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共享農莊、家庭農場是以旅遊做引導的家庭農場創新模式,以當地特色農業資源做基礎,讓都市人群參與、體驗鄉村生活,用安全又健康的農產品加強體驗消費的滿足感,將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相結合而實現經濟效益,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共享農莊、家庭農場有以單個家庭為主經營的,也有形成區域化的農莊、農場,無論是單個的家庭農場還是區域化農莊農場都可分為:生產基地型、設施園藝型、農業景觀型、農業體驗型、主題創意型、休憩休閒型、養生基地型等類型。不管是任何一種類型的農莊、農場,其營銷模式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賣生態環境,將家庭休閒農場的大門向大眾打開收取門票;二是賣鄉村生活,邀請消費者共享農家生活樂趣;三是賣農業生產,當消費者要離開時,再購買些家庭休閒農場的農產品。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有的人認為貧瘠的地方不適合做農業,但是越是貧瘠的地方,其地租越低,如果用對方法,是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的。但是,家庭農場、共享農莊的經營絕非易事,無論採取哪種營銷模式,或者經營哪個種類,都需要從地形、氣候、水、土壤、植物、動物、建築等要素出發,進行規劃設計!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一、共享農莊、農場的規劃、設計需要結合農場、農莊的硬件設施,結合當地的地形、水體、植物,科學合理、因地制宜的佈局。總的來說,要在田園景觀基質上,進行園林植物景觀建設以豐富景觀層次和季相變化,力求終年常綠、季相變化,爭取達到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長春之景的境界。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1、地形上,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的情況下,充分挖掘原有地形優勢,也可以通過曲折的道路、合理放置的果樹林、苗圃地來形成空間上的開合,做到土方的平衡。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2、水域資源上,利用農莊、農場周邊的水域資源,若農莊、農場中有天然的且面積較大的湖泊資源,可以開展水上活動項目;若只是點狀水體,也可以利用傳統的灌溉工具,設置具有農業文化特色的景觀小品,如灌溉用的水車等,增加農場的文化氛圍;若是有天然的河流、小溪等,還可以開展賞景垂釣等各類水上活動。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3、植物佈置上,農莊、農場的植物主要包括綠化植物和經濟作物。農莊、農場的經濟作物是指用於觀光、採摘、體驗等功能而種植的各類經濟林果、花卉、蔬菜等。綠化植物則是要與整個農莊、農場的規劃、設計風格相協調,對園區植物風格進行綜合把控,注重適地適樹,強調植物的多樣性與穩定性。同時,當然還要考慮到作物本身的觀賞性,季節的交替和農作物的輪作等因素,避免出現土地閒置的現象。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二、農莊、農場應注重鄉村景觀和生態空間的設計。鄉村景觀是區別於其它旅遊景觀,是由農業為主的生產景觀、粗放的大地景觀、鄉村特有的田園文化景觀和田園生活景觀所構成的複合景觀。因此,在設計時要以鄉村景觀的內在特點和農場、農莊的功能為定位,尊重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運用景觀生態規劃和生態空間的方法,將農業、旅遊、文化等諸多元素有機結合,集實用性、體驗性、景觀性、美觀性、生態循環性、美物性、地域性、場合性、時代性、原風景性、鄉土性為一體,給遊客一個舒適的環境。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三、當然農莊、農場的經營還需從市場營銷、業務管理、職能監督、後勤保障等方面共同努力。注重資源整合、軟性產品的開發,在高度、深度和細節上進行包裝和策劃,實現輕資產、重資本的運營。除此之外,農莊、農場經營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1、選擇項目前必須進行詳細的市場調研和考察,同時,必須具有一定的技術性,且該項目能夠持續盈利。

2、對引進的項目必須進行風險評估,主要從資金投入、產業規劃、政策補貼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也可以選擇對農村政策瞭解的專業人士一同進行評估,保證評估結果的客觀、真實性。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3、農莊、農場的管理模式必須注重並引入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思維方式,也可以找職業經理人對農莊、農場進行管理,保證整個農莊、農場的運營有規可循。

4、農莊、農場的經營者或者所有者的思想格局要大,注重農莊、農場的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以公司化的管理、經營模式和要求以及商人的逐利理念來經營農莊、農場。

2018共享農莊、家庭農場的實踐經驗大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