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劉備入川時帶的是黃忠魏延,為什麼不是趙雲?

黃蜂二師兄


您好,作為一名三國迷,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熟悉三國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劉備入川所帶的人,幾乎都是集團的新人,屬於半路加入的,包括黃忠、魏延以及龐統。而諸葛亮、關羽、張飛和趙雲這樣的骨幹元老,都被留在了荊州。

按理說,老部下能力更強,也更忠誠,劉備應該帶這些人才對呀?恰恰相反,正應如此劉備才需要這些人留守荊州,這是很有遠見的決定。

為什麼呢?

其一:荊州的地位非常重要,劉備此時還立足未穩

在諸葛亮隆中的規劃中,荊州和益州的地位同等重要。

益州的作用,主要是為劉備提供穩定的後方和錢糧支援,因為西川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國

而荊州的作用,是進攻的橋頭堡,是統一天下的關鍵。荊州地處交通要道,距離曹魏都城很近,能夠對曹魏構成直接的威脅。

在諸葛亮原本的計劃中,荊州才是核心,益州只是輔助。後來失掉荊州,諸葛亮不得不從蜀地出發,道路艱險,糧草難運,伐魏多次無功而返。可見,利於防守的西川,並不適合進攻。

荊州的地位毋庸置疑。而劉備此時剛剛“借到”荊州,立足未穩,周圍的魏國和吳國都虎視眈眈,更不能有絲毫大意。

所以,劉備必須派自己非常信任,又絕對忠誠的人,鎮守荊州像黃忠、魏延和龐統這樣的新人,是不可能得到信任的,而且必須帶到自己的身邊,才能放心。

更何況,西川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萬一進攻不利,劉備需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其二:需要迷惑劉璋,隱藏野心

劉備入川,是接受了劉璋的邀請,為了幫助劉璋對抗張魯和曹操。

至少在名義上,劉備是友軍,而不是敵軍。

倘若帶自己的老部下,難免會令劉璋起疑心。劉備需要隱藏自己打算奪取西川的野心。

諸葛亮和關張趙等人,早已名聲在外,而黃忠、魏延,此時還沒有什麼名氣。帶上這些人,能夠令西川方面放鬆警惕。

其三:劉備要平衡用人,同時建立自己的威信

黃忠、魏延和龐統都是新加入的,此時並沒有對劉備死心塌地誠服。

劉備必須更加關照這些“新員工”,給他們立功表現的機會,以此收買人心。如果一味重用“老員工”,就容易造成集團內部的矛盾和不平衡。

同時,“老員工”的功勞過大,地位過高,就會對劉備這個“老闆”產生威脅。任何領導都不喜歡功高震主。

當然,劉備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威信。

在此之前,劉備極度依賴諸葛亮和關羽等人,自己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這次帶兵入川,就是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從長遠來看,這對於鞏固劉備領導人的地位,是非常有幫助的。

以上就是我對劉備入川帶“新人”,不帶“老人”的幾點分析。希望對您有幫助!


文史單騎


當年劉備僅佔領劉表贈送而來的荊州,正要籌劃下一步計劃,忽然接到劉璋遣法正送來的邀請函,讓劉備入川協助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的劉備率領黃忠、魏延兩員大將入川,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為何沒有選擇武力更為驍勇,更能征善戰的關羽,張飛,趙雲,而是選擇了黃忠魏延呢?

其實,選擇這些將領進入蜀川,主要還是從這幾個方面考慮。首先,龐統、黃忠與魏延都是新投奔劉備的,不是昔日舊臣,因此還沒什麼功勞,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要給這些新人一些表現與立功的機會。

要知道黃忠與魏延的實力在當時也是十分強悍的。在長沙時,老將黃忠與關羽鬥得不相上下,更是後來的五虎上將之一,而魏延在投降後一直在劉備身邊,是劉備親手提拔的青年將領,當年在襄陽時能與大將文聘打的難解難分,武力可見一斑,而且魏延也是蜀漢後期能與五子良將張郃戰成平手的大將,帶兵征戰能力不俗,帶這兩員大將出徵也沒什麼不妥。

其次,當時的諸葛亮初出茅廬不久,尚未建立什麼戰功,關羽、張飛等人當時並不怎麼服諸葛亮,同時也對劉備三顧茅廬頗有微詞。要知道當時諸葛亮第一次派兵,還需劉備的劍印才有用。因此在關張的使用上,諸葛亮並不能做到指揮如臂。因此當時諸葛亮找人合作,往往都是找的趙雲,畢竟趙雲為人謙和,又沒有與劉備情同手足的關係,使喚起來比較合適,所以諸葛亮派兵往往都是趙雲做先鋒,外出辦事都是趙雲充當保鏢。

同樣的道理,當時龐統也有這樣的問題,因此他當時找來指揮的除了關張趙之外,就只有黃忠、魏延的實力不俗,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人都需要戰功,因此幾人之間出於同樣利益的合作自然能緊密無間。所以這就劉備帶黃忠和魏延而不帶趙雲的原因

最為重要的是,攻佔蜀川固然重要,但防禦荊州更是重中之重。當時曹操雖然敗退,但曹魏實力尚存,在北方虎視眈眈。一旦荊州沒有重將把守,隨時有可能被曹軍攻克,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是留下關張趙這些人更讓劉備放心。


戰鬥大黃蜂


劉備入川,開始陣營不大,趙雲沒去,諸葛亮也沒去。這是為什麼呢?一是,劉備入川,是受劉璋之邀去幫忙的,不是去進攻劉璋的,如果氣勢洶洶,劉璋會起疑心的,這應該是諸葛亮的迷敵之計。二是,佔領荊州,守住荊州更難,留下重要力量鎮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三是,諸葛亮也是作了應急預案的,龐統犧牲,諸葛亮出征,諸葛亮又不是武將,當然是張飛、趙雲為主將,趙雲是隨諸葛亮入川的,其實是滅劉璋的主力軍。



朵朵佬爺


赤壁之戰後,劉備在荊州佔住了腳。但是,這種形勢距離恢復大漢江山還遠遠不夠,奪取益州才是重中之重,天賜良機張松法正等人正好送來了入川的梯子。然而,劉備入川時所帶人馬卻不是嫡系老人馬,隨同他入川的是龐統,法正,黃忠,魏延等人,留守荊州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劉備為什麼如此按排呢?

首先,這次入川明面上是幫助劉璋抵卸張魯,實際上是奪取益州,所以,決不能讓劉璋起疑心。關羽,張飛,趙雲名聲太大,如果,他們一起入川勢必引起劉璋的懷疑增加奪取益州的難度。

奪取益州的計劃是龐統設計的,所以,他必須同行。黃忠,魏延等也是能徵貫戰的將領,收西川能應付下來。



雖然,取益州迫在眉睫毛睫,但防守荊州也是頭等大事。曹操暫時威脅不大,但是,自從孫權那次要求借路攻取益州不成後,劉備心中的那根弦就崩了起來。取益州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拿下來的,一旦戰事進入著狀態,孫權趁機攻打荊州,後果將不堪設想。

關羽,張飛,趙雲的名聲對孫權有著巨大的震攝作用,在輔以諸葛亮的謀略,荊州大體可保無事。

留下趙雲還有一個用意,一直以來,劉備把趙雲當做貼自護衛來用的,一方面是因為趙雲的忠心,膽略讓劉備放心。更重要的是趙雲在複雜情況下永遠有一副冷靜的頭腦。雖然,孫權的妹妹己經成為劉備的夫人,但是,她的作派總是有點不讓人放心的感覺。趙雲是管理她的不二人選。

果不其然,劉備入川后,孫夫人來了一個不辭而別,而且,她還帶走了劉禪,是趙雲又一次救了劉裨,不過這是後話了。但致少說明了劉備做法的正確性和先見之明。


一葉小舟168521774


殺雞焉須用牛刀,趙雲乃是劉備帳下不輸於關羽張飛的頂尖大將,趙雲的作用是輔佐丞相穩固荊襄九郡。北據曹操南和孫權,而劉備所以帶黃忠,魏延也自有其精心打算。表面看去黃忠垂垂老亦,不足為俱,魏延名氣膽識較關,張,趙,差了一個量級,也是一種疑兵之計,實則老陳謀國,心如止水,處事不驚,賣弄虛假示弱藏真之筙。











94310417小云


首先黃忠、魏延的實力也不弱。老將黃忠在長沙和關羽打的不相上下,後來也是入圍五虎將軍;魏延是劉備親手提拔的青年將領,本身實力不俗,在襄陽和大將文聘打的難解難分,後期更是為數不多的能和張郃戰平的人才,但是現在畢竟還年輕,需要機會鍛

其次劉備要消除劉璋的疑心。畢竟諸葛亮、關羽和張飛等人自赤壁一戰後就名聲在外,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擁有極高的謀略,關羽和張飛乃當世萬人敵。劉備帶著這樣的精兵強將入川,很容易讓劉璋產生懷疑,畢竟劉備名義上是出兵來協助劉璋來抵禦張魯的,而不是來奪取地盤。而劉備帶著黃忠、魏延等新人可以打消劉璋的疑惑,讓劉璋認為劉備是真的來幫忙。,並且當時荊州南部四郡才是劉備的立身之本,而由於赤壁之戰後的分贓不均,孫權對荊州也是虎視眈眈,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自然要讓自己最強大的隊伍趙雲等人鎮守荊州,保證荊州不容有失。要知道抓在手裡的才是自己的,眼下益州還不是自己的地盤,荊州才是,劉備自然要將最精銳的部隊鎮守荊州,保證荊州不容有失

最後我覺得的,劉備不管帶誰入川都是有他的道理的,以趙雲的才華必將用到發揮熱量最大的地方。






南叔NH


劉備做夢都想入川,只是師出無名。劉章昏庸懦弱,張魯、馬超屢屢騷擾,劉章請求劉備派兵入川支援攻打張魯,這才給了劉備機會。從劉備把龐統從耒陽縣請回來之後,龐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看西川的地圖,劉備入川這件事一直是龐統從中主事的,至於派誰去,龐統心裡早有計較,關張趙一個都不能去,因為劉章沒有這麼厲害的大將,劉章本來就擔心劉備會趁勢奪他西川,因此你派關張趙去不是嚇唬他嗎,黃忠魏延對付張魯綽綽有餘了,實在不行,再調關張趙去也不遲呀!龐統被諸葛亮壓著,實在是太想建功證明自己了,這一入川就把自己性命搭在了落鳳坡!



空空0311


當年劉備僅佔領劉表贈送而來的荊州,正要籌劃下一步計劃,忽然接到劉璋遣法正送來的邀請函,讓劉備入川協助自己,於是,當時的劉備率領黃忠、魏延兩員大將入川,很多人都有疑慮,為什麼劉備沒有選擇武力更為驍勇,更能征善戰的關羽,張飛,趙雲,而是選擇了黃忠魏延呢?

其實,選擇這些將領進入蜀川,主要還是從這幾個方面考慮。首先,龐統、黃忠與魏延都是新投奔劉備的,不是昔日舊臣,因此還沒什麼功勞,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要給這些新人一些表現與立功的機會。要知道黃忠與魏延的實力在當時也是十分強悍的。在長沙時,老將黃忠與關羽鬥得不相上下,更是後來的五虎上將之一,而魏延在投降後一直在劉備身邊,是劉備親手提拔的青年將領,當年在襄陽時能與大將文聘打的難解難分,武力可見一斑,而且魏延也是蜀漢後期能與五子良將張郃戰成平手的大將,帶兵征戰能力不俗,帶這兩員大將出徵也沒什麼不妥。

其次,當時的諸葛亮初出茅廬不久,尚未建立什麼戰功,關羽、張飛等人當時並不怎麼服諸葛亮,同時也對劉備三顧茅廬頗有微詞。要知道當時諸葛亮第一次派兵,還需劉備的劍印才有用。因此在關張的使用上,諸葛亮並不能做到指揮如臂。因此當時諸葛亮找人合作,往往都是找的趙雲,畢竟趙雲為人謙和,又沒有與劉備情同手足的關係,使喚起來比較合適,所以諸葛亮派兵往往都是趙雲做先鋒,外出辦事都是趙雲充當保鏢。同樣的道理,當時龐統也有這樣的問題,因此他當時找來指揮的除了關張趙之外,就只有黃忠、魏延的實力不俗,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人都需要戰功,因此幾人之間出於同樣利益的合作自然能緊密無間。

最為重要的是,攻佔蜀川固然重要,但防禦荊州更是重中之重。當時曹操雖然敗退,但曹魏實力尚存,在北方虎視眈眈。一旦荊州沒有重將把守,隨時有可能被曹軍攻克,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是留下關張趙這些人更讓劉備放心。

而且當時那蜀漢二代將領有些青黃不接,需要在這段時間進行培養,而後張苞、關興等人的培養還算成功,應該就是在這幾年之中逐步培育而成。



杜楽生


趙雲在整個三國時期絕大部份是衛戍隊長的角色,保護主官的家屬,很少單獨領兵外出作戰,劉備入川時,最擔心的是後防荊州及家小,劉禪及高級主管家屬都在荊州南郡,留下趙雲來協助關羽是比較好的選項。

後來趙雲入川,關羽後防出了問題,糜芳忠誠度不行,能力還差,結果和關羽一起葬送了荊州!


狐羊樹


根據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部署,劉備雖然久有吞益州之心,但是他知道這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完成的。作為劉備的大本營,荊州的安危對於他而言,顯得異常重要。而在荊州的周圍,東有東吳,北走曹魏,都一直虎視眈眈的窺視著荊州,容不得劉備等人有半點疏忽。為了保險起見,他將諸葛亮和關張趙等人,全部留在了荊州大本營,使東吳和曹魏不敢輕舉妄動。

還有劉備、諸葛亮等人都認為劉璋闇弱,不值得太過重視,也是劉備敢於將自己的得力干將,都留在荊州,同時也可以去掉劉璋的戒備之心。同時劉備深知,隨著自己地盤的不斷擴大,他需要的人才將越來越多,於是在面對劉璋這個問題上,在他看來是比較弱的對手,他開始趁機提拔和培養一批新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