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再談木器的包漿

再談木器的包漿

再談木器的包漿

關於紫檀的包漿,在以前的文章中有過專門的論述,可以參考下文:

今天再談木器包漿,是為了加深對包漿的理解。那麼,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是包漿,以及為什麼器物會出現包漿?

通俗一點來理解,包漿就是器物在經年累月後所形成溫潤的具有光澤的表層。很多器物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形成包漿,是在歲月中逐漸形成的,往往帶有歲月的味道,具有滄桑感

不僅紫檀、黃花梨等木器會形成包漿,很多器物諸如玉器、銅器、竹器、紫砂、瓷器等都能出現包漿效果。自然形成包漿的器物,往往存在時間都比較久。

再談木器的包漿

尚未包漿紫檀手串

再談木器的包漿

已經包漿紫檀手串

那器物為什麼會出現包漿呢?關於包漿的原因至今尚未有定論,究其原因大抵是因為形成包漿的因素很多、過程複雜,且每種器物形成包漿的原因又並不完全相同,故而未成定論。

就拿玉器來說,玉器的包漿涉及到的因素有溫度、溼度、氧化、光線、人體的油脂、時間等等,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玉器的包漿。

相比較之下,紫檀的包漿就較為簡單了。形成紫檀包漿的主要因素是紫檀素和空氣,紫檀經長時間氧化即可形成包漿層,富含紫檀素的紫檀也就是油性好的紫檀木器,形成包漿就比較容易,相對來說包漿速度也更快。

甚至有人利用紫檀這一特徵發明了盤珠機,以此加速紫檀素析出,快速形成包漿層,但此類包漿比較脆弱,容易被破壞,而且缺少那種在歲月中形成的內斂滄桑感。

再談木器的包漿

除了紫檀之外,其他的木器經歷的時間久了也會形成包漿。比如原木製作的未上漆的傢俱,在使用過程中,我們經常擦拭,以及木製傢俱自身的氧化等,經過幾代人的傳承,最終也會形成瑩潤的包漿層。

這種傢俱通常被我們成為“老傢俱”,包漿好的、品相完整的老傢俱目前頗受藏家們所喜愛,因此市場價值不菲。

我本人是在農村長大的,見過很多農具的木柄(諸如鐵鍬的木柄、鋤頭的木柄等)因經常使用與手掌產生摩擦,時間久了也會形成包漿,包漿後的木柄握手感更好。

再談木器的包漿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木器包漿後才會更有價值呢?

未必。雖然大多數的木器因包漿而更具美感和價值,但並非所有的木器皆如此。

那些本身紋理就比較絢麗的木器,比如帶有瘤疤紋、水波紋、山水紋、魚鱗紋的木器,它們的美感主要體現在這些特殊的紋理上。包漿後,因木器表面形成包漿層,反而使得那些具有美感的紋理隱而不顯,破壞了木器的美感,在效果上適得其反。

所以,木製工藝品行業,對那些帶有特殊紋理的木器在成品後都會進行一定的處理,比如在工藝品表面打上一層薄薄的蜂蠟,在大型的傢俱表面刷上一層清漆等等。這些都是為了隔絕木器表面與空氣接觸,防止其氧化包漿,進而保護了那些絢麗紋理的美感。

探討了這些問題後,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人們為什麼會對包漿的木器情有獨鍾?我想這要從美學、心理學、社會學、甚至包括哲學在內的文化層面上去追問,限於篇幅,這個問題將會在下篇文章中探討。

喜歡木器、喜歡中式器物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後續有更多的觀點和資訊分享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