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能否从你读过的诗作中说出你还记得的一句呢?是什么呢?

骑士悠然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年轻的时候爱情最美,读的是徐志摩的那些在梦里亲吻你一千次,或者山河岁月空惆怅,又或者问世间情为何物,慢慢的想干一番事业出来,又喜欢我自横刀向天笑,又或者生当为人杰。历经沧桑,天下书为贵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读书,会让一个人多一些幸福感。


那酒那歌那故事


我读过的诗作中,我还记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诗,我对这句诗印象极为深刻。

这句诗出自宋皇帝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表示的意思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

这句诗一般是大人用来鼓励小孩读书的,特别是劝不喜欢读书的男孩子读书,用黄金和美女来吸引孩子发奋读书。

而我家则相反。这句话我是用来说服父母为我买书的。

从小喜欢看书,以书为友。在我10岁左右的时候,我就通读了中国四大名著好几遍。

因为喜欢看书,当家里的书看完了后,就需要买书。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家八口,我奶奶、我父母,加上5个小孩,我父母上班要养8个人,对我父母来讲,衣食住行能顾住就不错了,哪有闲钱买书呢?

为了让我父母挤出钱来买书,我就总在我父母面前念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诗。这句诗内容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我父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还是听得懂的。被我念叨烦了,就会三不之地给我钱让我自己去买书看。久而久之,竟然攒了不少书。

后来,我长大上班了,在国企一直从事的是政工工作,一天到晚与文字打交道。我父亲还比较自豪地经常在家里自夸地说:当初幸亏我有远见,给小丫头(家中子女我最小)买了不少书,把她培养成了文化人。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我善良、慈爱,过世多年的父母,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郑板桥有一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可我要说:如果没有书看,要肉和竹又有什么用呢?


友我无忧


呵呵,我能记住的并且很喜欢的诗有不少呢,容我罗列一下:

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我最喜欢的写景的诗句。

辛弃疾的《贺新郎》词作里的,但是对仗工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辛大才子晚年的得意之作,莫名的喜欢,当初第一眼看到就喜欢,并且记住了。所以喜欢才是最好的老师。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实这首诗每一句我都喜欢。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里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多么大气磅礴,诗人的胸襟一览无余。

历史上的名家名诗太多太多,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用一生慢慢读,慢慢品。


大水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回答这个问题,可头疼了,记住的诗句太多了,一时竟不知道用哪一句作答,最先想起的是《关雎》,就用这句了。

为什么会对这句印象深刻呢?

首先,这句诗是诗经第一篇名句

说到《诗经》,大家都不陌生了,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典籍。而《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关雎》的第一句,可以说,一翻开中国诗歌文学史,最早进入人们眼帘的就是这句了。

其次,该诗句很接地气

都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古至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经很多表现得是男欢女爱的人性内容,包括“蒹葭”、“采葛”、“木瓜”等等。这句诗写的就是很单纯的“君子”追求“淑女”的想法,而所表现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堪称典范。比起后世情感的内敛委婉,诗经表现得情感可以说很直接了,也是很符合大众的心理。

再者,整首诗的艺术很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的是“兴”的手法,是最早流行也是至今使用的“赋比兴”传统表现手法之一,以雎鸟相向合鸣,,兴起君子淑女琴瑟和鸣的联想,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作为第一句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然容易让人深刻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当时是我喜欢。

熟读诗书的我,很喜欢这句诗,上面的分析,当然也是因为喜欢才会去深入探讨,所以一切是在喜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当然我喜欢的诗句很多,诗友们可以交流切磋呀。


织梦纪


喜欢秋天的凉意

一出门

就被秋风

撞个满怀


好像最喜欢秋天微凉的天气,穿着衬衣和半身裙起个大早听鸟叫,伴着秋风去上班,滋滋滋,惬意惬意!



Yummy小茉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启蒙时读的第一首诗就是这首《悯农》,是在很多人都被要求忆苦思甜的时候会背的,也是饭桌上总被家长拎出来说教的。

如果有一天记性不好了,其他的都忘了,可能这首诗还记得,那是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的,实践在行动上的一首诗啊!


纤寻历史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初中学的,情窦初开,有点那个意思了。所以记得很清楚

还有那就,停车坐爱枫林晚。大家都懂。。。


人形挖掘机


记得的实在是太多了,就说其中一句吧: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记得的原因是年岁渐长,顿觉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正可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可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沉默的张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舒婷《致橡树》


01/

舒婷的《致橡树》是我很熟悉的一首诗,虽然我背不下来一整首诗,但是这一句是从初中第一次读到时,就深深牢记在心里的。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有很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觉得这两句诗写的很好,意境很美,思想很美。我与你,木棉与橡树,彼此之间自成方圆。我站在你的身边,就是木棉站在橡树身边,支撑着你,守护着你。

我觉得那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彼此互相携手,互相共进。不由得会想起结婚誓词:“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都爱她护她,不离不弃。”

爱情最好的样子,就是相爱,且是势均力敌的相爱。两个人在一起,会为了对方去奋斗,去争取,去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02/

木棉和橡树的“爱”很美好,受到了众多人的追捧。可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去年11月份,学院诗歌节请来了舒婷。小小的报告厅,满是慕名而来的舒婷的读者,而在那时,我才从舒婷的讲述里知道,树的爱情,其实是一个悲剧,只不过她让他们变得唯美了。

木棉生于南方,花开红火,秋雨时叶落归根;而橡树大多生于北方,是神秘的象征,有坚强乐观的寓意。一南一北,虽都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极强的物种,却终究无法站到一起。

木棉与橡树的美好意境,《致橡树》的备受赞颂的思想,其实不过是一出爱情悲剧。

舒婷说,正是他们站不到一起,所以她用诗句,圆了他们一个梦。她把他们拉到一起,不过是想借此来表达,真正的爱情,哪怕隔山海,亦要跨过山与海,也要和你在一起。


我读过的诗不少,但是却最爱这两句,在未得知这个“爱情悲剧”时,我爱诗句中传达的坚守信念,而得知背后的故事后,我更爱这种悲剧性的守候。

而当私下舒婷老师对我说起自己一些生活现状,说起她的在北京读书的儿子,说她在鼓浪屿的生活小事时,我更能理解,一个有爱情守护的女人,可以活成这般诗意模样。

就这样,这两句诗就更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世间男女,为情所累,情不知所起,却偏偏一往而深。

愿你能在一地鸡毛的岁月里,有一个温柔相守的人。

以上。

我是当归姑娘。谢谢阅读。


当归的阅读地图


但若要说能够让人脱口而出的,就要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了。诗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为什么这首诗让人印象深刻呢?

01 气象雄浑

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远处的太阳已经西沉,冉冉没入群山之后;楼下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远去天边入海。短短十个字,画面感极强,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有近景,有远景,有眼前景,有意中景,有广度,有深度。

这十个字,真有“笔参造化,笔转乾坤”之感,有“咫尺千里,千里咫尺”之势,景象壮阔而辽远,气象雄浑而高古。尤其是写落日,用了“白日”二字, 不但没有衰暮之感,也没有凄凉之意,反而写得壮丽辉煌,高远辽阔,喷薄出无穷的生命力。

02 哲思隽永

后两句,写登楼所感。这两句即景生情,即景生理,却别翻新意,出人意表,但并不觉得突兀,反而承接自然,衔接连贯,读起来十分顺畅。最后一个“楼”字,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更上一层楼”,本来写的是登楼的过程,却写出了想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的哲理,写出了积极进取的有为精神,写出了高瞻远瞩的广阔胸襟,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03 独步千古

这首诗五言四句,总共二十个字。而且,这二十个字,没有用生僻的字词,每句诗都明白如话,但盛唐气象却扑面而来,让人神往。正因为如此,才显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和不凡的才情。

沈括《梦溪笔谈》有云:“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但唯有王之涣的诗作独步千古,难以超越。传诵至今,仍然让人胸襟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