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能否從你讀過的詩作中說出你還記得的一句呢?是什麼呢?

騎士悠然行


腹有詩書氣自華!年輕的時候愛情最美,讀的是徐志摩的那些在夢裡親吻你一千次,或者山河歲月空惆悵,又或者問世間情為何物,慢慢的想幹一番事業出來,又喜歡我自橫刀向天笑,又或者生當為人傑。歷經滄桑,天下書為貴是千古不變的道理。讀書,會讓一個人多一些幸福感。


那酒那歌那故事


我讀過的詩作中,我還記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詩,我對這句詩印象極為深刻。

這句詩出自宋皇帝趙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表示的意思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考取功名後,才能得到財富和美女。

這句詩一般是大人用來鼓勵小孩讀書的,特別是勸不喜歡讀書的男孩子讀書,用黃金和美女來吸引孩子發奮讀書。

而我家則相反。這句話我是用來說服父母為我買書的。

從小喜歡看書,以書為友。在我10歲左右的時候,我就通讀了中國四大名著好幾遍。

因為喜歡看書,當家裡的書看完了後,就需要買書。小時候家裡很窮,一家八口,我奶奶、我父母,加上5個小孩,我父母上班要養8個人,對我父母來講,衣食住行能顧住就不錯了,哪有閒錢買書呢?

為了讓我父母擠出錢來買書,我就總在我父母面前唸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詩。這句詩內容簡單明瞭,通俗易懂,我父親雖然只有小學文化,還是聽得懂的。被我念叨煩了,就會三不之地給我錢讓我自己去買書看。久而久之,竟然攢了不少書。

後來,我長大上班了,在國企一直從事的是政工工作,一天到晚與文字打交道。我父親還比較自豪地經常在家裡自誇地說:當初幸虧我有遠見,給小丫頭(家中子女我最小)買了不少書,把她培養成了文化人。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我善良、慈愛,過世多年的父母,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鄭板橋有一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可我要說:如果沒有書看,要肉和竹又有什麼用呢?


友我無憂


呵呵,我能記住的並且很喜歡的詩有不少呢,容我羅列一下:

王勃的《滕王閣序》裡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我最喜歡的寫景的詩句。

辛棄疾的《賀新郎》詞作裡的,但是對仗工整,“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是辛大才子晚年的得意之作,莫名的喜歡,當初第一眼看到就喜歡,並且記住了。所以喜歡才是最好的老師。


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其實這首詩每一句我都喜歡。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裡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曹操的《步出夏門行.觀滄海》裡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多麼大氣磅礴,詩人的胸襟一覽無餘。

歷史上的名家名詩太多太多,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要用一生慢慢讀,慢慢品。


大水荷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回答這個問題,可頭疼了,記住的詩句太多了,一時竟不知道用哪一句作答,最先想起的是《關雎》,就用這句了。

為什麼會對這句印象深刻呢?

首先,這句詩是詩經第一篇名句

說到《詩經》,大家都不陌生了,它是中國最早的文學典籍。而《國風·周南·關雎》是詩經第一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關雎》的第一句,可以說,一翻開中國詩歌文學史,最早進入人們眼簾的就是這句了。

其次,該詩句很接地氣

都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從古至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詩經很多表現得是男歡女愛的人性內容,包括“蒹葭”、“采葛”、“木瓜”等等。這句詩寫的就是很單純的“君子”追求“淑女”的想法,而所表現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堪稱典範。比起後世情感的內斂委婉,詩經表現得情感可以說很直接了,也是很符合大眾的心理。

再者,整首詩的藝術很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用的是“興”的手法,是最早流行也是至今使用的“賦比興”傳統表現手法之一,以雎鳥相向合鳴,,興起君子淑女琴瑟和鳴的聯想,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作為第一句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然容易讓人深刻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當時是我喜歡。

熟讀詩書的我,很喜歡這句詩,上面的分析,當然也是因為喜歡才會去深入探討,所以一切是在喜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當然我喜歡的詩句很多,詩友們可以交流切磋呀。


織夢紀


喜歡秋天的涼意

一出門

就被秋風

撞個滿懷


好像最喜歡秋天微涼的天氣,穿著襯衣和半身裙起個大早聽鳥叫,伴著秋風去上班,滋滋滋,愜意愜意!



Yummy小茉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啟蒙時讀的第一首詩就是這首《憫農》,是在很多人都被要求憶苦思甜的時候會背的,也是飯桌上總被家長拎出來說教的。

如果有一天記性不好了,其他的都忘了,可能這首詩還記得,那是印在腦子裡,融化在血液中的,實踐在行動上的一首詩啊!


纖尋歷史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初中學的,情竇初開,有點那個意思了。所以記得很清楚

還有那就,停車坐愛楓林晚。大家都懂。。。


人形挖掘機


記得的實在是太多了,就說其中一句吧: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記得的原因是年歲漸長,頓覺世事滄桑,物是人非。正可謂“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也可謂“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沉默的張三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舒婷《致橡樹》


01/

舒婷的《致橡樹》是我很熟悉的一首詩,雖然我背不下來一整首詩,但是這一句是從初中第一次讀到時,就深深牢記在心裡的。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有很多年的時間裡,我一直覺得這兩句詩寫的很好,意境很美,思想很美。我與你,木棉與橡樹,彼此之間自成方圓。我站在你的身邊,就是木棉站在橡樹身邊,支撐著你,守護著你。

我覺得那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彼此互相攜手,互相共進。不由得會想起結婚誓詞:“無論貧窮或富有,無論健康或疾病,都愛她護她,不離不棄。”

愛情最好的樣子,就是相愛,且是勢均力敵的相愛。兩個人在一起,會為了對方去奮鬥,去爭取,去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02/

木棉和橡樹的“愛”很美好,受到了眾多人的追捧。可事實是怎麼樣的呢?

去年11月份,學院詩歌節請來了舒婷。小小的報告廳,滿是慕名而來的舒婷的讀者,而在那時,我才從舒婷的講述裡知道,樹的愛情,其實是一個悲劇,只不過她讓他們變得唯美了。

木棉生於南方,花開紅火,秋雨時葉落歸根;而橡樹大多生於北方,是神秘的象徵,有堅強樂觀的寓意。一南一北,雖都是枝繁葉茂、生命力極強的物種,卻終究無法站到一起。

木棉與橡樹的美好意境,《致橡樹》的備受讚頌的思想,其實不過是一出愛情悲劇。

舒婷說,正是他們站不到一起,所以她用詩句,圓了他們一個夢。她把他們拉到一起,不過是想借此來表達,真正的愛情,哪怕隔山海,亦要跨過山與海,也要和你在一起。


我讀過的詩不少,但是卻最愛這兩句,在未得知這個“愛情悲劇”時,我愛詩句中傳達的堅守信念,而得知背後的故事後,我更愛這種悲劇性的守候。

而當私下舒婷老師對我說起自己一些生活現狀,說起她的在北京讀書的兒子,說她在鼓浪嶼的生活小事時,我更能理解,一個有愛情守護的女人,可以活成這般詩意模樣。

就這樣,這兩句詩就更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了。


世間男女,為情所累,情不知所起,卻偏偏一往而深。

願你能在一地雞毛的歲月裡,有一個溫柔相守的人。

以上。

我是當歸姑娘。謝謝閱讀。


當歸的閱讀地圖


但若要說能夠讓人脫口而出的,就要數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了。詩云:“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為什麼這首詩讓人印象深刻呢?

01 氣象雄渾

前兩句,寫登樓所見。遠處的太陽已經西沉,冉冉沒入群山之後;樓下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遠去天邊入海。短短十個字,畫面感極強,有山有水,有動有靜,有近景,有遠景,有眼前景,有意中景,有廣度,有深度。

這十個字,真有“筆參造化,筆轉乾坤”之感,有“咫尺千里,千里咫尺”之勢,景象壯闊而遼遠,氣象雄渾而高古。尤其是寫落日,用了“白日”二字, 不但沒有衰暮之感,也沒有淒涼之意,反而寫得壯麗輝煌,高遠遼闊,噴薄出無窮的生命力。

02 哲思雋永

後兩句,寫登樓所感。這兩句即景生情,即景生理,卻別翻新意,出人意表,但並不覺得突兀,反而承接自然,銜接連貫,讀起來十分順暢。最後一個“樓”字,也起到了點題的作用。

“更上一層樓”,本來寫的是登樓的過程,卻寫出了想要看得遠、就要站得高的哲理,寫出了積極進取的有為精神,寫出了高瞻遠矚的廣闊胸襟,含義深遠,耐人尋味。

03 獨步千古

這首詩五言四句,總共二十個字。而且,這二十個字,沒有用生僻的字詞,每句詩都明白如話,但盛唐氣象卻撲面而來,讓人神往。正因為如此,才顯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和不凡的才情。

沈括《夢溪筆談》有云:“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但唯有王之渙的詩作獨步千古,難以超越。傳誦至今,仍然讓人胸襟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