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千年古县——襄城县

一幢幢青砖黛瓦、红柱前檐、硬山挑脊、鸟兽饰沿的古建筑经过整修彰显着明清时期的古韵;用当地特有的首山红石铺筑的石板路古色古香;茶肆、酒楼里,穿着古代服饰的“店小儿”在手脚麻利地招待着客人;一个个仿古店铺里,货架上的现代用品与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摆放在一起;古居院落、大红灯笼,令人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享受着市井繁华……

千年古县——襄城县

襄城县明清古街,既是一个能让时光倒流的地方,又是一个能让人静静发呆的地方。它积淀了襄城这个城市的古老记忆,见证了她当年“南通荆襄,北达京洛”繁华。

已在这条大街上居住了半个多世纪,今年74岁高龄的李安平老人说,明清古街又叫南北大街,是襄城古城的中轴线,全长2.5公里多,也就是老襄城人常说的“五里长街”。

历史上,她经历了数千年的岁月沧桑,在明清时期尤为繁华。目前,街道两侧仍保留有大量的清代商业建筑遗存,是襄城县乃至许昌市保存最完好的古街之一。

2016年5月,襄城县启动了明清古街修复改造工程。为“修旧如旧”,古街修复改造领导小组专门组建了工程建设组、文化挖掘组、规划设计组和综合后勤组4个小组,通过修整沿街楼房、改造建设城楼等手段,再现历史风貌,建设人文景观,完善城市功能。

整条街道突出文化元素,以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为主,打造了一条集当地特产、古玩字画、风味小吃、主题餐厅、创意零售、特色服饰为一体的吃喝、购物、游乐型古街,受到了当地居民和许多外地游客的广泛关注和称赞,现正日益成为当地一张独特的历史文化“名片”。

千年古县——襄城县

襄城县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上古时,黄帝部落活动于此。《史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庄子》载,黄帝与方明等七位圣贤,迷途于襄城之野,问道于牧马小童。现存于乾明寺明代砖雕照壁上镌刻的“黄帝采铜图 ”和“七圣迷径图”,就真实反映了上述两个传说。

史料记载,襄城县春秋时名“氾”,称“氾邑”。公元前636年,周襄王曾避难居此地。公元前540年,楚灵王在“氾”西北隅筑新城,因周襄王曾居此地,故取名襄城,至今已有2559年的历史。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襄城设县。之后,除王莽新朝时期短暂将襄城改为“相城”外,襄城历代名称不变,沿用至今。

古往今来,襄城涌现出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学、教育、医学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其中有为西周王朝建立和巩固立下不朽功勋的“周八士”,成就了郑庄公“掘地见母”千古佳话的郑国大夫颍考叔,东汉末叶清流领袖、“天下楷模”李膺,被称为西晋“二十四友”之一的文学家杜育,编著脉学名著《诊家枢要》的元末明初医学家滑寿,名噪朝野的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画家黄甲云,以及抗日名将朱毅先,领导发动了震撼日本列岛的“花冈暴动”的抗日志士耿谆等。

襄城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明朝时全国八大书院之一的紫云书院,始建于唐武德年间的“中州第一禅林”乾明寺,道教圣地柏宁岗五岳庙,春秋时期留下的古城墙、瓮城,以及文庙、奎壁等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文物保护点100余处,总共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1处,不可移动地名历史文化遗迹575处。其中,文庙、古城墙、乾明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依托悠久的历史,厚重灿烂的文化,众多珍贵的名胜古迹,2016年2月,襄城县底气十足地开始申报“千年古县”。

“千年古县”是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和民政部启动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依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体系”和“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鉴定标准”,在中国现存的800多个上千年的古县中,优选出100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县,进行“千年古县”的重点保护和国内外宣传工作。

“千年古县”的申报,采取自愿申报的原则,申报后再层层推荐,由专家考察评估,最后进行审定。

在此之前,我省已有项城市、永城市、郏县等12个县(市)先后被审定为“千年古县”,其中许昌市只有长葛市于2014年成功入选。

襄城县为何要申报“千年古县”?该县民政局局长杨长伟的理由是:“‘千年古县’是中国的‘驰名商标’,更是走向世界的响亮‘名片’。”

他介绍,“千年古县”所产生的世人聚焦的平台效应、遗产保护的自觉效应、旅游崛起的带动效应、城市建管的魅力效应、文化发展的创意效应、市民素养的提升效应、对外开放的立体效应、品牌打造的叠加效应,以及经济发展的跨越效应,将极大地提升城市的文化号召力和形象传播力。

千年古县”是由联合国、民政部启动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项目之一,计划在我国现存的800多个古县中,优选出100个古县,进行“千年古县”的重点保护和国内外宣传工作。

千年古县——襄城县

首山位于襄城县城南2.5公里处,为八百里伏牛山之首,故名首山。司马迁的《史记》里云:“天下名山八,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尝游。”在古代,首山属天下八大名山之一。相传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

乾明寺位于襄城县城南的首山之阴,故又称背影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文化以八卦对八方,西北方属乾,故名乾明寺。乾明寺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后几经扩建,全盛于唐宋,元初曾遭兵焚,明代恢复重建。它占地数百亩,布局严整,气势磅礴。

乾明寺建筑的选址很独特,其朝向为坐南朝北,这在全国的寺院中很少见。据记载,乾明寺寺前照壁、汝河岸边原来的两乐亭、寺后首山上文笔峰塔与城内文庙原有的的泮池、墨香井相互对应,取“以高垄为砚、汝水为池、山塔为笔,纳山川之灵秀,兴文风而出俊才”之意,号称“中州第一禅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