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书法日常中有哪些实用的小技巧?

洛雅水晶


在日常的书法或写字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基本的小技巧,可以让写出来的字更加漂亮!我这里总结了几点技巧,分享给大家:

1、左右开张

将具有撇、捺笔画的汉字,写得尽量往左右舒展开来,不要缩成一团。如下图:

2、长横支撑

将一个字的长横(往往都是主笔),写得挺拔有力,如长虹卧坡,形成有力的支撑。如下图:

3、中宫收紧,四面开张

当一个字笔画较多时,必须将中宫收紧,凝聚在一起,然后将一些较长的笔画写得向外舒展。如下图:

4、密而不堵

如下图庭字,中间笔画较多,往往写起来会比较拥堵,此时可以应用一些技巧,将原本很堵的地方写空,形成一片舒朗地带,别有味道。

5、简省笔画

在楷书当中不能简省,但是在行草书当中,当一个字笔画较多时,若不省略就感觉很繁琐,尽量采用约定俗成的笔画省略办法,如下图声字:

6、笔画变化

当遇到相同的汉字、偏旁部首、笔画时候,为了避免雷同,一定要在书写上作一些变化处理,这样看起来更加丰富有趣。如下图:

7、笔画相连

在行草书中,偶尔将一两个字的笔画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会增加行气,显得更加流畅。但是连接要自然,不要刻意为之。见下图:

8、加强对比

书法中的矛盾对比关系有很多,但是对于一般书法爱好者来说,最简单就是大小对比关系。在一行一篇当中,将某些字写小,将另一些字写大,这样会增加趣味。如下图:

以上八条,是书法日常中非常实用的小技巧,人人都可以学会。


李永忠


一、工具上的选择

纸墨笔砚四者,除了砚台对写字不是太重要外,其他3个都不能选得太差。尤其是笔。写书法都是好笔难求,求到了就会一直用下去。

一旦觉得挑选的笔写着非常顺手,既合自己的心意,又写得很漂亮,可以一次买10支存着。放心,只要你是立志长期写书法的,笔不怕存多。(下图是我的部分毛笔)

也有一个运气问题,就是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型号,甚至同一批次,每支笔的质量可能都不同,差别悬殊。

二、笔画基本功

前期练好每一笔画,后期才能把字写好。就像打地基,地基不牢,房子有倒塌的风险。

笔画前期先练个半年,每周至少练3次。

三、字的结构

笔画练好了,就可以写字了。写字的时候,注意看字的结构。这个结构,不是单指我们语文意义上左右、上下等结构,而是研究自己所练字体的特点。

打个比方,我练得魏碑,因魏碑变化多端,即使是同一个字,也有不同的结构。

比如“故”字就可以左小右大、

也可以左大右小,

甚至同一处的笔画,胖瘦不一。

如果是自己创作的话,要根据整幅字来决定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一般在创作中,力求一幅字中,有多处同一个字,都求不同的写法。


四、篇幅结构

篇幅结构决定了一幅字的气息。整幅字应有大有小、有轻有重、小字重写,大字轻写。

▲“见”重“贤”轻


▲ 有大有小


▲ 小字重写,大字轻写


五、临摹

笔画是写字前的基本功;临摹是创作前的基本功。

在临摹中,体会、感悟,继而书法有了自己的味道。

一定要先临帖,再出贴,切记不可天马行空自己乱写。

临帖宜以古代大家的字帖为主,临正派字帖,切勿什么江湖体都临。

还有,临帖不是描摹啊。


六、心神安定

写书法,最忌急功近利。书法,写到最后,讲究的是心灵的纯净、淡定和深厚。字由心生,心急,字也粗糙。

修身养性的东西,急就失去了写书法的意义。


永四月


在日常的书法或写字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基本的小技巧,可以让写出来的字更加漂亮!我这里总结了几点技巧,分享给大家:

1、左右开张

将具有撇、捺笔画的汉字,写得尽量往左右舒展开来,不要缩成一团。如下图:

2、长横支撑

将一个字的长横(往往都是主笔),写得挺拔有力,如长虹卧坡,形成有力的支撑。如下图:

3、中宫收紧,四面开张

当一个字笔画较多时,必须将中宫收紧,凝聚在一起,然后将一些较长的笔画写得向外舒展。如下图:

4、密而不堵

如下图庭字,中间笔画较多,往往写起来会比较拥堵,此时可以应用一些技巧,将原本很堵的地方写空,形成一片舒朗地带,别有味道。

5、简省笔画

在楷书当中不能简省,但是在行草书当中,当一个字笔画较多时,若不省略就感觉很繁琐,尽量采用约定俗成的笔画省略办法,如下图声字:

6、笔画变化

当遇到相同的汉字、偏旁部首、笔画时候,为了避免雷同,一定要在书写上作一些变化处理,这样看起来更加丰富有趣。如下图:

7、笔画相连

在行草书中,偶尔将一两个字的笔画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会增加行气,显得更加流畅。但是连接要自然,不要刻意为之。见下图:

8、加强对比

书法中的矛盾对比关系有很多,但是对于一般书法爱好者来说,最简单就是大小对比关系。在一行一篇当中,将某些字写小,将另一些字写大,这样会增加趣味。如下图:

以上八条,是书法日常中非常实用的小技巧,人人都可以学会。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每天干货分享


麓风轩


书法的技法虽说是“惟手熟耳”,但若自己去摸索,效率低下,有些窍门可能一辈子也无法知道。下面介绍一点小技巧。


1、可用大笔写小字,不可小笔写大字。大笔写小字,用锋之三分,力在其中。若小笔写大字,笔锋势必重按铺开,按下去,却提不起,笔锋已失去变化。

2、调墨之法,除可将墨与水按一定比例调好再写之外,也可一碗墨一碗水,或先蘸墨后蘸水,或先蘸水后蘸墨。


3、不可一笔一蘸墨,或一字一蘸墨,蘸一次墨要将墨写完再蘸,这样墨色由浓到淡,墨色自然、丰富。

以一件4尺草书条幅为例,整个过程以蘸五六次墨为宜。

4、临帖宜先练单字后通临,不可拿到帖即通帖。临帖时应先将字按结构和偏旁分类,一类类练习,这样效率更高。待单字过关后再通临,从整体上把握其风格。

5、创作应从集字开始。可利用点滴的碎片时间,将练习过的字三三两两组合成词,进行集字创作。由少而多,由短到长,逐渐增加字数,直至集字成篇。



6、学会“玩”笔。写字一定要对笔的性能非常熟悉,在练字的空余,可将笔蘸上墨后在纸上画各种圈和直线,仔细体会毛笔的提和按。

小技巧很多,平时在网上多留意即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少了,我看了许多答案,都是关于书法作品本身的真知灼见,金玉良言!既然这样,我就不再赘述这些方面的书法日常,剑走偏锋,给大家提供一些不一样的书法实用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学习书法带来一些好处。

1、两个笔洗

笔洗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可以算作文芳第五宝,通常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因其形制乖巧、颇具雅气,许多人把它作为书法案牍上的装饰品。我的建议是可以准备两个笔洗,都盛上清水,写完毛笔字之后,把毛笔先在第一个笔洗中过一下,再在第二个笔洗中洗干净挂起来晾干。这样做有两个好处,既可以把毛笔洗得更干净,又可以把第一个笔洗中的墨水作为练习用墨,在废宣纸上试写书法作品或日常非正式练习,一举两得。

2、买宣纸最好买六尺长卷

选购宣纸最好选择六尺长卷宣纸购买,通常规格是100米,这种纸是万能尺寸,稍微计算一下,就可以裁成三尺整张、四尺整张、六尺整张、四尺对开、四尺斗方、三尺斗方等等许许多多书法形式,而且,最要紧的是,这种长卷纸张通常性价比较高,比较划算些。

3、毛笔写秃了

毛笔写秃了,也别扔了,我感觉用秃笔写隶书、篆书时,笔画的均匀性更容易掌握,书写效果更容易表现书法古意,显得苍劲、古拙、有力,您不妨一试。

这三条技巧都是我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用技巧,推荐给题主及各位看官,当然,如果您日子过得滋润极了,经济条件好得很,那就飘过吧,嘿嘿!。顺祝题主愉快!谢谢!随文附上我的近期书法作品两幅,请大家不吝点评。


永书101


1、左右开张

将一个字的长横(往往都是编缉),写得挺立有力,如长虹卧坡,形成有力的支撑。如下图:

3、中宫收紧,四面开张

4、密而不堵

5、简省笔画

当遇到相同的汉字、偏旁部首、笔画时候,为了防止相同,必定要在书写上作一些改变处理,这样看起来愈加丰厚有趣。如下图:

7、笔画相连

书法中的对立比照联系有很多,可是对于一般书法爱好者来说,最简单就是巨细比照联系。在一行一篇傍边,将某些字写小,将另一些字写大,这样会添加兴趣。如下图:

以上八条,是书法日常中十分有用的小技巧,人人都能够学会。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每天干货分享


孟南937承传民族文化


对于你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学习书法是没有技巧可言的,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也只有一个技巧,那就是反复的临帖。书法是一种功夫,不是一种技术。如果不临帖,功力不到,你就是技术再好,技巧再多,写出的字也会缺乏根基,站不住脚。

而且临帖也不能乱临。有一句古训叫做”取法乎上”。”取法乎上”出自《易经》,原文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其实这几句古话不止《易经》上有,其它一些古典上也有,被当做学习方法论在各个领域广泛采用。其大概是,法,就是方法,法度,任何技艺都是要循法度的。学习法度就要从这个领域最好最上等的开始,而不能从最差的开始学起。而且学上等还只能得到中等的;学中等的还只能得到下等的;学下等的不仅什么都得不到,反而有害。

把“取法乎上”的思想应用到书法学习上来,要在这样两点上体现:一是,学习书法是有一个学到老的临摹过程的。临摹就是临摹别人的字画。而临摹必须追古溯源,临摹越上古的人的作品越好,从中吸收的营养会越多。取法乎上的“上”在这里也有上古的意思。而一开始不提倡临摹今人的东西。道理很简单,今人的法度也是在临摹中从古人那里得来的。二是学习书画要从最好的老师那里去学,不能在一般的老师那里去学。因为一般的老师没有掌握到真正的法度,反而会有许多不合法度的毛病。跟这样的老师,学不到真法度是肯定的,还有可能把老师的毛病都学了。而这些毛病一学到手,要改掉非常团难,还会影响真法度的学习。目前社会上好多书画培训班就是一些江湖书画家开办的,不少家长把小孩送到这些培训班学习,按照“取法乎上”的理论是不足取的。

所以,学习书法一定要从临摹开始,而且一一定要从临摹楷书开始,包括篆书、魏碑、隶书。可选这样一些字帖:褚遂良《大字阳符经》《雁塔圣教序》,欧阳询《九成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颜真卿《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赵孟頫《胆巴碑》《三门记》,《北魏郑文公碑》、《北魏元怀墓志》、《魏张猛龙碑》、《魏崔敬邕墓志》、《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史晨碑》、《散氏盘》、《石鼓文》、《峄山碑》、李阳冰《三坟记》。


木板屋


书法是很多人日常喜爱的业余活动之一。尤其对于一些政府机关工作的文职人员,平时忙于工作,闲暇时又不愿碌碌无为,沉溺于酒局、牌局等无聊的消遣之中,便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既能打发工余时间,又能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人生内涵,是一种高雅的业余爱好。

但很多人象我一样,练习写字纯属“半路出家”,既没有坚实的少年时期学习基础,又没有老师给予必要的指点,往往只是闭门造车,盲目的临习书帖,有时难免会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长时间写不好字。

那么,书法日常练习中有没有一些小技巧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有,而且还确实有一些小窍门,掌握了就可以少走不少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根据自己自学书法十余年的经验总结的一些小技巧,对于初学者可能有所帮助。希望书法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万勿见笑,并不吝批评指正。

一、不要贪多,专心于一、二种书体足够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象我这样年龄较大的爱好者,时间不允许涉猎过多的书体。事实上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也不是每种书体都样样精通的,象王羲之的楷书、行草书好,但很少见到他写过隶书和篆书作品,何况我们这些业余书法爱好者呢。在练习之初,可能不清楚自己喜欢哪种书体,或者说不确定自己适合写哪一种书体,这时可以将篆、隶、楷、行、草逐一试试,每一种写一段时间,力争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书体,并固定下来,重点下功夫,加以时日,必有所成。

我刚开始学习时,先写的楷书,练习过欧楷、智永的《千字文》等,后来又写了一段时间小楷,重点临习王羲之的《黄庭经》、王宠的《逍遥游》等等。后来感觉写隶书更适合自己的性格和审美情趣,便专心临习汉隶碑帖,现在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主要写隶书,兼写小楷,很少在行草书上用力,虽然一直写不好,但感觉找对了路子,学习也比较愉快。

二、多看视频,听讲座,汲取营养

现在网络信息方便而强大,网上有大量书法讲座和教程,在头条号上还有很多很优秀的书法老师发书法示范视频,很直观,有很多还是很负责任的,值得学习。当然,也有很多书法大家不主张初学者临习现代书法家的作品,但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先临习现代书家的墨迹、观看现代书家的书写演示,更能直观地领会书法技法,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后再去临习古代碑帖,更容易理解和进入。

三、用平板电脑、IPAD等现代工具代替纸质书帖来练习

较之纸质字帖,平板电脑、IPAD等显示器具有自由放大的功能,对一些细微笔画可以放大观看,既方便又直观,对于初学者很有帮助。我现在临习古帖都是事先从电脑下载到平板上,然后再临摹,一直以来感觉受益不少。

四、刚开始写字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比如,写五公分以上的大字尽量站立悬臂写,刚开始肯定感觉不习惯,也肯定写不好,但没有关系,写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写好的。启功先生曾说过:只要会拿筷子就会拿笔写字。事实上就是这样,我们小时候刚拿筷子时不也是拿不好吗,但现在谁还不会熟练地用筷子啊。站姿悬壁写字除了能照顾到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健身,对于象我这样的中老年人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方圆居文化


书法中的每一项技练精熟了都可以是一个小技巧,从执笔到运笔和结构章法等方面都有。为什么说要有一个熟字,书法的技法不熟还算不上技巧。



比如运笔笔的幅度吧,就必须尊从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的原则。一般的书体运笔铺毫的最大复读都不能超过三分笔,最好在一分笔左右。一分笔运笔铺毫的过程中最灵便自如,超过三分笔,驾毛笔执使转用就不容易灵活。所以在读帖时就要分析字帖范字大约的运笔复读,以便于选择毛笔。

点画方面要了解什么是方笔和圆笔,并弄明白它们是用什么技法表现出来的。这里就不具体解读了。

结构处理方面要注意点画间的间隔均匀,先求均匀然后再追求不均匀中的均匀。无论什么字体和书体,几乎每一个字中都会有一部分的点画要处理成均匀的,非常字形就容易散架。在如主笔突出的问题,要想人一个字有精气神和取得端正大方的效果,就不行要在一个字中设置一个主笔,有了主笔,整个字形轮廓也就不会再呆板。



章法方面如字字相生动问题,要想使得作品整体好看气韵和谐就必需要处理好字字相生动问题,就是一点生一画,一画生一字,一字生一行,一行生全篇。找准了字与字间的关系,就能够使得行气通达。作品章法耐看。


翰墨书道


有一个所有书法教学者,最不想外传的方法就是转笔,我曾经和一个朋友的朋友也是从事书法教学的,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说过转笔的事情,但当时不知道他是为了顾及自己的颜面,还是为了贬低他而人而抬高自己,他反驳说毛笔写字用的是中峰,根本就没有转笔这一说。我告诉他,你回去自己好好参悟一下再说吧,如果不运用转笔有些笔画根本无法完美形成。

说实话,我真为他的无知或是狂妄感到悲哀!!

转笔是一个很微妙的小技巧,但很难掌握,非言传身教而不能得。然而如果不掌握转笔的技巧,写出来的书法字很可能筋骨无存。

转笔用文字无法表达清楚,希望你找一个真正会书法的老师进行请教,务必掌握这一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