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呢?

胖生活


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春節自古以來就有著放鞭炮的傳統,放鞭炮,讓春節更加熱鬧,有著濃濃的年味,還寓意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下面我們來看看春節放鞭炮的由來和寓意吧!

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

放鞭炮有著辭舊迎新之說,寓意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裡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裡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所以過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春節放鞭炮有什麼寓意

春節放鞭炮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放爆竹是一個漢族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裡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鞭炮,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這聲聲爆竹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放鞭炮注意事項

放鞭炮雖然是傳統的過年習俗,但是每年都有因為放鞭炮而受傷或者導致火災的現象發生。因此,人們應該嚴格遵守地方法則,在允許放鞭炮的地方才放,不允許放鞭炮的地方堅決不放。同時還要注意以下的注意事項。

1、孩子必須在父母的看護下放鞭炮。 父母應該注意,年齡太小的孩子不宜放鞭炮,而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也應該在長輩的監護下放,防止發生意外。有的孩子害怕鞭炮等聲音,家長在放鞭炮時,還應該將孩子抱離聲音源,防止鞭炮爆炸聲嚇到孩子。

2、遠離易爆物品。 放鞭炮時應該遠離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柴草堆,煤氣罐等,一旦發生危險後果將不堪設想。

3、人群遠離。 燃放鞭炮時,人應該儘量遠離,不可因為好奇而湊近。鞭炮聲過響的話,還應該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4、放置穩當後再燃放。 在燃放鞭炮時,應該將鞭炮高高掛起或者放置在安全的空地上。同時要注意周圍是否有人,有人的話千萬不能放。在放鞭炮時,千萬不能用手拿著放,否則鞭炮在極短的時間內容易燃爆,後果不堪設想。鞭炮通常用香條點燃,很少用打火機、火柴點燃,使用明火應特別注意。

5、過一會再走近。 鞭炮點燃之後可能會存在暫時沒有爆炸的鞭炮,要過一會再走近,不要立刻走近,最好過15分鐘之後再走近檢查情況。

6、選購正規的廠商生產的鞭炮。 在購買產品時要選擇經檢驗合格的正規工廠生產的花炮產品。在放鞭炮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燃放規則進行。由於放鞭炮會給空氣帶來嚴重的汙染,包括空氣汙染以及噪音汙染,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人們的聽力,影響睡眠,造成疲倦,讓人感覺易怒、急躁等。因此,人們應該少放或不放鞭炮。


大美光山


我老家這邊就是中國的煙花鞭炮之鄉,煙花鞭炮是我們這裡的一項傳統的產業,傳承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可以說煙花鞭炮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已經成為了我們這裡的人人幾乎都做過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要放煙花鞭炮呢,相傳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呢,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每年到了除夕的時候呢,它就會出來。那麼人們的紛紛躲避,害怕這種怪獸。


後來呢,當年這個怪獸在來到村子裡的時候呢,有一位老人突然的響著爆竹聲,那麼這個年的怪獸呢,就不敢再來,他就逃走了。


後來當人們再回到這個村莊的時候呢,發現大家都安然無恙,原來是這個老人放鞭炮把這個年的怪獸呢驅趕走了。

後來,每當過年的時候,有喜慶的日子的時候,婚喪嫁娶,我們這裡就放鞭炮。成為了我們這裡的一種習俗。放鞭炮迎接客人,這是表明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從此以後呢,煙花鞭炮為了我們這裡的一種文化象徵,成為了我們這裡的一種產業。


聊一聊吧


記得小時候在課外書上看過,過年放爆竹的由來。這還要從為什麼要過年說起。



傳說在以前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在每年的農曆臘月最後一天都會出來吃人,搶人們辛苦種出來的東西。人們神受其害,卻又苦不堪言,因此只能默默忍受著。


直到有一次‘年’再次出來吃人和搶東西的時候,不知道誰家在燃燒竹子取暖。因為竹子在火裡燃燒時會噼裡啪啦的發出爆炸聲響,結果‘年’聽到這種聲音就馬上躲起來了,而且再也沒有出來過。


由此,人們知道了‘年’這種怪獸害怕燃燒竹子時產生的爆炸聲。所以以後每到臘月的最後一天人們都會在家裡燃燒竹子,‘年’就不敢再出來了。

不知過了多久,‘年’就被餓死了。但是人們已經形成了習慣,在臘月的最後一天燃燒爆竹。由此產生了熱鬧喜慶的氣氛,人們也就把這天當作過年。燃燒竹子的習俗也逐漸由人工生產的爆竹所代替。

我是鄉情香味,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擊關注,謝謝,祝你生活愉快。


鄉情香味


2019春節即將來臨,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宋人過春節的詩歌場面讓我們回憶起小時候的年味:春風送暖旭日初昇,家家戶戶燃放爆竹,面朝東方喝屠蘇酒,忙著摘下門上的舊桃符換上貼有門神的新桃符。



爆竹亦稱“爆仗”、“炮仗”、“鞭炮”,起源古代先民驅趕年獸。在我國傳統文化裡,普通人家燃放爆竹霹靂啪啦作響是辭舊迎新,去瘟納吉的象徵。生意人放鞭炮祈願來年事業興隆,財源茂盛。


《荊楚歲時記》有云:“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神異經》記載,古時客旅深山露宿必點篝火,一來烹食取暖,二來恐嚇山野獸物。有一種叫做山魈【年獸】的獨角怪物不怕人又不懼火,經常偷襲人獸,且令人寒熱感染瘟疫。人們想了各種辦法,後來據說發現其懼怕響聲,於是採用在火中燃爆竹,以竹子爆裂聲恐嚇的辦法驅趕年獸。火藥發明後裝入竹筒做成爆竹,聲響震天。後改用紙紙筒,稱為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作為驅瘟逐邪和年味的象徵,過年放鞭炮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隨著時代的發展,環保限制,城裡和農村春節禁放煙花爆竹,很多地方已經看不到售賣爆竹的蹤跡,新年鞭炮聲也稀稀拉拉,年味越來越淡,多少人還會懷念記憶裡那縷鞭炮的香脆味,伴隨荒野上墳的節日思念,飄蕩在小時候新年的上空。爆竹是記憶的藥,有鞭炮才有年味,在這個匆匆的時代,願多留下香脆的緩慢時光。


SweetTroubles


放鞭炮是中國特有的習俗,自古有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在民間還有“開門爆竹”一說。便是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打開門的第一件事便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來除舊迎新,驅趕年獸。

因為相傳,在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頭上長角,兇猛異常。“年”常年居於深山密林之中,但每到除夕便會下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而“年”這種怪獸最是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所以有了民間過年貼春聯、放鞭炮、起篝火的習俗。

根據《神異經》記載說:在古時候,人們途經深山露宿,晚上是要點燃篝火的,一是為煮食取暖,二是為防止野獸侵襲。然而山中有一種動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就是年獸,經常趁人不備襲擊人畜,於是人們就想到在火中投放入竹子,用竹子被火燒得炸裂的巨大聲音來驅趕嚇跑年獸。

《荊楚歲時記》裡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

這裡所記載的動物,名叫“山臊”。古人認為其可令人寒熱,是會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山臊,即驅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另外相傳,放鞭炮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說是古時深山裡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感覺與年獸類似),人們就用燒竹子產生的爆破聲來嚇跑它。



後來有了火藥,人們就把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再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了現今,人們已不再相信什麼“山魈”了,但在春節放鞭炮的行為已經成了傳統,保留了下來,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同時也祈求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所以,到了春節期間,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的響起。


山木無憂


放炮竹,是我們民間的一項非常常見的習俗活動,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紅白之事,亦或是店鋪開張等等,都會燃放煙花爆竹,以示慶祝。過年的時候,除夕之夜臨關家裡的大門之前,須在門前燃放一枚“關門炮”,又在春節黎明開家裡大門之前,在門裡跟兒再燃放一枚“開門炮”。喻示辭舊迎新,圖個吉利,也更加烘出了濃濃的過年的氣氛。

但是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野獸叫“年”,它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海之中,唯獨每逢在新年舊歲交替之時,便出來糟蹋莊稼,殘害人畜,百姓們是苦不堪言。後來,人們發現這“年”怕響聲,怕紅色,怕火光,所以每逢春節來臨之際,就在家門口貼上紅紅的春聯,再燃放大掛的炮竹,掛上紅紅的燈籠,自此,這猛獸再也不來禍害鄉鄰了。於是,過年之際放炮竹、貼春聯就演習成了一種風俗習慣,世代相傳了。當然這也只是傳說故事罷了。



現在人們過年放炮竹,炮竹聲震響天宇,也寓意著旺氣通天,興隆繁盛。那炮竹連天的氣氛,又增添了濃濃的年味,喜慶熱鬧。


但是,隨著現在全球環境惡化,人們環保意識與安全隱患意識的增強,放炮竹的勢頭已有所減弱了。許多城市出臺了禁放條例,只有在農村還有燃放,畢竟它是易引起火災事故、爆炸的危險物品,所以必須得引起人們的重視了。


a夢美兒


過年家家都放鞭炮現在更大的意義是圖個喜慶。中國的傳統在很多的喜慶時刻刻都要弄個響聲,好似乎是告訴人們這裡有喜慶在進行,即使在當下也是國家元首接待外賓要放禮炮,國慶要放禮花,更不用說普通老百姓娶妻生子等等。事實上鞭炮與人們的生活相關,社會穩定繁榮,人們生活富裕,鞭炮應用上升;社會動盪,人們滇沛流離,鞭炮應用下降。可以說放鞭炮是人們生活好壞的一個指數,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提高,過春節徹夜的鞭炮聲,伴隨著人們辭舊迎新,只是現在很多地方已禁放鞭炮。

鞭炮的功能想必是利用響聲來引起別人的注意。而最初的鞭炮是竹子,燃燒一整根的竹子也能發出聲音,雖然現在很少有人燒竹慶賀,但從傳統的春聯,爆竹聲聲除舊歲,梅花點點迎新春看來,爆竹要比鞭炮歷史更悠久,名聲更大。

放鞭炮的意義從古至今已很多,但就春節放鞭炮的意義更多是辭舊迎新。一年四季,從春到冬,播種收穫,付出收入,到了春節總結過去的一年,有得有失,有虧有賺,走運的歡天喜地春節多放鞭炮,企盼來年錦上添花,倒眉的春節放放鞭炮,昐著送走不好的運氣,迎來新的一年萬喜勝意。


桶叔


放鞭炮是一種過年風俗,古代是為了驅趕野獸,後來演化為招財進寶,迎新納福,家裡辦婚事也需要放鞭炮慶賀,近代放鞭炮的功用則更加豐富,公司工廠開業,迎娶新娘,考上大學,孩子滿月,甚至高齡老人仙逝,都要放鞭炮,美其名曰“喜喪”。

以往每逢過年,農村家裡比較富裕的不吝金錢慷慨購買鞭炮,過年期間肆意亂放開心取樂,因此導致鞭炮崩手炸眼等安全事故數不勝數。

這樣的事不比車禍,索賠都很困難。此外,市區因此引發火災空氣汙染垃圾遍地等社會問題也是不勝枚舉。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放鞭炮不是文明之舉,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城市區亂放鞭炮禍患遠遠大於它們升空爆響那一瞬間帶來的小喜悅,禁放之聲越來越強烈。我所在的城市,今年已經是第三年禁放,大家遵守的很好,偶爾有人當街燃放,警察會及時處理以儆效尤。

個人認為,凡事就是個習慣,年年放鞭炮習慣養成了,就不會有人再考慮這個習俗的來歷以及是不是不文明,只圖自己或者幾個人開心,盲從,無意識,就像看見別人吸菸很有意思,自己也效仿,結果扔不掉煙癮是一個道理。如今大家不放鞭炮的習慣養成了,深入人心了,反倒讓少數偷摸燃放煙花爆竹的無地自容。

過年不放鞭炮,還有很多文明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有人選擇購物,上圖書館,打打麻將,玩玩球類,到外地旅遊,都很有意思,何必費錢冒著生命危險玩放鞭炮這類遊戲呢?為了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大人也應該放棄鞭炮。


掌上秦皇島


有說是為了驅趕"年"獸,我想或許只是為了熱鬧吧!因為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歲末年頭祭神、祭祖活動(臘祭);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農曆的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情況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以前有說燃竹子發響聲,但燒響竹能有多大動靜?而火藥的發明是唐朝的事,鞭炮的發明和使用是唐宋才有的。過年燃放爆竹之風到宋代才普遍的,宋代文人所記比唐代更加豐富:“城中爆竹已殘更,朔吹翻江意未平”(陳與義《除夜二首》)、“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黃公度《乙亥歲除漁梁村》……當然,最著名的還是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成了過年時最流行的名句。宋末元初,爆竹已成時人過年時必備的“年貨”。

所以逢年過節,燃放煙花爆竹只是為了祈福慶祝吧。




水湧山疊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非常兇猛,於是年三十夜,人們聚集在一起,點燃一捆捆的青竹,沖天的火光和噼裡啪啦的爆裂聲把年嚇跑了,這應該是放爆竹的由來。

唐代還有“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詩句,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宋代隨著火藥的發明,民間也有了火藥填充的“爆仗”。

到了近代,過年放爆仗更多增加了節日的氣氛,寄託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近幾年由於空氣的汙染,很多地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仍有很多人通過燃放爆竹表達自己祈求幸福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