源流長,最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的文體當然要數“小說”了,可以說小說做到雅俗共賞的地步,從而我們能夠看到的就是中國人普遍對於中國“四大名著”的接受程度是相當普及的。筆者今天要說的這兩部作品《金瓶梅》、《水滸傳》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要說這樣的作品寫出新意真的是很難,這個東西已經被多少人刨爛了、揉碎了。其中很多奧秘都被發現了。所以,有時候真的覺得這些被人熟知的作品就像一座已經被快要挖空的礦山,我們在這座資源有限的礦山中依然在勞苦耕作。

《金瓶梅》、《水滸傳》通篇說都是“口是心非”

《金瓶梅》,中國古代長篇白話世情小說,一般認為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其成書時間約在明朝隆慶至萬曆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書名是由小說三個女主人公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各取一字合成的。

《金瓶梅》、《水滸傳》通篇說都是“口是心非”

《水滸傳》,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對於《金瓶梅》、《水滸傳》的介紹相信已經不用再做過多的解釋了,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兩部作品中的“口是心非”。蘭陵笑笑生、施耐庵也許寫作的本意或者因為解讀的關係呈現出了口是心非的特徵:

《金瓶梅》、《水滸傳》的“口是心非”

1主旨上的“口是心非”

《金瓶梅》在大家剛剛接觸的時候大家都會理所應當的認為這是一部“白日宣淫”的汙穢作品。這部作品從走入公共視野的時候就已經被人烙上了這樣的的印記。書中大量的性描寫與“房中術”的描繪讓大家感受到了這部作品的格調底下。

《金瓶梅》、《水滸傳》通篇說都是“口是心非”

但是,稍微讀過《中國文學史》的人都知道,這部《金瓶梅》的地位在中國文學史的地位非常之高。甚至說它的出現對於《紅樓夢》的出現是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紅樓夢》的主旨是“情不情”,而《金瓶梅》在讀者看來也就是所謂的“淫不淫”。當然第一個提出這樣的觀點的不是我而是早在清朝1695年,張竹坡26歲時,以其超人的文學才華在徐州家中評點《金瓶梅》,寫下了10餘萬餘字的評論,為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留下了一筆珍貴的遺產。對《金瓶梅》下了"第一奇書非淫書"的評語,這一觀點破石驚天,從根本上否定了《金瓶梅》為淫書的觀點,成為後人研究《金瓶梅》的重要依據。從這裡開始,《金瓶梅》徹底翻身。可以說《金瓶梅》作者用一種“宣淫”的手段告訴我們“色慾”的危害性。

《金瓶梅》、《水滸傳》通篇說都是“口是心非”

《金瓶梅》寫姦夫淫婦,貪官惡僕,幫閒娼妓,皆其通身力量,通身解脫,通身智慧,嘔心嘔血,寫出異樣妙文也。今只因自己目無雙珠,遂悉令世間將此妙文目為淫書,置之高閣,使前人嘔心嘔血做這妙文乃為俗人所掩,盡付流水,是謂人誤《金瓶梅》。"

——《第一奇書非淫論》

同樣,《水滸傳》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一個主旨是讚揚或者褒獎這些敢為天下先,敢於抗爭的草莽英雄。盛讚他們殺富濟貧、勇於抗爭的精神。但是,我們知道《水滸傳》最後的結局是宋江接受了詔安,徵方臘、王慶、田虎“自行”將自己的勢力削弱,同時大部分倖存的人也被人設計致死。施耐庵安排這樣的情節可能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意識形態”的需要,防止的書籍變成“反書”被禁。但是,他安排這樣的情節,表達的主旨同時還有對以“宋江為首的詔安派”的埋怨甚至是憤恨。表面上寫的是作者對他們同情,可是實際上就是對宋江詔安的一種諷刺與“不認同”。

2人物塑造上的“口是心非”

《水滸傳》的人物筆者認為是一種人物群像式的展示,幾乎大部分重要人物都大略是平均用力。讀者在讀《水滸傳》的時候會感覺得在你面前鋪開的是一張畫布,所有人物都整齊地鋪排在上面。如果非要舉一個人物或者說梁山的統領的話肯定要說宋江了。江湖上號稱“及時雨”,上了梁山排了座次叫“呼保義”。按理說,一個作者在選擇主人公的時候會選擇一個正面的人物,所以按照這個邏輯看宋江應該是一個頂頂正面的認為。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讀過《水滸傳》朋友知道,最終梁山大部分人是死的死,落魄的落魄,總之就是“散夥”了。這個“死的死”、“傷的傷”的罪魁禍首當然有奸臣,但是還有很大責任是在宋江的。他表面上是為了兄弟們前程著想,施耐庵也藉著宋江的口說了出來,然而對於他極力促成詔安的事情,大家讀起來應該看出來施耐庵的心理。施耐庵看似在頌揚這個“正面人物”,其實還是貶大於褒獎的。

《金瓶梅》、《水滸傳》通篇說都是“口是心非”

《金瓶梅》同樣如此,其實對於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放蕩的描寫的同時,我們也一定能夠看出作者對這些女人悲慘命運的同情的。他當然沒有頌揚女人放蕩的私生活和變態的性要求,但是筆下那種隱隱的同情還是有的。對於身世悽慘的潘金蓮,筆者也並沒有完全否定,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口是心非”了。哪怕就是西門慶,他都寫出了他動了真情和流出真情淚水的時候,所以《金瓶梅》也並非像我們之間看出來那種“一批到底”的態度。

3醜就是美、美就是醜

《金瓶梅》 是一部寫醜的小說, 雖然人物形象、情節等等十分醜陋但是它以精美的文筆, 完美的藝術形式, 描繪醜陋的內容, 形式與內容之間形成 強烈的反差。明明就是寫明朝一箇中產階級男主人和其他小妾“男盜女娼”的故事但是靠優美感人的、事物細膩而精緻的描寫來引人注目。

婦人約飯時起來, 換睡鞋, 尋昨日腳上穿的那雙紅鞋, 左來右去少一隻……婦人叫了秋菊來問。秋菊道 :“我昨日沒見娘穿著鞋進來。”婦人道 :“你看胡說。我沒穿鞋進來, 莫不我精著腳進來了?” 秋菊道 :“娘你穿著鞋,怎麼屋裡沒有?”婦人罵道:“賊奴才, 還裝憨兒!無過只在這屋裡, 你替我老實尋是的!”這秋菊三間屋裡, 床上床下, 到處尋了一遍, 那裡討那隻鞋來? 婦人道:“端的我這屋裡有鬼, 攝了我這隻鞋去了。連我腳上穿的鞋都不見了, 要你這奴才在屋裡做甚麼!” 秋菊道:“倒只怕娘忘記落在花園裡, 沒曾穿進來。”婦人道 :“敢是日昏了, 我鞋穿在腳上沒穿在腳上, 我不知道?”叫春梅:“你跟著這奴才, 往花園裡尋去。”

《金瓶梅》、《水滸傳》通篇說都是“口是心非”


《金瓶梅》、《水滸傳》通篇說都是“口是心非”

西方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布斯認為, 反諷形成的一個重要的手法就是“過度陳述”。這隻鞋子尋找的時候可以看到潘金蓮滿口粗言十分醜陋,但是結合上下文我們知道最後找到的鞋是宋慧蓮的,她當著西門慶把這雙鞋給跺爛,反而又顯出潘金蓮此時吃醋的乖張的可愛。

宋江是忠義“美”的化身,宋江認為落草是彌天大罪,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的事,但是他依然樂此不疲地來邀請各路人馬上梁山。這樣“上逆天理”的事情到底是“醜”還是“美”的這就很分明瞭吧。

金聖嘆在第40回回前總評中說:“寫宋江口口恪遵父訓,寧死不肯落草,卻前乎此,則收拾花榮、秦明、黃信、呂方、郭盛、燕順、王矮虎、鄭天壽、石勇等九人,拉而歸之山泊。後乎 此,則又收拾戴宗、李逵、張橫、張順、李俊、李立、穆弘、穆春、童威、童猛、薛永、侯健、歐鵬、馬麟、陶宗旺等十六人而歸之山泊。兩邊皆大書,便顯出中間奸詐,此史家案而不斷之式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