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觉得该不该禁止农村摆酒席?

爸爸在何家坡


你觉得该不该禁止农村摆酒席?


文丨一点三农

对于农村该不该摆酒席,单纯的说该或者不该都是不合理的。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容易伤民:或是礼金或是亲情。正确的做法应该要加强宣传和引导,让摆酒席回归到民俗层面,非为攀比,非为敛财。

对于以攀比为目的酒席,坚决禁止

有部分农村地区就存在这种现象,今日邻居家酒席上了12道菜,为了摆谱,明日他家就上十八道菜。这样恶性循环,一发不可收拾。导致劳民伤财,两败俱伤。

这种以攀比为目的的酒席要坚决禁止,加强引导。可以由村委开会投票决定酒席的规模,避免攀比铺张浪费。当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级别,比如说办80大寿自然可以酌情比办60大寿多几桌。

对于以收礼金为目的,巧立名目办酒席,坚决禁止

现在,有些村民为了能够收礼金,真的是巧立名目到了不用其极的地步:网传母猪下崽要办席;婴儿出生3天办一次,9天办一次,12天办一次,满月办一次,一个孩子出生刚一个月,就要办4次席等等。总之,这些以收礼金为目的,莫名其妙的酒席坚决要禁止。

人之常情的酒席应该鼓励,但是要完善规定

现在,农村多数人都在外打工,亲戚朋友间平时也不怎么见面,很多人也抱怨农村原本的人情味也越来越淡了。所以,对于婚嫁,老人辞世等红白喜事该办还是要办,而且还要制定相应的措施让筵席更加热闹,更加健康。


1、规定礼金上限。高额的礼金已经成为了村民的负担,让我们不堪重负。可以根据物价,亲属关系制定礼金的上限值,让礼金与物价相匹配,这样也能间接抑制靠着办酒席敛财。

2、规定酒席规模,防止铺张浪费。这个规模主要从酒桌数量和上菜数量来限制。

3、规定可办酒席的事件。为了防止有些人钻空子,对于那些可以摆酒席的事情要具体罗列出来,不在规定范围内的一律禁止。

在一点看来:办喜宴是为了热闹,向亲朋好友分享自家的喜悦;办白事是为了向逝者寄托哀思,让亲友送逝者最后一程。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都是为了情感的表达,而不是为了礼金,为了面子。所以,酒席可以办,但是要回到办酒席的真正目的上,不能失去了办酒席的本真,搞得面目全非!


以上是一点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于农村该不该摆酒席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吐槽,批评指正和补充。

——END——(完)


一点三农


近年来,随着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宴席大操大办、乱摆酒席收份子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是让人瞠目结舌了。

在一些地区,为了办酒席,收份子钱,可以说挖空心思,巧立名目,反正摆酒的理由众多。在“你不办酒收礼,你送出去的份子钱就永远收不回来”的心理下,大家争相模仿,跟风,甚至盲目攀比。本来家庭条件还过得去,一次宴席之后欠一屁股账甚至因此致贫的都有。庞大的份子钱开支已成农民的一大经济负担。

这个问题是该制理了!农村风气特别坏了!大摆洒席动不动几十桌!收礼钱!更可怕的是,有些地方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彩礼却在年年涨,天价彩礼让很多家庭承受不起。

所以很多地方出台政策,禁止农村摆酒席。但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对么?

不管是城里农村,在酒席方面都应该有个度,不应该是劳民伤财,浪费太多。政府可以出于组织纪律和干部作风、形象的考虑,禁止农村干部和党员大摆酒席,这个是绝对赞成的,但是,请保持普通农民有这个权利。每个地方还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也得尊重。

摆酒席,主要是图个热闹喜庆,许久没在一起的乡邻、亲戚,聚下会,拉下家常,是非常好的一个交流场所。如果农村人摆酒禁止了,估计乡邻都会没有什么交流了,乡村会更冷清。农村摆酒,也的确存在一些卫生条件和人身安全上的安全隐患,如何规范摆酒席的卫生标准,防止某些突发情况才是主要的问题。

总之,,对于农村摆酒席不应该采取禁止这样的做法,而是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如何避免出现攀比之风才是重点,农村的酒席(正常的),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只要是在合理范围内,我们都应该支持。对于那些巧立名目,想办法赚钱的酒席(如母猪下崽酒、小孩得奖等),我们应该抵制。在卫生和人身安全上做足防范,就可以了。应该禁止的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从个人来说,如果真觉得受到了农村摆酒席的影响,完全可以从自身做起,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抵制或纠偏,若是一味随波逐流,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抱怨与牢骚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所以,是否禁止摆席,在农村不能一刀切,但也应该作为村规民约做一些规范和约束。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下令一刀切,绝对禁止农村摆酒席,毫无疑问是对农民个人权利的侵犯。







小潘走乡村


这什么鬼问题,该不该禁止农村摆酒席?城市呢?歧视农村?有优越性?

看不懂题目!!!看来我要回炉小学,学学怎样审题了,老师我对不起你!!!

不管这个,我说说对摆酒席的看法吧(不区分城市农村,龙床狗窝)

单单说我们村吧,隔壁村都不敢代表。

我们这边主要摆三种婚宴,满月宴,寿宴(50,60,70……)平均,大概,可能30席左右吧,礼金100,200。就是图个高兴,结婚生子长寿,你开心也想亲朋好友来祝贺一下你而已。我觉得没什么不好,反而挺支持。

现在交通便利,所以各自生活的地方也远了,工作也忙,有个机会大家聚起来乐呵乐呵的。

买车宴,升学宴这些,我这边是没有的。

买新房了,新屋入伙,乔迁宴,这边手头富裕的会摆,没啥钱的,就分几次请亲朋好友到家自己做几顿饭就完了,也不要礼金






很肥6


农村人操办酒席,往小里说是维系亲情往来,往大里说是人际交往,不是吗?平日各家干各家活,一个村庄还好说,低头不见,抬头见,距离远了,没啥事还真碰不着个面,也只有吃酒席的机会,大家聚一起,彼此交流沟通,联络感情。

人类是最高级动物,也是最具情感的,男人喜欢喝两杯,女人喜欢拉家常,大家奔着吃酒席来,穿衣打扮都讲究了许多,即是交往还有些不愉快,大喜的日子,也摆不开脸谱,换笑脸和气相处了。

当然礼金是少不了的,家家门上照太阳,谁家办事都在收礼,你家他家,我家都一样一样的。

说禁止农村摆酒席,那是相当困难也做不到的事情。人生短短几十年,吃吃喝喝也就几回,有朋自远方来,亲情过面场,吃吃喝喝相聚在一起,穷也罢,富也罢,酒席桌上没有贫富贵浅。

摆酒席是民间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全国各地都有,习俗不同但文化内菡一样深远。农村摆酒席,赚钱收大礼的也有,更多倒不如说是主流是图个热闹,图个红火,图个和气吉祥氛围。


开心151933790


农村酒席本意是家里办事,亲戚朋友聚聚,表达下关心,联络下感情,不过目前确实在很多地方,攀比之风日渐盛行,参加酒宴成了很多农村人的家庭负担,国家也出台了一些规定来规范农村办酒席。

所以,我觉得可以去引导、去规范,但是绝对不能一刀切的禁止,毕竟,农村的酒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谈谈我们村的酒席,我十三岁出来读书,二十三岁大学毕业,时光荏苒间,工作也已经四年了,走了不少地方,吃过不少美食,不管是豪华酒店的饕餮还是街头巷尾的小吃。

可是内心深处,最想念的还是老家农村,办事时候的酒席,那些接地气的酒菜,还有办完事后余下的酒菜混在一起炒出的大杂烩,真的是胜却人间无数。

我想,之所以那么难以忘怀,因为那就是家的味道。

地里的天然土食材,村里的掌勺老师傅

办事之前一般由族里辈分高、能说会道的长辈作为管事,会提前请村里享誉十里八乡的掌勺师傅喝顿酒,把事情定下来,然后拿着大师傅开的菜单,让小辈们去采购。

采购的地点无非就是周围的大菜市场,以及自家种的蔬菜、养的鸡鸭或者是村头河里打上来的野鱼。

这些材料都是纯天然的农村材料,现在这些各种激素的食材是万万比不上的。

材料定了以后,会提前几天开始砌几口土灶,支几口大锅,一般烧的柴火或者是煤炭。

大火烹饪出来的各种美食真的让人回味无穷,文艺点的说法是充满了烟火气,即便没有什么名贵的食材,但是那种农家味道真的不可取代。

有些时候,大师傅多做出了一些菜,酒席用不完,会让各家各户打包带回去,第二天把几种菜混在一起,做个大杂烩,味道更是奇妙无穷。

可能城里人会觉得无法理解,但是我始终认为大杂烩是人间美食之一。

族里亲人,乡里乡亲,喝喝小酒,唠唠家常

农村的酒席之所以有着别样的魅力,除了美食之外,我想,也因为那种酒席间洋溢的弄弄亲情。

院里院外,大桌小桌,满满当当的坐满了亲戚朋友,平日里哪里聚的这么齐全,大家一起唠唠家长里短,回忆些陈年往事,喝几两农家老酒,吃几口农家美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小辈们是要去长辈桌上敬酒,说说近况,听听长辈的教诲,耄耋的老人虽然没有什么大学问,但是世事洞明,也会有不少收获。

想想,都美好的无法言表。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光景已经好了太多太多,很多家庭在办事的时候也会去酒店里摆酒席,但是我依然觉得,在自己家里操持的酒席才是最好的味道。

生活不易,工作很忙,希望得空的时候,大家都回老家,参加下族里的大事小情,吃吃酒席,唠唠家常。

不管走的多远,混的多好,也不能忘记了那片生了我们养了我们的农村大地。


生而为活


你觉得是不是该禁止人吃饭,不吃饭就少拉大便,还能起到保护环境作,更能省下粮食来喂狗,又可以获得爱护小动物的美名。别问这些弱智问题,请你来是人情,不来是你本份,下次你有事请时摆正你现在心态,你敢吗?你是人,不是机器人冷冰冰更不是范冰冰,人活在世礼俗少不了,如果觉得浪费,人情你可以不来,帮主家省点喂猪喂狗,广西人重情,广东人淡情,本人这样认为。


水乄天羽1


禁止最好!或者规定不能超过多少席。广大穷人会偷偷烧香拜佛感谢你的。农村地区,攀比成风。有的人为了办一次酒席,几年还不清债务!你一个儿子的还好,狠狠心苦一两年就缓过来了。几个儿子的,一个办一次四五万到十来万的,可想而知压力多大。你结婚不办酒席,别人会看不起你。甚至会嘲讽你。

渐渐的领证就结婚的也多了起来,但是办酒席的风气还是很重。


沐浴洋


贵州酒席太多了,每年春节前后有的村寨几乎家家办酒。红白喜事还无所谓,特别是有些人真的不要脸,每年从广东打工回家就办酒,春节一过就跑了,年年如此。把办酒当成生财之道。有些地方50,60岁就办生日酒,更气人的是还有些生日酒,办酒的人有几兄弟就摆几个人钱薄子。政府应该好好管一下,这样下去农村人更穷的。扶贫工作再到位也没有管制酒席重要。很多农村人早就负担不起了。


用户5109756712409


请问为什么要禁止呢 禁止有什么好处呢?人人都去饭店吃了就干净吗?现在饭店后厨曝光的还少吗?我就觉得农村这种蛮好的,现在的人缺少吃吗?大家都是为了能聚到一起热闹知道啊 ,可以随便的大声说话聊天,但是到饭店你也只能饭点过去,吃过了就要走。还有现在的人们很多多拆迁了,平常住一个小区但是不一定靠着一起,但是这种吃饭能把人聚一起。


绝心成少


大家好,我是沐珊说三农 农村摆酒席个人感觉存在还是有必要的,为什么要禁止呢?摆酒席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而且一直到到现在。

在农村家有喜事就会有人前来祝贺,前来祝贺的人为了表达心意多多少少会给一些礼金,而户主就会操办几桌酒席让客人吃饭,这样的情况于情于理都很正常,假设取消了农村酒席,就感觉有点只是为了收取礼金的意思了,这样的人在农村是没有朋友的。

现在农村酒席可能有了一些攀比之风气,但是每个村里都会有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可是正确的引导 规范一下,没有必要说禁止酒席。

个人感觉,农村酒席做的菜要比饭店里的好吃,在一个村里谁家有事就会找那么固定的几个人来帮忙做饭,他们的手艺真的一点不比饭店的差。而且把客人剩下掺和在一起会更好吃,我们这边叫做杂烩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