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故事:老婆的话该不该听

(重温聊斋系列169篇《二商》)

老婆的话到底该不该听?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且来看看这个故事,不知道你能不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话说莒县有个姓商的人家,兄弟二人已经分家,老大富裕,老二贫穷。康熙年间,恰逢灾年,没有收成,商二家里揭不开锅了。这一天,天已过午,商二家没有饭吃,急得商二唉声叹气,无计可施。商二老婆让他去隔壁找哥哥借米,商二摆摆手说:“没用的,要是哥哥有心,早就接济我家了。”

老婆一再催促商二去试一试,商二就让儿子去了。过了一会,儿子果然空手而回。商二老婆问孩子,“你大伯怎么说的?”孩子说:“大伯不敢作声,拿眼睛瞅着大妈。大妈说,既然兄弟已经分家,各人挣的各家吃,谁也顾不了谁。”夫妻俩无奈,只得卖掉旧家具,换点糠粃暂且糊口。


故事:老婆的话该不该听


乡里有三四个地痞,知道商大家里富有,趁着一个月黑风高夜,跳进他家里抢劫。商大夫妇惊醒,急忙敲着盆子大声呼救。可是村人都厌恶商大小气,不肯出来搭救。商大夫妇急了,急忙呼喊商二。商二听见嫂子呼救,想去营救,却被老婆一把拉住,冲墙那边喊道:“兄弟已经分家,各人的灾祸各人受,谁也顾不了谁!”

地痞们捉住商大夫妇,用火炭烙他们的大腿,逼迫他们说出藏银的地方,商大夫妇疼得鬼哭狼嚎。商二不忍心,对老婆说:“他们固然无情无义,可是世上哪有看着兄弟要死了,不出手相救的呢?”于是带着儿子去救哥嫂。

商二父子孔武有力,地痞们忌惮他们,逃走了。商二查看伤口,只见哥嫂的大腿都烤焦了,于是把他俩搀扶到床上躺下,喊来哥嫂家的婢女来伺候,父子二人就回去了。商大夫妻俩虽然受了伤,但是财物没有丢失,商大就对老婆说:“如今财物得以保全,完全仰仗弟弟,不如分一些钱财给他家吧,就当感谢他们出手相救。”商大老婆气愤地说:“你的弟弟要是好的话,我们怎么可能受伤!”商大不再说话。


故事:老婆的话该不该听


过了不久,商二家里陷入绝境,已经想不到一点办法了。商二以为哥哥会出手相帮,可是哥哥那边一直没有动静。商二老婆忍不住,让儿子提着麻袋去商大家借米,只借了一斗小米回来。商二的老婆认为太少,想还给商大家,被商二制止。

转眼又过了两月,商二家里的米吃完了。商二对老婆说:“如今灾荒之年,也没办法谋生,不如把房子卖给哥哥。哥哥要是舍不得我走,就会退回房契,周济我们。万一他接受了房契,也可以得到十多两银子,够我们维持生计了。”

老婆同意了,让儿子拿着房契去找商大。商大对老婆说:“纵然弟弟不仁义,但是好歹我们有手足之情。他要是搬走了,我们就孤立无援了,不如把房契退给他们,拿出粮食帮他们渡过难关。”


故事:老婆的话该不该听


商大的老婆不同意,说道:“不行。他故意说要搬走,就是要挟我们帮他,如果这样,正好中了他的圈套。世上那些没有兄弟的,难道都死了吗?大不了我们把院墙筑高一点,把房屋修牢固一点,足可以自保。不如买了他的房子,随他去哪里,我们正好可以扩建房屋。”

两人商量妥当,让商二画押签字,如数付了银子。商二一家搬到了邻村居住。

那些地痞,听说商二搬走了,又去商大家里抢劫,严刑逼问商大夫妇,得到所有钱财。临走时,他们打开商大家的粮仓,呼喊村里贫穷人家搬粮,不一会就搬运一空。

第二天,商二得到消息,急忙来探望商大。商大已经神志昏迷,说不出话来。看见商二,他只是用手不断地拍打床铺,不一会就死了。

商二愤怒地跑到县衙里告官,可是强盗们已经潜逃了,那些搬运粮食的都是村中贫困者,县令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故事:老婆的话该不该听


商大生子晚,此时儿子才五岁,家里没饭吃了,他就跑到邻村的商二家里,几天不走。赶他走,他就号哭不止,不愿回去。商二的老婆很不高兴,不待见他。商二劝说:“他的父亲不讲情义,与小孩子何干?”于是,在街上买了几个饼子,让侄儿带着,送他回了家。

过了几天,商二又躲着老婆,悄悄背了一斗米送到嫂子家,让他抚养侄儿。这以后,商二经常送些东西,周济商大家里。一直到几年后,商大家卖掉田产,手里的钱足够他家自给自足了,商二才没有再送东西。

这一年,又闹起了灾荒,到处都饿死了人。商二家里吃饭的多,没有多余的口粮照顾商大家,此时侄儿十五岁,还不能自立,商二就让侄儿跟着儿子去卖饼子糊口。

一天晚上,商二梦见商大哭着对他说:“你我本是手足,应该相互帮助,无奈我听了妒妇的谗言,丧失了情义,实在惭愧。弟弟你不计前嫌,照顾我儿,让我羞愧不已。你当初卖给我的房产,还空在那里,你搬过去住。屋后杂草里掩藏着一个地窖,里面有钱,那是我原先偷藏的,没有让强盗知道。你取出来,足够温饱。至于那个长舌妇,就不要管她了。”


故事:老婆的话该不该听


商二醒来,觉得怪异,就跑去和屋主相商,高价租回老房子居住。在屋后的地窖里,果然挖出五百两银子。从此不再挑着担子吆喝了,而是在街上开了一间店铺。

侄儿很聪明,账目上从来没有差错,他也很诚实,但凡账实不相符,哪怕差了一文钱,他也要如实相告。商二很喜欢这个侄儿。有一天,侄儿哭着恳请叔父,拿点粮食周济母亲。商二的老婆不高兴,商二为侄儿的孝心感动,没有理会老婆,每月都给嫂子送去口粮。

慢慢地,商二家富裕起来。后来,商大的老婆死了,商二也年纪大了,就给侄儿说了亲,分了家,平分了一半家产给侄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