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回民街现在已然是全国闻名,不但成为西安的旅游名片,更是陕西美食的大本营,除了美食,这街上更多的是风情,若是在假日人多的时候来,没空仔细慢慢品,还真容易错失很多有趣的发现。

回民街的“歪果仁”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回民街除了吃的,就是人多,老外常来常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几年常见黑红肤色的非洲人,笑起来最容易招人回头,一口白牙,像花儿的一样的绽放在脸上。他们看到陕西风情古韵的彩绘泥塑,皮影或者兵马俑和小吃美食,像孩子看到新奇的玩具一样,脸上的欢喜之情,很容易感染到当地人,即便是不买,也一定要“咔咔”拍几张照片跟小兵俑合几张影才行。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西方人的外向极容易感染到内敛的陕西人,那些纱巾包头的回民女店主,在被老外们热情的要求合影时,也愿意放下矜持,欣喜配合。大概在老外眼里,琳琅满目的小吃一条街是中国风情;皮影,仿古青铜器,磁器是中国风情;戴白帽围纱巾的回民店主也是中国风情,他们都是美丽而又极具特色的东方文化。来了,便要多拍些照回去留念。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回民街的树与鸟

回民街街巷两旁最多的树就是国槐了,不算笔直,任性的歪着,却苍劲有力。树龄也都有些年头了,看着回民街迎来送往,缤纷熙攘,一年比一年坚挺。一棵古槐需要几人合抱,树身配有铭牌,记录这树的生辰名称。每年四、五月春生季节,一棵树的绿荫就能遮盖住街巷,如果对面刚好也有一棵,两树交错,几乎就能遮天蔽日。到了夏天,那才叫真正的绿树成荫,阳光从树缝间洒下来,斑斑点点的映在青石路上,不少店家就把桌子摆在路边,游客坐在树下闲聊,品尝美食,啜饮言欢,那才叫适闲惬意呢。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有树自然有鸟,不然,绿树成荫也少了些生机。回民街的鸟,除了藏在高枝上,不得常见的野生之外,更多就是店主闲情逸致,养来逗趣儿的,竹制的鸟笼,高挂在两棵槐树之间的绳索上,大概是怕挂太低,游客惊扰了它们,容易害怕。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笼里什么品种都有,有常见的画眉,金丝雀和百灵鸟,也有一般人不认识的鸟类,颜色艳丽,机灵小巧,上下跳跃,叫声清扬灵动,只是在这熙攘热闹的环境中,显得声音细小,若等到人少清静的时候再来,那声音听着才婉转悦耳。一排排家养的雀儿,叫声此起彼伏,配上古槐绿树遮天,倒有几分置身自然环境的风雅。

回民街的古宅大院

回民街有一条顺口溜:高家的墙,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指的就是这街上曾经显赫的几户名门望族。清代这条街就正对着陕西巡抚衙门,这才称做北院门。那个时代就是西安城的中心地带了,由于位置不同凡响,又紧临官府,这里聚集了不少声名显赫的大户人家。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现在北院门街中央的200号就是高府宅邸了。正门上方悬挂“榜眼及第”的匾额,这是同治年间的榜眼高岳崧故居。可惜高先生英年早逝,幸亏儿子又中了举人,才使高家一直声望不断。高府院墙高而且厚重,听说,当年是用了糯米拌石灰,黏土和细砂盖成,墙体结构异常坚固,明清建筑风格突出,成为现今保存完好的古宅府邸,是古建存留的文化遗产。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现在再去高家大院,不但可以参观官府故居的建筑结构和风格,还可以欣赏华阴老腔,陕西皮影戏,古筝表演等。高府现在还开办了一个古典服饰博物馆,想想倒也十分有趣,这条街上,吃,穿 ,住,娱乐,传统延续至今的文化底蕴都齐了,来去匆匆的人们,若仅把这回民街当成美食街区就有点儿可惜了。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马家院子也是同样的深宅大户,临街房都用水磨砖一砌到顶,房舍装修陈设华丽,颇有官宦世家的气魄。故有“马家的房”一说。 这座存留至今300多年的古宅大院,也曾走出过不少名人。马子健,清光绪十八年考取文学士,参加了辛亥革命,与近代书法家于右任是同学,新中国成立后,任陕西省人民法院副院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

马平甫,著名回族绅士。先后任国民军骑二师军法处长,驻陕总司令部参议。马平甫先生与人合资举办实业,为陕西出口贸易和民族经济做出了贡献。马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房屋结构还算完整,只是保存修葺不如高家大院完好。早在2002年经历过一次修缮,尽管如此,十几年风雨之后,也还是少了些昔日的辉煌。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米家老宅在街的南段,临近鼓楼,早年以古董生意发家,开了许多商号,日进斗金,这才有了“米家的金子拿斗量”的说法。

闹中取静大清真寺

回民街商贾穆斯林居多,除了当地官府民居之外,有回民的地方自然少不了清真寺。回民街的清真大寺藏在化觉巷深处,虽然距离热闹街区并不远,但是游客路不熟的话,想找到也是要费一点周折的。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与一般清真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建筑形态更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迄今为止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清真大寺是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及其它各种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真主”是他们的唯一信仰。依照《古兰经》规定,凡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都必须遵照《古兰经》和《圣训》行事,还要按规定完成五项功课:念、礼、斋、课、朝。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同一片天空下的现代与传统

回民街的来历也言传已久,从汉唐开始,国外的使节和来长安做生意的商家们就聚居在这里,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回民,各国各地八方来客,不断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在的坊上人大都是这些古老移民的后裔。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今天的西安鼓楼西大街,繁华现代,缤纷时尚。回民街却依然还保留着低矮的民居老房,如同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四通八达纵横交错,雀儿在电线与古槐之间欢叫,地上的青石板明明历经风雨,却又磨砺如新。这里的原著民操着一口地道的关中话,空气里散发着陕西人生愣硬噌的气质,和各种小吃的混合味道,吸引着大批游客。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目光所及之处,除了美食和人以外,更多是老建筑里遗留的复古风,和那浓得化不开的市井气息,对比鼓楼之外的都市化大西安,仅几十米之遥,却像是同一片天空下的两个地方。

旧地重游,告诉你一个外地人不了解的回民街

逛回民街品美食固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回民街的街巷风情,建筑、民俗传统都十分有意思。回民街传承的不仅是美食,还有民族文化,建筑特色,市井人文,美食是通过味蕾传递,最易流通的陕西特色之一,更多的民俗风土人情,还待有心的眼睛去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