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黃河生態廊道開封段國土綠化卓有成效 春風度河來 綠化正當時

全媒體記者張仲鵬報道 “俺打小在這裡長大,像這兩年這麼大規模的造林綠化還是第一次見,現在是樹多了、水清了,生態環境改善了,鳥兒也多了。再過幾天,林間的油菜花一開,這裡就成了花海。”3月5日,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水稻鄉孫莊村黨支部書記丁建設提黃河生態廊道綠化此滿面笑容。

市林業局副局長李書明介紹,黃河大堤開封段全長87.7公里,目前基本上全部綠化,平均寬度約190米。今年國土綠化的主要目標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斷檔補植和綠化提升,市林業局、開封河務局和沿黃縣區已對黃河大堤綠化提升進行了多次現場調查,確定斷檔補植和綠化提升任務3378.82畝。截至3月5日,已完成約1864.57畝。全市正以黃河生態廊道綠化為重點,打造黃河生態廊道建設示範段,努力讓黃河成為造福開封人民的幸福河。

近幾年,我市一直把黃河生態廊道綠化作為國土綠化的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工程造林和義務植樹相結合,全市動員、全民參與,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提升景觀效果。“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做好黃河生態廊道綠化,對改善周邊地區生態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市林業局局長王書明說。

我市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重要沿線城市。目前,我市正在謀劃建設黃河生態文化帶,將沿黃地區定位為開封北部生態屏障、城市後花園、創新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地和慢生活區,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以人為本、弘揚文化”原則,以歷史文化為脈絡,以生態、修復、景觀、水景、休閒、文化“六大特色帶”為路徑,建設生態景觀片區,建成“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主地標。

開封人民通過幾十年的植樹治沙,固定沙丘40萬畝,改造鹽鹼沙荒地120餘萬畝,林網護衛的農田面積已達420萬畝,昔日風沙肆虐之地,如今已是國家重要糧食主產基地和商品糧輸出地。城鄉環境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越來越宜居宜業。

河暢水清、岸潔景美、人水和諧,黃河正用博大的力量,托起美麗“生態開封”。明媚春日裡,站在黃河大堤上,極目遠眺,堤坡兩側綠意漸顯,生態林木也正欲煥發勃勃生機。

王書明說,黃河生態廊道綠化是一項綜合規劃生態林業建設工程,追求林業建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統一。比如在溼地保護區建設中,即要考慮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需要,又要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旅遊資源開發,逐漸把保護區建設成為集保護、科研、旅遊開發、居民休閒遊憩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開放性溼地公園。同時,加強黑池、柳池等城市重要水源地保護,逐年完善、加強水源涵養林建設,通過不斷擴展水源涵養林面積,完善配套管護設施,建設生態步道等基地設施,逐步建成大型水源保護區生態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