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眼花翎为何那么重要,权臣和珅都没有,只有7个人获得?

忠肝义胆岳老三


印象中在电视剧《康熙王朝》好像有这么一个场景:康熙朝的重臣纳兰明珠因为犯了错误,惹恼了康熙,被康熙重罚,拔去了头顶上的花翎。

这个场景虽然是一个电视剧虚构的场景的,但也并不是导演无中生有。在清朝,被拔去花翎可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处罚,也可以说明花翎在有清一朝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象征。

经常看清宫剧的筒子们可能会发现,清朝大臣的帽子上有根尾巴一样的东西,这个叫做翎枝。清朝的翎枝分为两种,蓝翎和花翎。


蓝翎是用鹖鸟羽毛制作而成,通体被染成蓝色,一般是皇帝用来六品以下,在皇宫或者王府当差的侍卫。

花翎是孔雀羽毛制作而成,根据上面“眼睛”的多少而分为三眼花翎、双眼花翎、单眼花翎。


花翎可不是一般人能佩戴的。

在清朝时期,只有亲王(包括蒙古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这些人,才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这些人可是皇室成员中地位较高的那一波人。

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可以佩戴双眼花翎。这些人同样属于皇室成员。

至于单眼花翎,要求要低不少,但是也只有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品级在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

简单来说,花翎这玩意,只有皇帝自己人才可以用。什么是自己人,一是宗室成员,二是满洲上三旗高级成员。

但是,这偌大的天下,光靠“自己人”是治理不过来的,所以清朝的皇帝还得依靠外人来治理国家。怎么能让这些外人死心塌地的帮自己干活呢?自然是要给他们一点甜头!什么甜头?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因此,赏赐给本没有资格带花翎之人以花翎,那就是意味着皇帝把他们当自己人了,那就是莫大的荣誉!而能赏赐三眼花翎之人,那更加是荣誉之中的荣誉。

当然,花翎也不能随意赏赐,三眼花翎更是如此,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值钱了。自乾隆朝以来,能被赏赐三眼花翎者寥寥7人而已,赐双眼花翎的也不过二十余人。

那么这7个获得三眼花翎的幸运儿又是谁?他们分别是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

傅恒,富察皇后之弟弟,乾隆的小舅子,本是也是乾隆倚重的大将,指挥了大小金川之战,还参加了清缅战争。




福康安,傅恒之子,也是乾隆重点培养的对象。参加了第二次金川战役。

李鸿章:慈禧时期的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和琳:此人也是双重身份,既是乾隆宠臣和珅的弟弟,也是乾隆所依赖的大将,镇压过贵州的苗民起义。

长龄:蒙古人,参加了平定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的叛乱。

禧恩:清朝宗室,世袭铁帽子王睿亲王淳颖之子,封镇国将军,按规定可以享受双眼花翎。

徐桐:晚清大臣,慈禧太后的铁杆支持者。

上述七人,除了李鸿章、徐桐是慈禧太后离不开的汉人大臣之外,其他几人都是满蒙贵族,有的本是就是宗室或者外戚。可见这三眼花翎并不好得。

以和珅的身份和地位,乾隆赏赐一个三眼花翎倒也不为过。但是和珅家族已经荣耀满身了,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是乾隆最爱十公主的丈夫,是固伦额驸,有佩戴三眼花翎的资格;和珅的弟弟和琳也是赐的三眼花翎。


所以说和珅没有获得三眼花翎也是正常,毕竟和珅家族已经有了两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