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回民街現在已然是全國聞名,不但成為西安的旅遊名片,更是陝西美食的大本營,除了美食,這街上更多的是風情,若是在假日人多的時候來,沒空仔細慢慢品,還真容易錯失很多有趣的發現。

回民街的“歪果仁”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回民街除了吃的,就是人多,老外常來常往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早幾年常見黑紅膚色的非洲人,笑起來最容易招人回頭,一口白牙,像花兒的一樣的綻放在臉上。他們看到陝西風情古韻的彩繪泥塑,皮影或者兵馬俑和小吃美食,像孩子看到新奇的玩具一樣,臉上的歡喜之情,很容易感染到當地人,即便是不買,也一定要“咔咔”拍幾張照片跟小兵俑合幾張影才行。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西方人的外向極容易感染到內斂的陝西人,那些紗巾包頭的回民女店主,在被老外們熱情的要求合影時,也願意放下矜持,欣喜配合。大概在老外眼裡,琳琅滿目的小吃一條街是中國風情;皮影,仿古青銅器,磁器是中國風情;戴白帽圍紗巾的回民店主也是中國風情,他們都是美麗而又極具特色的東方文化。來了,便要多拍些照回去留念。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回民街的樹與鳥

回民街街巷兩旁最多的樹就是國槐了,不算筆直,任性的歪著,卻蒼勁有力。樹齡也都有些年頭了,看著回民街迎來送往,繽紛熙攘,一年比一年堅挺。一棵古槐需要幾人合抱,樹身配有銘牌,記錄這樹的生辰名稱。每年四、五月春生季節,一棵樹的綠蔭就能遮蓋住街巷,如果對面剛好也有一棵,兩樹交錯,幾乎就能遮天蔽日。到了夏天,那才叫真正的綠樹成蔭,陽光從樹縫間灑下來,斑斑點點的映在青石路上,不少店家就把桌子擺在路邊,遊客坐在樹下閒聊,品嚐美食,啜飲言歡,那才叫適閒愜意呢。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有樹自然有鳥,不然,綠樹成蔭也少了些生機。回民街的鳥,除了藏在高枝上,不得常見的野生之外,更多就是店主閒情逸致,養來逗趣兒的,竹製的鳥籠,高掛在兩棵槐樹之間的繩索上,大概是怕掛太低,遊客驚擾了它們,容易害怕。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籠裡什麼品種都有,有常見的畫眉,金絲雀和百靈鳥,也有一般人不認識的鳥類,顏色豔麗,機靈小巧,上下跳躍,叫聲清揚靈動,只是在這熙攘熱鬧的環境中,顯得聲音細小,若等到人少清靜的時候再來,那聲音聽著才婉轉悅耳。一排排家養的雀兒,叫聲此起彼伏,配上古槐綠樹遮天,倒有幾分置身自然環境的風雅。

回民街的古宅大院

回民街有一條順口溜:高家的牆,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指的就是這街上曾經顯赫的幾戶名門望族。清代這條街就正對著陝西巡撫衙門,這才稱做北院門。那個時代就是西安城的中心地帶了,由於位置不同凡響,又緊臨官府,這裡聚集了不少聲名顯赫的大戶人家。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現在北院門街中央的200號就是高府宅邸了。正門上方懸掛“榜眼及第”的匾額,這是同治年間的榜眼高嶽崧故居。可惜高先生英年早逝,幸虧兒子又中了舉人,才使高家一直聲望不斷。高府院牆高而且厚重,聽說,當年是用了糯米拌石灰,黏土和細砂蓋成,牆體結構異常堅固,明清建築風格突出,成為現今保存完好的古宅府邸,是古建存留的文化遺產。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現在再去高家大院,不但可以參觀官府故居的建築結構和風格,還可以欣賞華陰老腔,陝西皮影戲,古箏表演等。高府現在還開辦了一個古典服飾博物館,想想倒也十分有趣,這條街上,吃,穿 ,住,娛樂,傳統延續至今的文化底蘊都齊了,來去匆匆的人們,若僅把這回民街當成美食街區就有點兒可惜了。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馬家院子也是同樣的深宅大戶,臨街房都用水磨磚一砌到頂,房舍裝修陳設華麗,頗有官宦世家的氣魄。故有“馬家的房”一說。 這座存留至今300多年的古宅大院,也曾走出過不少名人。馬子健,清光緒十八年考取文學士,參加了辛亥革命,與近代書法家于右任是同學,新中國成立後,任陝西省人民法院副院長、陝西省人民政府委員。

馬平甫,著名回族紳士。先後任國民軍騎二師軍法處長,駐陝總司令部參議。馬平甫先生與人合資舉辦實業,為陝西出口貿易和民族經濟做出了貢獻。馬家大院始建於明末清初,房屋結構還算完整,只是保存修葺不如高家大院完好。早在2002年經歷過一次修繕,儘管如此,十幾年風雨之後,也還是少了些昔日的輝煌。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米家老宅在街的南段,臨近鼓樓,早年以古董生意發家,開了許多商號,日進斗金,這才有了“米家的金子拿斗量”的說法。

鬧中取靜大清真寺

回民街商賈穆斯林居多,除了當地官府民居之外,有回民的地方自然少不了清真寺。回民街的清真大寺藏在化覺巷深處,雖然距離熱鬧街區並不遠,但是遊客路不熟的話,想找到也是要費一點周折的。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始建於唐玄宗天寶元年,距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與一般清真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的建築形態更具中國傳統建築風格,是迄今為止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國式清真寺之一。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清真大寺是穆斯林舉行禮拜、宗教功課及其它各種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亦稱禮拜寺。回族人信奉伊斯蘭教,“真主”是他們的唯一信仰。依照《古蘭經》規定,凡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都必須遵照《古蘭經》和《聖訓》行事,還要按規定完成五項功課:念、禮、齋、課、朝。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同一片天空下的現代與傳統

回民街的來歷也言傳已久,從漢唐開始,國外的使節和來長安做生意的商家們就聚居在這裡,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回民,各國各地八方來客,不斷在這裡繁衍生息,現在的坊上人大都是這些古老移民的後裔。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今天的西安鼓樓西大街,繁華現代,繽紛時尚。回民街卻依然還保留著低矮的民居老房,如同蜘蛛網一樣的電線,四通八達縱橫交錯,雀兒在電線與古槐之間歡叫,地上的青石板明明歷經風雨,卻又磨礪如新。這裡的原著民操著一口地道的關中話,空氣裡散發著陝西人生愣硬噌的氣質,和各種小吃的混合味道,吸引著大批遊客。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目光所及之處,除了美食和人以外,更多是老建築裡遺留的復古風,和那濃得化不開的市井氣息,對比鼓樓之外的都市化大西安,僅幾十米之遙,卻像是同一片天空下的兩個地方。

舊地重遊,告訴你一個外地人不瞭解的回民街

逛回民街品美食固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回民街的街巷風情,建築、民俗傳統都十分有意思。回民街傳承的不僅是美食,還有民族文化,建築特色,市井人文,美食是通過味蕾傳遞,最易流通的陝西特色之一,更多的民俗風土人情,還待有心的眼睛去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