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滴滴程維、柳青道歉:滴滴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公司發展的衡量尺度,滴滴能做到嗎?

偶遇酒純糧酒


實事求是地講,程維和柳青的表態,勇氣可嘉,但要真的做到,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這是由滴滴的企業基因和商業模式決定的。



眾所周知,滴滴的程維出自阿里巴巴,相比騰訊,阿里巴巴以強運營著稱,而不擅長產品和服務的打造。而程維的搭檔柳青,是投行出身,擅長資源整合。這樣的企業基因註定了滴滴在產品和服務上難有大的作為。


滴滴轉型困難的第二道門檻是它固有的商業模式。滴滴已經經過多輪融資,目前的盈利壓力可以說是壓力山大。但滴滴流量的變現方式卻極為有限,除了盤剝司機和乘客並沒有其他好的辦法。要盤剝司機勢必要增加司機的數量,要增加司機的數量,勢必要放低司機加入的門檻。司機被抽成勢必有一部分要轉嫁到乘客頭上,司機的低水平勢必造成安全和用戶體驗的下降。因此說滴滴要轉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滴滴要從以增長和利潤為中心轉向以安全和服務為中心,首先要成功上市,使投資人成功解套,減小資本壓力;其次是融到一筆轉型升級的錢;再次是大刀闊斧地進行企業戰略和企業文化調整,重用產品經理型人才;最後是保持一定的戰略定力和戰略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成功轉型。

總之,滴滴轉型絕非易事,但願程維和柳青能夠心想事成。


隔壁老周


不一定。因為像滴滴這種互聯網公司主要是資本推動,要看資本願不願意。

互聯網公司估值最重要衡量指標就是用戶,就是規模和增長,規模和增長來自於競爭對手平臺的轉換,以及新用戶註冊。互聯網公司最終還是要上市甚至希望儘快上市,而用戶又是資本市場最看重的。

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歸根結底也是用戶的競爭,假如滴滴能夠一直一家獨大,那短時間內不以規模和增長為公司發展衡量尺度那可以,因為你老用戶不會流失,新用戶也遲早會用你的平臺。但是假如加入幾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滴滴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用戶流失。

網約車對用戶的衡量指標依然還是用戶數和訂單數,本質上就是規模和增長。像用戶質量這種很重要的指標不太好衡量,比如說這個司機和乘車人的素質等等。

滴滴未來安全肯定會更重視,但要說安全將作為最重要的核心指標,而不是用戶數和訂單數,我看還要拭目以待。

我是上木木說,聚焦互聯網品牌策劃運營、自媒體運營,創立知行合一品牌運營觀,歡迎和我溝通。


上木木說


出租車司機都是花幾十萬買個出租車做生意來養一家餬口的,保險費又高,車子八年報廢,從業資格證,公司定時學習。進入門檻太高,不敢違法犯罪。網約車進入門檻太低,是個車就能從手機下個aPP就能接客。什麼牛鬼蛇神九流三教都能接客做生意營運。平臺從來就不知道和考核的。不出問題才奇怪呢!要是網約車和出租車一樣車改成營運車,有乘客保險,有從業資格證,掛靠公司經營。這樣可以取消了一大批私家車,很多私家車司機是出來打醬油的。包括很多司機是出來獵豔的…


xgp595388


滴滴安全問題確實漏洞百出,但是現在的受害者都是以乘客為中心,實際上司機的安全問題也很嚴重,乘客打滴滴可以用虛擬手機號註冊,註冊以後都不需要乘客實名就可以叫車,而且滴滴司機遇害的人數也不少。只不過去開滴滴的很多都是弱勢群體,出了事情以後也沒有找媒體做文章,另外一方面,如果只是司機被打,大多數也就忍氣吞聲了,因為弱勢群體考慮的東西不一樣,如果鬧大以後滴滴把他賬號封了,他的飯碗可能就丟了。


全景天窗看流星


努力實現吧。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至少不能讓他虧本。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已經監管部門的監管規範的統一。還有就是政府與企業要一起商討解決方案,企業對無網約車營運資格的停止派單。還有就是政府與企業要重新定義順風車,起出的概念是不以盈利為目的、分擔出行成本的一種出行方式。今後需怎麼調整就要看實際行動了。


唔84378266


1301

大連邢強水產有限公司

滴滴應該出一個信號源求救模式!也就是說乘客感覺不妙時發出對周圍滴滴司機的求救,可以設置求救人數,當然這錢由乘客按滴滴價格出。只要乘客發出求救會對周圍滴滴司機發出報警信號 並報出車牌號移動源,同時啟動語音通話(乘客這方聽不到,讓求援司機按機行動)。如果啟動報警平安到達,其他求援滴滴司機按滴滴價格由乘客出。如果真發生危險 危險中的所有損失由滴滴本公司承擔,再就是滴滴公司應該做成廉價的交通工具,真正的為老百姓謀福利,我有時候算過,打滴滴比打出租車都貴,還有時再付款的時候,你和司機對比一下,打比方七元的車費,到司機手裡按七元計算,可你按結算的時候直接就蹦到九元多,這中間的差價應該是滴滴公司貪了,個人覺得,希望更多的網約車出現,那樣我們老百姓也不用花更多錢坐車,網約車車主也能多賺點,不要讓滴滴一家獨大,壟斷永遠是錯誤的根本!!!!


海鮮我瞭解


這話說的,不再以成長速度和規模來衡量?現在滴滴什麼規模?已經達到了增長和速度的極限,這時候說不以這些為衡量標準,把一個本來已經沒有意義的指標來放棄。這話說的有意義嗎?想順理成章的既可以擺脫輿論的壓力,又可以為企業轉型做鋪墊,製造新的炒作空間,進行上市?這算盤也太完美了吧?把大家當孩子刷啊?真是嗜血本質,道個歉都為自己下一步佈局,這樣的道歉有誠意嗎?


梅特米亞


不可否認滴滴打車確實為我們的出行帶來了眾多的便利,但是相關的安全措施沒有及時很上,導致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近期兩起命案更是將其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希望提供相應完備安全措施,才能再次上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