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你根本不像你妈亲生的

通常向别人形容起我妈,我习惯概括成一句话:

是个狠人。

独自离家北漂后,我与她之间相隔了1000多公里的距离,本以为血肉相连,即使无法朝夕相伴,我们的“心”总归始终是连一起的。到头来才发现,too young too simple。

我妈:亲情是什么?不存在的。


你根本不像你妈亲生的



打个比方:

年末给她寄了热乎的特产烤鸭,让她去快递站拿。她说这不重要,天大的事,也等她先搓完这局麻;

硬着头皮请了年假、坐了七小时高铁跑回去看她,才发现她报了老年团、自己偷偷飞去了三亚;

发烧38.5℃,躺在床上给她打电话,她听完,让我多喝水、听医生的话,末了还说先挂了、让我别打扰她做spa。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现实papa打醒我:孟郊说的全是假话。

这届亲妈有点冷

“小时候以为自己是银河的中心,长大了才发现连亲妈都懒得围我转了。”

——80后失宠语录

前几天,某博主晒出一张与妈妈的微信对话截图。


你根本不像你妈亲生的


网友看后建议:“感觉PO主可以去测下DNA,证明一下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表面上疼爱关心,背地里放荡浪行。这届亲妈,够硬核、也够“冷漠”。把她们的心理活动排个轻重次序的话,估计得是酱紫的:

美容>旅游>广场舞>老姐妹聚会>子女。

甚至在子女的前面,还能给“畜生”安插个专属位置。

以闺蜜的话来说就是:“那天我不小心踩了我妈养的狗,我妈问我算什么狗东西,也敢踩她的宝贝。”

要不是看对方是只狗,闺蜜甚至怀疑那只泰迪以后都能和她平起平坐刮分家产了。

贤良亲妈画风突转,掌上明珠落魄至此,是“人性的缺失”还是“道德的沦丧”?

“明明说好疼我爱我一辈子,她却一夜变后妈。”

新时代母子情标准配方:塑料+泡沫化。

连体还是解绑?

传统的观念里,推崇“牺牲式母爱”。即:

“妈这辈子都是为你而活。”


对方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因子女的变化而改变,对于生活一切的期待和热爱,也都与子女的生存状态相依相息,听起来伟大感动的天性付出,何尝不是以爱为名的沉重“枷锁”?

就拿国考来说。

据统计,70%以上的80后、90后报考公务员背后的真实理由均为“父母期待”。


你根本不像你妈亲生的



看起来活的比谁都潇洒的一代,实际上是活的最累的一代。

因此,看似离谱怪诞的“新式亲子相处模式”,本质上却对母子双方都是一种强有效的精神释压。

子女不再是母亲的“附属品”,母亲也不再是子女的“服务者”。

像是脱了缰的“富察容音”,亲妈也有权利去追求一切喜欢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真正地去掉特有“头衔”,活出自我。

比如那天,朋友突然给我吐槽说她妈开启了线下追星的老年生活。

一打听才知道,60多岁的老阿姨了,毫无防备地迷恋上了小鲜肉。

控评、买专辑、追演唱会……一个不落。趁着朋友在国外读研,她自己在国内飞来飞去,那叫个自在狂野。

“我还以为我妈会每天待在家里想我呢。”提到这事,朋友的无奈写满了双眼:“不过挺好的,我终于可以安心在国外过自己的生活了,也不用担心我妈孤单或者受到冷落。”

两个连体生命的忽然解绑,虽有不适,但是更多的是——彼此都可以开始享受自我的新世界了。

互不相欠,各自精彩

生活不易,多才多艺。

每一个技能点满满的社会人,背后一定都有一个“不负责”的亲妈。

好比本人,在我亲妈的强势“摧残”下,我承受了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全能”。

拿做饭来说,论起我的厨艺,那绝对不输“新东方烹饪学校”毕业的优秀大厨。

而这一切,都要“承蒙”我的老妈。

因为,每当别人家的老妈问孩子:“囡囡,你什么时候回来?我给你做饭啊!”的时候,我妈这边的打开方式永远是:“囡囡,你老娘我今晚想吃红烧鲤鱼,你赶紧看看菜谱,晚上回来做给我吃。”


你根本不像你妈亲生的



这还不算狠的。

我妈习于把生活里所有的事情和困难放手让我自行处理。

因此,上到换灯泡,下到通下水道,我一花季少女,除了胸口碎大石,生活里所有能学的技能都差不多学会了。

而她本人,一般在这个时候常常是躺在沙发上嗑瓜子,接着不紧不慢地吐出一句:

“加油,妈妈相信你可以哒!”

不过,话说回来,从另一种层面上来说,正是因为老妈的“冷漠”和“放任”,才促进了我的独立和成长,这种“非典型性关切”,更多成为了我在外敢拼敢闯的“底气”。

亲妈只需要负责料理好她的小日子,而我负责无牵无挂。

最好的亲子关系,实则是彼此独立。


你根本不像你妈亲生的


头图设计:娇娇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