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村晚》在寫景的順序上採用了什麼手法?

炮芯加油衝2000萬粉絲


《村晚》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形象描繪了一幅有著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村晚》全文如下: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首詩在寫景順序上運用了以下四種寫作方法。一是煉字。兩個“滿”字生動地寫出了茂盛而美麗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渾然一體,別有趣味;“浸”字生動地描繪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二是動靜結合。作者先寫靜景後寫動景,由近及遠,景物層次分明,構成一幅幽靜美麗的田園風光圖。三是比擬。“山銜落日”,用比擬手法寫出日落景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四是 借景抒情。借恬靜優美的景色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嚮往,情與景高度統一。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問題:《村晚》在寫景的順序上採用了什麼手法?


前言

對於王維的詩,蘇軾有這樣的評價: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我們欣賞南宋詩人雷震的《村晚》時,不妨也可以當作欣賞一幅優美的鄉村春景之畫: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一、草滿池塘水滿陂

這幅畫的中心是一個人物:牛童。不過詩人在描繪這副畫面的時候,前兩句並沒有人物,而是反映了時令的背景:

草滿池塘水滿陂。

草滿池塘,令人想起謝靈運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只不過在這首詩中,池塘已經長滿了草。

可見時間已經不是初春了。

這句詩中,妙用了兩個“滿”字。池塘中水是滿的,草是茂盛的。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色。

二、山銜落日浸寒漪

第一句的景色是近景,第二句的景物中有了遠景,遠方的落日已經被山擋住了一半。

這副畫面通過“水滿陂”的池塘倒影中反映出來。

前兩句,其實都有池塘,第一句是專寫實景,第二句是實景與倒影。近景中含有遠景。

從落日一詞,又反映出了此時已經是黃昏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個字是“寒”,

寒漪,表示此時還有一點春寒。第一月為孟春,第二月為仲春,第三月為季春。這個時候既然還有一點涼意,大約在孟春與仲春之間吧。

雷震是南宋詩人,或許是南方的初春也有可能。

綜合來說,前兩句點出了時間,春天的黃昏。寫出了景物,池塘、水、草、山、落日。有遠景有近景,有宏大的景物、有細微一點的景物。這是一幅立體而飽滿的背景畫面。

三、牧童歸去橫牛背

交代完了背景,中心人物就出場了。

一個坐在牛背上的牧童。

第二句說明是“山銜落日”的黃昏,自然寫的是牧童“歸去”的樣子。

橫牛背,表示他有任務,放牛。

歸去,天黑了,牧童知道自己的任務就要結束了,最後一項工作,是把牛帶回家。

這個歸去的牧童在做什麼呢?

四、短笛無腔信口吹。

如果欣賞一幅畫的話,可以看到這個坐在牛背上的牧童在吹笛,這是視覺。

但是“無腔信口吹”,僅僅從畫面是看不出來的,這裡的“無腔信口”又寫了聽覺。

三四兩句,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描寫,刻畫了一個活潑、有才、有責任感的牧童形象。

結束語

這首詩四句都是寫景,並沒有特別明顯表達作者有什麼意圖。

一切景語即情語,既然沒有特意的情感抒發,作為讀者只能感受到這種村居生活的悠閒自在。

詩中牛童那種“無腔信口吹”的心態 , 就是詩人自己心態的一種寫照。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一、煉字.兩個“滿”字生動地寫出了茂盛而美麗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渾然一體,別有趣味;“浸”字生動地描繪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二、動靜結合.作者先寫靜景後寫動景,由近及遠,景物層次分明,構成一幅幽靜美麗的田園風光圖.

三、比擬.“山銜落日”,用比擬手法寫出日落景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

四、 借景抒情.借恬靜優美的景色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嚮往,情與景高度統一

村晚 南宋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翻譯:

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裡的水呢,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形象描繪了一幅有著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阿揭生活百態


《村晚》作者 ,南宋詩人雷震。這位作者在歷史上沒有留下響亮的名聲,甚至連他的生卒年、人生經歷都沒有留在史書當中,完全是憑藉一首詩而流傳千古的詩人。沒有更多的作品,沒有其他的名氣,但是缺擊穿千年,留下一首被後人傳頌的詩,一定別有韻味: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譯文: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

作者在寫景順序上採取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反覆順序來描寫日落時分的一個池塘,景色。鏡頭的拉伸,使得整個畫面富有張力。這樣愜意、慢節奏的生活,不僅在陶醉作者,也讓讀者也心嚮往之。


王志毅


1、由遠及近,由近及遠。

2、動靜結合,相互襯托。

3、比擬手法


徐丶玉溪


1.動靜結合,作者先寫靜景後寫動景,景物層次分明,有機結合,完整構成一幅幽靜美麗的田園風光圖;

2.以動襯靜,牧童的短笛襯托出晚村的幽靜;

3.比擬,“銜”用比擬手法寫出日落景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

4.情景交融,詩中情與景高度統一,水乳交融,詩中的每一處景物都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